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1937年的日子 > 第31章 铁流汇聚,兵临城下

1937年的日子 第31章 铁流汇聚,兵临城下

作者:打卡小达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0 08:36:54

铁流汇聚,兵临城下

一、车间里的沙盘

深秋的晨雾还没散尽,山洞工厂的兵工车间已经腾起一片白雾——不是水汽,是新造的车床正在试切钢材,高速旋转的刀具与坚硬的铁坯摩擦,迸出的火花在雾中划出一道道转瞬即逝的亮线。李明远站在车间中央的沙盘前,指尖划过一座用陶土捏成的城池模型,城墙上插着小小的日军旗帜,正是他们的目标——盘踞在县城里的日伪军。

“城墙高三丈,厚两丈,外包青砖,内里夯土,东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座炮楼,装备九二式步兵炮。”作战参谋老张拿着细木棍,在沙盘上标出火力点,“城里驻着日军一个中队,约一百二十人,伪军三个营,共六百多人,主力集中在县衙和东门一带。”

沙盘周围围着一圈人:八路军358团团长赵刚,一个肩膀宽厚、眼神锐利的汉子,手指习惯性地敲着腰间的驳壳枪;县大队队长周铁柱,皮肤黝黑,脸上带着一道战场留下的疤痕,手里攥着个磨得发亮的手榴弹;还有李明远的几位得力助手——负责兵工生产的老王,负责后勤的小陈,以及刚从总部派来的炮兵顾问李上尉。

“伪军战斗力不强,关键是日军的那个中队,装备好,枪法准,还有炮楼火力支援。”赵刚的声音低沉有力,“硬攻肯定吃亏,得想个法子先敲掉炮楼。”

李明远指着沙盘上的城墙:“城西有段城墙是光绪年间修的,根基受潮松动,我们试过用炸药爆破,效果不错。可以从这里打开缺口。”他拿起一个陶土捏的小人,放在城墙外的树林里,“358团一营从这里主攻,携带炸药包和云梯。”

“我带县大队配合!”周铁柱往前一步,声音洪亮,“我们熟地形,能摸到城墙根下给你们搭人梯!”

李上尉推了推眼镜,指着沙盘上的日军炮楼:“日军的步兵炮射程两公里,威胁最大。我带炮兵连在城北高地设阵地,先用迫击炮压制炮楼火力,等缺口打开,再延伸射击,覆盖日军指挥部。”

老王蹲下身,拿起几个铁皮做的小坦克模型(其实是根据地造的铁甲车,用卡车底盘改装,焊了钢板,装了两挺重机枪):“我们新造的三辆‘土坦克’能派上用场,护住爆破组抵近城墙。还有二十门‘狼牙炮’,虽然射程不远,但精准度够,能打掉城墙上的机枪巢。”

李明远点头:“弹药方面,我们备了五百发迫击炮弹,两千颗手榴弹,还有三十捆炸药。步枪子弹每人补足五十发,保证够用。”他顿了顿,看向赵刚,“赵团长,部队什么时候能到位?”

“三天后。”赵刚斩钉截铁,“一营和二营从侧翼穿插,三营垫后,确保后路安全。总部已经协调了周边县区的游击队,到时候会佯攻周边据点,牵制日军援军。”

沙盘上的小人被一一摆好位置,进攻路线、火力支援点、预备队位置……一幅清晰的作战图渐渐成型。阳光透过车间的气窗照进来,落在每个人紧绷却坚定的脸上,映出一片金属般的冷光。

二、最后的检修

接下来的三天,山洞工厂变成了一座沸腾的熔炉。

兵工车间里,老王带着工人们给“狼牙炮”做最后的校准。他趴在炮管上,耳朵贴着冰冷的钢铁,听助手转动炮栓的声音:“再紧半圈……对,这样击发更顺畅。”每门炮都试射了三发炮弹,直到弹着点误差不超过半米才罢休。旁边的桌子上,堆着一排排崭新的步枪,枪身擦得发亮,枪管里的膛线清晰可见——这些都是用新到的精密车床加工的,射程和精度比之前的老步枪提高了一大截。

“土坦克”的改装车间里,叮当声震耳欲聋。铁匠们正往卡车底盘上焊最后一块钢板,火星溅在他们满是油污的脸上,像缀了层金粉。周铁柱蹲在一辆坦克前,用拳头捶了捶钢板:“这玩意儿真能挡住子弹?”

