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179章 地下城日志:科幻扎根家园,硬核藏着温情

岳川把《滨江地下城》的剧本小心翼翼地摊在银河影业对面的咖啡馆桌上,仿佛这是一件稀世珍宝。他的目光却被窗外那幅巨大的海报吸引住了——《星际战甲2》的海报占据了整面墙,让人无法忽视。

海报上,流量主演林辰身穿银色机甲,英姿飒爽,背后是一个正在爆炸的星球,火光冲天,仿佛要将整个宇宙都吞噬。而“耗资五亿,年度最燃科幻”的字样则用醒目的红色字体印在海报的上方,晃得人眼晕。

岳川不禁感叹,这就是当下龙国影视圈的现状。所有的科幻片都只是欧美“星际殖民”或者韩流“机甲爽片”的翻版,毫无新意可言。

尤其是银河影业的《星际战甲》系列,更是将“炸星球、秀机甲”作为卖点,剧情空洞无物,连一个像样的龙国场景都没有,更别提“家园情结”这种本土内核了。

相比之下,像地球的《流浪地球》那样“带着家园求生”的硬核科幻电影,在龙国却从未出现过。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也是岳川瞄准的目标。

他相信,只要能够拍出一部真正具有龙国特色的科幻电影,一定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填补这个“本土科幻缺口”。

“银河刚放话,说咱们这剧本是‘科幻版乡土剧’,”制片人老徐把咖啡杯推远了些,像是怕沾到剧本上的“土气”,“他们的导演张明还在采访里笑‘连机甲都没几台,还好意思叫科幻?’,现在业内都在看咱们笑话,说咱们拿小成本碰科幻,是自不量力。”

特效指导阿凯翻着剧本里的“年夜饭抢修”片段,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岳总,不是我泼冷水,这段三个工程师围着速冻饺子聊家人,聊了十分钟,观众会睡着的!不如改成‘机甲群战外星生物’,我能做最炫的粒子特效,保证比《星际战甲2》炸!”

岳川没急着反驳,从包里掏出本泛黄的“建设日志”——封面写着“滨江地下城初代建设者 周建明”,里面夹着张老照片:一群穿着工装的人站在刚浇筑的地下城墙体前,手里举着搪瓷缸,背景是灰蒙蒙的滨江天空。

“这是我找档案馆借的真实日志,”他指着日志里的一句话,“‘地下城的每块砖,都要能扛住百年风雪,因为下面埋着咱龙国人的家’——《星际战甲》拍的是‘打外星人的爽’,咱拍的是‘保家的难’,这不是乡土,是龙国科幻该有的根。”

他翻到剧本里的核心场景:地下城的“核心反应堆”出了故障,主角周宇(本土化改名,复刻《流浪地球》刘启)要去抢修,路过父亲周建明(复刻刘培强)当年住的宿舍,发现抽屉里藏着包没拆封的桂花糕——是周建明当年想等周宇高考完一起吃的,结果因为建设任务错过了儿子的成年礼。

“阿凯,你觉得观众会睡吗?”岳川的声音很轻,“当周宇拿着桂花糕,看着父亲日志里‘等你吃糕’的字,再对比外面零下五十度的风雪,这比机甲爆炸更戳人——因为这是咱龙国人的‘遗憾与牵挂’,银河拍不出来。”

银河影业的动作比预想中快。他们通过渠道挖走了剧组的美术指导,还放出消息说“《滨江地下城》资金链断裂,即将停拍”。

更糟的是,原定的男主——个小有名气的流量演员,突然解约,理由是“剧本没爆点,影响自己的商业价值”。

老徐急得嘴上起泡,想去找银河谈合作,被岳川拦了下来:“咱不找流量,找懂‘家’的演员。”

他想起之前演《滨江迷雾》的周明——周明的父亲就是当年滨江老工厂的工程师,拍《滨江迷雾》时,他能准确说出“代课老师改教案的细节”,这次演周建明,肯定能懂“建设者的执念”。

