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298章 定制忆旧痕:真细节触人心,伪定制露空壳

岳川刚在“手作区”敲定画桌旁的照片墙布置,周曼就拿着一叠“定制剧情申请表”走了进来——最上面一张是粉丝小夏的,字迹娟秀,写着“想重现嘉年华当天帮老吴捡泡面叉的场景,当时没好意思要签名,希望这次能补上”。

“定制不能只停留在‘加个名字’,”岳川翻着申请表,指尖停在小夏的备注上,“得把每个人的‘独家记忆’拆成细节——她提到的泡面叉,要找和当年一模一样的款式,连叉齿的磨损度都要仿;

签名要让扮演老吴的Npc模仿当年的字迹,甚至可以在签名旁画个小泡面,就像老吴当年给粉丝签的那样。”

这个“细节拆解”的思路,正是他借鉴前世地球高端定制沉浸项目的核心——那些能让用户落泪的体验,从来不是靠华丽包装,而是靠对“个人记忆碎片”的精准还原。

他没跟团队说来源,只说是“从用户需求里磨出来的”,就像之前做嘉年华、博物馆时一样,把地球的经验藏在“真实”的壳子里。

凌薇立刻拿着小夏的申请表去调整场景——她在“火锅体验区”的煤炉旁,加了个“隐藏细节”:故意让一个泡面叉落在煤炉脚边,位置和小夏描述的“老吴煮糊泡面时掉的”完全一致;

还在旁边摆了张皱巴巴的纸巾,模仿当年小夏用来擦叉子的“嘉年华专用纸巾”(她特意找周曼翻出了当年的采购记录)。

“星娱要是做这个,肯定只会在周边上印‘小夏专属’,”她边摆边说,“但咱们要的是‘让她看到叉子就想起那天的温度’,不是冷冰冰的文字。”

林野则扛起相机,跟着小夏做“记忆采访”——镜头里,小夏回忆起当年捡叉子时的细节:“老吴当时说‘小姑娘手快,不然这叉子就掉进煤炉里了’,还笑我擦叉子时太用力,把纸巾都撕了。”

林野把这些话剪进“定制剧情脚本”,让扮演老吴的Npc背下来,甚至要模仿老吴当时的语气——有点沙哑,带点调侃的尾音。

“这些对话不是编的,是从用户嘴里抠出来的,”他对着Npc说,“你不用演‘热情’,就演‘记起这件事的老吴’,越自然越像。”

陆哲的音效定制更细致——他从当年嘉年华的录音素材里,翻出了一段模糊的“泡面叉碰撞声”(老吴当时掉了好几个叉子),又找小夏录了段“擦纸巾的声音”,混在“火锅区”的背景音里。

“等小夏捡起叉子时,这段声音会突然变清晰,”他戴着耳机调试,“让她觉得‘就像昨天刚发生的一样’,比任何旁白都有代入感。”

夏晚晴则负责指导Npc的“互动节奏”——她让扮演老吴的Npc,在小夏捡起叉子后,别立刻递签名,而是先调侃“你这次擦叉子轻点,别把纸巾撕了”,等小夏笑了,再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定制签名照”,上面画着小泡面,旁边写着“谢谢当年帮我捡叉子的小姑娘”。

“星娱的Npc只会按流程走,”她对着团队说,“咱们要的是‘意外的共鸣’,让用户觉得‘他真的记得我’。”

可试运营前一天,星娱的“定制化沉浸剧场”通稿又发了——标题写着“星娱定制剧场重磅上线!顶流手写签名、专属周边刻字,打造独一无二的体验!”

通稿里的照片,是明星给印着用户名字的徽章签名,旁边的“定制剧情”只是让用户和明星蜡像拍张“专属合影”,连互动台词都是固定的:“感谢您支持星娱,祝您体验愉快。”

“这哪是定制?就是换了个名字的流水线产品。”

周曼看到通稿,把申请表往桌上一放——她刚收到一个从星娱定制剧场回来的用户反馈:“花了五百块定制,就给了个刻名字的徽章,剧情跟别人的一模一样,连Npc说的话都没改,太坑了!”