“放心吧周队长。”负责改装的小李拍着胸脯,“这是从鬼子火车上拆的锅炉钢板,厚两厘米,步枪子弹打不透!就是跑得慢点,最高时速三十公里。”

周铁柱咧嘴笑了:“慢点怕啥?能护住弟兄们就行!”他钻进驾驶舱,摸着粗糙的方向盘,眼里闪着兴奋的光。

青霉素车间里,气氛则要肃穆得多。护士们戴着口罩,小心翼翼地将药粉分装进小玻璃瓶,每瓶都仔细贴上标签,注明日期和剂量。王医生站在旁边,反复叮嘱:“重伤员优先用,感染化脓的伤口一定要清理干净再注射……这药金贵,可不能浪费。”他手里拿着一张清单,上面记着预计的伤员数量,算下来,现有的青霉素刚好够用,多一瓶都没有——这让他心里始终悬着块石头。

李明远穿梭在各个车间之间,检查着最后的准备工作。在弹药库,他拿起一颗手榴弹,掂量了掂量,手感比之前的更沉:“装药量加了?”

“加了五克炸药。”保管员点头,“威力大了三成,就是扔起来费劲点。”

“告诉战士们,扔的时候提前量留足。”李明远把 grenade 放回箱子,“对了,导火索再检查一遍,确保都是三秒延时,别出意外。”

走到食品仓库,小陈正指挥着乡亲们往麻袋里装窝头和咸菜。“李队长,够三天的口粮了,还煮了两百个鸡蛋,给突击组当干粮。”小陈擦着汗,脸上沾着面粉,像只花脸猫。

李明远看着堆成小山的粮食,心里踏实了些。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吃饱了才有力气冲锋。

傍晚时分,最后一批武器弹药清点完毕,装上了卡车。三十门狼牙炮被固定在板车上,由骡子牵引;“土坦克”加满了油,发动机空转时发出沉闷的轰鸣;战士们背着新步枪,腰间挂满手榴弹,正围着篝火擦枪,枪油的味道混着烤红薯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

赵刚站在高坡上,看着眼前这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对身边的李明远说:“你们这工厂,真是个宝贝。有这些家伙事儿,拿下县城,有底气。”

李明远望着远处黑沉沉的山影,那里藏着即将出鞘的锋芒。“等拿下县城,我们就能扩建工厂,造更多的枪炮,到时候……”

“到时候,咱就能把鬼子赶回老家!”赵刚接过话头,眼里燃起一团火。

三、铁流集结

第三天拂晓,358团如期而至。

队伍沿着山间小路蜿蜒而来,像一条黑色的长龙。战士们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背着步枪,腰间缠着子弹带,虽然面带疲惫,眼神却亮得惊人。最前面的是一营,营长姓王,是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见到赵刚就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团长,一营全员到位,无一掉队!”

