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212章 画册递童心,基地落新程

川晴工作室的晨光刚漫过窗台,周曼就抱着厚厚的文件袋走进来——里面装着第二所试点学校“滨江第二小学”的对接资料,还有出版社刚送来的简易画册样刊。

她把文件摊在会议桌上,指尖在“二小活动需求”那页划重点:“二小有个特殊教育班,校方希望咱们能调整诗画课程,比如用更鲜艳的颜料、更大的画笔,方便有视力障碍或肢体协调问题的孩子参与;

另外,他们想在活动当天搞‘诗画基地’挂牌仪式,教育局会有人来见证。”

岳川拿起简易画册样刊,封面是之前实验小学学生画的“竹编灯笼里的月亮”,淡蓝色的底色上,灯笼的竹篾纹路清晰可见。

“画册的印刷质感比预期好,”他翻到内页,里面除了诗画教学模板,还加了“学生作品展示”板块,“周曼,你跟出版社说,能不能多印200本,捐赠给二小的特殊教育班,算咱们的一点心意。”

周曼立刻在笔记本上记下:“我今天就跟出版社对接,争取本周内把捐赠的画册送到学校;另外,特殊教育班需要的特制画笔和颜料,我已经联系了文具厂,明天就能到货。”

夏晚晴坐在旁边,手里拿着为特殊教育班改编的教学方案——把《春晓》的诗句拆成“小鸟叫”“花开了”“下雨了”三个简单场景,每个场景配着凸起的触觉画模板,方便视力障碍的孩子触摸感知。

“我昨天跟特殊教育老师聊过,”她说,“这类孩子对声音和触觉更敏感,所以我打算在课堂上多加入吟唱和触摸环节,比如让他们摸一摸竹编的纹理,再唱‘春眠不觉晓’,更易理解。”

凌薇的电脑上,正渲染着“诗画基地”挂牌仪式的背景设计图——主体是“川晴工作室x滨江第二小学 诗画教育实践基地”的铜牌图案,周围缀着学生画的简笔山水和竹编元素。

“我还剪了支基地宣传短片。”

她点开播放键,画面里是实验小学活动的精彩片段:学生们拍手吟唱的笑脸、王爷爷教竹编的温柔、贴满梦想的便利墙,“挂牌仪式上放这支短片,能让大家更直观地看到咱们的教学成果。”

林野扛着相机走进来,手里拿着刚洗好的照片——是实验小学那个内向的小男孩,之前不敢说话,后来在诗画课上画了幅“会唱歌的槐树”,还主动唱给岳川听。

“这张照片我打算放在基地的展示墙上,”他把照片递给众人,“小男孩的老师说,自从参加完活动,他现在敢主动跟同学分享自己的画了,特别有成就感。”

陆哲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新写的校园歌曲《触摸春天》,歌词里有“摸得到的竹编纹,唱得出的春晓声”,旋律比之前的《男人海洋》校园版更舒缓。

“这首歌是特意为特殊教育班写的,”他轻声哼了两句,“节奏放慢了,歌词也更简单,方便孩子们跟唱;挂牌仪式上,我打算邀请特殊教育班的孩子一起合唱,就算他们不发声,跟着打节奏也很好。”

下午,周曼带着凌薇去二小踩点——特殊教育班的教室需要调整桌椅间距,方便轮椅通行;挂牌仪式的场地选在学校的小广场,需要提前搭个简易舞台;

“学生作品展区”要做低一点的展架,方便低年级孩子和特殊教育班的孩子观看。凌薇当场用手机画了场地布置草图,标注出每个区域的位置和尺寸,周曼则跟校方确认了活动当天的志愿者名单,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对接。

林野和陆哲则去了非遗工坊,跟王爷爷一起准备特殊教育班需要的竹编材料——把竹篾削得更粗更软,避免划伤孩子的手;提前编好竹编底座,让孩子只需要简单拼接就能完成作品。

“我还编了几个带铃铛的竹蜻蜓,”王爷爷拿着成品摇了摇,铃铛发出清脆的响声,“视力障碍的孩子能听见声音,也能摸到竹篾的纹路,这样他们也能感受到竹编的乐趣。”

岳川和夏晚晴留在工作室,完善特殊教育班的教学道具——把触觉画模板的凸起部分做得更明显,在颜料盒上贴了盲文标签,还准备了录音笔,提前录好《春晓》的吟唱,方便孩子随时听。

“咱们得有耐心,”岳川对夏晚晴说,“这些孩子可能学得慢一点,但只要他们能感受到诗画和非遗的美好,就算成功了。”

活动当天,团队早早抵达二小。周曼忙着协调志愿者摆放画册和教学道具,跟校方确认挂牌仪式的流程,又去特殊教育班看望孩子,陪他们摸了摸竹编材料,笑着说:“等会儿咱们一起编竹蜻蜓,还能唱歌,好不好?”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点点头,手里紧紧攥着触觉画模板。

凌薇在小广场布置舞台,把宣传短片的设备调试好,又在展架上贴满实验小学和二小学生的作品,特意把特殊教育班孩子可能喜欢的触觉画放在最前面;

