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150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六

洪武十五年(4079年)六月戊寅初一,皇帝下诏,国子监年老的教官,遇到暑月和雨雪天气,初一、十五可以免朝。

癸未日,湖广管寇洞忠建宣抚使田思进之子田忠敬,沿边宣抚使田阿巨之孙田仲名、阿八出洞宣抚使阿巨什用之弟墨出什用。

覃葛洞长官覃大胜的儿子覃喜乐、五峰石宝长官张仲山的弟弟张么容、容美洞、椒山玛瑙长官刘文秀、原镇南宣抚墨答子、散毛施等入朝朝贡,各自献上土特产,都被赏赐了锦帛和钞锭。

四川茂州的土官知州杨者七阴谋发动叛乱,官军将他捕获并斩杀。

当初,大军攻克茂州,者七前来归降,朝廷就任命他为知州。

到这时,杨者七暗中勾结未开化的番人,约定日期埋伏士兵攻占城池。

有个小校将这件事秘密报告给了卫所,于是卫所发兵逮捕斩杀了杨者七。

这些生番没有察觉,像往常一样入侵,官军出其不意地打败了他们,于是将所有羌人都迁移到了城外。

设置大渡河守御千户所。

征南将军傅友德调从征千户吴中率领一千士兵守卫该地,又建造船只来渡送往来的行人。

乙酉这天,命令各道提刑、按察司挑选府、州、县学中的学生,年龄在二十岁以上,资质淳朴持重,容貌端正清秀,有做学问志向,愿意进入国学(国子监)学习的,送到京城。

不久之后,来了一千多人。

命令礼部考查他们的文章言辞,符合标准的就留下,不符合标准的就遣送回国。

丙戌日。派遣使者告诉征南将军、颖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说:‘最近得到报告,知道盘江道路还不畅通,而且缺少粮食。’

兵符一到,可以留下四百士兵守卫水西城,来观察霭翠的动向。

普定也像水西一样留下军队,并且让两支军队合兵一处,每天攻打乌撒的各蛮族部落,获取他们的粮食作为军粮,他们将会疲于奔命,还会有时间攻打我们的空城吗?

否则,士兵们就会饥饿困乏。

海南会同、文昌二县的百姓王官证、莫不祖等人聚众作乱,广东都指挥使王臻率领军队前去讨伐并平定了他们。

丁亥日,赐给国子监丞吕守约、典簿蔡俭每人一套衣服。夜里,土星冲犯了毕宿。

戊子日,(皇帝)赏赐翰林院学士宋讷花纹绸缎、丝帛各二匹,钱钞十锭。

辛卯日,皇帝派使者告诉安陆侯吴复、平凉侯费聚说:‘诏书到后,立即报告征南三位将军,将乌撒、乌蒙、东川、芒部、盘江、关索岭等地的蛮人全部消灭。’

你(们)安陆侯、平凉侯会合兵力攻打营寨栅栏,由安陆侯担任总兵,平凉侯担任副将辅助他。

如果要通过关索岭的道路,千万不要在岭上与蛮人交战,应当分兵直接攻打贼人的巢穴,以出其不意地袭击他们,使他们各自回家救援,不能聚集起来对抗我们的军队。

旁边的土寨现在还不能攻下,等三位将军率领军队到达后,合力进攻,一定能攻克。”

贵州的方番、程番、韦番、洪番、卧龙番、小龙番、金石番、大龙番、罗番、卢山番、卢番、小程番、新添、大平伐、木瓜这十五个长官司的长官方德等人,以及小平伐的部落首领的那把、平砦的部落首领萧仕诚、上马桥的部落首领方谷富,都前来朝见(皇帝)并贡献马匹。

皇帝下令赏赐文绮、帛各五匹、钞二十锭,随从的人赏赐的钞也有差别。

壬辰日,皇帝下诏命令礼部重申礼仪制度,凡是官员、百姓的服饰,都不能用黑色、黄色、紫色。

皇帝座位的桌案和盖布旧有的紫色,不在禁令限制范围之内。

礼部上奏制定王国乐工乐器冠服的制度:凡是朝贺时使用的大乐,乐工有二十七人,乐器用戏竹两根,头管四根,笛子四根,杖鼓十二面,大鼓一面,花梨木拍板一面,冠服是用红绢彩画,胸背有方形花纹的小袖单袍,有花鼓吹冠,锦臂鞲、皂靴,抹额是用红罗彩画,束腰是用红绢。

