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 第47章 神仙四十七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第47章 神仙四十七

作者:富家尔尔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6:09

1、长生匣

大唐元和五年,海面浩渺,内给事张惟则的船队正驶离新罗。星月交辉,他独倚船栏,忽闻风中隐约传来鸡鸣犬吠,又见一缕青烟袅袅飘摇。他心头一颤,命人泊船,独自循声踏浪而去。不过一二里,眼前豁然洞开:琼花玉树间,金户银关的楼阁巍然耸立,几位身着紫霞衣、头戴章甫冠的公子临风谈笑,恍若画中仙人。

张惟则拜谒,其中一位公子抬眼含笑:“唐皇帝乃我故人。烦劳将此物带回。”一位青衣侍女捧出一方璀璨宝匣,匣中金龟印光芒流转。公子叮嘱:“代向皇帝致意。”

归舟回望,那片仙岛竟已杳无踪迹,海天茫茫,恍如一场大梦。张惟则紧握宝匣,金龟印在月光下静卧其中,龟钮昂首,背负一方温润玉印,篆文如龙蛇盘踞:“凤芝龙木,受命无疆”——字字都似仙境的回音,无声叩击着凡尘。

金殿上,张惟则恭敬献上仙岛奇物。唐宪宗李纯屏息凝视那方金龟印,指尖轻轻拂过“受命无疆”的古篆,唇边泛起一丝迷离笑意:“如此说来,朕的前身,莫非正是那云中仙客?”他将那方金龟印置于御案最尊贵处,日日凝望,仿佛透过它便能窥见云阶月地的门径。帝王的目光日渐炽热,长生不死的念头,如藤蔓悄然缠绕住整座大明宫。

恰在此时,一位形貌清奇、自称来自东海仙岛的方士玄解,被引至御前。宪宗如获至宝,待之甚厚,更将金龟印示之。玄解目光掠过那“受命无疆”四字,嘴角掠过一丝难以觉察的淡笑,只道:“陛下洪福。”这微妙神情恰被皇帝捕捉,心中那团求仙之火,愈发灼灼燃烧起来。

不久,西域贡使呈上两方奇玉:一圆一方,皆径五寸,光华清冷如水,毛发映照其上亦纤毫毕现。玄解正陪侍帝侧,目光扫过玉璧,从容言道:“此乃龙虎二玉。圆者生于水府,为龙所宝,投之深渊,必有霓虹贯日;方者出自幽谷,乃虎之精魄,若以虎须拂拭,则紫气冲霄,百兽慑伏。”

皇帝惊奇,即刻命人试之。圆玉沉入太液池深处,片刻间水波翻涌,一道七彩霓虹破水而出,直贯苍穹,久久不散。方玉则以虎须轻拂,霎时紫光喷薄,殿内恍如白昼,隐隐有虎啸之声回荡,殿角铜铸的狻猊竟似畏缩垂首。满殿皆惊,贡使伏地奏报:“圆玉得自渔人网罟,方玉获于猎人陷阱。”

皇帝大喜,郑重以锦囊分装二玉,珍藏内府。他目光灼灼望向玄解:“仙师真乃神人也!”玄解却于此时躬身请辞,欲归东海。皇帝心中正依赖得紧,自然温言慰留。

新年元日,宫中新落成的蓬莱仙山木雕流光溢彩,珠玉点缀其间。皇帝兴致勃勃携玄解同观,手指那雕梁画栋的“蓬莱”,慨然叹道:“若非上仙指引,朕此生恐难亲履此仙境了!”话音未落,却见玄解凝视那巧夺天工的假山,眼中竟浮起深重悲悯,如观镜花水月。

他忽向皇帝深深一揖,言语间竟有诀别之意:“陛下,此间琼楼玉宇,终是人间斧凿。海上真山,云深雾绕,实非凡骨可至。强求长生,或成心囚。”皇帝愕然,正欲挽留,玄解却已转身,青衫飘然,几步之间,身影竟融入了殿外浓重的暮色之中,再无踪迹可寻。

