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302章 声盒藏旧暖:实意连听众,虚礼失人心

当周曼将平台的联动方案平铺在博物馆的长桌上时,凌薇的指尖已经在平板电脑上飞快地舞动起来,仿佛在描绘一幅绚丽的画卷。

她的笔触灵动而细腻,每一笔都精准地落在屏幕上,逐渐勾勒出一个精致的“声音盲盒”草图。这个盲盒呈现出正方体的形状,外壳采用了竹编工艺,这是王爷爷按照传统手艺精心编织而成的。

竹编的表面光滑而有质感,隐约可见纵横交错的竹丝纹路,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在盲盒的侧面,特意留出了一个小巧的开口,刚好能够露出里面迷你老物件模型的一角。这个设计巧妙地营造出一种神秘感,让人对盲盒内的物品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不仅如此,凌薇还在草图中详细描绘了盲盒内部的构造。除了那个引人入胜的迷你老物件模型外,盲盒里还塞着一张录音芯片。这张芯片是整个盲盒的灵魂所在,只需用手机扫描一下,就能听到对应老物件的音频剧片段,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那些古老故事的魅力。

凌薇边画边自言自语道:“星娱要是搞这个,肯定会用塑料外壳,然后印满明星头像,完全失去了盲盒原本的意义。”

她轻轻地戳了戳草图里的竹编纹路,继续说道:“咱们的盲盒可不一样,要能让人摸出竹丝的质感,打开时还能闻到槐树叶的淡香,这才是真正有温度的周边产品。”

岳川凝视着眼前的草图,脑海中突然闪过前世地球“文创盲盒”的核心逻辑。他不禁感叹,这种商业模式的成功秘诀竟然如此简单而巧妙——通过营造“未知感”和建立“情感联结”来吸引用户。

他仔细观察着草图中的设计,发现团队只是将“Ip形象”替换成了团队的老物件模型,而“虚拟卡片”则被换成了真实的录音芯片。这样的改变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巧妙地利用了人们对未知的好奇心和对情感的共鸣。

岳川心里明白,这种创新的设计思路无疑是非常有潜力的,但他并没有直接点破。

相反,他若有所思地补充道:“我觉得每个盲盒里可以再加上一张‘故事小纸条’,上面写着老物件主人的一句话。比如纺车那盒,就可以写‘这台纺车转坏了三卷线,也转出了我奶奶的晚年’。这样一来,听众在拿到手的时候,就能立刻明白这个盲盒里的老物件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玩具,而是承载着一段真实的故事和情感。”

陆哲当天就把录音芯片整理好——他把音频剧里的关键片段剪出来,纺车盒放“苏阿婆回忆绣坊”的片段,馄饨锅盒放“李叔煮第一锅馄饨”的片段,每个片段末尾都加了两秒“环境音留白”,比如纺车盒最后是纺线慢慢停下的“吱呀”声,馄饨锅盒是汤沸声渐渐变轻,“让听众听完有回味的空间,星娱的音频片段肯定塞满明星说话声,连喘气的空都不留”。

林野扛着相机拍盲盒预热视频时,“泡面”猫突然跳上道具桌,爪子扒拉着一个竹编盲盒的样品——凌薇刚编好的外壳还没装模型,猫把下巴搁在开口处,耳朵随着陆哲播放的音频剧片段动。

林野赶紧抓拍这个画面,镜头里,竹编盲盒、猫耳朵、背景里的老纺车形成暖融融的构图,“这段当预告开头,比任何明星出镜都吸睛”。

夏晚晴则在准备联动活动的现场互动——她要在博物馆的“声音区”弹唱改编版的《闪光的手机》,把音频剧里的老物件故事编进歌词,比如“纺车转呀转,转出了旧时光;馄饨煮呀煮,煮热了老巷”。

她还特意把吉他弦调得软一点,弹出的调子更像老巷的呢喃,“星娱的现场弹唱肯定追求音准完美,咱们要的是‘像在街坊家唱歌’的松弛感”。

可活动预热刚发出去,星娱的“星光盲盒”通稿就来了——“顶流亲笔签名盲盒限量发售!内含明星音频卡、镀金徽章,购买即赠线下见面会资格!”

