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155章 戏楼里的时空门,指尖下的古今戏

粤剧艺术中心的排练厅里,岳川手里的《紫钗记》剧本被红笔改得密密麻麻。

这并非普通的戏曲排演,而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戏剧”盛宴!观众们将戴上 AR 眼镜,踏入戏楼,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李益与霍小玉的爱情故事。

在这个独特的戏剧体验中,观众不仅能够欣赏到粤剧名家们精彩绝伦的演绎,还可以通过简单的手势,“推开”虚拟的屏风,瞬间进入《时空信使》的民国场景。

在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里,李益的紫玉钗摇身一变,成为传递密信的重要信物;霍小玉的梳妆台也隐藏着《玄黄纪》的五行密码,等待着观众去探索发现。

更令人惊叹的是,就连戏楼的楹联上都刻着甲骨文的“情”字。

当观众用手机扫描这个古老的文字时,就能听到夏晚晴用粤剧“红腔”演唱的新编唱段,那悠扬婉转的曲调,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遥远的时代。

然而,戏剧导演黄导却对这场创新的“沉浸式戏剧”心存疑虑。

他将一本宣传册狠狠地拍在桌上,封面上的偶像们身着古装,在全息桃花林中深情对唱。这本宣传册来自韩流的“沉浸式偶像剧场”,刚刚在沪市盛大开演。

黄导指着宣传册说道:“他们靠粉丝的应援声浪和虚拟吻戏来炒作热度,票价竟然被炒到了天价!而我们要搞的是粤剧沉浸式,年轻人能有耐心坐在那里看足三个小时吗?”

林野正在调试AR场景的细节:戏楼的雕花窗棂,虚拟场景里会变成《星尘纪》的星舰舷窗;粤剧的水袖拂过之处,会弹出《天工开物》里的“织锦图谱”。

“坐不坐得住,看有没有真东西。”他指着“钗盒情定”的互动设计,观众可以用手机“修复”虚拟的紫玉钗,钗身的裂纹里会浮现明清时期的粤剧戏服纹样。

“韩流的沉浸是‘看个热闹’,咱是‘钻进去品’——让观众摸到戏文里的历史,比虚拟吻戏有后劲。”

夏晚晴的配乐方案里藏着巧思:传统粤剧的“高胡”伴奏里,悄悄混了《都市琵琶行》的电子琵琶音;李益夜访霍小玉时,背景音是她采样的“民国留声机 现代键盘声”,像两个时代的心跳在共鸣。

“粤剧老艺人陈老师说,‘红腔’要‘脆如莺啼,润如春雨’,”她点开录音笔,里面是陈老师教的“转音技巧”,“咱加的电子音不是抢戏,是给这‘雨’添点‘雷声’,让情绪更炸。”

排练时,饰演霍小玉的粤剧名家梁老师皱起了眉:“虚拟屏风推开时,我的水袖差点扫到观众——这哪是唱戏,是在玩杂耍?”

岳川没急着解释,只是递过平板电脑,上面是观众测试反馈:“摸到虚拟紫玉钗时,突然看懂了戏文里‘钗分股断’的痛”“陈老师的红腔混着电子音,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他指着剧本里的“钗盒重逢”段落:“您看这里,当紫玉钗在AR里复原时,您的‘锣边花’(粤剧身段)正好落在虚拟星尘上——这不是杂耍,是让观众看见‘传统身段里的浪漫’。”

梁老师试着走了遍台步,水袖拂过虚拟屏风的瞬间,AR投影里的民国密信突然展开,上面的字迹竟与她水袖的轨迹重合。

老艺人愣了愣,突然笑了:“原来这虚拟东西,也能跟咱的戏肉对上。”

韩流公司很快放出消息,要推出“粤剧主题沉浸式剧场”,宣传图里的偶像穿着改良戏服,唱着用韩语混粤语的“新编粤剧”。

还买了热搜#传统戏曲就该这么改#。但粤剧爱好者不买账了:“他们连‘红腔’和‘平喉’都分不清,还好意思说改粤剧?”