殿内霎时一片死寂。宪宗独立于那金碧辉煌的假蓬莱山下,指尖触到怀中锦囊里龙虎玉的微凉,案上金龟印的“受命无疆”四字在烛光下刺目地亮着。他环顾这满殿珠玉堆砌的永恒幻梦,心头第一次涌上深不见底的虚妄——原来那仙岛公子托付的信物,玄解临别时悲悯的目光,连同这满宫苑精雕细琢的不死幻象,从未许诺过一条通天之梯;它们倒像一面面冷澈的镜子,照出他这位人间至尊,在生之铁律面前,与渔夫猎户,甚至池鱼林兽,竟并无二致。

长生之术的锦匣,终究封存着凡俗生命最深的执念与最重的叹息。帝王苦苦追逐的永恒,终究比不过玄解飘然远引时那袭融入暮色的青衫——那背影提醒着众生:人间真正的清醒,是懂得在无限苍穹之下,安住于自己那一段有涯而珍贵的光阴。

2、蒜香伴青鸾

大唐润州,希玄观。晨钟余韵未散,一股奇香却霸道地钻入众道人鼻尖。循味寻至后厨,只见新来的宋玄白道长正蹲在青石阶上。他一身素白道袍不染纤尘,面如冠玉,眉目清朗,活脱脱画中谪仙。可这位谪仙手里捧着个粗陶大盆,蒜瓣韭菜堆得冒尖。脚边更骇人——半扇油光光的熟猪肉,足有五六斤!道长挽起雪白宽袖,莹润的手撮起厚厚肥肉,裹满辛辣蒜韭,大口咀嚼,啧啧有声。

末了,他提起硕大酒葫芦,仰头豪饮,喉结滚动,两斗烈酒顷刻入腹。最后拈起一枚白梅含入口中,满足地舒了口气。唇齿间喷薄的气息,混着肉香、酒气与梅子清冽。起身拂袖,衣袂飘飘,方才的饕餮之态烟消云散,复又是不食烟火的出尘之姿。

观中道人看得目瞪口呆。有人大着胆子,偷尝了道长吃剩的一小片蒜瓣。辛辣直冲脑门,旋即化作一股奇异的甘甜幽香,在齿舌间萦绕终日不散!更奇的是,此人自此竟再未生病,活到**十岁依然硬朗。消息如风,希玄观门槛被踏破,人人争求一片“仙蒜”。凡得蒜者,皆身轻体健,寿数绵长。世人惊疑:这玉面道长,莫非真得了彭祖返老还童的秘术?

宋玄白并未久留。他云游名山,足迹遍及括苍仙都。所到之处,必掷下丰厚金帛,购得二三绝色佳人相伴。赏花吟月,饮酒论道,温柔缱绻,神仙眷侣。可一旦起意离开,便毫不留恋地将女子妥善安置,赠予资财,任其自去。身后徒留香艳传说与不解目光——他究竟是仙是俗?

行至越州,恰逢百年大旱。骄阳似火,大地龟裂,禾苗枯焦,河床曝露。官府无奈,设坛“暴禜”——请法师日夜曝晒于烈日之下,以求感动龙王。可怜那法师,皮开肉绽,气息奄奄,天空却万里无云,赤日更烈。

这日,宋玄白路过祭坛。一身纤尘不染的白袍,在枯焦尘土中格外刺眼。他看着高台上奄奄一息的法师,坛下无数绝望深陷的眼窝,微微蹙起了秀挺的眉。

“凡间祈雨,岂能如此强求?”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落入旁边一位枯槁老农耳中,“云行雨施,皆循天时,须得上达天听,方得甘霖。”老农茫然看他,浑浊眼中满是死气。

