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 第8章 神仙八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第8章 神仙八

作者:富家尔尔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6:09

1、丹砂误我

话说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刘安,承袭了父亲淮南厉王刘长被废黜后,文帝怜悯重新分封的爵位,成了淮南王。那时节,天家贵胄们无不沉溺声色犬马,唯他不同。刘安偏偏肯放下身段,礼贤下士,痴迷儒学与神秘莫测的方术,门下养着数千来自五湖四海的才俊。

他亲自主持编撰了《淮南子》内篇二十二卷,更秘藏了八篇《鸿宝》与三卷《万毕》,洋洋洒洒十万余言,专论那玄之又玄的神仙之道与点石成金的黄白之术。汉武帝刘彻深觉这位叔父才学渊博,每每有重要诏书或给诸侯王的回信,必先召司马相如等文豪润色,最后还得刘安点头才放心遣使送出。于是,那八个须眉皆白、宛如古松成精的老者,终于循着这赫赫之名,结伴来到了淮南王府门庭之前。“王爷有何心愿?”为首老者声如洪钟,“吾等各有所长,风雨云雾,不过一念之间——”话音未落,他袍袖微拂,庭院里霎时风雷隐隐,细雨霏霏,云雾凭空涌起遮蔽了日光。

另一老者接口:“移山填海,伏虎降龙,驱策幽冥,亦非难事。”他伸指朝院中假山一点,那山石竟隆隆作响,缓缓没入地底,紧接着,深泉涌出,旋又冻结成冰。更奇的是,远处兽苑隐隐传来龙吟虎啸之声。

第三位含笑:“隐遁无形,化日光为永夜。”他身形一晃,竟似水波般原地消散,片刻又在回廊另一头出现,如鬼似魅。忽而他抬手向天,朗朗乾坤骤然如墨染,惊得王府卫队一片哗然。

第四位腾空而起,足下似有云气承托:“遨游天地,咫尺千里。”他身影在云端几个闪烁,竟已飘至城外大湖之上,踏浪如履平地,呼吸间又回到原地。

第五位径直走向熊熊燃烧的丹炉,探手入火中取出一块赤红铜锭:“水火不侵,寒暑无畏。”那铜锭在他手中滋滋作响,他却安然无恙,炉火映着他平静的脸,连汗珠也无一颗。

第六位随手摘下一片柳叶:“点化万物,造化随心。”叶在他掌心翻飞,顷刻化作一只翠鸟,清鸣着飞上枝头。他又向远处池塘一指,水流骤然停滞,池中竟升起一座玲珑亭阁。

最后一位,默默取过丹炉旁废弃的泥渣与铅块,置于掌心。众人屏息注视,但见他掌心微光流转,泥渣渐现金芒,铅块化作银水,旋即又凝固成雪亮银锭:“点铁成金,腾云升举。”他托着金银,周身云气缭绕,竟缓缓离地,悬于半空。

刘安目睹这宛如天地法则在眼前重塑的一幕幕,震撼得无以复加。自此,他朝夕供奉酒肉,执弟子礼甚恭。八公也倾囊相授,将三十六卷《玉丹经》的奥秘尽数交付。刘安率门客日夜钻研,耗费无数奇珍,眼看那能令人白日飞升的金丹即将炼成。仙缘近在咫尺,仿佛伸手可摘星斗。

然而淮南太子刘迁,却是个好勇斗狠的剑痴,自诩剑术天下无双。一日,他与王府郎中雷被比剑,狂傲之下竟失手刺伤雷被。雷被惊惧交加,为避祸求活路,便想投身军伍,远赴边疆。刘安恼怒雷被“叛逃”,断然扣下其名籍。雷被求生无门,积怨深重,遂与早对刘安心存不满的伍被密谋,罗织罪名,向长安告发刘安谋反!

武帝震怒,派宗正持节查办。黑云压城,王府上下人心惶惶。八公在丹室中叹息:“王爷,诬告者自有天道反噬,命不久矣。”话音方落,院外忽报宗正已至。众人簇拥刘安避入密室,宗正遍寻不见王爷踪迹,追问之下,王府仆役皆茫然摇头,只道王爷如烟消散。武帝闻奏,怅然若失,心头疑云密布,随即严令酷吏张汤深究。最终,伍被、雷被以构陷亲王的罪名被诛九族——正应了八公“诬人者灭”的断言。

尘埃落定,八公对刘安道:“王爷尘缘已了,仙乡可待。”临行之际,刘安愤恨难平:“此二贼构陷于我,可否诛之以平吾恨?”八公摇头:“仙道贵生,蝼蚁尚惜,何况人命?且其族已覆,天道昭昭,王爷何须再染尘埃?”刘安默然。

