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1937年的日子 > 第4章 血与智的浇筑

1937年的日子 第4章 血与智的浇筑

作者:打卡小达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0 08:36:54

第四章 血与智的浇筑

(一)

关帝庙的火光熄灭后的第三天,鬼子的侦察机就出现在了村子上空。那架墨绿色的飞机像只巨大的蚊子,在云层里钻来钻去,机翼上的太阳旗刺得人眼睛生疼。

李明远正带着人在溶洞里加固暗门,听见放哨的孩子喊“飞机”,立刻放下钢钎往外跑。他趴在晒谷场的麦秸堆后,看着飞机低空掠过村后的山林,心里沉了下去——鬼子在侦察地形,而且是有备而来。

“这飞机飞得太低了,”老郑蹲在他身边,手里的步枪攥得发白,“怕是把咱们的溶洞入口都看见了。”

英子从地窖里钻出来,手里捏着片飞机投下的传单,上面印着歪歪扭扭的汉字:“交出粮食,缴械投降,可保全村平安。”她把床单揉成一团,眼里冒着火:“痴心妄想!”

张大爷拄着拐杖走到麦秸堆旁,抬头看了看渐渐远去的飞机,咳嗽了两声:“这是新换的指挥官,比上次那个狡猾。知道硬攻不行,想用传单动摇人心。”他顿了顿,拐杖在地上敲出沉重的声响,“得防着他们玩阴的。”

果然,当天下午,就有个穿着破烂衣裳的女人拄着拐杖进村了,说是从邻村逃来的,男人被鬼子杀了,想在村里讨碗饭吃。王婶心善,把她领到家里,给她端了碗玉米粥。

英子给她送药时,注意到她的鞋底——虽然沾着泥,却磨损得很均匀,不像长途跋涉的样子。更可疑的是,她喝粥时,眼睛总往墙角的粮缸瞟,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节奏规整,像在打暗号。

“大姐,你从哪个村来的?”英子蹲在她身边,假装给她包扎手上的伤口,指尖不经意地碰了碰她的手腕——皮肤细腻,根本不像干农活的人。

“东……东河村。”女人的声音有点发颤,眼神躲闪着,“离这儿几十里地,走了三天才到。”

英子心里有了数,借口找药布,快步走到晒谷场,把疑点告诉了李明远。“十有**是特务。”李明远放下手里的工具,“老郑,去查查东河村是不是真有这号人。”

老郑刚走半个时辰,那女人就说要走,说“不想给村里添麻烦”。王婶挽留她,她却执意要走,走到村口时,突然往村后的山林瞟了一眼——那里正是溶洞的隐蔽入口。

“拦住她!”李明远从麦秸堆后跳出来,手里的土枪对准了她。

女人脸色一白,突然从怀里掏出手榴弹,拉了引线就往晒谷场扔。英子眼疾手快,扑过去一脚把榴弹踢飞,“轰隆”一声,榴弹在村外的空地上炸开,惊飞了一群麻雀。

女人想跑,被老郑一脚踹倒在地,捆了起来。搜身时,从她怀里搜出个小巧的发报机,还有张标注着溶洞位置的草图——上面的记号,和她敲桌子的节奏一模一样。

“说!你们什么时候来?”李明远用枪指着她的头。

女人咬着牙不说话,突然往旁边的石头上撞去,想自尽。英子一把拉住她,手腕被她咬出个血印,却死死不肯松手。“想死?没那么容易!”

最终,女人在张大爷的审问下松了口——鬼子明天拂晓会来,带两门迫击炮,目标是溶洞入口,还说“只要炸开洞口,里面的人就是瓮中之鳖”。

“狗东西!”老郑气得想开枪,被李明远拦住。

“留着她还有用。”李明远看着窗外的夜色,眼里闪过一丝冷光,“咱们给鬼子准备份‘大礼’。”

(二)

连夜,村里的人都动了起来。李明远带着石匠在溶洞入口的上方凿了个凹槽,里面堆满了石头和炸药,引线接到地道里,只要一拉,就能把入口彻底封死,还能把上面的鬼子埋在底下。

英子和妇女们把溶洞里的粮食往更深的石洞里转移,用木板挡住洞口,再铺上泥土和藤蔓,看起来跟普通石壁没两样。药库也换了地方,藏在一处天然的石缝里,只有侧身才能钻进去。

张大爷带着孩子们在通往溶洞的路上挖陷阱,上面铺着树枝和虚土,底下埋着削尖的木桩,每个陷阱旁都做了只有自己人才懂的记号——比如歪放的石头,或者折断的树枝。

天快亮时,一切准备就绪。李明远把那个女特务捆在溶洞入口旁的大树上,故意让她能看见洞口的情况。“让她给鬼子报信,说咱们没防备。”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远处传来了炮车轱辘的声音。李明远钻进地道,通过观察口往外看——三十多个鬼子兵,推着两门迫击炮,正小心翼翼地往溶洞方向走,领头的是个戴着金丝眼镜的军官,手里拿着望远镜,时不时停下来观察四周。