宋玄白不再多言,飘然走向城外荒僻的玄真观。观中冷清,唯有年幼道童守着将断的香火。他寻了间静室,闭门不出。

当夜,万籁俱寂,唯热风呜咽。静室门窗缝隙,忽有异光流泻。室内,宋玄白肃立简陋香案前,神色庄重,再无平日疏狂。炉中香烟袅袅,竟在他身前凝而不散,渐渐显化出一只青鸾振翅的虚影!他取出一卷素帛,指尖凌空虚划,点点清光凝聚成文字,烙印帛上。双手捧起这卷“青词”,对着烟凝青鸾,深深一揖,口中念念有词。青鸾清越长鸣,衔起素帛,化作一道流光,穿透屋顶,直入苍穹,消失不见。

几乎同时,城外祭坛上,苦苦支撑的法师与绝望的百姓,忽觉脸上一凉!抬头望去,墨汁般的浓云如万马奔腾,瞬间吞噬星月。狂风骤起,卷起漫天尘土。

“轰隆——!”惊雷撕裂长空!豆大雨点噼啪砸落,转瞬密如瀑布!久旱大地贪婪吮吸甘霖,龟裂缝隙被雨水填满,枯焦草木在雨中颤抖舒展。坛下,无数枯槁面孔仰天,雨水混着泪水奔流,有人跪倒泥泞,嘶声哭喊:“雨啊!”法师瘫软坛上,任冷雨冲刷灼痛肌肤,脸上是癫狂的解脱。

玄真观内,宋玄白推开静室门。清凉湿润的空气扑面。小道童痴立廊下,望着滂沱雨幕,小脸满是敬畏。宋玄白走到他身边,看庭院积水成洼,脸上无喜色,唯洞悉天道的淡然。

雨下整夜,至晨方歇。越州内外,沟满河平,焦土复萌生机。太守携金珠玉帛,浩荡赶至玄真观酬谢“活神仙”,却只见懵懂小道童。童言:“白衣道长天未亮已去,不知所踪。”唯余庭院青石地上,几瓣被雨水打湿的白梅,幽幽冷香浮动。

太守怅然若失。一旁枯槁老农却豁牙笑了:“走了好!这等人物,岂是金银留得住的?昨夜透雨,便是他留与越州最好的宝贝!”

宋玄白的足迹依旧散落名山大川。时而大嚼肥肉蒜韭,醉卧松石;时而辟谷清修,餐霞饮露;依旧某处掷金买笑,温柔缱绻;又于某晨挥袖别红颜,片叶不沾身。世人愈发看不透,议论纷纷:或言深谙彭祖采补之术,或斥其放浪终非真仙。

唯有那些曾同桌共饮、分食过一瓣“仙蒜”的凡人,在漫长岁月里身无病痛,寿至耄耋。他们偶尔摸着不再酸痛的关节,咂摸着齿颊间似有还无的奇异余香,望着远山流云,会心一笑。辛辣入喉化作回甘的仙蒜,沛然解旱的透雨,道士身上饕餮与清修、纵情与洒脱的悖逆圆融——不过是一体两面。

大道无形,不囿清规戒律的枯槁形骸,亦不溺放纵无度的声色皮囊。它只在方寸心田的通达:捧起时,便倾情品味个中真味;放手时,亦如竹影扫阶不留尘痕。这份不滞于物的圆融,才是渡越浊浪与云霄的扁舟。

3、龙马坠仙崖

大唐贞元年间,岐阳书生许栖岩,是个脚踏两界的妙人。白日里,他在长安昊天观中焚香苦读,案头堆着四书五经,墙上却挂着三清祖师像。晨昏定省,他必对那仙风道骨的真容虔诚叩拜,口中念念有词,求的是长生久世,羽化登仙。可一转眼,袖中又滑出几页时务策论的草稿,墨迹未干,字里行间尽是功名灼热。

蜀中太尉韦皋,坐镇成都,礼贤下士的名声如春风般吹遍天下。无数士子怀揣着锦绣文章和炽热野心,踏上艰险的蜀道。许栖岩的心也被撩拨得蠢蠢欲动。奈何囊中羞涩,连匹像样的脚力都置办不起。他只得在西市胡商马贩堆里反复踅摸,最终目光落在一匹瘦骨嶙峋的栗色老马身上。那马骨架高大,毛色黯淡无光,肋骨根根分明如搓衣板,牵马的蕃人开价极贱。许栖岩咬咬牙,将仅有的银钱递了过去,权当赌一把前程。

