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297章 沉浸续IP:真景融互动,伪场显空壳

巡展车刚驶回槐巷,岳川就把团队召集到博物馆的“电影记忆区”——展架上的泡面锅还留着三道焦痕,夏晚晴的断弦吉他斜靠在竹编旁,他指尖划过展架上的“黑暗卖周边”照片,突然开口:“咱们把嘉年华的故事做成沉浸式剧场吧。”

这话让正收拾巡展素材的众人停下动作。周曼放下手里的清单,皱着眉问:“沉浸式剧场?是让观众坐在台下看的那种?”

岳川摇头,指着照片里举着手机闪光的粉丝:“不是看,是让观众‘走进来’——他们可以扮演嘉年华的志愿者、粉丝,甚至参与‘搬周边’‘煮火锅’的剧情,就像真的回到那天晚上。”

没人知道,这个想法源自他前世地球的沉浸式戏剧——那些让观众在场景里自由探索、参与剧情的模式,被他拆成了贴合团队Ip的细节:

用博物馆里的真实道具当场景元素,用电影里的真实情节当剧情主线,连互动环节都照搬嘉年华当天的“任务打卡”逻辑,只是换了种“让观众成为故事一部分”的形式。

林野立刻扛起相机,对着展架上的道具拍:“我先剪段‘场景预告’,把泡面锅、吉他、手绘卡牌都拍进去,配上周曼姐之前录的嘉年华现场音,让观众一看就有代入感。”

他的镜头扫过“泡面”猫蹲过的竹编小窝,突然想起什么:“可以在剧场里留个‘猫角色’,让观众喂它道具小鱼干,增加点趣味。”

凌薇已经掏出平板画场景图了——她没设计华丽的舞台,而是按嘉年华的真实布局来:进门是“手游体验区”,保留当时歪歪扭扭的展架,上面摆着老吴的泡面模型;

往里走是“火锅体验区”,用李叔的旧煤炉,观众可以亲手煮“吴式酸辣锅”;最里面是“黑暗周边区”,只留舞台侧灯,观众需要举手机闪光才能找到“隐藏周边”。

“星娱要是做这个,肯定会用镀金展架、LEd灯,”她边画边说,“但咱们要的就是‘旧’和‘真’,展架上的划痕、煤炉上的黑灰,都是剧情的一部分。”

周曼当天就对接了场地——把滨江体育馆旁边的旧厂房租了下来,比当年办嘉年华的场地小一半,却更适合沉浸式体验。

她拿着凌薇的设计图,跟厂房负责人敲定细节:“墙面不用刷白,保留原来的水泥纹路,就像嘉年华当天没来得及装饰的样子;电线要故意留几处‘裸露’的,配合‘黑暗周边区’的剧情,让观众有‘突然断电’的真实感。”

陆哲则开始整理音效素材——他把当年嘉年华的粉丝笑声、老吴的叫卖声、甚至夏晚晴跑调的吉他声,都按场景分段剪辑:“观众走到‘手游区’,会听到‘通关成功’的提示音(用当年的现场录音);

走到‘火锅区’,能听到煤炉的‘噼啪’声和汤沸声;到‘黑暗区’,背景音会变成粉丝的‘小心’‘慢点’,跟电影里的片段完全同步。”

夏晚晴的任务是指导“Npc演员”——她找了几个粉丝志愿者,教他们还原当年嘉宾的神态:老周的“憨厚”,要在帮观众找卡牌时多问一句“你要找哪张?我记得在展架第三层”;

老吴的“幽默”,得在观众煮泡面时调侃“小心煮糊,我当年可是煮糊了三锅”。“不用刻意演,”她对着志愿者说,“就把自己当成真的在嘉年华帮忙,越自然越好。”

可项目启动第三天,星娱的通稿就发了——“星娱沉浸式剧场‘星光盛宴’定档!顶流Npc、全息投影、限量周边,打造年度文娱新体验!”

通稿里的场景图满是鎏金装饰,Npc全是明星蜡像,观众需要付费才能跟蜡像合影;剧情写的是“粉丝与顶流共同完成‘星光任务’,解锁豪华舞台”,连“任务道具”都是印着明星头像的塑料徽章。

“他们连‘沉浸式’都要抄,却只抄了个壳子。”

林野看到通稿,把手里的相机往桌上一放——他刚去星娱的剧场探过班,里面的“粉丝互动区”全是摄像头,观众的动作被限制在划定区域内,连碰一下展架都会被保安提醒;

“任务”也很敷衍,扫二维码、拍蜡像、领徽章,全程不用十分钟就能完成。

岳川没理会星娱的通稿,反而让团队加快试运营节奏。

试运营当天,第一批观众是之前参加过嘉年华的粉丝——有个女生刚走进“手游区”,就指着展架上的泡面模型哭了:“当年我就在这通关的,老吴还跟我说‘小姑娘手速挺快’,现在看到这个模型,就像回到那天。”

她按剧情通关后,真的拿到了迷你泡面周边,跟当年嘉年华的一模一样。

在“黑暗周边区”,有个男生举着手机闪光,帮另一个女生找“手绘卡牌”,两人的对话跟当年的粉丝互动几乎重合:“你看!在这儿!藏在展架后面了!”