举行宴礼时演奏七奏乐,乐工有八人,乐器使用紫竹箫两支、紫竹笙两支、??两支、花梨木拍板一个,乐工的帽子和服饰与前面相同。

迎接膳食时的大乐,乐工有八人,乐器使用戏竹两件,笛子两件,杖鼓两件,小鼓一件,花梨木拍板一件,帽子和服饰与前面的相同。

其余乐工,头戴绿绢彩画的帽子,身穿绘有方形花纹的绿绢彩画单袍,袖口窄小,不戴花鼓吹冠,用红绢彩画的抹额束在额头,腰间系着红绢。

云南的地方志修撰完成。

当初,云南平定后,皇上命令设置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将所属的各路改为府,州县的名字仍旧沿用旧名,设置官吏来安抚当地百姓。

又命令儒臣考查图籍和前代所有的方志书,修订、删改并校正它们,共六十一卷,到这时才完成。

西安后卫指挥佥事张钦去世,朝廷下令将他葬在凤阳府临淮县。

凡是坟茔、随葬器物等一切费用,都让礼部提供。

癸巳日,追赠濠梁卫指挥佥事朱显忠为镇国将军指挥使。

朱显忠,泰州如皋人,曾经是张士诚的部将,守卫松江。

丙午年他率领军队投降,屡次跟随太祖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洪武四年,调任他去防守文州。

恰逢西边的贼寇前来攻打城池,显忠奋力作战而死。

到这时追记他的功劳,所以加以褒奖追赠。

甲午日。暹罗斛国派使者班直三等献上本国的特产,皇帝下令赐给班直三等衣物和钱钞,然后让他们回国。

原来元朝的治中李一只丹等三人从辽东来归附,每人赐给衣服两套,钞锭十锭;他们的家属每人赐给衣服两套。

任命小平伐长官司土官的那为长官,又设置把平寨、上马桥两个长官司,任命萧仕诚、方谷富为长官。

乙未日,(朝廷)革除全国附郭县的僧会司、道会司这两个部门,僧人和道士全都归属本地府的僧纲司、道纪司(管理)。

辛丑日,初昏时分,有一颗青赤色的大星,有光亮,从阁道星旁边升起,向东北方向运行,到天大将军星附近消失。月亮运行到毕宿。

壬寅日,已故散毛宣抚使覃野旺的儿子散毛五孙南木叟前来朝贡,献上地方特产,皇帝下诏赐给他钞锭。

丙午日,赐给翰林院学士宋讷的儿子宋安十锭宝钞。

这个月,征南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从大理回军滇池,与征南将军、颖川侯傅友德军会合后,进攻乌撒。

秋季七月戊申日,初一,祭祀太庙。太白星在白天出现。

己酉日,诏令免除历日的工本钱。起初,在民间颁布历书时,有关部门按惯例征收工本费,到这时,皇上听说了这件事,对礼部大臣说:‘颁布历书告知时令,这是君主的职责,却又向百姓征收钱财,这哪里是君主应有的做法呢!’

赶快停止(这种行为),不要征收(工本钱)。

庚戌日。皇上对翰林院学士宋讷说:“我每次阅读《尚书》,读到‘敬授人时’这句话时,常常感叹敬奉上天的事,后世中等才能的君主还能知道;而敬待百姓的事,就很少有知道的人了。”

大概是他们自认为崇高,认为民众都是侍奉自己的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威严日益加重而恩德礼仪却越来越淡薄。

之所以这样,只是因为轻视百姓。

看待百姓很轻贱,就会觉得百姓与自己不相干,那么百姓背叛、人心离散就不难理解了。

只有懂得了民众和自己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就一定不会有轻慢民众的弊端。

所以说:‘百姓可爱,不是因为君王;君王可畏,不是因为百姓。如果没有君王,百姓就不知道该拥戴谁。’

君主如果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就不能保有国家。

古代的帝王看待百姓怎么敢轻视呢?

所以能使天下长治久安的,就是这个道理罢了。

壬子日,发给饶州等府工匠一千九百多锭宝钞。

乙卯日,御史赵仁等人说:“设立学校,本来是为了培养人才,穷究事物的道理,端正内心,希望取得实际效果。

现在天下的秀才大多不遵守老师的教诲,超出自己的本分胡言乱语,不是为了求得提拔任用,就是挟带私人恩怨,这非常违背朝廷教养他们的意图。

应该命令有关部门严格加以禁止,每天每月进行考察,一定要有实际成效。

如果真的有奇特的人才,想要陈述便民利国的方法,允许他与教官详细商议方法的可行性,登记姓名,然后上报。

如果他们的话有可取之处,仍然命题考试,文章符合标准的,会破格提拔任用。

像这样,就能够杜绝胡乱的言论,激励读书人的风气了。

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所以原元朝四川分省左丞瓦剌蒙派遣理问(官职名)高惟善等人从西番(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打煎炉、长河西前来朝见,上缴元朝所授予的银印,皇帝下诏书赏赐他们四匹华丽的丝织品,帛也是四匹,二十锭钱钞,一套衣服。

