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199章 小寒粥暖时:墨香伴粥,书法展里的文化根

川晴工作室的小厨房里,飘着浓郁的粥香。

凌薇正站在电磁炉前,用长勺搅拌着锅里的腊八粥,糯米、红豆、红枣、莲子在锅里翻滚,咕嘟咕嘟的声儿像冬日里的暖歌。

灶台上摆着几个小碗,分别盛着红糖、桂花酱、核桃碎,是给大家配粥的小料。

“文化局刚发了消息,说下周末要在老街的文化站搞‘节气书法展’,让咱们把之前写的节气诗词都拿去参展,还要请岳川现场写几幅。”

凌薇关掉电磁炉,用勺盛起一勺粥试了试,“还说要邀请市里的书法协会来参观,咱们可得好好准备,别给老街丢脸。”

周曼坐在客厅的古琴旁,手里拿着鱼精传说的音频稿,正对着电脑调整音效——她加了点井水流动的“叮咚”声,混在轻柔的弦音里,像老井里的水在慢慢晃。

“王爷爷昨天讲的鱼精传说,我配了三版背景音乐,你们听听哪版更贴‘鱼精帮阿婆挑水’的画面,”她按下播放键,弦音混着水声飘出来,落在满室的粥香里,格外温柔。

林野扛着相机,正拍展角的老砚台——这是王爷爷送来的,墨槽里还留着上次磨墨的痕迹,旁边摆着岳川写的《小寒》诗稿,“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的字迹透着劲。

“等会儿拍书法展的筹备,得把这砚台拍进去,”他对着砚台调整镜头角度,“还有晚晴练书法的样子,要拍出墨香和粥香混在一起的感觉。”

岳川和夏晚晴坐在靠窗的书桌前,桌上铺着宣纸,摆着新磨的墨。

夏晚晴正对着元稹的《小寒》诗稿练字,“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的“雉”字总写不好,笔在纸上顿了顿,抬头看向岳川:“这个字的结构总找不准,你帮我看看?”

岳川放下手里的笔,走到她身边,从身后轻轻握住她的手腕,调整她的握笔姿势:“‘雉’字的左边要窄一点,右边的‘隹’要舒展,像鸟展开翅膀。”

他带着她的手在宣纸上划过,笔尖落墨,一个工整的“雉”字渐渐成形,“你看,这样就对了,跟你唱‘霜鹰近北首’时的气息一样,要收放自如。”

夏晚晴的脸颊贴着岳川的手臂,能感受到他掌心的温度,耳尖悄悄红了,轻声说:“我再试试。”

这次她写的“雉”字虽不如岳川的有力,却也有了几分模样,岳川笑着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鸟,说:“这就像诗里的雊雉,活起来了。”

凌薇端着两碗腊八粥走过来,放在桌上:“先喝粥暖暖身子,粥里加了桂花酱,甜得很。”

岳川接过碗,递给夏晚晴一碗,自己拿起勺子舀了一口,糯米的软糯混着桂花的清香,在嘴里散开,暖到了心里。

“书法展的参展作品,咱们选二十幅,每幅都配一张节气照片,”凌薇坐在旁边,边喝粥边说,“我已经跟文化站对接好了,他们会提供展架和射灯,咱们明天就把作品送过去。”

周曼走过来,手里拿着平板,上面是鱼精传说的音频小样:“我觉得第二版音效更贴,井水的叮咚声轻一点,突出古琴的软劲,你们听听?”

众人围过来,音频里的弦音混着水声,像老井就在耳边,王爷爷的声音慢慢响起:“以前老街的东头有口老井,井里住着个鱼精,穿青布衫,总帮挑不动水的阿婆挑水……”

“就用这版!”岳川点头,“把音频刻成cd,放在书法展的展架旁,游客看书法的时候能听传说,这样文化味更浓。”

林野立刻拿起相机,说:“明天去文化站布置的时候,我把音频播放的场景拍下来,剪进节气专辑的花絮里。”

下午,团队一起去老街文化站布置书法展。文化站的大厅里,展架已经搭好,凌薇和周曼负责把书法作品挂在展架上,每幅作品旁边都贴上对应的节气照片——春分的田埂、清明的柳院、端午的龙舟、冬至的饺子宴,照片和书法相映成趣。

林野扛着相机,拍着布置的过程,偶尔让岳川和夏晚晴站在展架旁,拍几张互动的照片,用作书法展的宣传素材。

王爷爷也来帮忙,手里拿着块抹布,仔细擦着展架上的灰尘:“以前老街没这么热闹的文化活动,现在有你们,这些老诗词、老传说都活了,真好。”

他指着岳川写的《小寒》诗稿,笑着说:“这字有劲儿,像咱们老街的槐树,扎根深。”

夏晚晴站在旁边,给王爷爷递了瓶温水:“王爷爷,明天书法展,您也来现场吧,给大家讲讲鱼精传说,肯定特别受欢迎。”

