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286章 巷影映温情:真暖化寒意,伪心现怯容

槐巷的晨光刚漫过戏台的木栏杆,评书先生的醒木就“啪”地落案,却没像往常那样开嗓,反而弯腰从竹篮里掏出片压平的槐树叶——是去年小剧场演出时落在戏台缝里的。

“当年在这戏台说评书,茶客嗑瓜子的声儿比我说话还响。

”他指尖捏着树叶,声音裹着老巷的温软,“今天换个样,不说古戏,说咱们巷里自己的电影——这里面有李叔的馄饨香,有王爷爷的竹编细,还有咱们街坊凑一起的热乎气。”

这串即兴串场,没有提前写好的词,却比任何台词都动人。

林野的镜头紧紧跟着那片槐树叶,拍它在晨光里泛着浅黄,拍台下老茶客们跟着点头的模样——张大爷摸了摸怀里的搪瓷杯,杯沿还沾着当年听评书时的茶渍;

刘奶奶悄悄把暖手宝塞给旁边的小女孩,这些没被刻意设计的细节,像槐树叶的纹路,细密又温暖。

银幕亮起的瞬间,巷子里的呼吸都轻了几分。

当电影里“黑暗卖周边”的画面出现,槐巷的老槐树突然“沙沙”作响,风卷着几片叶子落在银幕旁的竹编上,正好和电影里的银杏叶镜头重叠。

陆哲没关麦克风,把树叶声、远处李叔馄饨摊的“咕嘟”声,都混进电影的音效里——夏晚晴在银幕里说“大家别挤”,巷子里真有粉丝轻声喊“小朋友慢点走”,虚实交织的温暖,让几个评委悄悄红了眼眶。

夏晚晴抱着断弦的吉他,坐在戏台侧台候场。

她没按原计划背歌词,反而盯着台下——有个穿校服的女生,正举着手机录电影里的“粉丝回访”片段,手机壳是手绘的“泡面”猫;后排的老茶客,边看边用方言跟身边人说“这姑娘(指夏晚晴)当年在茶馆试戏,我还喊她再来一段”。

这些细碎的互动,让她突然改了主意,等电影里的吉他声落下,她抱着琴走上台,清唱的不是《闪光的手机》,而是槐巷老辈人常哼的《茉莉花》调子:“好一朵茉莉花,开在槐巷下……”

没经过编排的调子,混着槐树叶的声儿,飘得很远。

王爷爷坐在第一排,手指跟着节奏敲着竹编椅的扶手,他编的竹编槐树叶在戏台两侧晃,像跟着歌声点头;

李叔干脆掀开馄饨摊的盖子,喊:“看完这段,来碗热馄饨!算我的,就当给这歌配个‘香’!”

可巷口的阴影里,两个星娱派来的年轻人正举着手机。他们原本是来拍“展映冷清”的素材,却被眼前的画面钉在原地——穿连帽衫的男生,镜头不自觉从“空座位”移到互相递毯子的街坊;

扎马尾的女生,偷偷录下夏晚晴清唱的片段,手指在屏幕上犹豫着,没按之前要求的“只拍负面”。

“这跟公司说的不一样……”

男生低声说,他早上还背了一肚子“川晴展映寒酸”的稿子,可现在看到老茶客给评委递自家炒的瓜子,粉丝帮工作人员扶梯子,突然觉得那些稿子像块冷硬的石头,咽不下去。

女生没说话,镜头里,“泡面”猫从竹编窝里跳出来,蹭到一个刚蹲下来系鞋带的小朋友脚边,小朋友笑着摸它的头,手机里的电影正好演到“泡面”蹲在会议桌上打呼噜的片段——一真一虚两只猫,让她悄悄删了之前准备发的“造谣文案”。

电影放到“嘉年华复盘”的疲惫镜头时,意外突然发生——挂在老槐树上的音响线被风吹得晃了晃,声音“刺啦”响了一下。

没等陆哲跑过去,巷尾修自行车的老陈师傅就扛着工具过来了:“别急!我看看!”