“谢谢!我当年就没找到这张,今天终于补上了!”

夏晚晴扮演的“自己”站在角落,没上前干预,只在他们找到卡牌时鼓掌,像当年真的在现场一样。

陆哲的音效在这时起了作用——背景音里突然响起老吴的叫卖声:“走过路过别错过!”

男生下意识接了句“要个泡面周边!”,引得周围人笑,连夏晚晴都没忍住——这种“意料之外的互动”,是星娱的蜡像剧场永远做不到的。

试运营结束后,观众的反馈堆满了周曼的邮箱:“希望加‘粉丝手作区’的剧情,我当年画了卡牌,想在剧场里再画一次”“能不能让‘泡面’猫真的来?我想喂它小鱼干”“下次想扮演老周,帮大家找卡牌”。

凌薇立刻在场景图里加了“手作区”,留了张画桌,上面摆着当年的颜料和画纸;林野则联系了之前照顾“泡面”的粉丝,商量让猫每周来两次,当“特邀Npc”。

星娱的“星光盛宴”却成了笑柄——有观众在社交平台吐槽:“跟蜡像合影要五十块,任务全是扫码,还不如去逛超市”“全息投影看着华丽,却没一点温度,连星娱自己的粉丝都坐不住”;

更尴尬的是,他们的“限量周边”卖不出去,堆在剧场门口打折,而岳川团队的剧场预约排到了一个月后,连加场都抢不到。

周曼在团队例会上,把最新的预约数据放在桌上:“文化厅刚才联系我,想把咱们的沉浸式剧场作为‘Ip衍生示范案例’,推荐给其他城市的文旅项目;

还有几个综艺平台,想跟咱们合作,把剧场的剧情改成‘综艺特别篇’,让嘉宾来体验。”

岳川没立刻答应,而是看向林野刚剪好的试运营花絮——视频里,观众在“火锅区”一起煮火锅,笑声混着汤沸声;

在“手作区”,有个老奶奶带着孙女画画,教她画当年的嘉年华场景;“泡面”猫蹲在“黑暗区”,被观众喂得肚子鼓鼓的。

“先把‘粉丝手作区’的剧情完善好,”他指着视频里的画桌,“再把观众提的‘扮演嘉宾’环节加上,等这些细节落地,再谈合作。”

凌薇立刻拿出修改后的场景图,上面多了“嘉宾体验区”,留了件老周的格子衬衫(复刻版),观众可以穿上它,模仿“背人”的名场面;

陆哲则开始制作新的音效,加了“画纸摩擦声”“衬衫布料声”,让“手作区”和“嘉宾区”的沉浸感更强。

夏晚晴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那把断弦吉他:“下次试运营,我可以在‘手作区’弹唱,就唱《闪光的手机》,让观众跟着一起唱,像当年嘉年华的演唱会一样。”

林野立刻点头:“我把吉他声录下来,作为‘手作区’的背景音,观众画画时听到,肯定更有感觉。”

会议结束时,窗外的天色已经暗了。林野扛着相机,跟着岳川去厂房看“手作区”的布置——凌薇已经把画纸铺好了,上面摆着当年的颜料,画桌旁的竹编展架上,挂着几张观众试运营时画的卡牌;

陆哲在调试音响,轻轻的吉他声从音箱里飘出来,混着厂房外的风声。

岳川摸了摸画桌上的颜料,突然想起当年嘉年华的“粉丝手作区”——也是这样的画桌,也是这样的颜料,粉丝们趴在桌上画画,嘴里念叨着“要把老吴煮泡面的样子画得更搞笑点”。

他回头对林野说:“把当年的‘粉丝手作区’照片洗出来,贴在画桌旁的墙上,让观众能对比着画,更有回忆感。”

林野刚举起相机,就看到“泡面”猫从厂房门口走进来,蹲在画桌旁,盯着上面的颜料盘,尾巴轻轻扫着桌腿。

凌薇笑着说:“看来它也想当‘手作区’的Npc,下次试运营,给它留个小盘子,装道具小鱼干,让观众喂它。”

岳川点点头,看着厂房里渐渐成型的场景——“手游区”的展架、“火锅区”的煤炉、“手作区”的画桌、“黑暗区”的侧灯,还有蹲在画桌旁的“泡面”猫。

他知道,下一次试运营,这些细节会让更多观众想起嘉年华的温暖,而星娱那些华丽却空洞的剧场,永远抓不住这份“真实”的核心。

周曼这时走了进来,手里拿着新的预约名单:“加场的名额刚放出去,三分钟就抢完了,还有观众问能不能定制‘个人剧情’,比如重现他们当年在嘉年华的专属回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