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149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五

洪武十五年(4079年)五月初一己酉日,皇帝的嫡长孙朱雄英去世了。

皇上悲痛悼念,停止上朝,将他葬在钟山。

侍从的大臣们都穿着白色的丧服,步行着送葬。

追封为虞王,谥号为怀。

癸丑日,任命盖州卫知事王昱为审刑司左审刑,大理寺左少卿王范为大理寺卿。

镇西卫指挥使司奏报:保德州下属的府谷县,位于黄河以西,那里田野荒芜,人口稀少。

原本的卫所分出一部分兵力驻守保德,绥德卫又分出一部分兵力驻守府谷。

太原府的河曲县与东胜相连接,是地势险要的地方,没有军队驻守。

请把原本戍守保德的士兵调往河曲戍守。

朝廷下诏批准了他的请求。

乙卯日,监察御史雷励因诬告他人罪被处罚,皇上斥责他说:‘朝廷之所以能使顽劣凶恶的人畏惧屈服,让善良的人安居乐业,靠的就是法律。’

稍微有偏倚侧重(的情况),民众就没有可以遵循的(准则)了。

你身为御史,执法不公平,拿什么来抨击丑恶、褒扬良善,为受冤屈的人伸张正义呢?

况且徒刑之罪还可以改正,要是死罪判定了,还可以再活过来吗?

下令让司法部门讨论雷励的罪过,来告诫那些执法苛刻的人。

丁巳日,皇帝命令司法官员:凡是监狱中的囚犯,如果贫困不能自给自足,每人每天供应一升米。

命令辽东都指挥使潘敬等人说:‘天地所覆盖承载的,日月所照耀的地方,凡是有百姓的地方,就一定有君主。’

疆土的大小虽然不同,但是治理百姓的方法却是一样的。

之前三韩的首领被他的臣子杀害,多次派使者前来进贡,朕多次拒绝他们,特意用每年进贡这件事来刁难他们,想要让他们停止进贡。

现在不停止这种行为,反而坚持请求,想把几年的进献物品合并为一年进献,这是暗中愚弄和侮辱,会产生嫌隙。

我看东方夷人,不心怀恩德,喜好挑起祸端,即使暂时臣服,又有什么好处呢?

你们这些守卫辽东的将领,要坚守我国疆土,不要与朝鲜计较细微之事,任凭他们自行处理教化。

己未日,新建的太学落成,它的形制是庙和学都向南。

孔庙在太学东边,中间是大成殿,大殿左右两边是廊屋,前面是大成门,门左右排列着二十四把戟。

门外东边是祭祀用牲畜的厨房,西边是存放祭祀器具的库房,再往前是灵星门。

太学的正堂名叫彝伦堂,中间是祭酒、司业办公的官署,左边是祭酒、司业讲学授课的地方,右边向西排列坐席,面朝东,是博士考核测试(太学生)的地方。

前面是太学门,再往前是集贤门。

彝伦堂的后面是六堂,分别是率性堂、修道堂、诚心堂、正意堂、崇志堂、广业堂,各位学生在这里修习学业。

大堂东西两侧都有两座馆舍,是助教、学正、学录的居所。

县丞主簿有办公的官署,举行宴会有会堂,厨房仓库浴室水井,依次排列。

学宫旁边用来供生员住宿的地方,叫做号房。

有妻子儿女的人居住在外面,每月供给粮食来赡养他们。

自从工程开始以来,皇帝多次驾临视察。

到这时落成,皇帝派官员去祭祀先师、孔子,命令翰林院学士宋讷将事情的始末记在石头上。

仍然把原来的国子学作为应天府学。

任命起居注官单仲佑为国子监助教,赏赐给他袭衣、冠带。

重新设置了吉安府龙泉县北乡巡检司。

庚午日,天空中出现了五色的云彩。

辛酉日,皇帝命令礼部派官员祭祀武昌右卫指挥佥事孙靖、延平卫指挥佥事马骥、虎贲右卫千户杨贵、百户严整、骁骑右卫千户余清。

孙靖与杨贵、严整征讨云南,余清征讨施州,都战死了,马骥征讨龙岩,因病去世,所以分别派遣官员去祭奠他们。

赐给孙靖的家人三十石米、十五匹布、二百锭钞、十匹织金文绮、十匹帛。

赏赐费贵、费整、费清三家,每家米二十石,布十五匹,钞一百锭。

都为他们建造坟墓,并追赠官职升了三级。

傅骥家有米十五石,布七匹,追赠官职提升两个等级。

给了清弟二十锭钞。

壬戌日。赐给国子监学生每人一套衣服。任命茶陵卫知事王原试任大理寺左少卿。

皇上对礼部尚书刘仲质说:“国学刚刚建成,我准备举行释菜礼,让各位儒士商议礼仪。”

议论的人说:‘孔子虽然是圣人,但也是臣子,按照礼仪应该祭奠一次而拜两次。’

我认为孔子阐明道德来教诲后世之人,怎么能够用职位来评判他呢?

