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39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上

洪武元年(4065年)十一月初一戊戌日。

己亥日,皇帝到太庙祭告说:“臣在今年十一月初三冬至日,要在南郊祭祀上帝,先祭告祖宗。看历代拥有天下的人,没有不把祖宗配享上天的,现在只有臣不敢这样做,因为臣的功业还有未成就之处,政治上或许还有缺失,害怕受到上天的责备。何况去年上天降下告诫,朕从早到晚小心谨慎,担心无法承接上天爱惜生灵的美德,所以不敢轻易尊奉祖宗来配享上天。只有祖先神灵与上天相通,我担心上帝有所询问,希望祖先把这些话在上帝面前陈述奏闻,善恶都不隐瞒,只请上帝明察。等到南郊祭祀的事情完毕,我会率领百官恭敬地来到殿庭,完成大礼,共同享受上帝赐予的福分。”

下令给天下有关部门,凡是遇到灾异,都要如实上报。

派遣文原吉、詹同、魏观、吴辅、赵寿等人分别巡行天下,访求贤能的人才。皇帝对他们说:“上天造就人才,一定是要为世间所用的。但人的才能和器量不同,精明敏锐的人品质或许轻薄,忠厚老实的人性格或许迂腐迟缓,能言善辩的人行为或许跟不上言语,沉默寡言的人德行或许很高尚,你们要精心鉴别。”詹同回答说:“陛下的仁德广布四海,正是贤能之人纷纷响应的时候,我们怎敢不尽心?”皇上说:“人才在世间不断涌现,朕不担心天下没有贤能之人,担心的是识别人才的困难。如果推荐的不是可用之才,危害就大了,你们要谨慎。”于是各自赏赐白金,让他们出发。

庚子日,冬至,在圜丘正坛的第一层祭祀昊天上帝,设置上帝的神位,面向南方,玉器用苍色的璧,丝帛用苍色,祭祀用的牲畜用苍色的小牛,笾豆、簠簋的规格按照祭祀宗庙的标准。登(一种礼器)一只,里面盛着肉汁,爵(酒器)三只。坛上设置两个大尊,着尊、牺尊、山罍各一个;坛下设置一个大尊,两个山罍,里面装满五齐(五种酒)、三酒(三种酒),祝版和玉帛一起放在坛的西边。第二层,东边设置大明(日)的神位,星辰的神位依次在后;西边设置夜明(月)的神位,太岁的神位依次在后。每个神位用一头纯色的牛犊,币帛各一份。大明用赤色,夜明、星辰、太岁都用白色。竹笾和木豆各十个,祭祀上帝时,笾里减去糗饵、粉糍,豆里减去??食、糁食。簠、簋以及登的规格和祭祀上帝相同,东西两边各设置两个着尊,里面盛着醴齐、事酒。

祭祀前,皇帝要散斋四天、致斋三天,陪同祭祀的执事官员也一样。祭祀前两天,皇帝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视察祭祀用的牲畜,查看鼎镬等祭器,检查清洗情况。第二天,有关部门布置好祭祀场地。冬至当天清晨,皇帝的车驾到达大次(休息处),太常卿上奏“中严”(提醒准备)。皇帝穿戴好衮服和冕旒,太常卿奏报外面准备完毕。皇帝进入祭祀位置,赞礼官高唱迎神,协律郎举起指挥旗,奏响《中和》之曲。赞礼官唱“焚烧紫帛”,再唱请行礼,太常卿奏:“有关部门已准备妥当,请开始行礼。”皇帝拜两拜,皇太子及在位官员都拜两拜。

赞礼官唱“奠玉帛”,皇帝前往盥洗位,太常卿赞道:“前期斋戒,今日祭祀,更要清洁,以面对神明。”皇帝将圭(礼器)插在绅带间,洗手、擦手,拿出圭,登上祭坛。太常卿赞道:“神明在上,要整肃威仪。”皇帝从午阶登坛,协律郎举麾,奏响《肃和》之曲。皇帝到昊天上帝神位前,跪下,将圭插在腰带上,上香,献上玉帛,抽出圭,拜两拜,回到原位。

赞礼官唱“进俎”(献祭品),协律郎举麾,奏响《凝和》之曲。皇帝到昊天上帝神位前,将圭插在腰带上,献上盛祭品的俎,抽出圭,回到原位。赞礼官唱“行初献礼”,皇帝走到爵洗位,将圭插在腰带上,洗爵、擦爵,交给执事者,拿出圭,走到酒尊处,将圭插在腰带上,拿爵承接泛齐(一种酒),交给执事者,拿出圭。协律郎举麾,奏响《寿和》之曲,舞队表演武功之舞。皇帝到昊天上帝神位前,跪下,将圭插在腰带上,上香,祭酒,放下酒爵,拿出圭。读祝官取过祝文,跪下宣读完毕,皇帝伏身、起身,拜两拜,回到原位。

