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190章 旧物里的时光:复刻岁月厚重,冲散虚拟回忆

当岳川把《光阴的故事》的乐谱铺在团队会议桌中央时,仿佛整个会议室都被一股怀旧的氛围所笼罩。那张乐谱就像是一本打开的时光之书,引领着人们走进一段段尘封的记忆。

而桌上摆放着的一堆“时光旧物”更是增添了这种氛围。老程的旧简历,纸边已经磨损,上面还留着五次面试的批注,那是他曾经奋斗过的痕迹;

张叔的扳手,木柄被岁月磨得包浆发亮,上面刻着“2015.3”,那是他儿子出生的日子,这把扳手见证了他作为父亲的责任与担当;

夏晚晴的初中吉他拨片,虽然只是硬纸板做的,上面还画着歪歪扭扭的小恐龙,但它却承载着她青涩的青春回忆。

岳川在乐谱上“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的歌词旁,画了一个旧日历的符号,并注明“前奏用口琴吹,像翻旧相册的声音,慢半拍才够味”。

这个小小的细节,让人不禁想象起那悠扬的口琴声,仿佛在缓缓翻动着一本泛黄的相册,每一页都是一段珍贵的回忆。

这是岳川从地球经典曲库中精心挑选的岁月向作品,而且是零改编。

他保留了原曲的叙事感,连“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的转音都标注得十分细致,“像想起旧事后的停顿,别赶节奏”。

这样的处理,使得整首歌曲更具感染力,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

夏晚晴拿起口琴试吹,前奏刚出,凌薇就突然红了眼——她从包里掏出张泛黄的便签,是三年前团队第一次开会时,岳川写的“咱们要做有温度的文娱”,字里还沾着当时咖啡洒的印子。

“那时候咱们连录音棚都租不起,在老林的竹编作坊里改方案,”凌薇戳着便签上的咖啡印,“现在再听这旋律,像把那时候的日子又翻了一遍。”

周曼手里攥着编曲稿,指尖在“弦乐编排”处画了圈:“编曲团队这次没提电子音,但有人建议用‘AI模拟旧唱片音效’,说‘能快速营造时光感’。

可我刚才摸了摸张叔的扳手,木柄上的纹路是十年磨出来的,AI音效再像,也没这股子‘用出来的劲’——真的时光感,不是模拟的,是藏在旧物的痕迹里。”

林野刚从星娱的“时光虚拟纪念馆”回来,相机里存着段荒诞的画面:游客对着AI屏幕,看着虚拟生成的“童年场景”——像素化的老房子、没有皱纹的虚拟父母,有人对着屏幕笑,却没人真的红眼。

“他们说‘虚拟能还原所有遗憾’,”林野把相机放在桌上,“可我问一个阿姨‘想还原什么’,她说‘想还原我爸修自行车时的汗味’——AI能做出汗味吗?不能。”

岳川没急着定调,而是带着团队去了滨江老街区的“时光展”。

这是凌薇牵头搞的,没租展厅,就把老程的简历、张叔的扳手、夏晚晴的拨片,还有更多居民的旧物(比如李婶的缝纫机、王爷爷的收音机)摆在老街的石板路上,旁边贴着手写的故事卡。

一个穿校服的姑娘蹲在缝纫机前,指着上面的针脚说:“这是我奶奶的,她以前用它给我做裙子,针脚歪歪扭扭,我却穿了三年。”

夏晚晴坐在展物旁,拿起口琴再吹《光阴的故事》,口琴声混着老街的风声,姑娘突然哭了:“我奶奶去年走了,现在听这歌,像她又在给我缝裙子。”

周曼站在旁边,突然把编曲稿里的“AI音效”划掉,写了行字:“用真实旧物的声音——缝纫机的咔嗒声、收音机的杂音,混进间奏。”

星娱的动作很快,他们在“时光展”对面搭了巨型AI屏,循环播放“虚拟时光片段”:虚拟的老程拿着“完美简历”,虚拟的张叔用“发光扳手”,还派工作人员发传单:“扫码就能还原你的童年遗憾,比看旧物更过瘾!”