林野架好相机,在特殊教育班教室和小广场各设了一个机位,自己则拿着手持相机,跟拍孩子们的动态——有个小男孩摸着竹编铃铛,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赶紧按下快门,把这瞬间定格。

挂牌仪式开始时,教育局的领导和学校师生都围在小广场。

岳川和二小校长一起揭开“诗画教育实践基地”的铜牌,掌声响起时,特殊教育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摇着手里的竹编铃铛,铃铛声清脆又温暖。

陆哲走上舞台,弹起《触摸春天》的前奏,邀请特殊教育班的孩子上台,他蹲下来,手把手教一个肢体协调不便的孩子打节奏,孩子的嘴角慢慢扬起,跟着旋律轻轻晃头。

诗画课堂上,夏晚晴拿着触觉画模板,让孩子们摸一摸“小鸟”的轮廓,再唱“处处闻啼鸟”;

岳川则教他们用大号画笔涂颜料,一个视力障碍的小男孩,在岳川的帮助下,把颜料涂在竹编底座上,笑着说:“我好像画了个太阳,暖暖的。”

周曼在教室后排,跟特殊教育老师交流后续的长期课程计划,把“每月一次上门教学”“捐赠教学道具”等事项写进合作协议里。

活动结束时,特殊教育班的小女孩把自己编的竹蜻蜓送给了夏晚晴,竹蜻蜓上还挂着个小铃铛。

“姐姐,这个给你,”小女孩小声说,“我听到铃铛响,就想起你教我唱的歌。”

夏晚晴接过竹蜻蜓,眼眶有点红,蹲下来对她说:“姐姐会经常来看你,咱们一起编更多好看的竹蜻蜓,唱更多好听的歌。”

返程的路上,周曼收到出版社的消息,捐赠的200本画册已经送到二小;凌薇在手机上看宣传短片的播放数据,刚发到教育局的账号上,播放量就破了万;

林野翻着相机里的照片,说要把那个小男孩的“太阳竹编”和小女孩的铃铛竹蜻蜓,做成基地的纪念海报;陆哲则在笔记本上写着《触摸春天》的后续改编计划,想加入更多乐器,让歌曲更适合特殊教育孩子;

岳川和夏晚晴靠在一起,聊着下次上门教学要带的道具,比如更软的颜料刷、更清晰的盲文歌词。

回到工作室,周曼整理好活动的所有资料,把合作协议归档,又开始对接第三所试点学校的需求;

凌薇开始剪辑二小活动的纪录片,把特殊教育班孩子的片段作为重点,配上周曼找的温暖背景音乐;林野把照片打印出来,贴在工作室的“诗画进校园”展示墙上,跟之前的照片排在一起,像一串成长的脚印;

陆哲坐在钢琴前,调试《触摸春天》的新编曲;岳川和夏晚晴则在修改教学手册,把特殊教育班的教学经验补充进去,希望能给其他学校提供参考。

晚饭时,工作室的小厨房飘着鸡汤的香味——是凌薇早上炖的,说大家今天累了,补补身子。周曼边喝鸡汤边说:“教育局刚才发消息,想把咱们的‘诗画进校园’模式推广到全市的中小学,还想邀请咱们做教学培训,给其他学校的老师讲课。”

岳川放下勺子,点头说:“培训可以搞,但得结合实际案例,比如把实验小学和二小的经验分享出去,再教老师们怎么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调整课程;

另外,咱们可以联合非遗工坊,搞个‘非遗教学道具包’,方便学校直接用。”

夏晚晴补充:“我还可以编一套教师版的吟唱教程,录成音频发给老师们,让他们更容易教孩子。”

晚上,工作室的灯亮了很久。周曼在准备教学培训的课件,把活动流程、教学道具、学生案例都整理进去;

凌薇在给纪录片加字幕,把孩子们的话都贴在画面旁边,比如“竹蜻蜓会唱歌”“颜料暖暖的”;林野在制作“非遗教学道具包”的设计图,包含竹编底座、触觉画模板、安全颜料;

陆哲在完善《触摸春天》的编曲,加了点铃铛声,更贴近孩子的喜好;岳川和夏晚晴坐在桌前,写着教学培训的演讲稿,想把“用爱传递文化”的理念分享给更多老师。

窗外的槐树叶在晚风里轻轻晃,工作室里的键盘声、歌声、讨论声混在一起,像一首关于成长与传递的歌。

岳川看着身边各司其职的伙伴,突然明白,“从平行世界抄作业”最珍贵的,不是抄来的诗画歌,而是抄来的“尊重与包容”——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包容成长的慢节奏,让文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而是能触摸、能歌唱、能温暖人心的陪伴。

接下来,他们要做教学培训,要推广“非遗教学道具包”,要给更多特殊教育孩子带去诗画的美好——路还很长,但每个人都带着劲,因为他们知道,每一次走进校园,每一次传递温暖,都是在为龙国的文娱播下希望的种子,而这些种子,终会在童心深处,长成参天大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