“这就是新换的指挥官,叫松井,听说在军校学过战术。”被俘的女特务不知什么时候醒了,冷笑着说,“你们这点把戏,瞒不过他。”

李明远没理她,对着地道里的铜哨吹了两声——这是让大家做好准备的信号。

松井果然狡猾,没直接往溶洞入口走,而是让两个士兵去试探。士兵刚走到离入口还有十步远的地方,脚下一软,掉进了陷阱,惨叫声瞬间被捂住——老郑在旁边用麻袋罩住了他们的头。

松井皱了皱眉,举起望远镜看向被捆在树上的女特务。女特务用力点头,示意“安全”。松井这才挥手,让士兵们往前推进,迫击炮架在了离入口五十步远的土坡上。

“就是现在!”李明远低喊,猛地拉动引线。

溶洞入口上方的凹槽里,炸药“轰隆”一声炸开,石头像瀑布似的砸下来,瞬间把入口封死。同时,老郑带着人从两侧的树林里扔出捆好的柴草,上面浇了煤油,点燃后像火球似的滚向鬼子的迫击炮。

“打!”李明远从地道里钻出来,举着机枪扫射。

鬼子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懵了,迫击炮手想点火,却被滚过来的火球烧了衣服,惨叫着乱跑。松井举着指挥刀大喊,想组织反击,却被英子一枪打穿了手腕,指挥刀“当啷”一声掉在地上。

“撤!”李明远见好就收,吹了声长哨。

众人立刻钻进地道,老郑最后一个进来,手里还拖着个受伤的鬼子兵。“留个活口,问问他们的底细。”

地道里,油灯的光照着每个人汗津津的脸。英子给李明远包扎胳膊上的伤口——刚才被流弹擦破了点皮,血珠正往外渗。“松井比上次那个军官难对付。”她轻声说,“他看陷阱的眼神,像是早就知道。”

李明远点点头:“他肯定还有后招。咱们得加快加固溶洞,把备用出口挖出来,以防他们炸塌主入口。”

(三)

被俘的鬼子兵是个新兵,没熬住审问,就把知道的全说了。松井确实有后手——他让人在村外的河里下了毒,想断了村里的水源;还派了另一队人,绕到二龙山后面,想偷袭游击队,让村里孤立无援。

“狗娘养的!”老郑一拳砸在石壁上,“连下毒这种阴招都用!”

“河水源头上有咱们的蓄水池,暂时不怕。”张大爷沉着脸,“但二龙山那边得报信,赵队长他们怕是不知道。”

去二龙山报信,得穿过鬼子的封锁线,九死一生。李明远刚要说话,一个叫石头的年轻小伙站了出来:“我去!我熟路,能从后山的悬崖爬过去!”

石头才十七岁,爹去年死在煤窑保卫战里,娘身体不好,全靠村里接济。他平时话不多,却最是勇敢,上次埋地雷,是他主动要求去最危险的村口。

“我跟你去。”英子突然开口,“我认识赵队长,能说清楚情况。”

李明远想反对,却看见英子眼里的坚定。“小心点。”他从怀里掏出把短刀,“防身用,别硬拼。”

石头和英子趁着夜色出发,走的是最险的悬崖路。岩壁湿滑,长满了青苔,石头在前面开路,用绳子把英子往上拉。爬到半山腰时,突然听见上面传来说话声——是鬼子的巡逻队。

“别动。”石头把英子按在岩缝里,自己也缩了进去。巡逻队的脚步声在头顶经过,手电光扫来扫去,差点照到他们藏身的地方。

等巡逻队走远,两人才继续往上爬。爬到山顶时,天已经亮了,二龙山的旗帜在晨光里隐约可见。石头却突然晃了晃,从怀里掏出个血窟窿——刚才在岩缝里,他为了护着英子,被流弹打中了肚子。

“石头!”英子抱住他,眼泪掉在他脸上。

“别管我……快去报信……”石头把手里的情报塞给她,嘴角涌出鲜血,“告诉赵队长……鬼子……从西边来……”

他的手慢慢垂了下去,眼睛还望着二龙山的方向。英子咬着牙,把他的尸体藏在岩缝里,用石头挡住,对着他的方向磕了三个头,转身往二龙山跑。

等她把情报送到赵队长手里,再带着游击队回来时,石头的尸体已经不见了——大概被巡逻的鬼子发现,扔进了悬崖下的河里。英子站在悬崖边,看着湍急的河水,手里紧紧攥着石头留下的半块麦饼,那是出发前王婶给他的。

“他是好样的。”李明远站在她身边,声音沙哑,“咱们会记住他。”