亚献时,斟上醴齐,奏响《豫和》之曲,表演文德之舞;终献时,斟上盎齐,奏响《熙和》之曲,表演文德之舞。仪式和初献相同,但不用祝辞。赞礼官唱“行分献礼”,分献官前往盥洗位,将笏板插在腰带上,洗手,拿出笏板,到爵洗位,插笏,洗爵、擦爵,交给执事者,拿出笏板,到从祀神位前,插笏,上香,祭酒,放下酒爵,拿出笏板,伏身、起身,拜两拜,回到原位。

赞礼官唱“饮福受胙”,皇帝登坛到饮福位,拜两拜,跪下,将圭插在腰带上。奉爵官斟上福酒跪下进献,太常卿赞道:“这些酒食是神灵所赐,赐下福庆,让亿万民众共享。”皇帝接爵,祭酒,饮福酒,将爵放在坫(放置礼器的台)上。奉胙官捧着祭肉跪下进献,皇帝接过交给执事者,拿出圭,伏身、起身,拜两拜,回到原位。皇太子及在位官员都拜两拜。

赞礼官唱“彻豆”(撤去祭器),协律郎举麾,奏响《雍和》之曲,掌祭官各自撤去豆。赞礼官唱“送神”,协律郎举麾,奏响《安和》之曲,皇帝拜两拜,皇太子及在位官员都拜两拜。赞礼官唱令读祝官奉祝文、奉币官奉币帛、掌祭官拿取食物及酒爵、酒,各自前往燎祭之处,再唱“望燎”(观看焚烧祭品)。皇帝到望燎位,燎祭进行到一半时,太常卿上奏:“礼毕。”皇帝回到大次,解除戒严。

祝文写道:“臣承蒙上天眷顾保佑,平定天下,成为亿万百姓的君主。今逢冬至,六气开始滋长,按典礼举行祭祀,恭敬地用玉帛、牺牲、酒、谷物等祭品,通过燎祭,向神灵明确宣告。”

迎神曲唱:“苍天高远广阔,覆盖大地无穷无尽。在国都南面建造圜丘,汇聚众神一同降临。我这微小的心意,不敢期望感动上天。思念神灵到来,身姿如金玉般庄严,驾驭龙鸾,乘云驾风。看南郊祭祀,神灵已降临,仰望上天,威严崇高。”

奠玉帛时唱:“神圣的神灵,我们恭敬地瞻仰您的威光。玉帛已献上,又捧着满筐币帛前来。您庄严肃穆、高深莫测,我恭敬祭祀,因功业微薄而惶恐。”

进俎时唱:“祭祀仪式重在诚意,不在祭品丰盛,献上小牛,告知天地您的覆盖与承载之恩。这菲薄的祭品,恐怕不够周全,愿神灵接纳,享用并视察。”

初献时唱:“我这渺小之人,怎敢烦扰上天听闻?上天怜悯,让我与神相通。神灵降临神位前,众神纷纷跟随。我虽愚昧,也欢欣鼓舞,如同子孙亲近祖宗。斟满清酒在酒钟,敬仰上天的崇高德行与伟大功绩。”

亚献的祝词唱:“承蒙上天恩宠,降临紫坛。内心欢喜,君臣百姓同庆。恭敬侍奉,我心宽慰。向神献上祭品,愿神安享。”

终献时唱:“我依靠上天的恩德与庇佑,内外殷勤,用芳香的酒、洁净的谷物献祭。快乐至极而起舞,让神灵安享。祭礼虽以三献结束,对神的情意却悠长深远。”

彻豆时唱:“祭品已陈列,仪式已完成。神灵在位,已享用并赐福。群臣快步撤去礼器,若祭品不够丰盛,望神灵宽恕。”

送神时唱:“神灵离去难以挽留,想象您的衣袖随风飘动。众神前后护卫,围绕神驾盘旋。叩首仰望苍天,通往云端的道路遥远渺茫。”

望燎时唱:“在祭坛焚烧祭品,火焰灿烂晶莹。献上币帛、牲畜、黍米,希望送达天庭。在阳间侍奉神明,祭祀圆满成功。恭敬仰望,天空明亮澄澈。”