“对比岳川团队的排练视频,才知道什么叫‘懂戏’——人家的AR是给戏添彩,不是拆台。”

《紫钗记》沉浸式首演当天,戏楼里座无虚席。观众戴着AR眼镜,跟着李益的脚步“穿过”时空:在唐代戏楼看梁老师唱“晓妆楼上望长安”,转身“踏入”民国茶馆,听虚拟的林默用摩斯密码解读紫玉钗上的纹样;

当霍小玉怒碎玉钗时,AR眼镜突然切换成《玄黄纪》的场景——碎裂的钗片化作五行元气,在观众掌心拼成“情”字。

最动人的是“谢幕彩蛋”:粤剧名家与虚拟的民国信使同台,梁老师的“水袖功”与AR星尘共舞,夏晚晴的配乐里,粤剧高胡与电子合成器最后汇成一句《诗经》的吟唱。

全场起立鼓掌,有老戏迷红着眼说:“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觉得粤剧能这么‘潮’,又这么‘正’。”

演出结束后,粤剧艺术中心的报名咨询电话被打爆,有家长想让孩子学粤剧身段,有年轻人组团来“二刷”找隐藏彩蛋,连海外粤剧社团都发来邮件,想引进这套沉浸式技术。

韩流的“粤剧剧场”则成了笑柄。有观众拍下视频:偶像唱到“红腔”段落时跑调,虚拟场景里的粤剧戏服竟印着韩流明星头像。

“连抄作业都抄不明白,”评论区有人调侃,“他们只看到AR眼镜,没看到眼镜后面的‘戏魂’。”

岳川团队没闲着,他们在戏楼里加了“非遗工坊”。

观众可以跟着木雕艺人学刻紫玉钗,钗头的纹样选自《山海经》;梁老师会在中场休息时教“水袖基础步”,夏晚晴则现场演示如何用粤剧唱腔改编流行歌。

有个00后女孩学完刻钗,红着脸说:“以前觉得粤剧‘咿咿呀呀’听不懂,现在才知道,霍小玉的‘痴’,跟咱现在追爱的劲没两样。”

黄导翻着新的排演计划,是把《赵氏孤儿》改成沉浸式戏剧,让观众在虚拟屠岸贾府邸里找“孤儿信物”,信物上的纹样藏着木雕“透雕”技法,对应《天工开物》里的“木作篇”。

“以前总怕传统戏没人看,”他笑着说,“现在才懂,不是戏老了,是打开方式太旧——给它装个‘时空门’,年轻人能追着戏跑。”

夏晚晴正在给《赵氏孤儿》写配乐,计划用潮州筝的“颤音”表现程婴的隐忍,混着《神话代码》的机甲启动音,“就像藏在骨子里的劲,平时不响,响起来能震碎时空。”

林野的AR设计图里,屠岸贾的书房书架是虚拟的“文化迷宫”:抽出《左传》能看到《星尘纪》的星际战争,翻开《论语》会弹出《玄黄纪》的“仁道符文”,“让观众在找线索时,顺便把历史书‘读’了。”

雪团蹲在戏楼的木雕栏杆上,尾巴扫过刻着的“紫钗”纹样,AR投影突然闪过一道光,像有虚拟的玉钗从栏杆里飞了出来。

排练厅的窗外,夕阳透过雕花窗棂,把粤剧水袖的影子投在地上,像给这古今交织的戏,铺了层温柔的红毯。

没有人再纠结“传统戏要不要改”,因为当戏楼里的时空门能通向民国与星空,当粤剧的红腔能混着电子音震碎心防,那些看似“老旧”的戏文,早已成了能装下所有时代的容器。

就像梁老师在谢幕时说的:“戏里的情,戏外的魂,从来都没老过——只要有人演,有人看,这戏就能一直唱下去,唱进每个时代的心里。”而他们的排演,不过是给这出大戏,添了扇更亮的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