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319章 马灯映夜戏:真暖融乡野,虚光遭风弃

草棚顶的茅草还滴着雨珠,马灯的昏黄灯光透过雨痕,在石板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岳川蹲在棚角,看着村民们把刚端来的玉米粥倒进粗瓷碗,蒸汽混着湿土的腥气飘起来,正好漫过孩子们沾着泥点的裤脚。

“今晚的戏,就围着这锅粥演,”他抬头对团队说,“农忙的夜戏,不用唱高调,就演‘歇脚送暖’。”

这话看似随口,实则是复刻前世地球“民间夜戏”的烟火气内核——以生活场景为戏核,让观众和演员在烟火气里共情,只是把“茶馆夜戏”换成了乡野草棚,把“茶点”换成了玉米粥,伪装成“闻着粥香冒出来的想法”。

凌薇立刻动手调整布置:把装思念画的竹筐摆在粥锅旁,旧草帽挂在马灯下方,麻袋铺在石板边缘当“观众席”,连孩子们掉在泥里的手绘戏票,都捡起来贴在草棚的立柱上。

“星娱要是搞夜戏,肯定会挂满LEd灯,”她边贴边说,“可这马灯的油迹、粥锅的热气,才是夜戏该有的暖,LEd灯再亮,也照不出来。”

陆哲揣着录音笔钻进草棚外的田埂——蛙鸣已经起了,“呱呱”声此起彼伏;虫叫像细碎的琴弦,在草叶间弹响;还有村民回家时,锄头碰撞石板的“叮当”声。

他把这些声音混进之前录的锄头声、车辙声里,做成“夜戏背景音”:“孩子们演‘歇脚’时,就把蛙鸣调大,像田埂在旁边听戏,星娱的夜戏只会放合成的‘虫鸣音效’,哪有这种活气。”

林野的相机架在草棚的横梁上,镜头对准粥锅——热气裹着灯光,在镜头前氤氲出朦胧的光斑;拍孩子们捧着粗瓷碗喝粥的样子,嘴角沾着粥粒,眼睛却盯着竹筐里的画;

还拍马灯的灯芯,在风里轻轻跳,把所有人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这些虚虚实实的影子,比星娱精修的夜景图有戏,”他对着镜头轻声说,“他们的夜景只会打满补光灯,连影子都不敢留。”

夏晚晴坐在粥锅旁,抱着吉他改调子——把白天的“田埂调”放慢,加了段“喝粥谣”:“粥锅冒热气,马灯照夜路,歇脚喝碗暖,思念不辛苦。”

调子软得像粥里的玉米糊,孩子们捧着碗,边喝边跟着哼,有个小女孩喝得太急,烫得吐舌头,引得棚里的村民们笑成一团,陈老人的胡琴也跟着笑,调子弯得像草棚的横梁。

张武生敲着旧鼓,鼓点压得极低,像村民们歇脚时的呼吸:“夜戏的鼓点要‘轻’,别吵了蛙鸣,也别盖过喝粥的‘吸溜’声,”他对着孩子们喊,“你们演‘递粥’时,脚步要轻,像怕踩醒田埂上的虫。”

可刚开演没多久,草棚外就传来刺眼的光——星娱的直播车又开回来了,车顶的LEd灯亮得晃眼,车斗里堆着塑料茅草、充气玉米(染得金黄,一看就假),那个“顶流模仿者”换了件沾着假泥的外套,正对着镜头喊:“家人们,夜场乡野戏开演!马灯、茅草、玉米粥,氛围感拉满!”

他们的“草棚”是用钢管搭的临时架子,蒙着塑料布,上面插着塑料茅草,风一吹就哗哗响;“粥锅”是不锈钢的,里面装着买来的速食玉米糊,连热气都是用干冰吹出来的。

可刚摆好,LEd灯就闪了两下,突然灭了——白天陷在泥里的电线,进水短路了。工作人员手忙脚乱地修,塑料茅草被风刮掉了大半,露出里面亮闪闪的钢管,像没穿衣服的骨架。

“别往这边凑!”