牵回观中,许栖岩心知蜀道艰险,对这唯一的伙伴不敢怠慢。每日精挑细选的草料豆子,铡得细细的,清水饮得足足的。怪事却发生了,那马非但没长膘,反似被无形的抽脂机日日抽取,皮毛下的骨头愈发硌手,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许栖岩心里直打鼓:这风都能吹倒的老伙计,真能驮着自己爬过那“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莫不是要一同喂了山涧里的虎狼?

踌躇间,他踱进一家门脸破旧的卦摊。摊主是位鸡皮鹤发的老道,眼皮耷拉着,仿佛睡了几百年。许栖岩说明来意,老道眼皮也未抬,枯瘦的手指随意拨弄几下龟甲铜钱,叮当作响。忽然,他浑浊的眼珠猛地爆出一丝精光,死死盯住卦象,枯枝般的手指竟微微发抖:“乾卦九五……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小子,你买的哪里是马?分明是蛰伏潜渊的龙马!好生珍重,莫要明珠暗投!” 老道的声音带着某种穿透岁月的颤栗。

许栖岩听得云里雾里,半信半疑。前程催人,他只得硬着头皮,收拾行囊,骑着这匹愈发瘦削、仿佛随时会散架的老马,踏上漫漫蜀道。

这一日,行至一段悬于绝壁的栈道。木架年久失修,腐朽不堪,脚下是万丈深渊,云雾蒸腾。老马本就虚弱,蹄下猛地一滑,一块朽木应声断裂!许栖岩只来得及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呼,连人带马,便如断线的风筝,直直坠向那无底深涧!

风声在耳畔凄厉呼啸,死亡的冰冷触手仿佛已扼住咽喉。不知下坠了多久,预想中的粉身碎骨并未到来。身下传来厚实柔软的触感,还伴着枯叶碎裂的窸窣声。许栖岩挣扎着爬起,惊魂未定地环顾四周:头顶是刀削斧劈般的峭壁,遮天蔽日;脚下是深谷幽壑,堆积着不知多少年的枯枝败叶,厚达数丈,如同天然的巨毯,承接住了这灭顶之灾。那匹瘦马竟也奇迹般地站在不远处,虽打着响鼻,抖着腿,却也无大碍。

绝境求生,许栖岩强迫自己冷静。他卸下马鞍辔头,拍拍马颈,苦笑道:“伙计,如今你我皆困于此,听天由命吧。你若有灵,自寻生路去罢!” 老马似懂非懂,打了个响鼻,竟真地迈开四蹄,慢悠悠地走向谷底深处,隐没在浓密的藤蔓之后。

许栖岩在厚厚的枯叶层中摸索,竟意外发现几枚拳头大小、外壳坚硬的野栗。剥开粗糙的硬壳,内里果肉金黄饱满,甘甜异常。几枚下肚,不仅饥渴顿消,连日跋涉的疲惫也一扫而空,四肢百骸竟涌动着奇异的热流。

他循着瘦马消失的方向,拨开层层叠叠的藤萝与古树气根。果然,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幽深洞口显露出来。洞内并非漆黑一片,石壁上星星点点嵌着些会发光的奇异苔藓,散发出幽蓝或淡绿的光芒,勉强照亮脚下湿滑的石径。洞中石笋林立,钟乳悬垂,奇形怪状,宛如巨兽的獠牙。地下暗河在脚边无声流淌,寒气刺骨。许栖岩深一脚浅一脚,不知走了多久,前方竟隐隐传来水声轰鸣,空气也变得湿润温暖起来。

豁然开朗!眼前竟是一片巨大的地底洞天。穹顶高悬,缀满璀璨如星辰的发光晶石。中央一泓碧潭,清澈见底,潭心涌出汩汩热泉,水汽氤氲,弥漫着硫磺与奇花混合的异香。潭边怪石嶙峋,石缝中生长着从未见过的奇花异草,散发着柔和的荧光。