“好样的!”赵刚拍了拍他的肩膀,“休整两小时,吃点东西,上午九点,准时出发。”

山洞工厂外的空地上,很快挤满了人。县大队的队员们好奇地围着358团的战士,看他们肩上的机枪,摸他们腰间的手榴弹;而正规军的战士们则对工厂造的“土坦克”和狼牙炮兴趣浓厚,时不时发出惊叹。

“这炮看着不起眼,真能打准?”一个战士指着狼牙炮,满脸怀疑。

老王听见了,二话不说,让人推来一门炮,装弹,瞄准远处一棵大树,“轰”的一声,炮弹正好落在树根旁。“咋样?”老王得意地扬了扬下巴。

战士们顿时爆发出一阵喝彩,看向工长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敬佩。

李明远趁机给大家介绍装备:“这‘土坦克’能挡子弹,里面能坐五个人,带两挺机枪,适合掩护爆破组;狼牙炮射程一千五百米,精准度高,专门打鬼子的火力点;还有这些手榴弹,威力比之前的大,扔的时候注意……”

他讲得认真,战士们听得仔细,连赵刚都凑过来听,时不时点头称赞。

两小时后,队伍出发了。

打头的是三辆“土坦克”,像三只笨拙的铁乌龟,在土路上慢慢爬行,后面跟着扛着炸药包的爆破组;接着是358团的主力,一营在前,二营在后,步伐整齐,踏得地面咚咚作响;县大队的队员们熟悉地形,在队伍两侧警戒,手里的步枪上了刺刀,闪着寒光;炮兵连的迫击炮和狼牙炮被骡子拉着,紧随其后,炮身被红布盖着,透着一股神秘感。

李明远和老王、小陈他们也跟在队伍里,带着备用的零件和弹药。李明远背着一把新造的步枪,腰间还别着两把驳壳枪——这是赵刚硬塞给他的:“拿着,防身用。虽说你是技术人员,但战场凶险,得有家伙在手。”

队伍穿过树林,越过溪流,朝着县城的方向前进。秋风扫过树梢,发出“哗哗”的声响,像在为他们送行;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织出一张晃动的网,照亮了战士们脚下的路。

四、城下的寂静

县城越来越近了。

远远地,已经能看到城墙的轮廓,像一条灰色的巨蟒,盘踞在平原上。城门口隐约有日伪军在巡逻,刺刀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队伍在离城三里地的一片树林里停了下来。赵刚召集各路人马开最后的作战会议。

“各单位注意,”赵刚指着地图,声音压低却有力,“十点整,炮兵连先炮击东南角炮楼,掩护爆破组抵近城西城墙;一营趁乱从城西缺口突进,占领城墙;二营和县大队负责牵制东门和北门的敌人;周队长,你的人熟悉城里路况,进城后直插伪军指挥部,争取策反一部分伪军。”

“是!”众人齐声应道。

李明远补充道:“‘土坦克’会护住爆破组到城墙根,我们备了十捆炸药,保证能炸开缺口。后续的弹药我们会跟上,就在城墙外的山神庙设立补给点。”

“好。”赵刚看了看表,“还有半小时,检查装备,上好刺刀,准备——”

他的话没说完,城墙上突然响起一阵枪声,子弹“嗖嗖”地从头顶飞过。

“暴露了?”周铁柱猛地站起来,握紧了手里的枪。

赵刚却很镇定:“别慌,是例行巡逻的鬼子放的冷枪,他们没发现我们。各单位按原计划行动,注意隐蔽!”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空气仿佛凝固了。战士们趴在草丛里,眼睛死死盯着县城的方向,手指扣在扳机上,心跳得像擂鼓。李明远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粗重而急促,手心全是汗。

十点整。

“打!”赵刚一声令下。

早已瞄准好的迫击炮和狼牙炮同时开火,“轰隆!轰隆!”炮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呼啸着飞向县城东南角的炮楼。瞬间,炮楼周围腾起一团团浓烟,砖瓦碎片四处飞溅。

城墙上的日伪军顿时乱成一团,枪声、叫喊声此起彼伏。

“爆破组,上!”王营长吼道。

三辆“土坦克”发动起来,朝着城西城墙冲去。后面跟着二十名爆破手,每人扛着一捆炸药,猫着腰往前冲。子弹打在“土坦克”的钢板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却没能挡住它们的步伐。

“快!加把劲!”周铁柱带着县大队的队员,在“土坦克”两侧掩护,时不时开枪打倒城墙上露头的敌人。

离城墙还有五十米,三十米,十米……

“停车!”爆破组组长大喊一声,“土坦克”停下,挡住了城墙上的火力。爆破手们迅速跳下来,抱起炸药包,冲到城墙根下,将炸药固定好,拉燃导火索,然后转身就跑。

“撤!快撤!”