王爷爷点头:“好啊!我再把我爷爷传下来的老布衫带来,当年说鱼精就穿这样的衫子。”

布置完回到工作室,天色已经暗了。凌薇开始在网上发书法展的宣传海报,海报上是岳川写的“节气书法展”五个大字,背景是老街的雪景照片;

周曼在电脑上完善鱼精传说的音频,加了点雪花飘落的“簌簌”声,更贴小寒的氛围;

林野把下午拍的布置素材剪成短视频,配文“小寒墨香伴粥暖,老街书法展等你来”,很快就有网友留言说“明天一定去”。

岳川和夏晚晴坐在书桌前,继续准备明天现场书写的作品——选了杜甫的《大寒》和王安石的《元日》,打算明天写好送给文化站,留作纪念。

夏晚晴帮岳川磨墨,墨汁在砚台里慢慢散开,香气飘满了房间。

“明天现场书写的时候,我给你伴奏吧,”夏晚晴轻声说,“用古琴弹《小寒》的调子,你写字,我弹琴,肯定很搭。”

岳川笑着点头:“好啊,就像咱们之前练吟唱一样,你弹我写,默契得很。”

他拿起笔,在宣纸上写下“大寒”两个字,笔力遒劲,夏晚晴看着,心里暖暖的,觉得这样的日子,比任何热闹都踏实。

晚上,团队在工作室吃了顿简单的晚饭——凌薇煮的面条,加了青菜和鸡蛋;周曼拌的黄瓜,清爽可口;林野买了些刚烤好的糖炒栗子,甜糯入味。

众人围坐在桌前,边吃边聊明天书法展的流程:岳川现场书写,夏晚晴古琴伴奏,周曼负责播放鱼精传说的音频,凌薇和林野接待游客,王爷爷现场讲传说。

“听说星娱明天也要在文化站附近搞虚拟书法展,”凌薇突然说,“他们发了宣传,说能用AI生成书法作品,还能跟虚拟书法家互动。”

林野撇撇嘴:“AI写的字没魂,哪有岳川写的有劲儿?肯定没人去。”

岳川没在意,只是给夏晚晴剥了个栗子:“别管他们,咱们把自己的事做好,让游客感受到真实的墨香和故事,比什么都强。”

第二天,小寒的雪下得不大,像柳絮一样飘着。老街文化站的书法展一开门,就来了不少游客——有的在展架前看书法作品,有的戴着耳机听鱼精传说,有的围着王爷爷听故事,热闹得很。

岳川坐在大厅中央的书桌前,夏晚晴坐在旁边的古琴旁,古琴声起,岳川拿起笔,蘸了蘸墨,在宣纸上写下“元日”两个字,笔走龙蛇,游客们都围过来,拿出手机拍照,小声赞叹“这字写得真好”。

夏晚晴的古琴声软乎乎的,混着墨香,落在雪后的空气里,格外温柔。

她看着岳川写字的背影,心里满是欢喜,觉得这样的日子,就是她想要的——有喜欢的人,有合拍的团队,有做不完的有意义的事。

星娱的虚拟书法展就在文化站对面,屏幕上的AI书法作品整齐得像打印的,虚拟书法家的动作僵硬,没几个游客驻足,很快就冷了场。

有游客路过,笑着说:“还是文化站里的真实,有墨香,有故事,有温度。”

书法展结束后,文化局的李主任找到岳川,笑着说:“这次书法展太成功了,好多游客都问下次什么时候办,咱们以后可以多搞点这样的活动,把老街的文化传出去。”

岳川点头:“我们打算把民间故事系列做成音频专辑,跟书法展的作品配着发,让更多人了解老街的文化。”

团队回到工作室时,雪已经停了。夕阳落在窗台上,给桌上的书法作品镀上了层暖光。

岳川和夏晚晴坐在书桌前,看着今天现场写的《元日》诗稿,夏晚晴轻声念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岳川轻轻握住她的手,说:“等大寒的时候,咱们在老街搞个写春联活动,让居民们都来写,一起迎新年。”

夏晚晴点头,靠在岳川的肩上,看着窗外的夕阳。工作室里很静,只有周曼在阁楼练古琴的声音,凌薇在整理书法展的照片,林野在剪辑今天的视频。

粥香还在空气里飘着,墨香也没散,像一首温柔的歌,唱着小寒的暖,唱着团队的梦,唱着他们在龙国文娱路上,一步步走出来的真实与温暖。

岳川知道,书法展只是文化落地的一小步,接下来还有民间故事专辑、大寒写春联、新年演唱会等着他们去做。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团队的默契,离不开老街的支持,更离不开那些从地球“抄”来的、经得起时光打磨的文化形式——这些,会成为他们在龙国文娱路上,最坚实的根基,最温暖的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