更令他目瞪口呆的是,他那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此刻正站在潭水中央!温热的泉水浸没了它的四蹄,它仰头向天,发出一种低沉悠长、完全不似马嘶的奇异鸣啸!随着这啸声,它瘦削的躯体竟开始剧烈地颤抖、膨胀!一层黯淡的栗色老皮如蛇蜕般寸寸开裂、剥落,露出底下闪烁着青铜光泽的鳞甲!额头上,两个鼓包猛地刺破皮肤,一对珊瑚般剔透的犄角破茧而出!浑浊的马眼变得金黄璀璨,威严如日月。转瞬之间,一匹神骏非凡、头角峥嵘、遍覆青鳞的龙驹,傲然立于水汽蒸腾的碧潭之中!

潭边一块形如卧牛的青石上,不知何时端坐着一位麻衣老者。须发皆白如雪,面容却温润如婴儿。他望着潭中完成蜕变的龙马,又看看呆若木鸡的许栖岩,抚须微笑,声音温和如泉水流淌:“此龙驹乃天界司辰御者偶遗凡尘,蛰伏日久,蒙垢受屈。今日借此地脉灵泉洗尽凡胎,重归本相。你能在危崖之下放它自由,便是你二人一段未了的尘缘牵引。”

老者招手,许栖岩身不由己地飘至石前。老者自袖中取出一只粗陶小碗,舀起半碗潭中清泉递给他:“饮此石髓,可涤凡尘浊气。” 泉水入口清冽甘甜,一股难以言喻的生机瞬间流遍全身,多日困顿烟消云散。老者又指指潭边石缝中一株不起眼的小草,草上结着几颗龙眼大小、赤红如血的果子:“此乃地脉精魄所凝朱果,摘一枚食之,可暂脱饥馁,增力健体。此间非汝久留之地,缘尽当归。”

许栖岩依言摘下一枚朱果,小心翼翼地揣入怀中。再抬头时,潭中龙马已踏波而起,周身鳞甲青光流转,四蹄下竟有水雾自然升腾托举。它深深望了许栖岩一眼,那目光威严而复杂,似有感激,似有告别。一声清越龙吟响彻洞府,龙马化作一道青色流光,冲破洞顶一处隐秘的天光豁口,直上云霄,瞬间消失在渺渺青冥之中。

许栖岩怔怔地望着龙马消失的天际,心潮澎湃,久久无言。麻衣老者不知何时也已杳无踪影,只余碧潭汩汩,晶石熠熠。他对着青石深深一揖,转身寻路出洞。归途竟异常顺畅,仿佛有冥冥之力指引。当他终于钻出那幽深的洞口,重见天日,竟已身在成都府郊外!

怀揣着那枚神奇的朱果,许栖岩并未立刻去拜谒那位名动天下的韦皋太尉。他寻了间僻静客栈住下,每日只以清水度日,偶尔咬下米粒大小的一点朱果。那朱果果然神异,小小一点便令人精神饱满,气力充沛,腹中毫无饥饿之感。

一日清晨,许栖岩取出朱果,想再切下些许。手指触及那赤红果皮的瞬间,他忽然顿住了。窗棂透进的晨光里,那饱满的果实依旧鲜红欲滴,散发着温润的生命气息。他脑海中闪过昊天观里烟熏火燎的三清像,闪过西市胡商手中那匹瘦马的嶙峋肋骨,闪过坠崖时耳边凄厉的风声,闪过潭中龙马破茧化形时那威严又复杂的眼神……最后,是那麻衣老者洞悉世情、温和淡然的话语:“此间非汝久留之地,缘尽当归。”

他缓缓将朱果放在窗台上,推开窗户。春日温煦的风带着锦官城特有的湿润花香涌入。楼下街市已渐喧嚣,贩夫走卒的吆喝、车轮碾过青石板的碌碌声、孩童的嬉闹……这些平凡而鲜活的市井之声,如暖流般涌进房间。

