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289章 暖语续温情:真行赢认可,伪计终败露

电影上映第三周,岳川团队的映后交流走进了滨江理工大学——没有鲜花红毯,只有食堂旁的露天放映区,银幕架在香樟树下,学生们搬着马扎围坐,李叔的馄饨摊就摆在旁边,蒸汽混着香樟叶的味道,飘得很远。

夏晚晴抱着吉他刚坐下,就有个戴眼镜的男生举着笔记本跑过来:“晴晴姐!我照着电影里的‘声音彩蛋’,给我们宿舍录了段‘深夜卧谈声’,你能帮我听听吗?”

男生的笔记本里,有翻书的“沙沙”声、舍友的打呼声、窗外的虫鸣声,和电影里的巷声如出一辙。

夏晚晴没说客套话,直接抱着吉他弹了段旋律,让男生把录音混进去,“这样更像‘宿舍版巷声’,比单纯的录音有温度”。

林野的相机跟着这个男生,拍他调试录音时紧张的样子,拍他听到混好的声音时眼睛发亮的神情——这些“被电影启发的创作”,比任何票房数据都动人。

岳川蹲在马扎上,和几个学生聊电影里的“复盘戏份”,有个学导演的女生说:“我之前拍作业总想着‘完美镜头’,看了你们的电影才知道,那些疲惫的、走神的瞬间,才是最真实的。”

凌薇则在旁边摆了个“迷你竹编工坊”,教学生编电影里的“泡面猫”小挂件——竹丝是王爷爷提前削好的,她故意留了些“不规整”的竹片,“像电影里的不完美细节,这样编出来的挂件才独一无二”。

有个女生编坏了三次,凌薇没让她换竹丝,反而教她把坏的地方编成“猫的小尾巴”,“这就像电影里的意外,换个角度就是惊喜”。

可当天下午,周曼的手机收到一条匿名消息——是星娱发来的“抄袭证据”:一张模糊的“剧本手稿”照片,上面写着“黑暗卖周边”的情节,标注日期比岳川团队的创作时间早三个月;

还有一段“录音”,说是“星娱编剧的创作思路”,其实是用变声软件合成的,语气生硬得像念课文。

星娱还把这些“证据”发给了几家媒体,说“川晴电影从头到尾都是抄的,连细节都没改”。

“这手稿的字迹跟小学生似的!”

岳川看到照片,忍不住笑了——手稿上的“黑暗卖周边”情节,写得笼统又狗血,连“粉丝举手机闪光”的细节都没有,而他们的剧本里,连手机闪光的角度、粉丝的对话都有具体描述。

林野立刻调出团队的“创作档案”:里面有最早的剧情梳理会视频(比星娱标注的日期早半年)、凌薇画的分镜草图(上面有修改的涂鸦)、粉丝回访的录音(比星娱的“手稿”早四个月),“这些都是铁证,星娱的‘证据’一看就是临时伪造的”。

没等团队发声明,之前参加过槐巷展映的评委主动站出来——他晒出自己当时的评审笔记,上面详细记录了岳川团队的创作过程,包括“黑暗卖周边”情节的灵感来源(嘉年华真实经历)、分镜设计的修改过程,“我亲眼见过他们的创作手稿,比星娱的‘证据’早半年,字迹、细节都对得上,星娱的伪造太拙劣了”。

更意外的是,那个给夏晚晴听“宿舍录音”的男生,突然在社交平台发了段视频——他翻出自己半年前的朋友圈,里面有他去槐巷嘉年华当志愿者的照片,配文“今天帮川晴团队搬周边,黑暗里大家举着手机照明,太难忘了”。这段视频直接证明,“黑暗卖周边”的情节源于真实经历,比星娱的“手稿”早得多。

星娱的“抄袭”谣言很快就破了产,甚至有媒体翻出星娱之前的“抄袭黑历史”——他们的综艺抄过地球的节目,电影抄过国外的剧本,这次连伪造证据都懒得用心。

网友纷纷留言:“星娱这是江郎才尽了,只会靠造谣和抄袭过日子”“对比川晴的真实创作,星娱的吃相太难看了”。

映后交流到傍晚,李叔的馄饨摊前还围着学生。

有个女生边吃馄饨边说:“我奶奶看完电影,说想起了她年轻时住的老巷,非要让我带她来见你们。”