皇帝车驾返回后,前往太庙,祭告祝辞说:“今日冬至,阳气初升,亲自祭祀圜丘,大礼完成。恭敬地用这些祭品,表达感谢。”礼成后,皇帝回宫,在奉天殿升座,百官行庆成礼。第二天,在奉天殿宴请群臣。

大将军徐达率领军队从北平出发,进攻山西,右丞薛显等人跟随。

辛丑日,皇帝宴请东宫官员和儒士,分别赏赐冠服。此前,皇上修建大本堂,收藏古今图书,延请四方名儒教导太子、诸王,分班夜间值班,挑选才俊之士担任伴读。皇上经常赐宴,让他们赋诗,商讨古今之事,评论文章,从未间断。这一天,皇帝命令各位儒士创作《钟山龙蟠赋》,举办丰盛的酒宴,还亲自创作《时雪赋》,因此有了这次赏赐。

大将军徐达的军队驻扎在保定,第二天,派遣右丞薛显率领各路卫兵攻取七垛寨,攻破山寨,擒获宣差闾闾、总管高元举等人。

甲辰日,任命孔子第五十六世孙孔希学袭封衍圣公,孔希大担任曲阜世袭知县。设置衍圣公的属官,有掌书、典籍、司乐、知印、奏差、书写,各一人。设立孔、颜、孟三氏教授司,设教授、学录、学司各一人。设立尼山书院和洙泗书院,各设山长一人。免除孔氏子孙和颜氏、孟氏大宗子孙的徭役,属官由衍圣公推举,呈请中书省批准任用。

授给孔希学的诰命说:“古代的圣人,从伏羲、神农到周文王、周武王,以天为法则治理百姓,圣明可比日月,德化的兴盛,无人能及。但他们都根据时代制定制度,各有变革。至于孔子,虽未居帝王之位,却综合前代圣人的学说并融会贯通,传扬教化万世,成为帝王的老师;他的孙子子思又能阐述其学说,使其发扬光大。统治国家的人,追述其统绪,尊崇其爵号,是为了尊崇德行、报答功绩。历代以来,承袭爵位的人,有的不能继承祖先功业,朕对此感到惋惜。朕即位之初,寻访世袭者,找到五十六代孙孔希学,作为正统后裔,举行典礼褒奖尊崇。你作为儒家领袖,要在当世发扬圣道,不辜负朕的殷切期望,这难道不伟大吗?”于是任命孔希学为资善大夫,袭封衍圣公。

给孔希大的诏书说:“朕认为德行与天地匹配、道义与四季契合的人,古今罕见。但从伏羲到元代,圣人、贤人从未断绝,而孔子更是杰出。秦朝焚书后,典籍残缺,唯有孔子的学说贯通上下、恩泽天下,从汉代起被尊崇。唐代追封他为文宣王,宋代加封为至圣,元代加封为大成,爵号至高,祭祀不断,其子孙世代享有荣禄,前代让阙里之地由其子孙管理。如今曲阜县缺官,经推举,孔希大最为合适。现任命孔希大为承世郎、知济宁府兖州曲阜县事,你要恭敬履职。”

此前,元仁宗授予孔思晦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赐四品印。泰定三年,山东廉访副使王鹏南进言:“孔子后裔承袭上公之爵,官阶却只有四品,与规格不符,也不符合尊崇先圣的本意。”第二年,孔思晦被晋升为嘉议大夫。至顺二年,改赐三品印。到这时,皇上对礼部大臣说:“孔子是万世帝王之师,其后代的官阶只到三品,与褒崇之意不符。”于是授予孔希学二品官阶,赐银印。孔希学是孔思晦的孙子。

设置磁州及武安县,隶属于广平府。

丙午日,派遣中书省照磨兰以权带着诏书前往晓谕广西左右两江溪洞的官员和百姓,说:“朕认为用武力平定天下,用文德感化远方之人,是古代圣明君主威德并施、使远近臣服的方法。两江地处南部边境,风俗质朴,自唐宋以来,黄、岑二氏世代居住于此,乱世时保卫境土,太平时常进贡,这是因为他们能审时度势,所以才能像这样。不久前,朕命将领南征福建、平定两广,你们未劳烦军队就奉印归降,诚心可嘉。现特派使者晓谕,你们要谨慎履职,传布朕的旨意,安定百姓。”

兰以权到达广西卫,镇抚彭宗、万户刘惟善派兵护送。即将抵达两江时,恰逢来宾洞人潘宗富抢掠杨家寨居民,兰以权对彭宗等人说:“我奉诏来安定百姓,见贼不打,就像放虎归山,怎能保护百姓?”于是督促彭宗等人出击,潘宗富败逃,当地得以安定,两江百姓因此顺服。

