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312章 戏操融童趣:真韵传校园,虚形显浮躁

教育局的推广文件刚发到周曼邮箱,张武生就带着手写的“校园戏操”动作草稿来了。

纸上画着歪歪扭扭的小人,标注着“甩袖如飘云”“亮相似松立”,旁边还写着备注:“动作要慢,适合小学生骨骼,别学戏台的硬架子”。

他把草稿拍在粮店的旧木桌上,指尖点着“甩袖”动作:“当年我学戏,师傅说‘戏是活的,要跟着人变’,这戏操也一样,得跟着孩子的性子改。”

岳川看着草稿,想起前世地球的“戏曲广播体操”——那些将传统戏曲动作简化融入日常锻炼的设计,被他拆成贴合小学生的细节:把“云手”改成课间操的“伸展运动”,把“台步”改成“踏步走”,锣声对应节拍,戏文念白改成童声口号。

他没说来源,只对着团队补充:“在‘甩袖’后面加个‘摸粮囤’的小动作,呼应粮店展架,让学生觉得‘戏操里有槐巷的影子’。”

凌薇立刻掏出平板,把草稿上的小人改成卡通形象——扎羊角辫的女孩甩着水袖摸迷你粮囤,戴眼镜的男孩踩着台步敲小锣,背景是淡蓝色的校园操场,角落画着老槐树的简笔画。

“星娱要是做这个,肯定会把小人画成明星同款,”她边画边说,“咱们的卡通形象要带着学生的憨气,比如甩袖时露出小肚皮,踏步时歪着脚,才像真孩子。”

陆哲的音乐筹备也围绕“真锣声”展开——他把老锣的“轻顿声”剪成节拍,每两拍一声,对应戏操的动作;

间奏混进夏晚晴改编的《校园戏文谣》片段,用吉他弹得轻快,再添上学生的清脆口号:“甩袖呀,摸粮囤,锣声响呀,向前走!”

“星娱的操乐只会用电子合成音,”他戴着耳机调试,“咱们的每声锣、每句唱,都能摸到槐巷的温度。”

林野扛着相机去滨江小学拍教学视频素材——镜头里,张武生蹲在地上,握着一个小胖墩的手腕教“亮相”:“胳膊别绷太直,像举着个,轻一点”;

夏晚晴跟着学动作,裙摆随着“台步”轻晃,偶尔踩错节拍,引得学生们笑,她也跟着笑,镜头里的画面比任何精修的教学片都鲜活。

“星娱的教学视频只会让明星站得笔直,”他对着镜头说,“咱们要的就是‘不完美的真实’。”

周曼对接社区时,顺便敲定了“亲子戏韵日”活动——就在滨江小学的操场,家长和学生一起学戏操,还能体验“手绘戏票”“迷你锣敲击”,甚至有“戏服亲子合影”,用的都是张武生捐的旧戏服(凌薇补了点边角,没改原有的磨损痕迹)。

“星娱之前也搞过亲子活动,”社区工作人员笑着说,“全是让家长花钱买明星周边,哪有你们这样‘能玩能学’的。”

可活动前一天,星娱的“明星戏操”通稿就发了——“顶流编舞!《星光戏操》上线,明星示范教学,超燃音乐引爆校园!”

通稿里的戏操动作全是戏台的高难度亮相,明星穿着镶亮片的戏服,动作僵硬得像木偶;背景音乐是电子合成的锣声,混着刺耳的鼓点,连口号都是“跟着明星,一起变酷”。

“这哪是给孩子编的操?”张武生看到视频,气得把手里的锣槌往桌上一放,“小学生胳膊还没长硬,做这种亮相动作,容易伤着筋骨!”

陆哲也跟着说:“他们的锣声是电脑调的速,一点余韵都没有,听着像敲铁皮桶,哪有咱们老锣的沉厚劲儿。”

家长们的吐槽比预期更激烈——有个妈妈在社交平台发视频,对比星娱的高难度动作和岳川团队的简化版:“左边明星劈叉我家娃学不会,右边张爷爷教的‘摸粮囤’,娃练得不亦乐乎”;