他又问:“可否携几位至交同赴仙境,略作盘桓再返人间?”八公沉吟:“可,然不可逾五人。”刘安遂携门客左吴、王眷、傅生等五人随八公登云而去。传说他们抵达海外玄洲仙境,流连忘返,终究是仙境虽好,难舍红尘牵绊,五人终究返回了人间。左吴后来写下秘录,提及刘安未能立即飞升天庭,仍在玄洲清修。

当左吴等人重返人间,带回了玄洲的云雾气息,那炉中炼成的金丹,最终静静躺在冰冷的玉匣里,再也等不到它的主人。

仙道玄微,所求愈炽,执念愈深。淮南王刘安一生遍寻方外,礼敬奇人,眼看通天大道已在脚下铺展,却偏偏忽略了足下尘世间最寻常也最险恶的人心沟壑。他亲手炼就了金丹,也亲手为自己锻造了枷锁——对超脱的极致渴望,反成了困囿自身的樊笼,终令咫尺仙缘,化作镜花水月。八公所言“仙去不欲害行虫”,是慈悲,更是点醒:真正的超然物外,不在掌控雷霆呼风唤雨的神通,而在俯仰无愧、心无挂碍的清明。炼丹炉中的三昧真火,终究未能烧尽尘世纷扰,只留下一缕青烟,幽幽诉说着一个道理:人若执着于登天,有时反忘了如何行走于大地。

2、金砂证道

新野阴长生,生来便在云端——汉皇后戚属,金玉满堂,钟鸣鼎食。可这泼天富贵,少年偏不爱。他眼中只映着另一道光:长生久视的仙家道术。

听闻马鸣生怀揣度世真法,他毫不犹豫地踏上寻访之路。终于得见真人,这位贵公子却俯身执起了扫帚,心甘情愿为马鸣生奉茶扫地、擦拭鞋履,成了最恭谨的仆役。

然而马鸣生并不传他仙法。十余年晨昏,师徒所谈尽是农桑稼穑、人间烟火。同来求道的十二人,熬不住这无望的磋磨,纷纷散去。唯有阴长生,晨扫夕奉,眉目间恭谨如初,毫无怨色。

一日,马鸣生眼中终于漾起笑意:“子心至诚,可传大道。”遂携他入青城深处。山风清冽,马鸣生随手掬起一捧黄土投入鼎中,烈火舔舐之下,那泥土竟在鼎内翻涌、凝结,最后赫然化作灿然真金!

肃穆的祭坛前,西向而立,马鸣生郑重将《太清神丹经》授予阴长生。传法毕,飘然而去,再无踪迹。

长生携宝经归家,闭门谢客,潜心合炼神丹。不知耗费多少日夜心血与奇珍异草,炉火纯青时,丹成!光华流转,异香满室。他取过半剂金丹,仰首服下。

刹那间,身体轻盈如羽,足下云气自生。未及服完剩下半剂,已觉天门洞开,一股不可抗拒的玄妙之力托举着他,冉冉飞升,直入云霄!

位列仙班,长生并未遗世独立。他反手炼就黄金十数万斤,如阳光流淌人间,遍洒九州大地。贫者得金,病者获助,相识与否,皆蒙其惠。更携妻子,逍遥云游尘世三百余载。所过之处,一门容颜不老,行迹飘然若仙。

最终,在平都山东麓,霞光万道。阴长生与家人含笑携手,白日飞升,直入太清,唯留传说在人间流转。

这故事里藏着一颗真丹:世人所羡的终南捷径,往往不过是脚下一步步的尘埃路。十余载仆役生涯,扫的是地,磨的是心。当他人因无果而弃,唯他以恒心如锚,沉入时光深水,终触到大道真金。

那未服尽的半剂金丹,恰似天机一笔——仙缘不在全取,而在知止。阴长生升天后倾金济世,更见真境界:得道非为独享云霄清冷,而是将天心化作暖阳,普惠苍生泥泞。原来匍匐尘埃最深者,反能成就最轻盈的翱翔之姿。

仙道不在丹炉里,而在扫地的竹帚间,在惠人的一念间。

3、炉火试真金

东汉沛国书生张道陵,在太学里把五经嚼得烂熟,忽然一日掷书长叹:“这些文字,救不得生死!”转身就扎进了长生之术的迷雾里。他得了黄帝“九鼎丹法”的残卷,可那丹炉是个吞金兽——张家清寒,种田放牧又非所长,炉火眼看就要熄灭。

听说蜀地民风淳朴,山峦灵秀,他眼睛一亮,带着弟子直奔蜀中,落脚在鹄鸣山。青灯黄卷,精思苦熬,二十四篇道书从他笔底流出,字字浸着心血。

一日,山间忽起异象。千乘万骑腾云驾雾而来,金车玉盖映得峰峦失色,龙虎为驾,仙气浩荡。有仙人自称“柱下史”,有童子笑称“东海小童”。众仙之首将一卷《正一明威》道法授予张道陵。陵拜受之,顿觉灵台清明。

