放在任何一个国家,敢有储君对君王说今天他们小白太子所说的话,那基本上太子和君王算是明着闹掰了,要么君王易储,要么太子上位。
但他们大秦,太子敢随便妄言,皇帝也半点不生他气,还真就太子说什么是什么,不得不说,他们大秦的皇帝和太子都不是一般人。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太子不是一般人,然后他们的陛下就认死这个储君了,在他继位的问题上坚决不退让。
太子不愧是神人,自己储君位置相关的话也能拿出来给自己加砝码,他们陛下更是神,这放哪都是不孝子的孩子,他愣是坚决宝贝到底。
行吧,你都带头了,我们这些做臣子的都紧随你,什么都以太子为先。
嬴政当然也知道,他今天对小白的让步,绝对会影响他在大臣们眼中形象,但是他这储君他已经选定不更换了,那小混蛋仗着这个拿捏他,他还真没什么办法。
如果后面他决心把现在大秦的政策推翻,那他们现在所做的还真就没啥用。那都这样的话,他提的建议也不算差,嬴政决定就满足小白一下。
现在大秦才统一,出了事自己也还能兜底。
放弃传统上谏方式的小白接受到了嬴政和其他人的态度改变的信号,并且对此适应良好,因为后面他要说的事情还有不少。
他小手握成拳头,放在唇边。
小白也不知道自己都不说话为什么要这么做,但下意识就觉得这样好像更有……气势?
【六国贵胄之家,当迁往边境,北边的迁到南边,南边的迁到北边,陛下您下个诏令,赞扬他们的家族传承和现在族人的学识能力,周边蛮夷不通人性,希望他们以中原文化化之,把中原恩泽播撒在外。】
这心音才落下,就迎接了他大哥一言难尽的表情。
“把六国贵族迁往边城,倒也确实可行……”比让诸子百家一起来咸阳,那还是稍微和平一些。
扶苏是真觉得这个直接来搞六国人的政策有用,但是小白,你听听你说的都是什么,大哥我从不知道你还是个这么能说场面话的人。
丞相王绾轻咳了两声,也赞同这个决意,“陛下,太子殿下此计可为。”
把地方根基深厚的贵族挪窝,让他们去开发边区,还能让他们去同化那些夷狄,扬我大秦恩泽,一举多得。
至于人家不愿意挪窝,那就是拒绝皇帝陛下征召,不愿为弘扬我们中原文化出力……蒙恬可还没回朝呢。
嬴政这次真心实意的微笑点头了:“善,那此事就交给王丞相了,要迁的家族名单列给朕。”
【找个我朝中文采最好的官员写诏令,要写那种忽略政令内容,也文采好到能传唱千古的,重点要好生赞扬六国贵族,夸他们文化水平高,这次出去是替华夏感化夷狄,功在千秋。】
小白赶紧补充提醒。
扶苏:“你这要求是有点高了。”
又要传唱千古,还要内容如此浮华肉麻,我觉得我们大秦官员有点难做到。
“咳咳,”嬴政都觉得有点过了,“小白,倒也不必如此。”
我们老秦人比较务实,什么好生夸赞六国贵族,把人家高高架起,让人家去感化夷狄的诏令,这太浮夸了,真不用,我下个正常的诏令就好了。
知道他爹这是又要面子起来了,但是小白不以为意。
【就是要足够精彩的文章,让他们光是拜读文章都佩服的五体投地,天下人那里我们才能完全占据主动位。】
小白头一转,目光在宫室内这么多人的身上扫过。
【等会,我大秦应该不会是没有这种文学人才吧?】
听见这心音,想反驳的大臣不少。
虽然你要求的是传唱千古的文章,这难度过高了,但我大秦不是没有文采好的!
【不应该吧,我看李廷尉一看就是个文学大家预备役啊……】
被点名李斯惊喜抬头,没想到太子殿下还读过他的文章。
不慕名利的赵高不知道小白是不是在李斯那里看过他的文章,但他觉得自己现在是有点憋屈。
他自认自己的学识文采也不差,不然不会被嬴政赏识提拔。
中车府令的府衙里,他写的文章不少,小白每天除了听他念律法那是满屋子的竹简布帛,一个都不翻,完全没发现他赵高的文采。
嬴政也很惊讶,他直接就问了:“你还看过李斯的文章?”
小白诚实摇头。
【不知道,但是一看李廷尉就感觉他文采好,就好像看过他的文章一样。】
从没给小白念过李斯文章的嬴政打量李斯,拍板道:“既然太子如此信重,李斯,这诏令就由你来写吧。”
李斯拱手一礼,接了活。
传唱千古的文章是吧,难度虽高,但是对我李斯来说,不成问题,诸位就请等着吧。
小白今天是背着一个双肩包来的,他拜托壬女给他做的,一进来就先把包放在了旁边大柱子后面。
现在好像事情都讨论的差不多,他把背包拿过来,打开绳子,拿出一叠布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