他踩着梯子,用胶带把松动的接头缠紧,手指粗糙的纹路蹭到线皮,却比任何专业维修都快。

“当年茶馆的喇叭坏了,也是他修的,”张大爷跟身边的评委说,“老陈的手,能拧自行车链,也能修音响线,都是巷里的活儿。”

修音响的间隙,评书先生没让场子冷下来,他临时说起了“槐巷电影的幕后”——说岳川当年在茶馆搭戏台,踩着竹梯挂照片;

说夏晚晴穿旧校服试戏,被茶客喊“再来一段”;说林野拍素材,连李叔馄饨汤溅到镜头上都没删。

这些没写进纪录片的小事,从老人口里说出来,比任何宣传都动人。

有评委掏出笔记本,写下“最珍贵的不是电影本身,是电影背后的人”。

等电影放完,主创交流环节也没按流程来。评委没问“创作理念”,反而问:“刚才夏晚晴唱的《茉莉花》,是特意改的吗?”

夏晚晴笑着摇头:“看到大家跟着电影里的画面笑,突然就想唱巷里的调子,没提前准备。”

另一个评委指着银幕里的“泡面”猫:“这只猫是真的偶然闯进来的?”

岳川点头:“它来的第一天,就偷碰了老吴的泡面锅,现在是咱们的‘编外主创’。”

巷口的两个星娱年轻人,悄悄收起了手机。

穿连帽衫的男生,把刚拍的“夏晚晴清唱”片段,发给了公司对接人,却没加任何“负面注解”;

扎马尾的女生,看着巷子里还在热闹——有人围着夏晚晴要签名,有人去李叔的馄饨摊排队,有人帮王爷爷收竹编,突然跟男生说:“咱们……要不别拍了?这地方,不像公司说的那样‘寒酸又假’。”

男生没说话,却把手机里的“任务清单”删了。

风卷着槐树叶,落在他们脚边,像轻轻拍了拍他们的膝盖——那是槐巷的温度,不是靠钱堆出来的豪华,是靠人凑出来的热乎气,让他们那些带着恶意的“任务”,突然变得轻飘飘的,落不下去。

傍晚收拾场地时,街坊们没急着走。张师傅帮着拆银幕,边拆边说:“下次再有这种展映,还来槐巷!我把家里的竹椅都搬来!”

刘奶奶给“泡面”缝了件新的小围巾,上面绣着“槐巷吉祥物”;李叔的馄饨摊前,还围着几个没看够电影的粉丝,他干脆多煮了一锅,说“再陪你们聊会儿电影里的事儿”。

林野扛着相机,拍了很多“收尾的温暖”——岳川帮王爷爷搬竹编,手指被竹丝戳了个小口子,王爷爷掏出随身带的创可贴,边贴边骂“毛手毛脚”;

夏晚晴帮李叔收馄饨摊,不小心把醋瓶碰倒,两人笑着蹲在地上擦;陆哲把今天录的“清唱《茉莉花》”片段,传给夏晚晴,说“这段加进电影的片尾,比任何配乐都好”。

周曼突然收到一条陌生消息,是那个扎马尾的星娱女生发来的:“对不起,之前帮公司发了造谣的内容。你们的展映很温暖,我已经辞职了,祝电影上映顺利。”

她把消息给岳川看,岳川没说话,只是笑着摸了摸“泡面”的头——有些东西,不用刻意反驳,温暖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回应。

巷口的路灯渐渐亮了,槐树叶在灯光下泛着暖黄。

岳川抱着“泡面”,看着街坊们慢慢散去,李叔的馄饨摊还冒着热气,王爷爷的竹编铺里亮着灯。

周曼走过来,递给他一张刚打印的电影排片表:“影院看到咱们展映的热度,主动加了很多黄金场次,星娱那边的排片率掉了不少。”

林野扛着相机,对着巷口的路灯拍了张照片:“我把今天的素材剪个‘槐巷展映纪实’,发在官微,肯定能让更多人期待电影上映。”

凌薇则收起展映布置图,说:“下次要是再办展映,咱们可以在戏台旁边加个‘电影记忆墙’,让观众把自己的故事写上去。”

夏晚晴突然喊:“李叔的馄饨锅忘收了!”众人笑着跑过去帮忙,“泡面”从岳川怀里跳下来,跟着跑,爪子踩在青石板上,发出“嗒嗒”的轻响。

槐巷的夜色里,馄饨摊的“咕嘟”声、竹编的“沙沙”声、众人的笑声,混在一起,像电影片尾没唱完的歌,也像下一章电影上映故事的序章,在巷子里慢慢散开。

周曼看了看时间,说:“明天咱们去影院对接上映前的宣传,林野的纪实视频可以作为预告片,凌薇设计的周边也该开始制作了。”

岳川点点头,帮李叔把馄饨锅抬进屋里,心里清楚,电影上映的旅程,不会没有新的挑战,但只要有槐巷的这份暖,有团队和粉丝的这份真,就没什么跨不过去的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