得了真传,张道陵下山济世。他手到病除,百姓惊为天人,争相拜入门下,弟子竟至数万户!他设“祭酒”如官吏,分层管理;立下规矩:弟子按户轮流贡献米粮布匹、纸笔柴薪,更得合力修桥补路——若有怠惰,则疾病缠身。一时间,蜀中道旁破败的桥梁驿路焕然一新,浊水污秽尽除。

更奇的是,众人常见张道陵在庭院中与宾客谈笑风生,举杯共饮。可他的真身,却分明静静盘坐在后山莲池中央!分身化影,从容若此。他治病救人,融合阴阳玄理,虽化裁古法,根本大道却一脉相承;行气服食,遵循的仍是仙家至理。

他深知众生根器深浅,常对满座弟子直言:“俗念如蔓草,尔等未能斩断尘缘,强求弃世飞升,不过镜花水月。能习我行气导引、房中养生之术,或得草木延年之方,活个数百春秋,已是造化。”那最核心的“九鼎丹法”要诀,他深藏匣中,只悄悄传给了大弟子王长:“将来必有一人,自东方来,当在正月七日正午抵达,得承此法。”并将此人形貌细细描绘。

正月七日,日正当空。一个风尘仆仆的青年来到鹄鸣山门前,正是赵升。他并非从东方来,此前也从未与张道陵谋面,可那形容样貌,竟与预言丝毫无差!张道陵心中了然,面上却不动声色,决意以七道险关,淬炼此子心志真伪:

一试辱骂闭门羹:赵升远来求道,守门人拒不开门,百般辱骂。他露宿山野七日,毫无怨色,门终为之开。

二试饿虎扑食:夜卧草舍,忽有猛虎扑入,撕裂其被褥,咆哮声震屋瓦。赵升面色如常,虎竟逡巡而去。

三试赤金惑心:路遇遗金,同行者皆心动,唯赵升视若无睹:“非我之物,取之不祥。”

四试美色蚀骨:荒郊野店,绝色女子夜叩房门,娇声求宿,百般挑逗。赵升端坐如钟,心念不起,女子天明含恨而去。

五试盗栽赃祸:市集突遭诬陷偷盗,赵升默然受绑,不辩一词。失主寻回财物,羞愧谢罪,他亦无愠色。

六试索命恶汉:凶徒索要弟子刚采的药材,声称救命。赵升慨然予之,药材却被弃于污渠——原来恶汉受命试探,赵升见药被污,只叹一声:“可惜了。”

七试舍身悬崖:张道陵立于绝壁,指着崖底桃树:“其果甚美,唯跃下可取。”众弟子股栗不敢前。赵升排众而出,纵身一跃!身形却如落叶,被张道陵袍袖轻拂,托上云端。再看崖下,哪有什么桃树,唯有云海茫茫。

七试皆过,心如赤金。张道陵再无保留,将《九鼎丹经》秘要尽传赵升与王长。不久,他唤来二人:“蜀中鬼魅为祸,吾当亲往诛之。你等随行,亦可得大功德。”三人行至一处山崖,张道陵忽作痛苦状,颓然倒地,顷刻“气绝”。尸身迅速腐烂,蛆虫蠕动,恶臭扑鼻。众弟子惊骇悲泣,唯有赵升、王长神色肃穆,寸步不离,守候“尸骸”。

七日七夜,腐臭渐消。忽见张道陵自云中飘然而下,衣带当风,神采更胜往昔。原来他早已服过半剂九鼎金丹,虽未飞升,已成地仙。此番假死,亦是最后一道考题。他对赵升、王长颔首微笑:“可教矣。”遂携二人深入青城绝顶。

三日后,众弟子忽见旧居上空霞光万道,张道陵与赵升、王长三人衣袂飘飘,白日冲天而起!弟子们仰首呆望,直至那身影彻底融入云霄,唯余山风浩荡,仿佛在诉说:那丹炉中烧炼的,从来不只是金石草木,更是百折不回的人心。张道陵七试赵升,正如铁锤反复锻打顽铁——剥落的是虚荣、怯懦、贪婪与**的层层锈迹,显露的是对大道无伪的赤诚与信任。

世人皆羡神仙术,却不知炉火纯青前,要经几多冷眼与淬炼。张道陵分身坐于莲池,真身待客庭前,早勘破形骸之虚妄;他以七试铸心,更点明求道之真谛:最难的不是跃下悬崖那一瞬的勇气,而是日复一日在平凡甚至屈辱中,持守那颗不为外物所转的金刚之心。那冲天而去的身影,并非逃离人间,而是将红尘万丈,化作了最坚实的登天之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