导火索“滋滋”地燃烧着,发出刺眼的火花。

“轰隆——”

一声巨响震耳欲聋,城西的城墙被炸出一个丈宽的缺口,砖石泥土漫天飞舞。

“冲啊!”王营长挥舞着驳壳枪,带头冲进了缺口。

一营的战士们像潮水般涌了进去,喊杀声震天动地。

城墙上的日伪军见状,纷纷调转枪口向缺口射击,却被随后赶来的二营和炮兵连压制住了火力。

李明远站在山神庙的补给点,看着县城方向腾起的浓烟和火光,听着里面传来的激烈枪声,心里既紧张又激动。他让老王把弹药箱打开,准备好随时送上去:“注意安全,每次送十个人,轮流来。”

“放心吧李队长。”老王拍着胸脯,“保证误不了事。”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日军果然顽强,依托街道两旁的房屋负隅顽抗,枪法精准,给一营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八路军战士们士气高昂,尤其是有了新武器的加持,打得格外勇猛。狼牙炮被推到城里,一门门对准日军的火力点,“轰!轰!”几声,就能把鬼子的机枪巢炸上天空。

周铁柱带着县大队,按照计划直插伪军指挥部。伪军队长是个见风使舵的家伙,看到日军节节败退,早就没了斗志。周铁柱抓住机会,大喊:“伪军弟兄们,缴枪不杀!八路军优待俘虏!”

伪军队长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举起了手:“别打了!我们投降!”

大部分伪军都跟着放下了枪,只有少数几个铁杆汉奸负隅顽抗,很快就被解决了。

拿下伪军指挥部后,周铁柱立刻派人占领了东门,切断了日军的退路。

城里的日军成了瓮中之鳖。

赵刚站在城墙上,看着下面激烈的巷战,对身边的通讯兵说:“给总部发报,我们已经攻占县城西半部,正在肃清残敌!”

通讯兵刚跑开,王营长就跑了上来,脸上全是血和灰:“团长,日军退守县衙,负隅顽抗,请求炮火支援!”

“给他们点厉害尝尝!”赵刚眼神一凛,“把所有狼牙炮都调过来,轰平县衙!”

十几门狼牙炮很快被推到县衙对面的街上,瞄准了那座青砖灰瓦的院子。

“放!”

炮弹像雨点般落在县衙里,爆炸声接连不断,火光冲天。日军的枪声渐渐稀疏下去。

傍晚时分,枪声终于停了。

赵刚带着人走进一片狼藉的县衙,地上躺着日军的尸体,角落里还有几个伤兵在呻吟。县太爷的大堂被炮弹炸塌了一半,那块“明镜高悬”的匾额摔在地上,断成了两截。

“报告团长,残敌已肃清!”王营长跑来报告,声音沙哑却带着兴奋,“共歼灭日军一百一十人,俘虏伪军五百八十人,缴获步枪三百支,机枪十挺,还有两门步兵炮!”

赵刚点了点头,走到院子里,望着夕阳下的县城,长长地舒了口气。

李明远和老王他们也进了城,看着街上欢呼的百姓,看着战士们互相搀扶着清理战场,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我们赢了。”老王抹了把眼泪,“县城是我们的了!”

李明远看着那些被炸毁的房屋,看着战士们疲惫却含笑的脸,点了点头。是的,他们赢了。但这只是开始,接下来,他们要修复这座城,扩建工厂,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夕阳的余晖洒在县城的每一个角落,给这片刚刚经历过战火的土地,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