还有家长晒出孩子跟着戏操念口号的视频,配文“比看动画片还认真,还知道了‘锣声有轻有重’”。

“亲子戏韵日”当天,滨江小学的操场被挤得满满当当。

凌薇布置的“戏操打卡区”前排起长队——家长和孩子拿着手绘戏票,在迷你粮囤旁做“甩袖摸囤”动作,林野的相机抓拍着各种温馨瞬间:有爸爸把孩子举起来摸粮囤,有奶奶跟着孙女一起学台步,还有个小男孩戴着迷你戏帽,敲着小锣打节拍,“泡面”猫蹲在旁边,被他手里的锣声吸引,凑过去蹭他的裤腿。

张武生和夏晚晴站在主席台上领操——老锣声从音响里飘出来,每两拍一声,学生们跟着喊“甩袖呀”,胳膊轻扬,像槐树叶在风里晃;喊“踏步走”时,小皮鞋踩得“哒哒”响,和锣声凑成好听的节奏。

有个小女孩跟不上节拍,张武生跳下台,蹲在她旁边,握着她的手教“甩袖”:“像抓蝴蝶一样,轻一点,再轻一点”,画面被林野拍下来,瞬间刷爆本地家长群。

陆哲的音响突然切换到“亲子互动环节”——播放王桂兰回忆戏台的录音,混着老锣的余韵,家长们带着孩子围坐在迷你粮囤旁,听王奶奶讲“当年挤着看戏”的故事。

有个爸爸摸着儿子的头说:“爸爸小时候也跟你爷爷去看过戏,就是这样挤在人群里,听着锣声等开场。”

星娱派来的探子站在操场外围,举着手机拍了十分钟,脸色越来越沉——他们的“明星戏操”在其他学校推广时,学生们要么跟不上动作,要么觉得“没意思”,而这里的孩子跟着锣声笑闹,家长们拿着手绘戏票合影,连角落里的猫都透着“融入感”。

回去后,星娱的“星光戏操”推广计划直接搁浅,通稿删得干干净净,连之前的宣传视频都设了私密。

活动过半,周曼接到下一个学校的电话——是城郊的留守儿童学校,校长说想请团队过去,“孩子们没看过戏台,想让他们听听真锣声,学学能玩的戏操”。

岳川立刻点头:“把张师傅的旧戏帽、迷你锣都带上,凌薇多准备点彩纸,让孩子们自己做‘专属戏票’;陆哲把戏操音乐刻成光盘,方便学校播放;林野多拍点孩子的笑脸,剪进推广短片里。”

张武生突然从包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双小小的戏鞋——鞋头绣着迷你虎头,是他当年给徒弟做的,鞋底已经磨薄了。

“给留守儿童带的,”他摸着鞋头说,“让他们穿上,踩台步时能觉得‘像真的在戏台上演戏’。”

夏晚晴接过戏鞋,比了比自己的手掌,笑着说:“我明天提前去,教孩子们怎么穿戏鞋,再编个‘穿鞋谣’,让他们觉得好玩。”

傍晚收拾东西时,“泡面”猫突然叼着一张手绘戏票跑过来——是上午那个小男孩画的,上面画着猫和锣,缺角处写着“送给泡面”。

凌薇把票贴在迷你粮囤上,笑着说:“下次去留守儿童学校,给它也带个迷你戏帽,让它当‘戏操小助教’。”

林野的相机里存满了素材——亲子一起做戏操的背影、孩子握着小锣的小手、张武生教动作的侧影、夏晚晴帮孩子穿戏鞋的温柔,他对着岳川说:“剪个‘戏操里的槐巷’短片,开头用老锣声,结尾用孩子的口号,肯定能打动更多学校。”

周曼掏出手机,给留守儿童学校的校长发消息,确认明天的行程:“我们带老锣、真戏票、小戏鞋过去,再准备点手绘材料,保证孩子们能玩得开心、学得轻松。”

岳川点点头,看着操场上散落的彩纸碎片——有张纸上画着歪歪扭扭的戏台,旁边写着“我以后也要去槐巷看老锣”,字迹稚嫩,却像一颗种子,藏着戏韵和槐巷的暖。

这时,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提着个旧鼓走过来,鼓身是暗红色的,边缘有磕碰的痕迹:“这是当年戏台的伴奏鼓,我家老爷子传下来的,听说你们在教孩子戏操,想捐给你们,给戏操加个鼓声,更热闹。”

岳川接过鼓,指尖敲了敲鼓面,“咚咚”的声音沉厚,和老锣声格外契合——明天去留守儿童学校,这面旧鼓,会给戏操添上更浓的槐巷味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