从前周太祖到孔子祠庙,将要下拜时,身边的人说:‘孔子是(诸侯的)陪臣,不应当下拜。’

周太祖说:‘孔子是百代帝王的老师,我怎么敢不拜呢?’

于是行再拜之礼。

我非常赞赏他的明察善断,不为身边人的言语所迷惑。

现在朕君临天下,恭敬地对待各种神灵,对于先师的礼节,应该更加尊崇。

刘仲质于是和儒臣商议确定祭祀孔子的礼仪,在祭祀前一天,有关部门洒水清扫(场地),在大成门外设置皇帝休息的帐篷。

这一天早晨,皇帝来到御幄,礼官进来奏请皇帝穿上皮弁服,然后奏请行礼。

引导官员引导皇帝走出御帐,登上御座,百官各就各位。

引导官引导皇帝到盥洗位,皇帝插好圭,洗手擦手,拿出圭,到酒尊所斟酒,到先师神位前,再拜,百官都再拜,皇帝插好圭,执事官跪着进献爵,皇帝献爵,交给执事官,献到神位前,拿出圭,又再拜,百官都再拜。

四配、十哲、两庑的分献也按照平常的礼仪进行。

导引官引导皇帝返回帷帐,更换衣服,乘坐马车前往太学,学官率领诸生先排列在堂下东西两侧。

皇上亲临彝伦堂,在赞礼官的唱礼下,学官、诸生行礼拜见,行五拜叩头之礼,然后分东西两边在堂下按序站立。

三品以上的官员以及侍从官按照次序进入堂屋的西门,在东西两边依次站立。

赞扬他在经筵讲读。

祭酒、司业、博士、助教四人依次登上讲堂,从西门进入,走到讲堂中间。

赞礼官举起桌子,礼部官员奏请皇帝讲授经典。

祭酒跪着接受,皇帝赐讲官座位。

于是把经书放在讲案上,叩头,在西南角设置几榻坐下来讲学,赐给侍臣依次坐下,侍臣们都叩头,按顺序坐在东西两侧。

各位学生面向北方聆听讲学。

讲经结束,祭酒叩头,退回原位。

司业、博士、助教各自进讲,都与前面的礼仪相同。

完毕后,走出堂门回到原位。

赞礼官唱礼有一定的制度,学官、各位学生排列成班,都面向北跪着听(宣诏)完毕,行五拜叩头之礼。

礼仪结束后,学官率领各位学生先在成贤街依次站立,恭敬等候。

车驾返回。

第二天,国子监祭酒率领学官呈上奏表拜谢,皇上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甲子日,礼部尚书刘仲质说:“神乐观负责乐舞,为祭祀天地、神只、宗庙、社稷做准备,与道录司没有隶属关系。

