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1937年的日子 > 第6章 砺刃

1937年的日子 第6章 砺刃

作者:打卡小达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0 08:36:54

第六章 砺刃

(一)

霜降刚过,风里就带了刀割似的寒意。秋收连的驻地老油坊里,却蒸腾着灼人的热气——三十多个汉子光着膀子,正围着铁匠炉打铁。通红的火光照在他们古铜色的脊梁上,汗珠顺着肌肉的沟壑往下淌,砸在青石板上,“滋”地化成白烟。

马大山抡着十八斤重的大锤,每一下都砸在烧得通红的铁坯上,火星溅得像烟花。“铛!铛!铛!”的撞击声震得油坊梁上的灰尘簌簌往下掉,他吼着号子,声音比风箱还响:“左三锤!右三锤!砸出刀锋劈小鬼!”

旁边的二柱正用小锤“点眼”,在铁坯上敲出精准的豁口,汗水流进眼里也不擦,只使劲眨两下,眼里的光比炉火还亮。“山哥,这把刀得淬三遍水,上次那把就是淬少了,砍到鬼子钢盔卷了刃!”

李明远蹲在墙角,手里摩挲着一把缴获的日本军刀。刀鞘上的樱花纹被他磨得快看不见了,露出底下冷硬的铁皮。他抬头看了眼沸腾的铁匠炉,又低头用粗布擦拭刀刃,寒光在他眼底跳荡。

“连长,军区的信!”通信员小李掀开门帘冲进来,棉帽上沾着的雪沫子落在地上,迅速化成了水。他手里举着个牛皮信封,信封边角被风雪浸得发潮。

李明远接过信,用牙齿咬开蜡封。信纸是糙纸,上面的字迹被风雪洇得有些模糊,却字字千钧:“据可靠情报,日军华北方面军将于本月下旬对冀中根据地发动‘铁壁合围’,重点清剿我地方武装。令秋收连于三日内转移至狼牙口,配合主力部队伏击敌辎重队,务必摧毁其弹药库。”

“狼牙口……”李明远捏着信纸的手紧了紧,“那地方是个葫芦形,易守难攻,可一旦被围住,就是死路一条。”

马大山把烧红的铁坯扔进冷水桶,“滋啦”一声,白雾弥漫中,他抹了把脸:“死路?咱秋收连从成立那天起,走的哪条路不是贴着阎王鼻子?去年炸炮楼,不也是从坟地里钻过去的?”

英子端着一锅热水进来,水汽模糊了她的镜片。她把水碗递给众人,目光落在李明远手里的信上:“辎重队有多少人?带了什么装备?”

“情报说,一个小队护卫,三十辆卡车,有重机枪,可能还有装甲车。”李明远把信纸折成方块塞进怀里,“主力部队在狼牙口西侧设伏,咱的任务是堵死东口,不能让一辆卡车跑了。”

(二)

接下来的三天,整个油坊变成了兵器库。铁匠炉昼夜不熄,打出来的砍刀、长矛堆成了小山,刀刃在油灯下闪着慑人的光。壮丁们把缴获的步枪拆开,用煤油擦得锃亮,枪栓拉动的“哗啦”声此起彼伏,像是在预演一场无声的厮杀。

英子带着妇女们把破军装撕成布条,浸透桐油,缠在长矛头上——这是简易的燃烧瓶,上次炸炮楼时试过,对付卡车轮胎最管用。老郑则领着几个老人在磨石上蹭刺刀,石磨转得“咕噜”响,每一下都像是在给鬼子的棺材钉敲钉子。

“连长,你看这玩意儿中不中?”二柱扛着个新做的大家伙进来,那是用掏空的圆木做的,里面塞满了炸药和铁砂,一头插着引信。“这叫‘土炮’,上次在石桥用的炸药包太散,这个封得严实,一炮能掀翻一辆卡车!”

李明远拍了拍圆木,沉得压手:“引信留长点,别炸着自己。”他转身看向墙上的地图,手指点在狼牙口东口的位置,“这里有个断崖,咱们把‘土炮’架在崖上,等卡车过到一半,就把它炸塌,堵死路。”

“那鬼子的装甲车咋办?”马大山问,他见过那铁家伙,子弹打上去就跟挠痒痒似的。

“咱的‘土炮’炸不动铁甲,”李明远从墙角拖出个麻袋,解开绳子,里面是十几个拳头大的陶罐,罐口塞着布条,“英子熬的辣椒水,封在罐子里。装甲车视野差,咱把这玩意儿扔进去,呛也能把里面的鬼子呛出来。”

英子正在给陶罐贴标签,上面用炭笔写着“辣”字。她抬头笑了笑:“去年腌咸菜剩下的辣椒,没想到派上这用场。就是熬的时候,眼泪流得比打炮楼时还多。”

出发前夜,油坊里点起了马灯。李明远站在队列前,看着一张张熟悉的脸——马大山的胳膊上还缠着绷带,那是石桥战斗时被弹片划的;二柱的耳朵缺了块肉,却比谁都听得清号令;还有老郑,把烟袋锅子别在腰上,手里攥着把磨尖的铁钎,说是“年纪大了,端不动枪,捅鬼子心窝子总行”。

“都记着,”李明远的声音不高,却像锤子敲在铁砧上,“咱是庄稼人,地里的麦子要守,家里的炕头要守,身后的根据地更要守。狼牙口那地方,就是咱的打谷场,鬼子的卡车就是待割的麦子,咱这把刀,得磨得比霜还利,一刀下去,连根拔!”

