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294章 旧物藏岁月:真忆抵浮夸,伪形终露怯

槐巷博物馆的“老物件捐赠区”刚搭好展架,第一个捐赠者就来了——一个扎着低马尾的女生,怀里抱着个褪色的红布包,里面是双绣着栀子花的黑布鞋。

“这是我外婆的鞋,”女生叫小雅,指尖轻轻摸着鞋头的绣花,针脚细密得像槐树叶的纹路,“外婆年轻时在槐巷的绣坊做工,这双鞋是她给我绣的周岁礼,鞋底纳了‘长命百岁’的字样。”

凌薇蹲下来,小心地接过布鞋——鞋边有点磨损,鞋底的针脚被踩得模糊,却透着说不出的暖。

她没按之前设计的“规整展托”,反而找了块外婆留下的旧蓝布,铺在展架上,把布鞋轻轻放在上面:“这样像放在外婆的针线筐里,比硬邦邦的展托更有味道。”

小雅看着布鞋落在蓝布上,突然红了眼:“外婆走之前说,等我长大了,要带她回槐巷看看绣坊,现在……这双鞋替她回来了。”

陆哲没急着录“声音故事”,反而陪小雅坐在捐赠区的竹椅上,听她讲外婆的事——外婆绣鞋时总把线绕在手指上,绣到深夜会哼《茉莉花》;

第一次带小雅来槐巷,在李叔的馄饨摊吃了三碗馄饨;这些细碎的回忆,比任何脚本都动人。

等小雅讲完,陆哲才打开录音笔,她的声音带着哽咽:“这双鞋上的栀子花,外婆绣了三天,她说要让我像花一样,在槐巷的风里好好长大……”

林野的相机没对着布鞋,反而拍小雅摸着鞋头的手——指甲盖里还留着绣十字绣的线头,和外婆当年绣鞋的手,像隔着时光重叠。

“这些‘不完美的细节’,才是捐赠区的魂,”

他对着岳川说,“星娱要是搞捐赠,肯定找明星捐新的奢侈品,摆得整整齐齐,可咱们的布鞋,连鞋底的泥垢都没擦,这才是真的故事。”

果然,当天下午星娱的通稿就发了:“星娱明星公益捐赠展启动!顶流捐赠限量奢侈品,助力文化传承!”

通稿里的照片,明星们举着全新的名牌包、手表,摆在镀金的展架上,标签都没拆,旁边的介绍写着“价值百万,传递爱心”。

可评论区全是吐槽:“新得发亮的奢侈品,哪有岁月的味道?跟川晴的老布鞋比,差远了!”

捐赠区的故事渐渐多了起来:有个老人捐了个旧搪瓷杯,杯身上印着“槐巷茶馆留念”,杯沿缺了个角,是当年听评书时摔的;

有个年轻人捐了本旧相册,里面是槐巷嘉年华的照片,有他帮团队搬周边的身影,照片边缘都卷了边;

还有个小朋友捐了个布偶猫,是妈妈在电影路演时送的,布偶的耳朵掉了一只,他自己用胶水粘了粘,“这是我和电影的回忆,要放在博物馆里”。

刘奶奶主动来帮着整理捐赠物——她戴着老花镜,用自己的旧针线,把布偶猫掉的耳朵重新缝好,针脚歪歪扭扭,却比原来更结实;

张师傅则来修捐赠的旧桌子,桌子腿松了,他用榫卯结构重新固定,还在桌底刻了“槐巷张记修”,“这样以后桌子再松,就知道找谁修了”。

“泡面”猫也成了捐赠区的“小小管理员”——它总喜欢趴在捐赠的旧围巾上睡觉,游客捐东西时,它会蹭过去闻闻,要是喜欢,就蹲在旁边陪着;

有次一个小朋友捐了个毛线球,它玩得不亦乐乎,把毛线缠在展架上,凌薇没骂它,反而把缠在展架上的毛线,编了个“猫咪绕线”的小装饰,“这是捐赠区的小彩蛋,比规规矩矩的展架有趣”。

可周末时,星娱突然在博物馆附近搭了个“临时捐赠展”——展架是租来的豪华玻璃柜,里面摆着明星捐的奢侈品,旁边站着保安,不让游客碰。

有个游客想看看名牌包的内侧,保安立刻拦住:“这是限量款,碰坏了你赔不起!”

对比之下,槐巷博物馆的捐赠区,游客可以摸一摸旧布鞋的针脚,抱一抱缝补好的布偶猫,甚至能对着旧搪瓷杯哈口气,擦一擦上面的灰尘。

“星娱这哪是捐赠展?分明是奢侈品展销会!”