本观提点的官阶是从六品,知观的官阶是从九品。

现在道录司已经是正六品的官职,应该改升提点(这一官职)也为正六品,知观(这一官职)为从八品。

凡是遇到朝会,提点(的位次)排列在僧录(官职名)左善世(僧官名)之下,道录(官职名)左正一(道官名)之上。

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乙丑日,皇帝驾临国子监,拜谒先师孔子。

举行完释菜礼后,皇帝退下到讲席。

祭酒吴颙等人依次讲完后,皇帝对他们说:“中正之道,没有比儒学更突出的了。

上古时期的圣人不用儒家之名,但他们的德行实际上就是儒家所倡导的。

后世儒家的名称确立以后,虽然有了儒者的名声,有的人却没有儒者的实际本领。

孔子出生在周朝末年,自身秉持儒家的道义,践行儒家的行为,创立了儒家学说,率领天下后世的人们,都希望他们能中正平和。

可惜鲁国的君臣中没有能够任用他的人,当时只有公父文伯的母亲知道他的贤能,责备自己的儿子不能听从他的建议,那整个国家的君臣就该感到羞愧了。

你们作为老师的表率,正应该用孔子的学说来教育(学生),让各位学生都趋向正道,那么朝廷就会得到(可用的)人才了。

又下令拿来《尚书》中的《大禹谟》《皋陶谟》《洪范》,亲自进行讲解,反复开导晓谕,听到讲解的群臣没有不敬畏和高兴的。

于是,赐宴一整天才结束。

丙寅日,国子祭酒吴颙率领学官上表谢恩,皇帝赏赐给每人两套衣服。

赐给从云南来归降的百姓二十三户钞一百七十二锭。

府军左卫指挥佥事徐质征讨云南回来,皇帝赐给他织金、文绮、帛各一匹。

丁卯日,任命散骑舍人耿瑄为尚宝司卿。耿瑄,是长兴侯炳文的儿子。设置阳春守御千户所。

戊辰日,金筑安抚使密定前来朝见,进献了十六匹马。

皇帝下诏书赏赐衣服、靴子以及彩色丝织品、丝帛各十三匹、钱钞五百四十八锭。

不久又赏赐他六十匹文绮、绫罗。

二十三庚午日。命令礼部向国子监颁布学规,让师生遵守。

祭酒每天早上在大堂升堂,属官依次进来,行揖礼。

国子监祭酒坐下接受(众人的行礼),下属官员分别排列在东西两边,相互面对面行完作揖的礼节之后,国子监六堂的各位学生也像这样上前作揖(行礼),只是没有互相作揖的礼节。

下属官员到公堂禀报商议事务,或者询问经史方面的问题,都必须拱手站立听从命令,不得违背逾越礼仪法度。

监丞这个职位,凡是有教官在教诲学生方面懈怠,生员有违反规矩,课业不精通,官府供给的膳食和房舍不洁净等情况,(监丞)都要进行检举惩治。

博士、助教、学正、学录,他们的职责是专门教导生员诵读讲解经史,明白事物的根本道理并能灵活运用,以等待朝廷任用差遣。

如果有不遵从老师教诲、荒废学业的人,就惩罚他。

典簿掌管饮食之事,务必使粮食供应合乎礼仪且洁净,钱粮的收支清晰明了,并且按时呈交学业课业(的相关内容),其他事情一概不参与。

赏赐翰林院学士宋讷衣服和帽子。

辛未日,任命户部试用右侍郎朱安仁为试用左侍郎。

癸酉日,任命贤良方正(这一科目选拔出的)郭允道担任户部尚书,兵部侍郎王琚担任户部侍郎。

赐给监察御史赵仁、李宏、李尚文每人一套衣服。

甲戌日,赐给松江等府工匠仓五千四百三十九锭大钞。

丙子日,广平府的官吏王允道进言:磁州临水镇这个地方产铁,元朝的时候曾经在这里设置铁冶都提举司,总管沙窝等八个冶铁炉的炉丁一万五千户,每年收获铁一百多万斤,请求像以前一样设置冶铁炉来炼铁。

皇帝说:‘朕听说太平盛世,天下没有被遗漏的贤才,没有听说过天下没有被遗漏的利益。’

况且利益不在官府,就在百姓一方。

百姓得到了利益,那么利益的源头就会通畅,也会对官府有好处;官府独占了利益,那么利益的源头就会堵塞,也一定会损害百姓的利益。

现在各个冶铁的地方数量还很多,军需并不缺乏,而百姓的生计也已经安定,如果再设置冶铁的地方,一定会再次烦扰百姓,这又会驱使一万五千户人家从事冶铁行业。

于是对他处以杖刑,流放到海外。

龙虎卫百户王英在昌国县督造海船,不久有一条大鱼、两根铁力木,各自长三丈五尺,漂流到沙滩上,于是用鱼熬取了七百多斤油,用铁力木制作船舵以供使用。

听到。

皇上说:‘这是上天让百姓休养生息的好时机。’

安南陈炜派遣他的大中大夫谢师言等人奉表,并献上了十五名宦官,皇帝赐给谢师言等人钞锭。

河南布政使司请求修建钟楼,皇帝批准了,趁机下令从今以后凡是有劳役民众的事,一定要上奏请示以后才能执行,不要擅自役使我的子民。

丁丑日,派遣使者携带诏令晓谕天下郡县,访求明白经学、德行修养好的人,年龄在七十岁以下、三十岁以上,有关部门要准备钱财礼聘他们,派使者将他们送到京城,一起讨论治国之道,以使百姓安居乐业。

现在担任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的人,他们的职责是专门负责教导,不在举荐的范围之内。