夏晚晴立刻说:“下次我们去社区映后,一定通知你,让奶奶来现场,我给她唱《茉莉花》。”

陆哲则把学生们录的“宿舍声”“食堂声”混在一起,做成了“校园版巷声”音频,发在学校的广播台——放学时分,校园里飘着这些真实的声音,混着夏晚晴的吉他声,很多学生停下脚步,说“像在电影里一样”。

团队收拾东西时,学导演的女生跑过来,递上自己的作品集:“我想加入你们团队,哪怕只是当助理,我也想学习怎么拍真实的故事。”

岳川接过作品集,翻着里面的短片——拍的是学校门口卖烤红薯的大爷,镜头里有烤红薯的“滋滋”声,有大爷和学生的闲聊,满是真实的烟火气。

“我们欢迎你,”岳川笑着说,“下周来工作室实习,从拍摄花絮开始学。”

周曼突然接到电影公司的电话,语气带着激动:“咱们的电影票房破十亿了!还获得了‘年度最具温度电影’奖,颁奖典礼在下周六,你们一定要来!”

她挂了电话,对着团队喊:“票房破十亿了!我们做到了!”

众人瞬间欢呼起来,李叔给每个人加了碗馄饨,王爷爷编了个“十亿票房”的竹编挂件,挂在“泡面”猫的脖子上;林野扛着相机,把这一幕拍下来,“这段要剪进纪录片的最后,作为最圆满的收尾”。

可就在这时,周曼的手机又响了,是星娱的公关打来的,语气带着妥协:“我们想跟你们和解,之前的事是我们不对,能不能不要追究了?”

岳川接过电话,平静地说:“和解可以,但你们要公开道歉,把造谣的通稿都删了,还要赔偿之前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不是为了钱,是为了给那些被你们造谣伤害过的人,一个交代。”

挂了电话,岳川看着眼前的热闹——学生们还在围着凌薇学编竹编,夏晚晴在给“泡面”猫整理挂件,李叔在收拾馄饨摊,林野在剪辑当天的素材,周曼在和电影公司对接颁奖典礼的细节。

他突然觉得,那些走过的路、遇到的困难、收获的温暖,都像电影里的情节,真实又珍贵。

傍晚的夕阳透过香樟树叶,洒在露天放映区的银幕上,上面还留着电影里的画面——槐巷的青石板路,老茶馆的戏台,团队和粉丝们的笑脸。

凌薇收拾好竹编工具,说:“下周的颁奖典礼,我设计套‘巷声’主题的礼服,用竹编和布贴做装饰,肯定很特别。”

陆哲则说:“我把电影里的巷声混进颁奖礼的背景音乐,让大家在颁奖时,也能想起槐巷的温暖。”

夏晚晴抱着吉他,轻轻弹着《闪光的手机》,学生们渐渐散去,香樟树下还留着馄饨的香气和竹编的味道。

“泡面”猫从她怀里跳下来,跑到银幕前,盯着上面的槐巷画面,“喵呜”叫了一声,像是在和巷里的老朋友们打招呼。

岳川看着这只猫,突然想起电影拍摄时的种种——从片场的意外,到展映的温暖,再到路演的感动,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真实的力量。

他知道,电影的旅程虽然快到终点,但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也许是拍续集,也许是做新的Ip,但无论是什么,他们都会带着这份真实与温暖,继续走下去。

周曼看了看时间,对团队说:“明天咱们去工作室开会,商量颁奖典礼的流程,还有接下来的工作计划——电影公司想跟咱们合作拍续集,还有几个新的Ip邀请,咱们得好好规划一下。”

林野扛着相机,对着夕阳下的银幕拍了最后一张照片,说:“我要把这张照片作为纪录片的封面,名字就叫《巷声里的我们》。”

岳川点点头,看着渐渐暗下来的校园,香樟树叶在风里晃,馄饨摊的蒸汽慢慢散去,远处传来学生们的笑声。

他知道,下一段旅程,又会充满新的挑战与温暖,但只要团队在一起,只要保持这份真实,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就像电影里说的,黑暗里的光,从来不是一个人举起来的,是一群人,一起照亮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