周明来试戏那天,没带助理,自己提着个旧帆布包,里面装着父亲当年的工程师证。

试的是“日志独白”那场戏:周建明对着日志念“今天宇宇问我,地下城什么时候能住,我说快了,可我知道,还得等十年”。

周明的声音没刻意煽情,却在“等十年”三个字上顿了顿,手指轻轻摩挲着剧本上的“宇宇”二字——像在摸自己儿子的名字。在场的人都静了,道具组的师傅偷偷抹了把眼泪,说“这像极了我爸当年跟我说‘工厂快好了’的样子”。

拍摄到“年夜饭抢修”那场戏时,气温降到了零下十度,摄影棚里的暖气坏了,演员们穿着单薄的工装,冻得手都在抖,却没人喊停。

演年轻工程师的演员小王,在台词里加了句“我妈今天肯定在煮饺子,说等我回去吃”——这是他自己的真实经历,他母亲确实在滨江老家,每天都给他留饺子。

这段即兴发挥,岳川没剪,反而加了个特写:小王的哈气落在速冻饺子包装袋上,模糊了上面的“滨江特产”四个字。

《滨江地下城》和《星际战甲2》同期上映,首日排片《星际战甲2》占了75%,《滨江地下城》只有10%。

银河的宣发团队在短视频平台刷“林辰机甲变身”“爆炸名场面”,粉丝包场的尖叫声隔着几条街都能听见。

但到了第三天,风向变了——《星际战甲2》的剧情因“主角突然获得外星超能力”彻底崩盘,观众吐槽“除了特效,啥都没有,像看了场两小时的游戏cG”;而《滨江地下城》里“周宇拿着桂花糕,在反应堆前读父亲日志”的片段,在短视频平台刷屏。

有观众留言:“我爸也是工程师,当年为了建大桥,错过了我的婚礼,现在看这段,突然懂他了”“年夜饭吃速冻饺子那段,想起我哥在外地打工,每年过年都带速冻饺子回家,说‘这是家里的味’”。

影院开始临时加映《滨江地下城》的场次,常有观众看完坐在座位上不走,说“最后地下城成功启动时,我跟着鼓掌,感觉那是咱滨江人的胜利”。

上映两周,《滨江地下城》的票房反超《星际战甲2》,豆瓣评分冲到9.1,成了龙国首部“本土硬核科幻爆款”。

银河影业的《星际战甲2》后来提前下架,林辰的“科幻男神”人设也因“演技尴尬”崩塌。

而《滨江地下城》的爆火,直接带动龙国科幻片市场的“本土转向”——多家影视公司来找岳川谈合作,想拍“扎根龙国城市的科幻”,比如“带着西安城墙地下城走”“守护成都平原防护罩”;周明也凭借周建明一角,成了龙国“实力派科幻演员”。

采访时说:“谢谢岳总让我演了个‘有家的工程师’,龙国科幻不该只有机甲,该有咱自己的家园故事。”

岳川的新策划案,是《地下城日志·全国篇》——计划拍六部,分别聚焦滨江、西安、成都、广州等六个城市的地下城故事,每部都保留“家园情结”的内核,比如西安篇里,地下城的核心是“守护兵马俑遗址”,工程师们在抢修时,会用3d打印修复兵马俑碎片;广州篇里,地下城的“岭南美食街”是居民的精神支柱,抢修队再忙,也会抽时间给老人送碗热粥。

“《滨江地下城》只是开始,”他对团队说,“龙国科幻不该跟着欧美‘殖民’,也不该跟着韩流‘机甲’,该有咱自己的‘守护’——守护家,守护城,守护咱龙国人的根,这才是能走向世界的科幻。”

滨江的深夜,岳川站在地下城拍摄地的遗址前——这里现在成了“科幻文化园”。

游客们围着“核心反应堆”的道具,听讲解员说“当年周建明们,就是在这里,为滨江人守住了家”。

他看着远处亮着灯的居民楼,突然明白:复刻地球科幻不是目的,是用那些“有温度的硬核”,填补龙国文娱的缺口,让观众知道——龙国的科幻,能炸,更能暖;能有星辰大海,更能有家门口的那碗饺子、那本日志、那份牵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