中书省和礼部商议后决定上奏:天子亲自祭祀圜丘、方丘、宗庙、社稷,若是祭祀京师的三皇、孔子、风云雷雨圣帝、明王、忠臣、烈士、先贤等,就派遣官员祭祀。

郡县应当建立社稷坛,有关部门在每年春秋两季举行祭祀。

平民可以祭祀里社的土谷之神以及祖父母、父母,还可以祭祀灶神,这些都记载在祭祀的典籍里,其余不应祭祀的神,都要禁止祭祀。

皇上于是晓谕群臣说:“凡是祭祀供奉的礼仪,献上牲畜和丝帛,敬奉给神明,费用出自自己的府库,神明必定会欣然接受。像平民百姓用黄纸和线香,也都能与神灵沟通,神灵不会因为祭品菲薄而不享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东西,都是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得来的。如果用国家仓库中积累的、来自百姓血汗的财物,作为美酒佳肴充实神灵的庙宇,祈求福祉并私自占为己有,神灵是可以被欺骗的吗?只有为国家、为百姓祈祷,比如遇到水灾、旱灾、疾病、瘟疫、战争之类的事情,才是可以的。”

丁未日,任命中书省照磨孙安担任兵部侍郎。

皇上晓谕侍御史文原吉说:“我近来让儒者担任御史,大概是因为儒者通晓经史,懂得道理,处理政务能把握重要原则,但担心他们不熟悉御史台的旧例,你们应该把这些全部告知他们,这样他们遇到事情或许就有可遵循的依据了。御史台长官,就如同御史们的老师,你们不要吝惜对他们的善意引导。”

大将军徐达的军队到达真定,在柳亭与副将军常遇春会合,调左丞赵庸守卫保定,命令他收服各处尚未归附的山寨。又命令安吉卫指挥赵兴贵前往守卫通州。

辛亥日,顺德方册寨头目大靴李太子、崖寨府判李伯帖木儿、宁晋水寨咸刘二等,全都前往大将军营中投降。

壬子日,将怀柔、密云二县的辖地合并到檀州。

癸丑日,任命大都督府都事张明善为吏部尚书,吏部尚书盛原辅为山东行省参政,刑部尚书周祯为御史台治书侍御史。

又将永城县改归归德州管辖。当初,永城隶属于开封,但因距离太远,不利于管理,分省为此事向朝廷上书,皇帝下旨批准了。

大将军徐达派遣参随王成守卫赵州,同时兼管赵州事务。

右丞薛显在石州追上了原元朝的詹同、脱因帖木儿,将他们打得大败,脱因帖木儿逃走。

甲寅日,户部侍郎杭琪说:“近来工部打算征发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四府的均工夫来修缮疏浚城池。我确实看到各郡秋季的租税还没有缴纳,农民正在种麦,农时不可违背,如果让他们到京师服役,算上往返路途和服役的时间,必定要经过两个月,这无疑会浪费粮食、妨害农事。何况现在北征军士的战袄还没准备好,也想让百姓制作,应该对百姓放宽要求,以缓解他们的压力。”皇上说:“古时役使百姓,使用其一就宽缓其二,既然征收了他们的布帛,怎可再用劳役使他们劳累?”于是停罢四府的均工夫役,只让他们制作战袄供给军士。

乙卯日,大将军徐达命令指挥韦正守卫真定的营垒,派遣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夺取平定州。第二天,徐达从真定出发,驻扎在井陉,原元朝凤山寨守将李景春派人前来投降。

戊午日,都督同知康茂才攻克河中府。当时解州闻喜县的百姓勾结原元朝佥事吕德等人占据河中,与张思道联合兵力拒守。康茂才调遣应天英武卫指挥朱明等人的军队攻击他们,吕德等人弃城逃走。

大将军徐达等率领军队越过固关,到达平定州,命令右丞薛显攻取乱柳寨,未能攻克,只得返回。徐达进军驻扎在新兴店,副将军常遇春巡逻的骑兵擒获了原元朝右丞汤和卿。

庚申日,徐达抵达寿阳县,守山寨的头目郝某前来投降,徐达命令吉右丞镇守此地,随后继续前进,抵达黄次站,俘获了十五名太原的侦察骑兵,于是分兵扼守榆次。

癸亥日。皇上想要举行耕藉田礼,晓谕朝廷大臣说:“古时天子耕种藉田一千亩,是为了供给祭祀用的谷物,准备祭祀时的饭食。自从经历战乱,这一礼仪就被废弃了,上面没有了教导,下面也没有了劝勉。我登基以来,一直在修习先王的典章,而亲自耕种藉田是重中之重,所以想首先推行它,以此劝勉天下人。”当时有位监察御史出列说道:“皇帝亲自耕种藉田,那么重视农业的人就会知晓农业的重要性了。”皇上说:“想要使财物用度不致竭尽,国家经常富裕,鬼神经常得到祭祀,就一定要重视农业吧?所以后稷种植庄稼,才有了《生民》这首诗;周成王广泛种植各种谷物,才有了《噫嘻》这首颂歌。拥有国家的人,怎能抛弃这些而不加讲求呢?”于是命令在明年春天举行藉田礼。

