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290章 礼成续巷声:真质抵虚华,伪态终难掩

电影颁奖典礼的前一天,凌薇在工作室里对着礼服发愁——她给夏晚晴设计的竹编礼服,裙摆上绣的“泡面猫”布贴歪了半寸,针脚还露在外面。

“这可怎么办?明天就要穿了!”她急得直跺脚,手里的针线掉在地上,滚到王爷爷脚边。

王爷爷捡起针线,戴上老花镜,接过礼服:“慌什么?老手艺修补的功夫,我还是有的。”

他用细竹丝把歪掉的布贴固定,再用同色的线把露在外面的针脚藏进竹编纹路里,动作慢却稳,“你看,这样既看不出来修补的痕迹,还让布贴更贴服,就像电影里的那些小意外,修好了反而更有味道。”

林野扛着相机,把这一幕拍下来——镜头里,王爷爷粗糙的手指捏着细针,凌薇蹲在旁边学,阳光透过窗户,在礼服的竹编上投下细碎的光影,比任何华丽的礼服都动人。

“这段要加进纪录片的结尾,”林野说,“比颁奖礼的红毯镜头更有意义。”

夏晚晴则在旁边练唱——颁奖礼上要表演《闪光的手机》,她却故意把吉他弦调松了点,“像电影里第一次弹时那样,有点跑调才真实,太完美反而不像我们了”。

陆哲在旁边调试音响,把之前录的槐巷声、学生的宿舍声混进去,“这样表演时,就像带着所有支持我们的人一起上台”。

第二天去颁奖礼的路上,团队的车刚拐出槐巷,就看到街坊们站在巷口送行——李叔提着保温桶,里面装着热馄饨;

张师傅搬来几盆刚开的月季,说“给你们的礼服当装饰”;连之前的评书先生都来了,手里拿着片压平的槐树叶,“把这带上,就像槐巷跟你们一起去颁奖”。

颁奖礼的现场,没有想象中的奢华——红毯是简单的红色地毯,没有鲜花堆砌,反而摆着几盆从槐巷搬来的月季;

背景板上没有明星的巨幅海报,只有粉丝手绘的电影卡牌和王爷爷编的竹编装饰。

当岳川团队走过去时,记者们的镜头都对准了他们的礼服:凌薇的礼服上缝着槐巷的布贴,夏晚晴的裙摆是竹编的,岳川的西装口袋里插着那片槐树叶,“这才是最特别的‘红毯造型’,比星娱那些镶钻的礼服有灵魂”。

可颁奖礼开始前,星娱的公开道歉声明却出了岔子——他们的声明里,只轻描淡写地说“因信息误差导致误解”,连“抄袭”“造谣”的字眼都没提,结尾还偷偷加了句“期待未来良性竞争”,透着敷衍。

网友们立刻看出来了:“这哪是道歉?分明是变相洗白!”“看看川晴团队的真实,再看看星娱的虚伪,高下立判!”

周曼看到声明,皱了皱眉,却没过多纠结:“不用管他们,咱们专注颁奖礼就好——星娱的道歉怎么样,大家都看在眼里,没必要跟他们计较。”

岳川点点头,从西装口袋里掏出那片槐树叶,放在颁奖礼的座位上,“这才是咱们的‘底气’,不是星娱的敷衍声明能比的”。

颁奖环节,当主持人念出“年度最具温度电影——《嘉年华日记》”时,夏晚晴的吉他弦突然“嘣”地断了一根——和电影里弹唱时的意外一模一样。

她没慌,反而笑着说:“看来这根弦也想跟我们一起领奖,就像电影里的意外一样,都是缘分。”台下的掌声瞬间响起来,比任何华丽的获奖感言都热烈。

岳川上台领奖时,手里没拿准备好的稿子,反而举着那片槐树叶:“这个奖,不是给我们团队的,是给槐巷的街坊,给所有举着手机闪光的粉丝,给每个相信‘真实有温度’的人——没有李叔的馄饨香,没有王爷爷的竹编细,没有大家的笑声,就没有这部电影。”

他顿了顿,把树叶举高,“这片槐树叶,代表着我们的初心,以后也会一直带着它”。

台下的王爷爷和李叔,悄悄抹了抹眼睛——他们特意赶来观礼,坐在最后一排,手里还提着给团队的馄饨和竹编小挂件。

林野的相机对着他们,拍他们激动的样子,拍他们手里的保温桶和竹编,这些“不显眼的支持”,比任何明星的站台都珍贵。

颁奖礼结束后,团队没参加主办方的庆功宴,反而带着王爷爷和李叔,在附近的小饭馆吃馄饨——保温桶里的馄饨还是热的,李叔边给大家盛边说:“这馄饨里加了槐巷的井水,比庆功宴的山珍海味香。”