可老街的居民都围着“时光展”,没人去扫传单——李婶坐在缝纫机旁,给围观的孩子演示怎么踩踏板;王爷爷打开收音机,里面放着几十年前的老歌,有人跟着哼,像回到了小时候。

夏晚晴的“时光演唱”就定在“时光展”旁,没有舞台,只有块旧地毯,她坐在地毯上,身边摆着那些旧物。

唱到“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时,老程突然站起来,指着简历上的批注说:“这是我第五次面试失败时写的‘再试一次’,现在我儿子总拿这个当座右铭——这就是我的光阴故事,AI编不出来。”

台下的人都跟着点头,有个老人掏出怀表,表盖里贴着老伴的照片:“这表走了四十年,我每天都上弦,就像记着她还在的时候——虚拟的表再好看,也没这四十年的劲。”

星娱的AI屏旁,工作人员渐渐散了,最后只剩屏幕在空荡的街头亮着,像个没人看的笑话。

当晚,《光阴的故事》的演唱视频和“时光展”的片段一起刷屏,#真实的时光比虚拟动人# 冲上热搜。

有网友留言:“我翻出了妈妈的旧毛衣,针脚里全是她的温度,这才是光阴的故事”;还有在外打拼的人说“明天就回老街,看看我小时候的那棵梧桐树”。

与此同时,团队的多领域布局还在推进:老徐的《滨江忠犬》剪辑到了“阿黄陪着老程看旧简历”的戏份,特意用《光阴的故事》当背景音,试映时观众说“这一段比哭戏还戳人”;

小唐的《滨江广告札记》加了“林薇帮爸爸整理旧机床图纸”的情节,图纸上的铅笔痕迹都是按王爷爷的真图纸画的;

凌薇则在筹备“时光巡展”,想把老街的旧物和故事,带到更多城市,让更多人看见“真实的光阴”。

周曼的编曲团队彻底变了样,这次主动去老街采风,录了缝纫机的咔嗒声、收音机的杂音,甚至还录了张叔扳手敲钉子的“叮当”声,说“这些声音比任何AI音效都有灵魂”。

林野则把“时光展”的故事剪成了纪录片短片,没加旁白,只让旧物的主人自己说故事,在网上收获了千万播放。

星娱的“时光虚拟纪念馆”后来悄悄撤了,有内部人员透露,他们的团队开始研究“真实故事收集”,想做“不那么虚拟的内容”。

而滨江老街的“时光展”,成了网红打卡点,但来的人都不是为了拍照,而是为了看那些旧物,听那些故事——有人带着自己的旧物来参展,有人在留言本上写下自己的光阴故事,本子很快就写满了。

岳川站在老街的石板路上,看着团队忙碌的身影:凌薇在核对“时光巡展”的展品清单,周曼在给编曲团队放刚录的老街声音,林野在给旧物主人拍故事视频,夏晚晴坐在地毯上,给围观的孩子吹《光阴的故事》。

夕阳落在旧物上,给老程的简历、张叔的扳手、夏晚晴的拨片都镀上了暖光,像给时光盖了层温柔的印。

他从包里拿出新的乐谱,是《明天会更好》,笑着对团队说:“下一首歌,咱们聊聊希望——把这些光阴故事里的劲,变成对明天的盼头。”

凌薇立刻凑过来,开始琢磨“希望故事”的征集方向;周曼拿出手机,联系合唱团队,说“要找普通人来唱,不用专业歌手,这样才够真”;林野则扛起相机,说“要去拍老街的新变化,比如李婶的缝纫机现在教孩子做手工,王爷爷的收音机现在播咱们的歌”。

老街的风里,还飘着《光阴的故事》的旋律,混着缝纫机的咔嗒声、孩子们的笑声。

岳川知道,他们还会继续这样走下去——把地球经典里的岁月厚重,变成龙国街巷里的真实时光,变成每个人心里,那首永远不会褪色的“光阴的故事”。而明天,还有更多的旋律、更多的故事、更多的温暖,等着他们和团队一起,慢慢书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