通稿里的照片,盲盒是亮闪闪的塑料壳,里面的徽章印着明星头像,音频卡是提前录好的“感谢支持”套话。

但评论区很快翻车:“上次买了他们的音频剧周边,里面的录音全是合成的,这次谁敢买?”“对比川晴的竹编盲盒,这塑料壳看着就廉价。”

联动活动当天,博物馆门口排起长队。第一个来换盲盒的是个穿校服的女生,凭音频剧“纺车集”的收听记录换了一盒——她拆开竹编盲盒,里面是迷你纺车模型,录音芯片播放苏阿婆的旁白时,女生突然红了眼:“这声音跟我太奶奶纺线的声音一模一样,我太奶奶走后,我再也没听过了。”

凌薇赶紧递上纸巾,女生却笑着摇头:“是开心的眼泪,谢谢你们让我再‘听’到太奶奶。”

林野的相机跟着这个女生,拍她抱着盲盒走到老纺车前,把模型放在纺车旁,轻声说“太奶奶,我找到跟你一样的纺车了”。

这段画面后来剪进活动纪录片,评论区全是“破防了”“我也想给奶奶听听”的留言,星娱的盲盒通稿彻底没了声息。

活动现场的“声音互动区”,夏晚晴的弹唱引来了一圈人。

有个老爷爷拄着拐杖,跟着歌词里的“馄饨煮呀煮”轻轻晃头,后来才说:“我老伴当年也在槐巷摆过馄饨摊,这调子让我想起她煮馄饨的样子。”

陆哲立刻把老爷爷的话录下来,临时加进音频剧的“馄饨锅集”彩蛋,“这才是联动活动的意义,不是卖盲盒,是帮人找回藏在声音里的回忆”。

周曼在活动间隙接到平台电话,对方语气激动:“盲盒上线两小时就卖空了,很多听众问能不能定制‘个人声音盲盒’,比如把自己家人的老物件故事做成录音芯片。

”她挂了电话,跟岳川说:“咱们可以加开‘定制通道’,凌薇负责设计专属盲盒外壳,陆哲整理定制录音,林野拍定制故事的小视频。”

岳川点头时,看到凌薇正在给一个小朋友改盲盒——小朋友想把自己爷爷的旧收音机放进盲盒,凌薇就用竹丝编了个迷你收音机模型,还在外壳上刻了小朋友的名字。

陆哲蹲在旁边,帮小朋友录爷爷修收音机的声音,小朋友奶声奶气地说:“爷爷修收音机时,总说‘这声音能传很远’。”

“泡面”猫蹲在盲盒堆旁,守着一个没拆的样品,里面是迷你泡面锅模型。

林野举着相机,拍猫用爪子轻轻碰模型的样子,笑着说:“下次可以出个‘泡面猫专属盲盒’,里面放小鱼干模型和它的呼噜声录音,肯定受欢迎。”

傍晚活动收尾时,有个中年男人拿着一台旧半导体收音机来捐赠,说:“这是我父亲的,他当年用它听评书,现在我想把它放进博物馆,再做成音频剧片段,让更多人听到评书声。”

凌薇接过收音机,发现上面还贴着张泛黄的纸条,写着“1998年槐巷茶馆听评书”,正是老茶馆当年的地址。

周曼把捐赠登记本递给男人,陆哲已经开始录收音机的“沙沙”声,林野拍着男人抚摸收音机的手,夏晚晴则在旁边轻声问:“您父亲当年最爱听哪段评书?我们可以加进音频剧里。”

岳川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夕阳透过博物馆的窗户,落在旧收音机上,男人的影子和收音机的影子叠在一起,像一段被声音串联的时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