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293章 巷馆迎暖客:真景动人心,伪影自黯然

槐巷博物馆试运营的清晨,第一声鸽哨从巷口飘进来时,张大爷已经推着鸽笼站在仓库门口。

“泡面”猫从泡面锅里跳出来,蹲在门槛上,脖子上挂着凌薇编的迷你门票,对着鸽群“喵呜”叫了一声——这是博物馆的“开门仪式”,没有剪彩,没有致辞,只有鸽哨声、猫叫声,还有李叔馄饨摊冒起的第一缕蒸汽。

第一批客人是槐巷的老街坊。

刘奶奶拄着拐杖,刚进门就被“电影记忆区”的旧收音机吸引,她颤巍巍地伸出手,指尖碰了碰布满划痕的外壳:“这机子跟我家当年的一模一样!我老伴以前就用它听评书,听到‘下回分解’就喊我煮面。”

陆哲赶紧走过去,帮她打开收音机——里面正好播放着张师傅修货架的“刨木声”,刘奶奶突然红了眼:“这声音像极了老伴当年刨木头的动静,他总说要给我打个竹编椅……”

没等陆哲安慰,王爷爷就搬来一把竹编椅:“刘姐,这是我按老手艺编的,你试试!就当你老伴给你打的。”

刘奶奶坐在椅子上,手摸着竹丝的纹路,眼泪掉在椅面上,却笑着说:“暖,真暖,比当年的木头椅还暖。”

林野的相机悄悄对着这一幕,没敢靠太近,只拍了竹编椅上晃动的光影,和刘奶奶手里攥着的旧手帕。

粉丝志愿者们的到来,让仓库里的热闹又升了个度。

小宇带着自己的“宿舍录音”,在“声音互动区”忙个不停——有个穿汉服的女生想听“工地的安全帽声”,他立刻调出那段带着金属碰撞的录音,还添了句自己的解说:“这是当时工人师傅们搬材料的声音,我录的时候,还被安全帽砸了下脑袋呢!”

女生笑着说:“这声音里有劲儿,比我听的轻音乐还提神。”

李叔的馄饨摊前很快排起了队。有个小男孩踮着脚,指着煤炉上的旧锅问:“爷爷,这锅是不是电影里煮泡面的那只?”

李叔笑着点头,给小男孩盛了碗馄饨:“这锅煮了二十年馄饨,电影里煮泡面的锅,还在那边的展架上呢!”

小男孩捧着碗,蹲在展架旁,边吃边看泡面锅,“泡面”猫走过去,蹭了蹭他的裤腿,引得小男孩笑个不停。

凌薇的门票发放也出了个小插曲——有个粉丝志愿者的门票竹丝断了,她没慌,从随身的针线筐里拿出细竹丝,当场编了个小圆环补上:“这叫‘竹编小锁’,锁住咱们和博物馆的缘分。”

粉丝拿着补好的门票,挂在脖子上,笑着说:“这样更特别,以后我每次来,都要看看这个小圆环。”

可上午十点,两个戴着口罩的人悄悄走进来——是星娱派来的员工,手里举着手机,想拍“博物馆冷清”的素材。

他们刚走到“声音互动区”,就看到小宇在教一群孩子录“槐巷的脚步声”,孩子们踩着青石板的“嗒嗒”声,混着笑声,格外热闹;

转到馄饨摊前,李叔正给一位老人喂馄饨,老人的手抖得厉害,李叔耐心地吹凉了再递过去;再到“电影记忆区”,“泡面”猫正趴在一个小女孩怀里,小女孩轻轻摸着它的头,手机里播放着电影里的“黑暗卖周边”片段。

“这跟公司说的不一样……”戴眼镜的男生小声说,手机镜头不自觉从“空展架”移到小女孩和猫的画面。

扎马尾的女生悄悄关掉了录音,她刚才录到刘奶奶说“竹编椅暖”的声音,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下——之前公司让她“找负面素材”,可眼前的一切,全是暖得让人发慌的细节。

他们没拍到“冷清”,反而拍了很多温暖的碎片:王爷爷教游客编竹编,手指被竹丝戳了个小口子,却笑着说“没事,老手艺都这样”;