草棚里的大爷扯着嗓子喊,“你们的塑料茅草掉进咱的粥锅,别脏了娃们的饭!”

有个村民拿起地上的泥块,朝着星娱的直播车方向扔了过去,“滚远点!咱的夜戏,不稀罕你们的假光!”

星娱的主播看着黑屏的手机,又看了眼草棚里暖融融的灯光,只能对着镜头干笑:“今天设备出了点小问题,咱们下次再来……”

这边的夜戏已经入了境——扎羊角辫的女孩端着粥碗,走到锄草的大叔面前,学着大娘的样子说:“叔叔,歇脚喝碗粥,再看我的画。”

大叔放下手里的草帽,接过碗,喝了一口,眼眶就红了:“这粥,跟我家婆娘煮的一个味,她也总说,干活累了,就喝碗热粥。”

男孩们围着大叔,把画递过去——有张画里,大叔坐在粥锅旁,旁边站着个小人,正给他擦汗;还有张画里,田埂上的木板车装满了粥碗,朝着工地的方向走。大叔一张一张地看,手指轻轻摸着画纸,沾着泥的指尖把纸边蹭得发毛,却舍不得放下。

陆哲的背景音在这时恰到好处地起了——蛙鸣混着虫叫,马灯的灯芯“噼啪”响了一声,胡琴的调子软得像粥,夏晚晴的吉他声裹着童声,在草棚里绕了一圈,又飘出棚外,落在田埂上。

林野的相机从横梁上扫下来,拍大叔泛红的眼眶,拍孩子们沾着粥粒的嘴角,拍村民们悄悄抹眼角的手,这些没演出来的情绪,比任何台词都动人。

星娱的直播早就关了——直播间里最后几条弹幕,全是“草棚里的粥香都要飘出屏幕了”“对比之下,星娱的假夜戏像个笑话”,等他们修好电线,草棚外已经没了人影,只剩被风吹得哗哗响的塑料茅草,在黑夜里显得格外寒酸。

夜戏演到后半段,马灯的油快耗尽了,灯光渐渐暗下来。村民们就掏出手机,打开手电筒,光柱从四面八方照过来,落在粥锅旁、竹筐上、孩子们的脸上,像一片星星落在草棚里。“这样更亮!”有个村民喊,“娃们演得好,咱的手机电,全给你们照戏!”

孩子们在光柱里继续演,声音比之前更亮——唱“粥锅冒热气”时,全棚的人都跟着哼;喊“爸妈快回家”时,光柱跟着晃,像在帮他们把思念送得更远。

陈老人的胡琴弦上沾了点粥沫,他没擦,拉出来的调子反而多了点甜;张武生的鼓面溅了泥点,敲出的声音更沉,像乡野的夜,在轻轻应和。

快散场时,粥锅见了底,竹筐里的画也送完了。孩子们舍不得走,围着马灯转圈,影子在草棚的泥地上叠成一团。

村支书扛着一捆新的茅草过来,说:“明天把草棚修得再结实点,马灯的油也备足,咱们把夜戏一直演下去,让每个干活的大人都能看到,都能喝上一碗热粥。”

周曼掏出笔记本,记下村支书的话:“明天咱们带点颜料,让孩子们在草棚的立柱上画‘夜戏故事’;陆哲多录点蛙鸣虫叫,做成‘夜戏专属音轨’;林野把今晚的片段剪出来,发在社交平台,让更多人知道乡野里有这么暖的戏。”

岳川蹲在粥锅旁,指尖沾了点锅底的玉米糊,尝了尝,带着点淡淡的甜。他抬头时,看到马灯的最后一点光,落在草棚外的田埂上,像一条细细的光带,通向村东头的方向——那里,还有更多的田埂、更多的草棚,等着孩子们的戏,等着一碗热粥的暖。

这时,那个锄草的大叔提着半袋新收的玉米过来,放在粥锅旁:“明天给娃们熬新的玉米粥,更甜,演起戏来更有劲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