许栖岩深深吸了一口气,那气息里,有泥土的腥,有草木的涩,有炊烟的暖,那是万丈红尘最真实的味道。他轻轻拈起那枚曾被他视为仙缘凭证的朱果,指间微微用力。饱满的果实并未破裂,却有一粒细小如芝麻、乌黑发亮的果核,从果蒂处悄然脱落,无声地滚入窗台下湿润的泥土缝隙中。

他不再看那朱果,目光投向窗外熙攘的人间烟火,嘴角浮起一丝释然的笑意。他小心地收拾起行囊,里面不再有那枚鲜红的朱果,却多了一枚在崖底枯叶中寻得的、已经干瘪发黑的巨大栗壳。他决定不再去叩那太尉府金光闪闪的门环,而是转身,朝着来时巍峨险峻的秦岭方向,迈开了脚步。

求仙问道的执念,如同追赶那直上云霄的龙马,终究是镜花水月。而放下的那一刻,脚下沾满尘泥的归途,竟有了别样的踏实与清明。那枚落入泥土的果核,与这枚来自深渊的栗壳,在袖中轻轻相碰——它们无声地诉说着:真正的超脱,不是逃离人间烟火,而是在这烟火深处,认出那颗不被妄念遮蔽的本心。

4、杖责化龙缘

大唐京兆杜陵地界,有个怪人韦善俊。访遍名山,衣衫褴褛如丐,偏生一双洞彻世情的眼。时而盘坐林间数日不动,时而醉卧官道任尘土沾身。奇的是身边总跟着条通体黢黑的大狗,名唤“乌龙”。但凡讨得吃食,必先掰下一半,小心翼翼喂到乌龙嘴边,眼神温柔如对故友。路人嗤笑:“疯道士饿得打晃,倒先伺候畜生!”

岁月流转,乌龙却染了恶疾。浑身疥疮流脓,黑毛大块脱落,露出溃烂皮肉,恶臭刺鼻。路人掩鼻疾走,顽童掷石驱赶。韦善俊恍若未闻,照旧分食喂水,手指抚过溃烂处,非但不嫌,反似安抚受屈稚子。

韦善俊有位嫡亲兄长,自幼出家嵩山名刹,熬成德高望重的长老。这日行至嵩山脚,韦善俊仰望云雾峰顶,忽对路旁野叟道:“欠了旧债,该还了。”遂牵着那条人人避之的秃毛癞犬,朝宝刹行去。

寺僧见长老俗家胞弟至,虽惊诧其落魄形容与恶臭病犬,仍勉强礼待,安置僻静僧寮。斋钟响,僧众肃穆入堂。韦善俊竟牵着流脓的乌龙,大剌剌踏入!众僧色变。他却旁若无人坐定角落,将钵中饭菜拨出一半置于地上。病犬呜咽舔食,脓水滴落,腥臭弥漫。满堂喉头滚动,入口斋饭味同嚼蜡。

如此数日,众僧跪倒长老禅房外,痛陈病犬污秽佛门清净,恳请驱逐。长老本念胞弟漂泊,心有戚戚,闻此“亵渎”之举,无名业火直冲顶门!多年清修定力,在至亲“荒唐”前土崩瓦解。

“孽障!滚进来!”怒喝震落梁上微尘。

韦善俊牵狗垂首而入。不待开口,长老手中沉重禅杖已裹风砸下!杖身着肉闷响,十数下结结实实落于肩背。他身形微晃,不躲不吭,只将牵狗绳攥得更紧。秃毛乌龙瑟缩脚边,眼中似有悲鸣。

杖毕,长老喘息指门:“滚!带着腌臜畜生,永不许再来!”

韦善俊缓缓直身,无半分怨怼,反端端正正行大礼:“多谢师兄成全。宿债已清,就此别过,永不复来。”目光澄澈,“临行乞一浴,涤此尘垢。”

长老余怒未消,挥袖道:“速去!”