岳川没理会,反而让林野把小夏的“定制剧情彩排”拍下来——视频里,小夏捡起煤炉旁的泡面叉,听到陆哲定制的“碰撞声”,突然红了眼;

扮演老吴的Npc说出调侃的台词时,她笑出了眼泪;拿到签名照时,她摸着上面的小泡面,说“跟我当年记的一模一样”。

这段视频没发通稿,只发在工作室的粉丝群里,立刻有更多用户申请定制,有人写“想重现当年和夏晚晴一起唱跑调歌的场景”,有人写“想找到嘉年华当天丢的那条格子围巾”。

试运营当天,小夏的定制剧情成了最动人的片段。

当她捡起泡面叉,背景音里的“碰撞声”响起时,周围的观众都安静下来;当Npc递上签名照,她哽咽着说“我当年以为再也没机会要到签名了”时,有观众跟着红了眼。

林野的相机没靠太近,只拍了小夏握着签名照的手,和她口袋里露出的、当年在嘉年华买的迷你泡面周边——新旧两件物品放在一起,像跨越时光的对话。

另一个定制用户老郑的剧情也很戳人——他当年在嘉年华帮团队搬周边时,不小心把脚崴了,夏晚晴帮他贴了创可贴。

这次定制剧情里,凌薇在“黑暗周边区”的展架旁,加了个“隐藏创可贴”(和当年同款的粉色创可贴),扮演夏晚晴的Npc在老郑“崴脚”后,蹲下来帮他贴创可贴,还说“当年你搬周边太急了,这次慢点开”。

老郑后来在反馈里写:“创可贴的粘性都跟当年一样,贴在脚上,暖到心里。”

陆哲的音效在这些定制剧情里起了关键作用——给老郑的剧情里,他加了段当年夏晚晴帮老郑贴创可贴时的“轻声叮嘱”(从嘉年华的录音里翻出来的);

给想找围巾的用户小徐的剧情里,他加了段“风吹围巾的声音”,让小徐在“手游区”的展架后找到那条“定制格子围巾”(和她当年丢的一模一样,凌薇特意找布料复刻的)。

夏晚晴在“手作区”弹唱时,也加了定制环节——她会根据当天的定制用户需求,改歌词里的细节:给小夏唱时,加了“泡面叉掉在煤炉旁,你弯腰捡的模样”;

给老郑唱时,加了“创可贴贴在脚踝上,你笑着说不疼的谎”。这些即兴改的歌词,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让定制用户频频落泪。

可星娱的定制剧场却出了岔子——有用户发现,所谓的“顶流手写签名”其实是印刷的,刻字的周边也是批量生产的,甚至有两个用户拿到了一模一样的“专属徽章”。

有用户在社交平台晒图吐槽:“星娱的定制,连我的名字都刻错了,还说‘没办法改’,对比川晴的定制,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傍晚试运营结束,团队在厂房里复盘。周曼拿着新的定制申请表,笑着说:“有几家企业联系我,想定制‘团建剧情’,让员工扮演嘉年华的团队成员,体验‘搬周边’‘煮火锅’,说想通过这个增强团队凝聚力。”

凌薇立刻掏出平板,画团建剧情的场景图:“可以加个‘团队协作区’,让员工一起搭展架、布置周边区,就像当年咱们筹备嘉年华一样;还可以设置‘突发任务’,比如‘突然断电’,让他们模仿咱们当年举手机闪光的场景。”

陆哲则说:“我可以给团建剧情做‘专属音效’,比如加段‘团队口号声’,让他们在完成任务后一起喊,增强代入感。”

岳川翻着企业的需求,突然想起前世地球很多公司用沉浸式体验做团建的案例——那些让员工在协作中感受团队精神的模式,正好可以套在这个剧情里。

他指着申请表上的“增强凝聚力”字样,对团队说:“可以把当年咱们筹备嘉年华时的‘分工协作’细节加进去,比如有人负责搭展架,有人负责调试设备,有人负责引导‘粉丝’,让他们体验咱们当年的团队配合。”

林野扛着相机,拍了拍厂房里的“定制剧情标记”——小夏捡过的泡面叉、老郑用过的创可贴、小徐找到的围巾,都被凌薇放在了一个专门的“定制记忆展柜”里,旁边贴着用户的反馈纸条。

“这些可以作为团建剧情的‘参考案例’,”他说,“让企业员工看到这些真实的故事,更有参与感。”

“泡面”猫蹲在展柜旁,盯着里面的泡面叉,尾巴轻轻扫着展柜的玻璃。夏晚晴走过去,摸了摸它的头:“下次团建剧情,也给你加个‘任务’,让员工喂你道具小鱼干,作为‘完成任务的奖励’。”

周曼这时接到企业的电话,对方催着确定团建日期,还问能不能加“定制周边”——比如印着企业LoGo的迷你泡面模型。

她挂了电话,对岳川说:“企业的需求挺急的,咱们得尽快把团建剧情的方案定下来,凌薇的场景图、陆哲的音效、林野的拍摄计划,都要跟上。”

岳川点点头,看着展柜里的定制物品,又看了看团队忙碌的身影——凌薇在改场景图,陆哲在整理音效素材,林野在拍展柜,夏晚晴在给“泡面”猫喂小鱼干。

他知道,下一章的团建剧情,会让更多人感受到“团队协作”的温度,而星娱那些只会抄表面的定制项目,永远抓不住这份“真实”背后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