英子点点头,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珠子。她忽然明白,稳固的后方不是用石头垒起来的,是用像石头这样的年轻人的血,一滴滴浇筑起来的。

(四)

松井见偷袭不成,又出了新招。他让人在镇上散布谣言,说村里藏着“共匪”,只要交出“共匪”,就能得到粮食和药品。还说“只要投降,既往不咎”。

村里果然有人动摇了。一个叫刘老三的汉子,家里孩子生了重病,急需药品,偷偷跑到镇上,想给鬼子报信,换点药回来。

这事被放哨的孩子看见了,告诉了李明远。老郑气得要去绑人,被李明远拦住:“他也是没办法。”

李明远找到刘老三时,他正蹲在自家门槛上哭,怀里的孩子烧得满脸通红。“我对不起大家……可孩子快不行了……”

“药的事,村里想办法。”李明远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英子攒的退烧药,“先给孩子用上。”他蹲下身,看着刘老三的眼睛,“鬼子的话不能信,他们给你药,是为了让你带路,等占了村子,别说孩子,咱们谁都活不了。”

张大爷也来了,把自己攒的几块银元塞给刘老三:“明天让英子去二龙山,跟赵队长要药,他们那里有军医。”

刘老三看着手里的药和银元,又看了看村里忙碌的人们——老郑在加固地道,王婶在熬粥,孩子们在清理陷阱,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却没有一个人说要投降。他突然给李明远磕了个头:“我错了……我再也不糊涂了!”

当天夜里,刘老三主动要求去放哨,说“要赎罪”。李明远让他去了,还派了两个小伙跟着他。

后半夜,刘老三突然跑回来,喘着气说:“鬼子来了!这次是从东边的树林绕过来的,想偷袭地道入口!”

原来,松井见谣言没用,就想趁夜偷袭,还故意让刘老三看见他们从西边走,其实主力在东边。没想到刘老三幡然醒悟,把他们的行踪报了过来。

“好险!”老郑抹了把汗,“差点中了圈套!”

李明远立刻带人去东边埋伏。他们在地道入口旁的树林里埋了地雷,又在树上绑了土炸药,引线接到手里。等鬼子摸到离入口只有几十步远时,李明远大喊一声:“炸!”

地雷“轰隆”作响,土炸药从树上掉下来,在鬼子堆里炸开。松井没想到会被发现,气得哇哇大叫,指挥着士兵冲锋。双方在树林里激战起来,枪声、喊杀声、爆炸声混在一起,震得树叶簌簌往下掉。

刘老三抱着捆柴草,冲到鬼子的机枪阵地前,点燃柴草就往里面扔,自己却被机枪打中,倒在火里,嘴里还喊着“别过来”。

李明远红着眼,举着机枪扫射,把鬼子的机枪手打成了筛子。英子在树上架着步枪,一枪一个,专打军官,松井的胳膊又中了一枪,被迫下令撤退。

战斗结束时,天已经亮了。刘老三的尸体被烧焦了,却还保持着扔柴草的姿势。村里人把他埋在石头旁边的山坡上,墓碑上没刻名字,只画了颗麦子——那是他生前最爱种的庄稼。

(五)

日子一天天过去,战斗还在继续。鬼子来了一次又一次,用了各种招数——炮轰、偷袭、下毒、造谣,却始终没能攻破村里的防线。溶洞越来越坚固,地道四通八达,粮仓里的粮食越来越多,甚至还在溶洞深处开了片小菜地,种上了萝卜和白菜。

这天,李明远和英子站在溶洞的石台上,看着下面忙碌的人们。张大爷在教孩子们认字,老郑在修理步枪,王婶在给伤员换药,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伤疤,眼神却越来越亮。

“石头和刘老三,没白死。”英子轻声说,手里捏着块石头留下的麦饼碎渣,那是她从悬崖下找回来的。

李明远点点头,看向远处的山林。松井的部队还在外面徘徊,像群饿狼,但他们再也不敢轻易进攻了。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村子里的人,不是靠石头和地道守住的,是靠一口气——那口气里,有对土地的爱,有对亲人的牵挂,有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生的骨气。

“等赶走鬼子,”李明远看着英子的眼睛,“咱们就在这片山坡上,种满麦子,给石头和刘老三立块碑,告诉他们,咱们守住了家。”

英子笑着点头,眼角却滑下泪来。阳光从溶洞的缝隙里照进来,落在他们身上,也落在那些新种下的菜苗上,绿油油的,充满了生机。

她知道,稳固的后方,从来不是一朝一夕能建成的。它是用无数个像石头、刘老三这样的人的血,用一次又一次和鬼子斗智斗勇的较量,用对未来的信念,一点一点,浇筑起来的。就像地里的麦子,要经历风雨,才能扎根,才能生长,才能在秋天结出沉甸甸的穗子。

而他们,会像守护麦子一样,守护着这片用血汗换来的后方,直到把鬼子彻底赶出这片土地的那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