浴堂水汽氤氲。一人一犬浸入池中。奇事顿生:乌龙身上脓血触水即化,裸露皮肉竟生细密鳞片!秃癞躯体在水波下隐隐膨胀。

浴毕更衣。守门小沙弥瞥见乌龙,惊揉双眼——那狗皮毛完好如锦缎,身形威猛,双目金芒流转,威严慑人!

韦善俊牵狗行至大雄宝殿前广场。烈日当空,青石耀目。他轻拍乌龙头颈:“老友,该走了。”

平地骤起怪风!乌龙仰头震天长啸!众僧惊骇欲绝中,其躯迎风暴涨:四肢化遒劲龙爪深陷石中,头颅生珊瑚犄角,遍覆漆黑巨鳞!眨眼间,数十丈黑龙盘踞佛殿之前!

韦善俊微微一笑,衣袂猎响,飘然落于龙首。黑龙金睛扫过瘫软僧众,掠过洞开禅房门内——长老扶门框抖如筛糠,面无人色,眼中尽是无边惊骇、悔恨与茫然。

龙吟裂云!黑龙腾空而起,搅动风云。韦善俊青衫舒展,立于龙首如无牵云朵。他回望渺小山寺人影,目光穿越千仞红尘,唯余澄澈悲悯。

龙影没入云海,唯余长吟回荡嵩岳。广场青石上,只余几道龙爪裂痕。

长老颓坐门槛,老泪纵横望空。忽悟那饱含怒火的杖责驱逐,非是惩戒疯癫胞弟,竟是亲手斩断尘世最后骨血亲缘。所求一浴,何曾为洗凡尘?分明是洗去红尘羁绊,好轻身入青云。

杖落皮肉痛是假,刃断尘缘是真。污秽秃犬原是蛰伏真龙,不识大体疯癫竟是俗眼难窥至情。

韦善俊乘龙而去,留寂然佛门与骤然苍老的魂。修行真谛不在云端莲座,而在俯身拥抱尘世不堪的悲悯深心。

5、无心入仙窟

大唐宝历二年秋,五台山的枫林正红得灼眼。燕地来的李球与好友刘生一路攀登,山风凛冽,吹得人衣袂翻飞。行至一处幽深山谷,向导神色陡然凝重,指着前方一处黑黢黢的洞口,声音压得极低:“此乃风穴!万莫高声喧哗,更不可投物惊扰。曾有莽撞者,只扔了颗小石子,便惹得狂风大作,屋倒树折,人亦遭了殃!”

众人屏息静气,蹑足而过。唯独李球,这生性悍勇的青年,听着向导的告诫,心底那点逆反的野性倒被撩拨起来。他立在风穴边缘,探头望那深不见底的黑暗,嘴角一扬,竟弯腰抱起一块沉甸甸的山石,朗声笑道:“我倒要看看,它有多大威风!”话音未落,巨石已脱手掷入那无底深喉。

刹那间,洞中死寂。众人面如土色,刘生一把拉住李球手臂,指尖冰凉。短暂的沉默后,地底传来轰隆闷响,仿佛沉睡的巨兽被骤然激怒!一股狂暴的腥风猛地从穴口喷薄而出,裹挟着飞沙走石,其势之猛,竟将几棵碗口粗的松树连根拔起!更骇人的是,风中竟裹着一根巨大的木柱,如同被无形巨手投掷,呼啸着直冲云霄!

风柱扑面,众人惊惶伏地躲避。唯有李球,骨子里的悍气被彻底点燃。他非但不退,反而迎着那毁天灭地的风柱,大吼一声,竟张开双臂,死死抱住了那根横冲直撞的巨木!巨木裹挟的力道何其惊人,李球只觉双臂剧震,整个人竟被木柱带着,一同坠入了那吞噬一切的黑暗风穴!洞口外,只留下刘生撕心裂肺的呼喊:“李球——!”

