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132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八

洪武十二年(4076年)十二月初一癸亥日,追赠虎贲左卫指挥佥事李实为奉国将军、大都督府佥事。

当初,李实跟随西平侯沐英征讨西番,在土门峡遭遇敌军骑兵,交战数十回合,敌军稍稍后退,(李实)乘胜用精锐骑兵践踏(敌军),敌军于是大败。

鲁实跃马深入敌阵,被流箭射中,身受重伤,仍然奋力作战,伤势越来越重,最终牺牲。

到这时朝廷追赠他官职,命令礼部尚书朱梦炎撰写他的墓志,用他的全部俸禄供给他他的家人。

将陕西都指挥使宋晟降职为凉州卫指挥使。

设置巩昌府三岔驿。

神乐观建成后,(皇帝)任命道士周玄初掌管观中的事务,让乐舞生住在里面。

皇帝亲自撰写文章,立碑来记载这件事。

乐舞生每年所获得的米、麦、衣服、布匹,以及赏赐的数量,都详细地刻在石碑的背面。

甲子日,徐州卫谯楼上的铜壶自己发出鸣响。乙丑日,又鸣叫了。

丙寅日,把承敕监、给事中、殿庭仪礼司、九关通事使都隶属于通政使司。

丁卯日,赐给中书左丞殷哲、右丞李素犀带。

己巳日,命令礼部在丹墀仪仗内增设黄盖、华盖、曲盖、紫方伞、红方伞各两把,雉尾扇、红色团扇各四把,羽葆幢、龙头竿、信幢、传教幢、告止幡、绛引幢各六件,戟氅、戈氅、锽氅各十件。

赐予安庆侯、凤翔侯、永平侯、长兴侯、武定侯、巩昌侯、六安侯、安陆侯、宣德侯、靖海侯、东平侯、东胜侯等十二人十五个仪仗户人。

辛未日,朝廷向北平都指挥使司的卫所士卒发放了二十七万八千多匹布、五万四千六百多斤棉花、二万四千八百多匹细绢;向四川出征的将士发放了九百六十多匹文绮帛、一千一百多锭钞、六万二千九百多两白金、二十二万零四百多斤盐。

甲戌日,月亮侵犯了井宿。

丙子日。赐给陕西西安等二十三卫、凤翔等五千户所的十一万八千一百余名士兵数量不等的帛布和棉花。

丁丑日,任命东宫侍正张??为通政司左参议,翰林修撰迮原霖为右参议。

提拔凤阳府知事向志仁担任户部侍郎。

戊寅日,退休在家的翰林承旨宋濂前来朝见,皇帝下令说:‘你积累了很多德行,所以能够长寿健康安宁,虽然已经退休,但眷恋朝廷的心非常深切,不怕严寒。’

每年必定在这个时候前来朝见,朕特别赏赐美酒佳肴和日用物品,爱卿你收下吧。

皇上因为在京城服役的工匠大多衣食艰难,命令工部每月供给粮食来赡养他们,有妻子儿女的工匠每月给一石米,没有的给六斗米。

那些因为使用邪术害人(魇魅)而获罪,被免除死刑改为劳役(罚输作)的人,不在这个规定(例子)之内。

工匠中,供应粮食的有四千七百十三人,不供应粮食的有一百四十九人。

庚辰日,世袭受封的衍圣公孔希学前来朝见,皇帝敕令中书省下达礼部赏赐孔希学官府供给的粮食,打扫干净馆舍来让他安居。

皇帝敕谕刘希学道:‘往昔你的祖父能够彰明三纲五常来树立世间的教化,他的功劳非常大,所以他的后世子孙代代相承,凡是拥有天下的人,没有不优待礼遇(他们家族)的。’

你每年都来朝见,不畏惧严寒,真可谓是笃守君臣大义,不违背你祖先的教诲了。

已经下令让中书省赐予你日常使用的物品,你到时候可以领取。

癸未日,任命徐钦为光禄司卿。徐钦,退休了。他是光禄卿刘兴祖的儿子。升大都督府掌判官,官秩正三品。

甲申日,任命嘉兴府知府李庸为福州府知府。

平羌将军、御史大夫丁玉从四川返回,朱元璋赏赐他彩帛、钞锭,任命他为大都督府左都督。

乙酉日,将大官署令陈鲜提拔为光禄司少卿。

丙戌日。临洮卫指挥赵琦率领八个千户、百户和镇抚前来朝见,(皇帝)赏赐给赵琦四十锭宝钞,一百两白银,二十二匹彩色丝织品和二十二匹帛,千户、百户和镇抚也各自得到不同的赏赐。

丁亥日,皇上亲临奉天门,对左都督丁玉说:“你最近征讨威、茂等州,幸运的是已经成功了。

然而我听说你在军中,谋士很少,偶尔有谋士,你又不能以恰当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得不到他们的真心。

作为将领,必须先具备智谋,而智谋的运用必须依靠人才,所以只要用真诚待人,那么人才就会为我所用。

如果对待他们不真诚,别人又怎么肯尽心效力呢?