于是礼官上奏说:“祭祀的礼法规定:为百姓建立的祭祀土地神的社叫大社,帝王为自己建立的祭祀土地神的社叫王社,也叫帝社。郑玄说王社在藉田之中,《诗经·载芟》的序文说‘春天耕种藉田并向社神祈求’,讲的就是这个。另外,《周礼·龠章》记载:‘凡是国家向田祖祈求丰年,就吹唱《豳风》,敲击土鼓,来让田畯愉悦。’郑玄说:‘田祖,是最初教人种田的人,即先农。’汉朝设立官社,汉文帝命令官方祭祀先农,先农就是神农。晋武帝下令恢复大社、王社两社。北齐和隋朝又将其改称为先农。唐中宗神龙年间,礼官祝钦明提议,因礼仪典章没有明确记载,认为先农与社神本是同一神,便随意进行改动,请求将先农坛改为帝社坛,以符合礼经中王社的含义。到开元年间制定礼仪时,又采纳北齐、隋朝的建议,再次称其为‘先农’。宋朝陈祥道说:‘前代儒者认为王社建立在藉田之中,然而《国语》记载王的藉田由司空清除祭坛、农正陈设藉田礼仪,而历代所祭祀的只是先农,没听说过祭祀社神。《诗经·载芟》序中所说的春天藉田时祭祀社神,并非指社稷建在藉田之中。’如今考察:祝钦明说‘先农就是社神’,陈祥道说‘社神是社神,先农是先农,藉田所祭祀的是先农,不是社神’。虽然他们的说法不同,但都体现了重视农业、报答根本的意思,这是一致的。至于祭祀先农的礼仪是否与皇帝亲自耕种在同一天,礼仪制度上没有明确记载。只有《国语·周语》说‘农正陈设藉田礼’,韦昭注解说‘陈设藉田礼,是为了祭祀农神、为农事祈福’。到了汉代,在天子亲耕藉田的日子祭祀先农,这一礼仪才开始明确。《汉旧仪》记载:春季耕种时,藉田官祭祀先农,百官都随从,还设置了藉田令、藉田丞。东汉的藉田礼仪规定:正月开始耕种,常在乙日到田间祭祀先农,先农接受祭祀后,在乙地耕种。从晋代往后,直到唐宋,这一礼仪都未被废除。政和年间,停止祭祀先农,将其降为中等祭祀,命令有关部门代行祭祀,只举行皇帝亲耕的礼仪。南宋以后,又恢复亲自祭祀先农。元朝虽然商议举行耕藉礼,却最终没有亲自施行,祭祀先农也是命令有关部门代理。如今商议在耕种藉田的日子,皇帝亲自祭祀先农,礼仪结束后,亲自耕种藉田,在仲春时节选择吉日举行。”皇帝听从了这一建议。

皇上用亲笔书信召来御史中丞刘基,说:“前太史令、御史中丞刘基,世代居住在括苍,心怀先圣之道。天下刚乱的时候,你听说我亲自率军到金华,不久又前往建业,就告别家乡,舍弃祖宗坟墓,离开妻子儿女,接受聘请而出山,在群雄纷争尚未平定之时跟随我。平时你辅佐我治理国家,战时你就仰观天象,考察星宿运行,观测日月光辉,指挥调动军队,所到之处无不胜利。从前攻打皖城、攻克九江、安抚饶郡、使洪都投降、夺取武昌、平定处城内部叛乱,你都多有辅助之功。至于彭蠡激战之时,炮声震天,如同雷霆在上,各路军队大声呼喊,连鬼神都为之悲号,从早到晚,这样的激战共有四次,当时你也在船上,难道不是与我共患难的人吗?今年秋天得知你失去妻子,带着幼子回到故乡,很久都没到京城,我心里很是不安。如今天下统一,你应当尽快前来,辅助我成就治国大业,希望不辜负过去共患难的情谊。特意用亲笔信表达我的意思,希望你能前来,这会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