下坠,无休止的下坠。耳边唯有风声凄厉的咆哮。不知过了多久,李球只觉身体猛地一顿,身下并非预想中的嶙峋乱石,反倒触之绵软。他惊魂未定地睁开眼,四周景象已非人间——头顶是温润流转的玉色穹顶,脚下踏着细密柔软的金色沙砾,奇花异草散发着柔和清辉,将偌大洞府映照得如同琉璃世界。

“何人擅闯仙府?”一个低沉而威严的声音响起。李球循声望去,惊得几乎魂魄出窍!只见一尊巨影伫立在前:身形雄壮如狮,周身覆盖着熔金般的毛发,熠熠生辉,而颈项之上,赫然是一张棱角分明、不怒自威的人面!

“我…我乃燕人李球,不慎坠入此地…”李球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

那狮面人身的守卫金眸微闪,审视他片刻,竟微微颔首:“随我来。”

守卫引他穿过几重流光溢彩的门户,来到一处更为开阔的洞厅。厅中两位仙风道骨的老者,正凝神对弈于一方白玉棋枰之上。棋子落处,隐有星辉明灭。见狮面守卫引了个凡俗青年进来,其中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抬眼扫过李球,眉头微蹙:“吾等至道玄机,只授于有仙根道骨、精诚向道之士。汝何故引此凡庸浊物,污我清修之地?”语气平淡,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威仪。

守卫狮面人立刻垂首,声如洪钟:“启禀仙尊,非是小神妄为。先生曾有法旨:‘若有巨石自洞门天降,正中吾门中玉柱者,便是尘世将有得道之人,当受命职司于此。’小神谨遵仙谕,引他进来。岂知…”狮面人无奈地瞥了李球一眼,“竟是此子嬉戏投石,误打误撞中了玉柱。”

仙人闻言,目光再次落在李球身上,带着一丝洞悉尘寰的了然:“无心插柳,亦是前缘。罢了。”他抬手,一只莹润玉杯凭空出现在李球面前,杯中清水澄澈见底,倒映着洞顶流转的微光。“饮此玉髓泉,可涤汝尘浊,增些气力,速返人间去吧。”

李球依言饮下,一股难以言喻的清流瞬间涌遍四肢百骸,多日攀爬的疲惫一扫而空,精神为之一振。仙人袍袖轻拂,示意狮面人引他离去。

离开那清辉流淌的仙厅,李球心中五味杂陈,既有未能得道的失落,又有死里逃生的侥幸。狮面人默默引路,行至一处僻静回廊,方才停下脚步。他那双熔金般的眸子凝视李球良久,竟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带着一丝罕见的沧桑:

“小子,你可知我为何是这般模样?”李球茫然摇头。

“我亦曾向道苦修,积功累德,本该早登仙箓。奈何…”狮面人一声叹息,沉重如闷雷,“口业深重,言语刻薄,伤人无数。虽有宿世功果荫庇,得以镇守此神仙洞府三门要道,却终因口舌造孽,不得全功,化为此半人半狮之躯,在此赎罪三百年。那三门,一通昆仑祖脉,一达人间山岩,而你坠入的那风穴,正是洞府的正门。皆有龙蛇真灵把守,非有缘者不得其入。”他看着李球年轻而茫然的脸,语气复杂,“你这一石,无心插柳,竟中了先生法旨所言的天机。数百年来,投石者寥寥,能中玉柱者,唯你一人。仙缘虽暂不可得,然既入此门,冥冥中自有玄妙气运加身。此乃北岩秘径,可送你速返尘世。”

狮面人说着,自腰间解下一条看似朴素的布带,又取了三枚龙眼大小、色泽温润如玉的药丸。他指尖轻点,那三枚药丸竟稳稳悬空,自行穿在一段枯槁的树枝尖端,仿佛枯木瞬间绽出了奇异的花朵。

“归途险峻,若遇妖邪秽物拦路,”他将这奇特的“枯枝药杖”郑重递到李球手中,“以此药丸遥指之,可保无虞。”狮面人顿了顿,熔金般的眼眸里竟流露出一丝洞穿世事的悲悯,“小子,谨记:世人多求道,鲜少修道。仙缘缥缈,莫再强求;心口如一,方是坦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