大概得到贤士的国家会取胜,失去贤士的国家会变弱。

如果不知道这些道理,只崇尚武力,怎么能够制服敌人呢?

本来就有竭尽众多人的力量来应对敌人却还不够,而运用一个人的智谋来制服敌人却还有余的情况,这是运用智谋和力量的差别啊。

过去的功绩,侥幸取得了成功,今后将有使命,应该在此事上慎重对待。

起初,元朝的遗民有从北方逃往南方躲避战乱的,大多聚集在京城。

到这时,皇上命令中书省考察那些才能可用的人并任用他们,其余的人让他们入当地户籍成为平民。

那些被俘虏的人,年轻力壮的让他们隶属于军籍,年老体弱的命令他们成为平民,分别赏赐数量不等的钱钞。

庚寅日,任命监察御史夏伯俊为户部侍郎。

起初黄昏时分,有一颗青白色的星星,从螣蛇座升起,向西南方向运行,到室宿后消失。

这一天晚上,火星冲犯轩辕大星。

辛卯日,任命刑部员外郎吴玄为中书左司郎中,左司郎中沈敏改任右司郎中。

壬辰日,在太庙祭祀。将要设立卜筮的官职,皇上敕令中书省说:‘卜筮这种事,是用来解决疑惑的,国家有重大事务,必定要命令进行卜筮。’

我看古时那些整天自强不息、践行正道不止的君主,虽然他们耳聪目明,仍然不能没有疑惑,所以一定要用不懈的诚意,通过龟甲和蓍草占卜来解决疑惑,这是用来与神明的意志相通,决断国家大事的方法。

因此,《洪范》中的九条**,把考察疑惑之事列为其中的一项。

朕即位已经十二年了,然而掌管占卜的官员还没有选拔设置。

你们中书省、礼部,下令让天下人广泛寻访,朕将对这些人才进行测试并任用他们。

这个月,右丞相汪广洋因罪被贬到海南,死在路上。

汪广洋,字朝宗,高邮人。

汪广洋年少时跟随余阙学习,精通《诗经》《尚书》,在太平游历寓居。

乙未年,皇上渡过长江,首先召见各位儒士,汪广洋进宫拜见,(皇上)和他交谈之后非常高兴,把他留在自己帐下,任命他为元帅府令史,行枢密院掾史、江南行省提控。

丁酉日,朝廷任命他为照磨,兼任诸全州知州。

己亥日,设立正军都谏司,提拔都谏官。

辛丑年,(他)被调任为江南行省都事,后升任郎官。

中正。

甲辰年,朝廷设立中书省,沈敏改任为右司郎中,不久之后担任骁骑卫指挥使司事。

平章常遇春攻克赣州后,命令汪广洋参与军事。

赣州平定以后,就让他镇守赣州,不久之后,他被升为江西参政。

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平定山东,设立省级行政机构,想要找到廉洁、正直、稳重的人前往安抚当地百姓,认为汪广洋能够胜任,于是任命陶安担任江西参政,将汪广洋调往山东行省任职。

