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王朝,天启十八年,十二月十二,神都城东,忠勇伯府。
马车停在朱漆大门前时,叶青差点从马车上滑下来 —— 不是紧张,是被门楣上那块烫金匾额闪了眼。“好家伙!这‘忠勇伯府’四个字,得用多少金子啊?” 他扒着车帘嘀咕,声音不大,却正好被旁边的江玉燕听见。
“主公,你能不能有点出息?” 江玉燕翻了个白眼,可自己的眼睛也直勾勾盯着门口的石狮子,“不过这狮子雕得真威风,比青州城隍庙门口那对像样多了!”
叶青跳下马车,绕着石狮子转了两圈,伸手摸了摸狮头,冰凉的石头触感让他缩了缩手:“这石头都比青州的光滑,神都就是不一样,连石头都养得好。”
“叶大人,这就是您的伯爵府了。” 通判周显笑着上前,推开大门时,叶青又 “嘶” 了一声 —— 院内青石板路铺得整整齐齐,两侧腊梅枝头缀满花苞,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香,比他在青州住的总兵府宽敞了至少三倍。
“周通判,这府里…… 能养马吗?” 叶青突然问,“我那匹黑马在驿馆待着不自在,要是能牵来这儿,我晚上还能遛遛弯。”
周显愣了愣,随即笑道:“自然可以,府里有专门的马厩,叶大人要是需要,下官这就让人去安排。”
“不用不用,我就是随口问问,别麻烦了。” 叶青连忙摆手,心里却暗爽 —— 这么大的院子,别说养马,养几只鸡都没问题!
走进正厅,红木桌椅泛着亮光,墙上的山水画看着就值钱,角落里的青铜鼎更是让叶青忍不住凑过去看了两眼:“这鼎是真的吗?要是用来煮肉,估计能煮一头羊!”
上官燕在旁边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袖,小声提醒:“主公,注意形象。”
“哦哦,知道了。” 叶青立刻收起好奇的眼神,一本正经地对周显说,“周通判费心了,多谢。”
送走周显,江玉燕在院内转了一圈,兴奋地喊道:“这伯爵府也太气派了!以后咱们就在这儿住了?”
“暂时先住这儿,不过得小心点。” 叶青摸着下巴,眼神扫过府里的下人,“这些下人说不定是长公主的眼线,咱们说话得注意 —— 比如刚才说鼎煮肉的事,可别传出去,让人笑话咱们没见过世面。”
东方不败晃着酒壶,轻笑道:“你倒有自知之明。”
“那是,我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实诚。” 叶青笑着,“东方不败,麻烦你和李莫愁、雪花女神龙查查府里的情况;上官燕,你跟我去书房,我得琢磨琢磨年后去兵部的事 —— 可别到时候连兵部大门朝哪开都不知道,那就真丢人了。”
书房比叶青想象的还宽敞,书架上摆满了书,他随手抽出一本,翻开看了两行就皱起眉头:“这字也太复杂了,比青州的账本难认多了。”
上官燕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腊梅,轻声说:“兵部是长公主的地盘,尚书又是她的人,您去任职肯定会被刁难。”
“刁难就刁难呗,反正我脸皮厚。” 叶青坐在书案后,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大不了他们说东,我往西,气死他们!不过青州那边得传信给吕布、赵云,让他们盯紧点,别让长公主派去的人搞小动作 —— 要是敢欺负我的兵,我就算在神都,也能让人把他们撵回京城!”
正说着,管家敲门进来,脸上带着几分激动:“大人,宫里来人了!说皇上要在小年那天于太和殿设大宴,宴请文武百官,特意让您也参加!还说…… 让您提前准备,到时候要给您引荐几位重臣。”
“太和殿大宴?皇上也去?” 叶青蹭地站起来,差点碰倒椅子,“这么隆重?比青州知府请吃饭还厉害?”
上官燕也有些惊讶:“太和殿大宴是皇家最高规格的宴席,只有重要节日或重大喜事才会举办,看来皇上对您很重视。”
“重视就好,重视就有好吃的。” 叶青搓了搓手,眼里满是期待,“不知道太和殿的菜,比长公主府的还好吃不?”
次日清晨,叶青想着去街上买点零嘴,刚打开伯爵府大门,就被外面的阵仗吓了一跳 —— 门口挤满了身着官服的人,从三品以下的官员几乎都到齐了,手里捧着各种礼盒,见到叶青,纷纷上前见礼。
“叶大人,下官是工部主事,这是家乡的特产,不成敬意。”
“叶大人,下官是吏部郎中,这是些御寒的药材,您收下。”
“叶大人,下官……”
礼盒堆在门口,很快就摞成了小山。叶青看着眼前的阵仗,脑子都懵了:“各位大人,你们这是…… 干啥啊?我也不是什么大人物,不用这么客气。”
一个中年官员笑着说:“叶大人您客气了!您在北疆退敌,在青州平粮价,是咱们大盛的功臣,下官们来拜访,是应该的。”
叶青挠了挠头,看着堆成山的礼盒,心里嘀咕:“这神都的官员也太热情了,比青州的乡绅还实在!就是这么多东西,吃不完会不会坏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