夏晚晴抱着断弦吉他,坐在“泡面”猫旁边弹唱,有游客跟着一起哼,跑调了也没人笑;陆哲帮一位盲人游客调收音机,把“筹备音轨”的声音调大,说“您听,这是我们编门票的声音,沙沙的,像槐树叶在晃”。

中午试运营的休息时间,这两个星娱员工没走,反而在馄饨摊前排队。

李叔给他们盛了碗馄饨:“你们是外地来的吧?尝尝咱们槐巷的馄饨,加了点虾皮,鲜得很。”

戴眼镜的男生接过碗,小声说:“我们是星娱的……之前公司让我们来拍负面素材,对不起。”

李叔愣了下,然后笑了:“没事,来都来了,先吃馄饨。

你们公司啊,就是太急了,总想着光鲜,忘了暖才是最打动人的。”

王爷爷也走过来,递给他俩两个竹编小挂件:“这是‘泡面’猫的挂件,拿着吧,就当来槐巷玩了一趟。”

下午试运营快结束时,这两个星娱员工悄悄给周曼发了条消息:“我们已经辞职了,刚才拍的温暖素材,都发给您了,希望能帮到博物馆。

还有,星娱可能会来捣乱,你们多注意。”

周曼把消息给岳川看,岳川没说话,只是看着仓库里的客人——刘奶奶还坐在竹编椅上,听着收音机里的评书;小宇在整理今天的录音素材;“泡面”猫蜷在小女孩的怀里,睡得香甜。

闭馆前,一位老茶客突然拉着岳川的手,从布包里掏出个旧茶罐:“这是我当年在老茶馆喝茶用的罐,上面刻着‘槐巷’二字,我想捐给博物馆,让它也有个家。”

茶罐的釉色已经脱落,刻字的地方却被摸得发亮,岳川接过茶罐,突然觉得——博物馆里的每一件展品,不是冰冷的道具,是带着人心温度的“时光碎片”,是星娱那些光鲜的周边永远比不了的。

团队收拾东西时,发现“记忆墙”上贴满了新的留言:“这是我去过最暖的博物馆,没有华丽的展柜,却有最真的人心”“下次要带爸妈来,让他们也尝尝李叔的馄饨,听听老巷的声音”“‘泡面’猫太可爱了,我给它画了张画,贴在留言板上啦”。

林野扛着相机,拍了闭馆后的最后一幕:夕阳透过仓库的窗户,落在旧收音机上,“泡面”猫跳上展架,把老茶客捐的茶罐碰倒,自己又蹲在地上,用爪子扒拉着茶罐玩;

王爷爷在收拾竹编工具,李叔在刷馄饨锅,粉丝志愿者们在帮忙擦展架,夏晚晴抱着吉他,轻轻弹着《茉莉花》的调子。

周曼突然接到文化部门的电话,语气带着兴奋:“你们的试运营太成功了!很多游客都在网上分享,文化厅想把你们的博物馆作为‘文化惠民’的示范案例,下个月在全省推广!”

她挂了电话,对着团队喊:“我们要全省推广了!以后会有更多人知道槐巷的故事,知道真实的温暖有多动人!”

众人欢呼起来,“泡面”猫被欢呼声吵醒,从地上跳起来,蹭到岳川脚边,“喵呜”叫了一声。

岳川摸了摸它的头,看着手里的旧茶罐——上面的“槐巷”二字,在夕阳下泛着暖光。

他知道,博物馆的故事还没结束,接下来会有更多的老物件、更多的温暖故事走进这里,而他们要做的,就是继续守护这份真实与暖,让槐巷的声音,传得更远。

凌薇突然说:“咱们可以在博物馆里加个‘老物件捐赠区’,让游客把自己的老物件捐来,附上故事,这样博物馆就会越来越热闹,越来越有温度。”

陆哲点头:“我可以给每个捐赠的老物件录段‘声音故事’,让游客扫码就能听。”

岳川点点头,把旧茶罐放在“电影记忆区”的展架上,旁边贴了张纸条,写着“这是老茶客的茶罐,里面装着槐巷的茶香和故事”。

他看着团队忙碌的身影,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槐巷,知道下一章的故事,会从这个装满温暖的茶罐开始——有新的捐赠,有新的游客,有新的温暖,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份最朴素的真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