“磨得比霜还利!”三十多号人齐声吼,震得马灯都晃了晃。

(三)

狼牙口的风跟刀子似的,刮在脸上生疼。李明远趴在断崖上,往下看,东口的公路像条冻僵的蛇,蜿蜒着伸进山谷。他摸了摸怀里的怀表,时针指向凌晨四点,离预计的时间还有一个时辰。

崖下的隐蔽处,马大山带着人正往圆木“土炮”里填炸药,导火索被小心翼翼地绕在石头上,露出长长的一截。二柱的班里,每个人怀里都揣着两个辣椒罐,手里紧紧攥着步枪,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英子和卫生员们在断崖后的山洞里搭好了临时救护所,石头上铺着干草,药箱打开着,绷带、磺胺粉、止血带摆得整整齐齐。她往手上涂了点猪油——天冷,伤口容易冻裂,这是她从老乡那学的法子。

“来了!”观察哨的低吼声从崖顶传来。

李明远眯起眼,看见公路尽头出现了车灯,像鬼火似的晃过来。一辆,两辆……整整三十辆卡车,在晨曦中像一串黑色的棺材,装甲车“轰隆隆”地开在最前面,履带碾过路面的声音,在山谷里撞出沉闷的回响。

“准备!”李明远压低声吼道。

马大山点燃了“土炮”的引信,火星“滋滋”地往前窜。二柱的班里,壮丁们解开了捆着辣椒罐的绳子,手心的汗把罐子攥得发潮。

第一辆卡车刚驶过断崖下的弯道,李明远猛地挥下手臂:“打!”

“轰——”

“土炮”炸了!圆木带着火光和铁砂砸下去,断崖上的碎石瞬间崩塌,公路被堵得严严实实。紧接着,燃烧瓶像流星雨似的砸向卡车,火焰“腾”地窜起,舔舐着冰冷的铁皮。

“打!给我狠狠地打!”李明远扣动扳机,子弹呼啸着钻进鬼子的胸膛。

卡车里的鬼子慌乱地跳下来,刚端起枪,就被崖上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装甲车想后退,却被后面的卡车堵住,二柱抱着个辣椒罐滚下陡坡,精准地扔进了装甲车的了望口。

“嗷——”里面传来鬼子的惨叫,不一会儿,车门“哐当”打开,几个浑身是火的鬼子滚了出来,刚站起来就被马大山的砍刀劈倒。

战斗打得像一锅沸腾的粥。枪声、爆炸声、鬼子的嘶吼、壮丁们的呐喊混在一起,惊得崖上的寒鸦“哇哇”乱飞。李明远的步枪打光了子弹,他抓起身边的长矛,冲下陡坡——有个鬼子正举着刺刀刺向二柱,他一矛捅过去,正中心窝。

“连长小心!”英子的喊声刚落,一颗子弹擦过李明远的胳膊,带起一串血珠。他没回头,反手一刀劈断了另一个鬼子的枪,膝盖一顶,把那家伙撞下了断崖。

(四)

太阳爬上山顶时,枪声渐渐稀了。公路上堆满了燃烧的卡车,黑烟滚滚,把天空染成了灰黑色。壮丁们拄着枪站在尸体旁,大口喘着气,脸上又是血又是泥,却一个个瞪着眼,像刚从泥里捞出来的铁狮子。

马大山靠在炸断的卡车旁,手里还攥着滴血的砍刀,刀刃豁了个口子。他咧嘴笑,露出缺了颗牙的牙床:“咋样?咱这土炮,比鬼子的装甲车厉害吧?”

二柱的耳朵上又添了道新伤,却捧着个缴获的望远镜乐得直蹦:“连长你看!这玩意儿能望远!咱以后侦查就不用爬到树上去了!”

李明远捂着流血的胳膊,走到断崖边往下看。三十辆卡车全被炸毁,弹药库在最后一辆卡车上,爆炸的火光把崖壁都熏黑了。他回头看向山洞,英子正背着卫生员往外走,卫生员的腿被流弹打伤了,英子的布鞋上沾满了血。

“伤得重不重?”他迎上去。

“没事,”英子把卫生员交给其他人,从怀里掏出块干净的布条,小心翼翼地缠在李明远的胳膊上,“就是口子深,得缝几针。”她的手有点抖,却缝得很稳,针脚密密麻麻,像她纳鞋底时的样子。

风还在刮,却好像没那么冷了。阳光穿透黑烟,照在狼牙口的石头上,照在壮丁们带血的脸上,照在那些还在冒烟的卡车残骸上。李明远知道,这不是结束,鬼子的“铁壁合围”才刚开始,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

但他看着身边这些握着刀枪的庄稼汉,看着英子专注缝针的侧脸,看着远处根据地的方向——那里,新的麦子已经播下种,正等着开春发芽。他握紧了手里的步枪,枪托被汗水浸得温热。

磨刀霍霍,不是为了杀戮,是为了让那些埋在土里的种子,能在和平的阳光下,长出沉甸甸的麦穗。下一场战斗,无论多残酷,他们都得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