黄河在荥泽、阳武两个县发生河水泛滥。

丙辰日,朝廷任命礼部侍郎吴玄为山东按察使。

丁巳日,朝廷任命尚宝司丞许裕为少卿。

辛酉日。太白星在白天出现。命令行人钟顺送原元朝前来朝见的理问高惟善返回西番。

甲子日,赐给京卫征南的军士家属九万六千一百二十七锭钱钞。

解州儒学学正孙询上奏说:“税使曾必贵原名曾必熹,与故丞相胡惟庸交好,于是改了现在的名字,他是胡惟庸的党羽。还有原元朝参政黎铭,国初逃到王官谷做了道士,后来还俗成为闻喜县社学的老师,现在是儒学训导,常常自称是老豪杰,诽谤朝廷。”皇上说:“孙询不想着用圣贤之道教导别人,却去做告发别人**的事,这难道是儒者该做的吗?”于是置之不理。

丁卯日,(皇帝)派遣使者晓谕告知安侯陆仲亨说:“近日命令兵部挑选骁勇的士兵送往云南,(士兵)到达之日都留在七星关,修缮城池营寨,练习骑射武艺,凡是有攻击作战(的任务),就命令他们充当前锋。”

己巳日,皇帝派留守右卫镇抚李杲前往西凉,告诉都督濮英和守御都指挥宋晟说:‘七月二十日晚上,彗星出现在西北方向,预示着会有贼兵出没,你们要加强警备。’从今往后,回回(地区)之地,如果有马、骆驼、羊等牲畜进入境内,只派遣一两个亲信前去查看,千万不要发兵迎接它们。这些人或许会以贸易为借口,在后面埋伏贼兵。一定要慎重啊,一定要慎重啊。

派遣使者晓谕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说:‘最近得到报告,知道云南防守抵御敌军的诸位将军军粮供给不足。’朕深入考量事情的态势,认为只有云南、大理、楚雄、临安、曲靖、普定这些地方,可以留下军队守卫防御,东川、芒部、乌蒙这些地方,却不可以这样做。如果乌撒已经被攻克,也应该留下少量的兵力驻守那里,其余的士兵和战马,全都命令(他们)去讨伐还没有降服的各个蛮族部落,等到他们被威慑而屈服,然后让东川的士兵驻守在七星关的南边、乌撒的北边。中间设置一个卫所,其军饷由东川的百姓提供。如果在乌撒设立卫所,就命令乌撒的百姓供给(卫所所需物资等)。或者在七星关,或者在乌蒙,或者在芒部设立一个卫所,各自让当地的民众来供应它(卫所)。从永宁以南到七星关,中间设置一个卫所,命令禄照、羿子等蛮夷部落供应粮饷,每年的供应都要充足。像这样,军队之间相互联系,道路就容易畅通了。没有事情的时候就分兵驻守,有警报的时候就合兵围剿捕捉(敌人)。如果分兵四散防守,深入层峦叠嶂(的山区),蛮夷发生变乱,道路堵塞不通,那就不是良策了。符信到了之后,各位将领应当谨慎饮食,安抚士兵,等到各方蛮夷全部平定,才可以班师回朝。

派遣使者告知安陆侯吴复、平凉侯费聚说:都督郭英和张、王两位都督所率领的军队,如果已经会合,千万不要轻易分开,暂且在附近屯驻,根据情况随机调用。驻扎在水西的卫兵,应当赶快调出,只留下一千人或者四五百人就足够了。霭翠的百姓现在一定不敢作乱。盘江的道路打通之后,西堡已经被攻克,那么普定也只可以留下一千士兵防守,其余的士兵都让他们到乌撒地区就地取粮来供给自己。