李叔推着馄饨摊路过,看到这一幕笑了,“咱们的旧搪瓷杯,虽然不值钱,却能让游客想起自己家的杯子,这才是传承,不是摆阔。”

有个从星娱捐赠展过来的游客,摸了摸槐巷博物馆的旧布鞋,说:“这双鞋摸着有温度,星娱的包再贵,也摸不到岁月的味道。”

文化厅的考察组来那天,正好遇到小雅带着妈妈来博物馆——小雅的妈妈看着展架上的布鞋,突然哭了:“这是我妈当年熬夜绣的,她总说,等小雅出嫁,要再绣一双红绣鞋,可惜……”

考察组的人听完小雅的故事,又看了看捐赠区的其他物件——补好的布偶猫、修过的旧桌子、卷边的相册,连连点头:“这才是‘文化惠民’的真正意义——不是高大上的展品,是能让老百姓共情的生活记忆。”

考察结束后,文化厅当场决定,拨专项资金支持槐巷博物馆的“老物件巡展”——把捐赠的老物件和电影道具,送到全省的社区、学校、工地,让更多人看到这些带着温度的故事。

周曼激动地说:“咱们可以把陆哲录的‘声音故事’做成二维码,贴在每件展品旁,巡展时游客扫码就能听,像带着槐巷的声音一起走。”

凌薇立刻画巡展的展架设计图——还是用王爷爷编的竹编展架,每个展架上都挂着槐树叶,“巡展也要接地气,不能搞豪华展柜,要让游客像在槐巷一样自在”。

陆哲则开始整理“声音故事”,给每个故事加了段槐巷的背景音,比如小雅的布鞋故事,配了绣线的“沙沙”声;旧搪瓷杯的故事,配了茶馆的评书声。

团队收拾捐赠区时,“泡面”猫正趴在新捐赠的旧相册上,相册里的嘉年华照片,正好有它蹲在戏台旁的样子。

林野扛着相机,拍它盯着照片里自己的样子,笑着说:“这小家伙也在回忆当年呢!”小雅走过来,轻轻摸了摸“泡面”的头:“以后巡展,我想当志愿者,给大家讲外婆的布鞋故事。”

突然,门口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是之前辞职的星娱员工,戴眼镜的男生和扎马尾的女生,他们手里抱着个旧盒子:“我们也有东西要捐!这是我奶奶的旧纺车,她年轻时在纺织厂做工,这纺车陪了她三十年,我们想让它在博物馆里,也有个家。”

岳川接过纺车,木质的车架上还留着奶奶的手印,纺线的锭子有点锈了,却透着岁月的厚重。

凌薇赶紧找了块旧布,铺在展架上,把纺车放上去,旁边贴了张纸条,写着“这是星娱辞职员工捐赠的纺车,里面装着奶奶的时光”。

男生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们现在在做‘老物件修复’的小工作室,以后要是博物馆有需要,我们可以来帮忙修捐赠的老物件。”

岳川笑着点头:“欢迎!咱们一起守护这些温暖的故事。”

傍晚的槐巷,夕阳透过博物馆的窗户,落在纺车和布鞋上,“泡面”猫蜷在纺车旁,尾巴轻轻扫着车架。

团队坐在捐赠区的竹椅上,吃着李叔煮的馄饨,听着陆哲播放的“声音故事”——小雅的哽咽、老人的笑声、纺车的“嗡嗡”声,混在一起,格外治愈。

周曼看了看时间,对团队说:“下周巡展就要开始了,咱们得提前把展品打包好,凌薇的展架设计图要尽快发给王爷爷,让他赶制竹编展架;陆哲的‘声音故事’要刻成光盘,方便巡展时用。”

岳川点点头,看着展架上的老物件——布鞋、搪瓷杯、纺车、相册,每一件都带着人的温度。

他知道,巡展的路上会有新的挑战,新的温暖,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带着这些槐巷的故事,带着这份真实与暖,继续走下去,让更多人知道,最动人的文化,从来不是华丽的奢侈品,而是藏在岁月里的真实回忆。

凌薇突然指着门口:“你们看!有个老奶奶抱着个旧藤箱,好像要来捐赠!”

众人抬头望去,老奶奶拄着拐杖,藤箱上的铜锁已经锈了,正慢慢朝博物馆走来——下一章的故事,就从这个神秘的旧藤箱开始,里面装着的,又会是怎样温暖的槐巷记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