皇帝对国子监学生下诏说:“孔子的道,上可以做天子的老师,下可以教导臣民。从汉朝到现在,没有能超越这个道理而长久存在的。我统一了天下,做万民的君主,深切地认为兴办学校是国家的首要事务。就在今年春天,我命令工匠们修建学校,五个月后完工。于是广泛挑选博学的儒者,教导学生,期望能够培养出君子来践行孔子之道,辅佐我的后世子孙,安定天下百姓。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方法教育他们,他们学习时不尽心尽力,那么恐怕培养出来的不是德才兼备的人,任用的不是贤能的人,白白地浪费民众的供给,对国家没有益处。你们各位求学的人,应当保持谦逊、柔和、恭敬、谨慎,存有礼仪之勇,除去血气之刚,秉持孔子‘四勿’的教诲,日积月累,历经数年,不改变所学,那么就可以成为贤人君子了。从此出仕为国家效力,辅佐君王成为像尧、舜一样的圣君,使百姓生活在和乐之中,使自己的亲人得到荣耀,使自己的名声流传千古,难道不伟大吗!你们应该体会我的心意,树立志向,努力学习,端正仪表,谨慎言语,努力进步,不分昼夜。与朋友交谈,必须秉持正道,相互辅助;向老师请教,必须恭敬地聆听接受。如果有人违背了这个礼仪,监丞要将他纠察出来,不能疏忽。”

礼部尚书刘仲质上奏说:应天府的学生数量比其他郡多,应该增设两名训导官员。听从他(的意见、建议等)。

赐给儒士郭振一套衣服。

朝廷拨给苏州府工匠钞四千九百七十锭。

这个月,朝廷向天下的府、州、县学颁布祭祀先师孔子的礼仪制度。

先师孔子的神位前,有酒樽一个,酒爵三个,瓦登一个,里面盛放着肉汁,有铏两个,里面盛放着五味调和的肉羹,有笾八个,里面盛放着形盐、干肉、鱼、枣、栗、榛子、菱角、芡实、鹿肉干。豆八,盛放韭菜做的腌菜、蔓菁做的腌菜、芹菜做的腌菜、竹笋做的腌菜、带汁的肉酱、鹿肉做的肉酱、兔肉做的肉酱、鱼肉做的肉酱。两只簠,用来盛黍稷,两只簋,用来盛稻梁。一只竹筐,里面装着布帛和牺牲(祭祀用的纯色整只的牲畜),羊一头,猪一头。

四个配位共用酒尊一个,各有爵三个,登一个,登中盛放大羹,铏两个,铏中盛放和羹,笾六个,里面盛放形盐、稿鱼、枣、栗、菱、鹿脯。笾豆六个,笾中盛有蔓菁、竹笋、芹菹,豆中盛有鹿醢、兔醢、鱼醢,簠一个,盛有黍,簋一个,盛有稷,篚一个,盛有帛、牺牲共用羊一只、猪一只,分解为四体。

十位哲人的位置共用一尊酒。东边第五位,爵位是五等,有盛羹的铏器一个,里面盛着五味调和的肉羹。笾有四个,里面盛着虎形盐、枣、栗、鹿脯;豆有四个,里面盛着菁菹、芹菹、鹿醢、兔醢,簠有一个,盛着黍米,簋有一个,盛着稷米,篚有一个,里面盛着丝帛,祭祀用的牺牲是一头猪,分解成五个部分。西边的五位神的摆放方法也是这样。

东西两庑,每四位神主共用一张供桌。爵四个,笾两个,分别盛着盐和鹿脯;豆两个,分别盛着菁菹和鹿醢。一个簠,盛放黍米;一个簋,盛放稷米;祭祀用的牲畜是两头猪,分解成一百零五份。两庑各设置一个香案,一个竹筐,竹筐里装满丝帛。

三次献酒的礼仪,由府、州、县的正职官员来施行。有布政司,就由布政司的官员来施行。其中分别进行祭祀(献祭品等活动),就用本学府中的儒学教职人员以及资深的儒士来充任。十哲、两庑的祭祀只进行一次献祭,祭服由主祭、陪祀官和执事者穿着。陪祀儒士身穿深衣,头戴幅巾,每年在春秋两季的第二个月上丁日举行祭祀仪式。

士兵运送粮草过海,有人淹死了。皇上听说以后,命令群臣商议屯田的办法,他对群臣说:‘昔日辽东之地,在元朝时是富庶之地,到朕即位的第二年,元朝大臣前来归附,就依旧任用他们。’当时有人劝朕在辽阳重新建立行省,朕认为那里气候寒冷,土地空旷,人口稀少,不想设立行省来增加百姓的负担,于是只在那里设立卫所,派军队戍守。那里的粮饷每年从海上运输,每次听说一个男人要去海上,家人就会怀着诀别的想法。然而事情是出于不得已,(我的)忧虑萦绕在我心中。等到他回来复命,士兵没有伤亡,我才放心。近来听说有淹死的人,我整夜睡不着觉。你们要商议屯田的办法,来谋求长远的利益。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第一百四十五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