他一到任就安抚招纳新归附的人,百姓因而安定下来。

冬天十二月,汪广洋被召回朝廷担任中书参政。

第二年,他又出任陕西参政。

三年,丞相李善长生病,皇上因为中书省没有官员任职,征召汪广洋担任左丞。

当时杨宪以山西参政的身份先被召入京城,入朝担任右丞。

汪广洋到任后,杨宪厌恶他的地位超过自己,每件事大多独自专断而不相让,肆意作威作福。

汪广洋害怕他,经常容忍沉默,态度模棱两可,不与他计较。

杨宪仍然不觉得解气,想要赶走他,教唆侍御史刘炳等人上奏说汪广洋侍奉母亲不符合礼仪,认为他不孝。

皇上起初不知道这件事,于是下诏书严厉责备(他),命令(他)返回高邮。

杨宪担心他再次入朝,又教唆刘炳上奏把他流放到海南。

皇帝察觉杨宪的奸恶,于是重新召回汪广洋,杨宪因此被杀。

冬季十一月,(皇帝)进封汪广洋为忠勤伯。

四年正月,丞相李善长因年老而辞官。

于是(皇帝)授予汪广洋右丞相的职位,任命参政胡惟庸为左丞。

汪广洋任职期间,没有什么建树。

洪武六年正月,因为懈怠于职守被降职为广东行省参政。

过了一年,他被征召担任左御史大夫。

十年,又被任命为右丞相。

皇帝对他特别优厚。

曾经有一次生病在家休息,皇帝赐诏书慰问他。

然而他沉溺于酒色,在政事上荒废懈怠,因此许多事情都被耽误了。

又和胡惟庸一同处在丞相的职位上,胡惟庸所做的事不合法度,汪广洋知道却不进言,只是随波逐流保住自己的官位罢了。

皇帝察觉到他是这样的人,于是下旨让他洗心革面、弥补过失。

汪广洋内心不能安宁。

过了很久,占城国来朝贡土特产,使者到了之后,尚书省的官员没有按时接见他们。

皇帝认为他阻碍了远方的使者,下达敕书严厉责备执政的大臣。

汪广洋更加恐惧了。

到了这时,御史中丞涂节说:‘先前诚意伯刘基被人用毒药害死,汪广洋应该知道情况。’

皇上询问胡惟庸,胡惟庸回答说没有这回事。

皇上听说刘基生病,当时丞相胡惟庸带着医生前去看望,趁机给他喝了毒药,于是责备汪广洋欺骗自己,不能效忠于国家,坐视朝廷的兴衰。

于是被贬谪到海南居住。

船停在太平的时候,皇帝又派使者前去告诫他说:‘丞相广洋跟随朕已经很久了,以前在军中的时候,经常听到你进言,否则就是一整天都不说什么。’

我因为他跟随我很久了,不忍心责备他。

等到他在中央机构任职的时候,又未曾献出一个计谋策略,来匡正国家,民众的疾苦,他都不能了解。

有时命令你出使,有所视察,回来后却闭口不谈,侍奉神明、治理百姓,屡次感到厌倦懈怠。

何况在这数十年间,他在朕身边,却从未推荐过一个贤才。

以前我让你协助文正治理江西,文正做坏事,你不但不纠正,当我询问你的时候,你还为他掩饰。

之前你与杨宪同在中书省任职,杨宪图谋不轨,你却知情不报。

如今越来越沉溺于酒色,很多事情都不去处理。

你精通经学又能写文章,不是个糊涂的人。

看你的态度,犹豫不决,迟疑观望。

我想不说,又怕不了解情况的人说我薄情寡恩,所以特意赐给你这道敕令,你要好好反省。”

汪广洋得到皇帝赐给他的书信后,更加感到羞愧和恐惧,就上吊自杀了。

汪广洋擅长篆书、隶书和大字书法,尤其擅长创作诗歌。

(他)为人宽厚平和,洁身自好,担任宰相时,沉默寡言,对政事不表示赞成或反对,因此人们把他看作是平庸懦弱之人。

大致是他的才能不足以担任宰相,与奸臣同朝而不能将他们赶走,所以最终导致了败亡。

命令永嘉侯朱亮祖征调军民共三万人,扩建广东北城,共八百多丈。

开通西安府的甜水渠。

当初,西安城中的井水都是咸的,不能饮用,到了这时,曹国公李文忠为此向皇帝进言。

于是命令西安府的官员役工开凿渠道、用石块砌成渠壁,把龙首渠的水引入城中,环绕在民居周围,百姓才得以喝到甘甜的水。

增筑福建兴化卫的城墙,从东到西,扩展了旧城一半的规模。

当时指挥佥事程升说是因为旧城低湿狭小的缘故。

安南陈炜派使者前来进贡。

皇帝认为安南蛮横强硬,想要侵占掠夺占城的土地,所以才导致国家灭亡,于是派使者将诏书赏赐给陈炜的哥哥前安南国王陈叔明,说:“我听说春秋时期诸侯的国家相继灭亡,这是为什么呢?

大概是因为违抗君命而祸及百姓,所以上天会这样明鉴,没有人能够逃脱灾祸。

假使当时诸侯都只听从周天王的命令,那周室不就会像磐石一样坚固吗?

怎么能舍弃长久的富贵,而去贪图高位,使富贵像草叶上的朝露一样短暂。

贤人不是说过吗?‘不要做灾祸的开始,不要做幸福的先行者。’

你的叔父陈叔明自从处理政事以来,国家多次发生变故,百姓多次流离失所,难道是因为你们兄弟贪图富贵而造成这样的结果吗?