凌薇掏出手机,翻出刚收到的消息:“文化部门刚才联系我们,想跟咱们合作开发‘槐巷文化Ip’,把巷里的声音、手作、电影故事,做成一个‘巷声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槐巷的文化。”

“这主意好!”岳川眼睛一亮——不是拍新电影,不是做新综艺,而是把之前的所有积累,落地成一个能触摸的博物馆,像把电影里的温暖,变成了真实的存在。

王爷爷立刻说:“博物馆的竹编展架我来编!每个展架都编上槐巷的故事,比如李叔的馄饨摊、张师傅的摇橹声。”

李叔也跟着说:“我在博物馆里支个‘馄饨体验区’,让游客自己煮馄饨,感受电影里的烟火气。”

可当天晚上,星娱的道歉声明又出了问题——有网友发现,星娱在声明的“小字备注”里写着“本声明仅为解决争议,不代表认可川晴的创作”,明显是不甘心。

更过分的是,星娱的官方账号在转发声明时,偷偷删了“道歉”的关键词,只写“关于争议的说明”。

“他们还是改不了这毛病!”周曼看到后,只是无奈地笑了笑,“不过没关系,咱们的博物馆项目已经定了,没必要跟他们耗着——真实的行动,比任何声明都有说服力。”

林野则把星娱的“小字备注”截图,和团队讨论博物馆的画面剪在一起,发在官微,配文“我们忙着把温暖落地,没空纠结敷衍的道歉——槐巷的巷声博物馆,等你来”。

第二天,团队就去槐巷考察博物馆的场地——选在老茶馆旁边的旧仓库,里面还留着当年的木货架,正好改造成展架。

凌薇掏出平板,画博物馆的布置图:进门是“声音互动区”,游客按墙上的竹编符号,就能听到电影里的巷声;中间是“手作体验区”,王爷爷教编竹编,李叔教煮馄饨;

最里面是“电影记忆区”,摆着拍摄时的道具——老吴的泡面锅、夏晚晴的断弦吉他、“泡面”猫的竹编小窝。

陆哲则在仓库里录“环境音”——木货架的“吱呀”声、窗外的槐树叶声、远处的馄饨汤沸声,这些声音会混进博物馆的背景音乐里,“让游客一进门,就像回到电影里的槐巷”。

林野扛着相机,拍仓库里的旧货架,拍团队讨论时的热闹,拍王爷爷量展架尺寸时的认真,“这些素材要做成博物馆的‘筹备日记’,提前在网上预热”。

傍晚时分,团队坐在老茶馆的竹椅上,吃着李叔煮的馄饨。夏晚晴抱着吉他,弹着《茉莉花》的调子,“泡面”猫蹲在她脚边,盯着锅里的馄饨。

岳川看着仓库的方向,对团队说:“下周咱们就开始装修,王爷爷的竹编、李叔的馄饨摊,都要尽快安排——文化部门说,想把这个博物馆作为‘地方文化Ip示范项目’,年底前要对外开放。”

凌薇收起设计图,说:“我明天就把展架的尺寸发给王爷爷,让他开始编;还有博物馆的门票,我想设计成竹编的,上面印着不同的巷声符号,像电影里的声音卡片。”

周曼则说:“我联系之前的粉丝后援会,邀请他们来当博物馆的‘志愿者’,帮忙引导游客,讲解电影和槐巷的故事。”

突然,“泡面”猫从夏晚晴脚边跳起来,跑到仓库门口,对着里面“喵呜”叫了一声。

林野赶紧扛着相机跑过去,拍“泡面”猫蹲在旧货架上,盯着上面落的灰尘,像是在“考察”自己的展区。

众人笑着走过去,岳川摸了摸“泡面”的头:“以后这里就是你的‘专属展区’,要乖乖的,别偷碰展架上的道具。”

天色渐渐暗下来,槐巷的路灯亮了,老茶馆的灯也亮了,仓库里的旧货架在灯光下泛着暖黄。

团队收拾好东西,慢慢往巷口走,王爷爷的竹编铺里传来竹刀削竹片的“嗒嗒”声,李叔的馄饨摊还冒着热气,“泡面”猫跟在他们身后,爪子踩在青石板上,发出轻响。

周曼看了看时间,对岳川说:“明天装修队就来仓库,咱们得早点来盯现场;凌薇的门票设计稿,也该和王爷爷对接了,确保竹编的尺寸合适。”

岳川点点头,回头看了眼仓库的方向——那里将装满槐巷的声音、手作和故事,像一个温暖的“时光宝盒”,也像下一章博物馆筹备故事的序章,在槐巷的夜色里,慢慢铺展开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