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355章 声书传童声:真音润童心,假读失本味

联动展的热度还没褪去,省教育厅的电话就打到了周曼手机上——“各地中小学都反馈,想把‘叶痕根脉’的内容融入乡土教育,能不能开发一套校园版教材,再配合有声书,让孩子从小学会认根、知乡。”

岳川看着桌上堆着的孩子们手绘的树叶画,立刻想到前世“乡土教育 有声书”的爆款组合——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讲乡土故事,用童真的声音演绎,让教育在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体验中自然渗透。

“可以,”他当即拍板,“教材不用厚,就三十页,用凌薇的手绘插画 简化的村史故事 树叶拓印教程;

有声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我和夏晚晴朗读小说节选,另一部分邀请各村的孩子读自己的乡土故事,再混进夏晚晴的儿歌版插曲。”

这话看似是响应教育需求的自然设计,实则是复刻前世乡土教育的成功模式,伪装成“贴合儿童认知的必然选择”。

“星娱要是做校园教材,肯定会找流量明星写序言,用精修插画,有声书请声优模仿童声,咱们要的就是真孩子、真声音、真故事,哪怕读得磕磕绊绊,也比伪装的童真动人。”

夏晚晴立刻投入儿歌改编,把《叶影随行》《槐香谣》改成节奏轻快的童谣版,加入拍手、跺脚的互动节拍:“槐叶黄,捶捶忙,做个枕头睡香香;枫叶红,拓拓红,根脉藏在纸当中。”

她还计划去银杏村、古枫村的小学采风,收集孩子们的童声,编进合唱部分:“孩子的声音最干净,不用修音,哪怕跑调也真实,星娱的儿歌只会用专业童声合唱团,唱得完美却没了乡土的野趣。”

这既延续了她歌手的创作属性,又让副线深度切入校园教育,成为“乡土传承”的关键纽带。

团队迅速分工——凌薇负责教材插画,用儿童化的笔触简化场景:槐叶枕的针脚画得圆润,拓印的动作画得夸张可爱,颜色用明亮的浅黄、浅绿,像孩子画的蜡笔画;

周曼对接出版社和学校,确定教材的糙纸材质,不做覆膜,方便孩子在上面拓印、涂鸦;林野带着相机走进校园,拍摄孩子们的日常:课间捡树叶、手工课做粘贴画、放学路上追着蝴蝶跑,这些画面将作为教材的插页,真实又鲜活;

陆哲准备便携录音设备,蹲在教室角落,录下孩子们的课间对话、朗读课文的声音,甚至是打闹的笑声,作为有声书的背景音。

有声书录制当天,古枫村小学的教室里坐满了孩子。岳川拿着简化版的小说节选,教孩子们读:“枫香树,高又高,雪落在枝桠上,像给树穿了白棉袄。”

有个小男孩读“桠”字时卡了壳,脸红着重复了三遍才读准,陆哲没停录音,反而把这段小插曲完整保留:“这才是孩子的真实样子,星娱的有声书只会剪得流畅完美,哪有这种可爱的小瑕疵。”

夏晚晴坐在孩子们中间,抱着吉他弹唱童谣版《槐香谣》,孩子们跟着拍手合唱,有的跑调,有的抢拍,却唱得格外投入。

她突然指着窗外的槐树叶,即兴编了一段:“窗外槐叶沙沙响,我们都是小树苗,扎根乡土长得高。”

孩子们立刻跟着学唱,童声混着吉他声,被陆哲完整收录进有声书的结尾:“这是最鲜活的互动,星娱的有声书只会按固定脚本录制,哪有这种临场的灵感迸发。”

周曼刚把教材样本送到学校,就收到消息:星娱也推出了“乡土教育套餐”,包括精装教材、有声书和动画短片,邀请流量明星担任“乡土教育大使”,有声书由明星朗读,教材插画是精修的3d建模,动画短片加了大量奇幻元素。

“他们的教材里,把槐叶枕写成‘魔法枕头’,把拓印说成‘魔法拓印术’,完全脱离了真实的乡土生活,”周曼翻着样本,语气不屑,“有声书里明星模仿童声,甜得发腻,孩子们根本不买账。”

对比之下,岳川团队的校园教材和有声书刚在试点学校推出,就收获了老师和家长的好评。

银杏村小学的陈念拿着教材,在手工课上教孩子们拓印槐叶:“按教材上的步骤,先把树叶放平,再用鬃刷轻轻敲,”孩子们趴在糙纸上,拓印出歪歪扭扭的槐叶脉,有的还在旁边画小太阳,陈念把这些“作品”贴在教室后墙,取名“我们的根脉墙”。

有声书更是成了孩子们的睡前必听——“张大爷的枫香木梳”章节里,混着柴火声和张大爷的方言念叨;“王奶奶的槐叶枕”章节里,有孩子们跟着夏晚晴唱童谣的声音;

“古枫村的雪”章节里,雪花的簌簌声清晰可闻。有家长反馈:“孩子听完就缠着要去古枫村看枫香树,说想亲手拓一片树叶。”

联动展的“校园专场”很快在省文化馆启动。展厅里特意设了“儿童体验区”,凌薇教孩子们用安全剪刀剪树叶、拓印;夏晚晴的“流动舞台”变成“童谣互动会”,带着孩子们拍手唱改编后的乡土童谣;

林野的相机捕捉着孩子们沾满颜料的小手、拓印时专注的眼神,这些画面剪辑成短片,在展厅循环播放。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拿着自己拓印的枫树叶,跑到岳川面前:“叔叔,我能把这片叶放进立体书里吗?我想让它跟着根脉一起走。”

岳川笑着点头,帮她把树叶夹进展示用的立体书里,树叶的边缘还带着孩子的指纹,像给根脉印上了童真的印记。

傍晚,团队坐在展厅的儿童体验区,看着满地的树叶拓印和孩子们的涂鸦,夏晚晴抱着吉他,轻轻弹起刚创作的校园版主题曲《小树叶找根》:“小树叶,飘呀飘,飘到田埂找根苗;槐叶香,枫香绕,家乡就是我的巢。”陆哲把孩子们的笑声、拍手声混进旋律里,声音温暖又治愈。

周曼接到社区的邀请,说想把“树叶拓印”“乡土童谣”带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让老人和孩子一起做手作、唱童谣,实现“祖孙共传根脉”。

岳川点点头,看着窗外渐渐落下的夕阳,心里想着:乡土传承从来不是单向的,孩子从老人那里学故事,老人从孩子身上看到根脉的延续,这才是最完整的传承。

林野的相机还在运转,拍下夏晚晴和几个孩子围坐在一起,边弹边唱的画面——孩子们的笑脸、夏晚晴温柔的眼神、地上散落的树叶拓印,构成一幅最动人的乡土画卷。

陆哲把这段影像和歌声整理好,准备作为有声书的彩蛋,让更多人听到童真与乡土碰撞的声音。

团队收拾东西时,凌薇发现有个孩子落下了一本涂鸦版教材,上面画满了歪歪扭扭的树叶、小房子,还有一行稚嫩的字:“我要把家乡的树叶,拓给全世界看。”

岳川把教材收好,计划下次巡展时还给孩子,心里想着:这或许就是“叶痕根脉”最动人的意义——不是做出多少爆款作品,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记得自己的根,让每份乡土记忆都能在真声、真画、真故事里,代代相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