赐给江北和阳等九个卫所出征南方的士兵家属三万九千七百三十五锭钞。

朝廷旌表真定孝妇刘氏的家门。刘氏,新乐县人。她是韩太初的妻子。太初在元朝时担任知印,洪武七年,按照惯例被调任到和州,携带全家前往赴任。刘氏侍奉婆婆宁氏非常恭敬谨慎。婆婆在路上生病,刘氏刺破手臂,用血混合着汤汁来喂给婆婆,婆婆的病就好了。到了瓜州,婆婆又生病了,她还是像之前一样。等到到达和州时,太初去世了。刘氏种蔬菜来维持生计,侍奉婆婆非常恭谨。又过了两年,婆婆患上了风疾,卧床不起。当时正是盛夏酷暑,刘氏白天黑夜都在婆婆身边侍奉,驱赶蚊蝇。婆婆的身体腐烂了,蛆虫在席子上爬来爬去,刘氏又去捉蛆虫,蛆虫不再爬出来了。等到婆婆病重,咬着刘氏的手指和她诀别。刘氏呼天抢地,割下大腿上的肉和着粥进奉给婆婆,婆婆苏醒过来,过了一个月就去世了。刘氏将婆婆的灵柩放在殡舍旁边的园子里,打算迁坟和公公合葬,哭号了五年,还是没能迁葬。这件事被朝廷知道后,皇帝派中使赐给刘氏一套衣服、二十锭钱钞,由官府护送她的婆婆回家安葬,旌表她的家门,免除她家的徭役。

辛未日,(皇帝)任命李坚为驸马都尉,娶第七皇女大名公主为妻。李坚,是指挥佥事李英的儿子。

壬申日,派遣监察御史马守中前往福建审查刑事案件。

癸酉日,赏赐京卫指挥使以下各级官员钞锭,数量不等。

乙亥日,起用前任国子助教开济试任刑部尚书,杨汝贤试任刑部侍郎,赐予他们冠带、袭衣。开济,字来学,是洛阳人。元末时,(他)曾经担任察罕帖木儿的掌书记,进入明朝后,担任了河南府学的训导,后又被提拔为国子助教,因病辞官。洪武十四年,四辅官安然推荐他有治国之才,因为他母亲的丧事还没结束,到这时才将他征召入朝,所以破格提拔他。

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进军攻打乌撒,把乌撒的军队打得大败,砍下三万多人的首级,缴获数以万计的马、牛、羊,其余的敌军都逃跑了,(朝廷)又派兵追捕他们。

丙子日。命令天下各部门明年正月初一前来朝见的官员,约定在今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全部到达京城。

将武昌左卫改称为武昌中卫,不久又重新设置武昌左卫。

棠邑有个百姓挖到了黄金,官员把黄金进献给朝廷,皇上说:“百姓得到的黄金却被我占有,这很没有道理。”皇帝下令把这些黄金归还给百姓。

这个月,蕲春侯康铎去世了。康铎字伯声,是蕲国武毅公康茂才的儿子。洪武三年,康茂才去世,康铎承袭蕲春侯的爵位。他十岁的时候,入宫侍奉皇太子在大本堂读书,皇帝赐给他一块金牌,上面刻着‘蕲国武毅公’五个字,他把金牌放在帽子上。又亲自书写‘康二子谨承先业,爱尔勤功’十一个字,赐给铎以及他的庶兄。赐予宝物来表示宠爱。洪武八年,朝廷下诏让康铎监督无粮的百姓在凤阳开垦荒地。十年,康铎率领军队征讨辰州洞中的獠人。十一年,在平定松州、叠州的战役中立功。十三年,巡行沿海各城,抚慰官兵和百姓。十四年,郭英跟随大将军徐达向北出征。回朝后,跟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征讨云南,攻克普地,攻破华楚山等营寨。到这时因为生病在军中去世,年仅二十三岁。追赠为宣力武臣、蕲国公,谥号为中愍。灵柩被送回建康后,皇帝下令将他葬在幕府山武仪公徐达的墓旁。康铎的两个儿子康渊、康澄都还年幼。

宣德侯金朝兴去世。朝兴,是庐州府巢县人。元朝末年各地兵事兴起,他聚集众人保卫家乡。乙未年,他回来后,因为功劳被授予了中军右翼左副元帅。甲辰年,他升任龙骧卫指挥同知,改任镇武卫。吴元年,跟随军队征讨福建、浙江有功,升任指挥使。洪武三年,调任大同卫,升任佥大都督府事。十一年,他在西平平定了羌戎,多次立下了功勋。洪武十二年,(皇帝)赐予(他)“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的封号,官阶为荣禄大夫,封(其为)宣德侯,俸禄为二千石,赐予铁券,子孙世袭指挥使官职。到这时征讨云南,在会川去世,享年五十二岁。灵柩运回后,朝廷赐葬在太平门外。第二年,追封他为沂国公,谥号为武毅。他的儿子金镇继承爵位。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第一百四十六卷,由供事李龙章、李桢校对。总计八十四篇,六半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