还是百姓有过失而导致这样的情况呢?

本来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难道不知道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补救吗?

《易经》不是说过吗:‘积累善行的家族,必然有很多吉庆之事;积累恶行的家族,必然有很多灾祸之事。’

这些话如果能实行,那么天意就可以挽回了。

况且天地广阔,管理民众的人很多,如果国家有治理之道,自然会巩固疆土,不需要向外寻求,这样就永远能为子孙后代造福。

如果越过边境而使他国百姓遭殃,那么幸福就不能保全了。

安南和占城因为互相怨恨而发动战争,将近十年了,是非对错我不清楚,他们的怨恨没有消除,他们的仇恨没有解决,要怎么办呢?

你如果听从朕的命令,停止战争,休养生息,上天在上可以明鉴,以后必然会有无穷无尽的福分。

如果违背我的命令而一定要这样做,又恐怕会像春秋时的国家一样,自取灭亡。

古人曾经说过:‘用道来辅佐君主的人,不会凭借武力在天下逞强。’

为什么呢?

战争杀戮这种事很容易遭到报应,所以明智的人不会去做这种事。

你如果能借鉴春秋时期的过失,而不重蹈覆辙,难道不美好吗?

应当完全明白我的心意,不要有所疏忽。

高丽代理国事的王祦派他的臣子李茂芳等人来进贡黄金一百斤、白银一万两,因为他们的进贡不符合约定,皇帝拒绝了。

天下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人士都奉诏令来到了京城。

在此之前,皇上对礼部官员说:“治理天下,就像建造大厦,不是靠一根木材建成的,一定要聚集材料才能建成;天下不是靠一个人就能治理好的,一定要选拔贤才才能治理好。

所以为国家得到宝物,不如举荐贤才。

朕自从登基以来,已经十二年了,一直想要得到贤能的人来振兴众多事业。

然而山林幽深偏远,博学老成的人,隐匿自己的德行和才华,甘愿处在穷乡僻壤,不加以招徕,他们就不会出来。

不肯轻易出山,应当下令有关部门,用心寻访,以礼送到朝廷,朕将重用他。

到了这个时候,这些人都来到了京城。

当时江西布政使沈立本派人招降原元朝吏部侍郎伯颜子中,伯颜子中饮毒酒而死。

子中,是西域人。

祖父在江西做官,于是就在这里安家。

精通《春秋》,五次被乡里举荐,被授任为东湖书院的山长,后又升任建昌路儒学教授。

四方战乱兴起,江西行省按照权宜之计任命刘子中为赣州路经历,不久之后,他又担任分省都事。

伪汉陈友谅的军队攻陷了赣州,伯颜子中招募壮士,想要收复赣州,没有成功,他从小路进入福建。

福建行省征召他担任员外郎。

子中献出奇计,收复了建昌,于是乘船去燕都报捷,被授予福建行省郎中一职,后又被多次提拔,官至吏部侍郎,奉命出使广东。

等到到达(那里)没过多久,广东就已经归降依附(了)。

子中从马上坠落,想死却死不了,还折断了他的一条腿。

平章廖永忠将他释放而没有录用。

于是子中改了姓名,在江湖上浪迹,往来于进贤的北山。

在此之前,他的妻子儿女已经被江西参政杨宪押送到京城,有朋友前来慰问他,子中回答说:‘我自身都难保了,哪有空闲去顾及妻子儿女呢?’

于是他在天下游历,发誓不再出仕为官,情绪激昂地悲歌,没有一天忘记元朝。

曾经怀揣毒酒随身带着,说:‘如果有强迫我的人,我就用死来回答他。’

郡县的官员听说了这件事,认为他这样做很有道义,就没有强迫他出来做官。

到这时,沈立本专门派人招降他。

子中见到使者,慷慨激昂地说:“我现在死也已经晚了。”

于是准备了祭祀用的牲畜和酒来祭祀他的父亲、老师和朋友,作了七章诗歌,喝毒酒而死。

吏部上奏说:“这一年任命官员两千九百零八人,天下举荐的儒生、士人、人才有五百五十三人。”

户部上奏:这一年开垦的田地共计二十七万三千一百零四顷三十三亩。

兵部上奏购买马匹的数量:秦州、河州两个茶马司用茶叶购买了一千六百九十一匹马;庆远裕民司用银钱和盐购买了一百九十二匹马。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八结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