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 第3章 神仙三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第3章 神仙三

作者:富家尔尔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6:09

1、汉武帝(上)

武帝劫:仙宴背后的五毒胎

汉景帝曾做过一个奇梦:赤色彘兽破云而下,直冲崇芳阁。惊醒后坐于阁中,果见赤龙如雾盘绕梁柱。占者姚翁断言:“此阁当诞命世之主,攘夷狄,兴刘氏,然亦有大妖之兆。”景帝急命王夫人移居此阁,更名“猗兰殿”。未几,又梦神女捧日授与夫人。十四月后,武帝刘彻降生,啼哭如雷震椒房。三岁稚龄,景帝抱于膝上问:“儿乐为天子否?”小儿昂首答:“由天不由儿!愿居琼楼,乘云车,戏天苑。”天子之志,落地生根。

他践祚后,未忘幼时戏言。建章宫北太液池内,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拔水而起,以金石为兽,刻鸾凤翔翥。铜仙承露盘高耸入云,玉屑混露水,日日服食,渴盼仙缘。然匈奴铁骑叩边,淮南王谋反,血染未央宫阶——长生梦与帝王业,在他骨血里日夜撕扯。

元封元年七月初七,建章宫忽被异香笼罩。武帝凭栏,见西南天际紫云翻涌,仙乐自九霄飘落。倏忽间,千乘万骑驾临宫阙:或驭龙虎,或乘白麟,或跨仙鹤,或驱天马,光耀如日轮悬空。云阵中心,西王母乘紫云宝辇,九色斑龙驾车,五十位丈余天仙执节护卫。待仙驾落定,随从隐入虚空,唯留二侍女随王母登殿。侍女年可十六七,青绫罗衣,眸似寒星。王母容颜绝世,不过三十许,黄金褡襦,灵飞绶带,分景剑佩腰间,玄璚凤舄踏云霓,端坐殿东。

武帝伏地再拜,方敢设宴。王母自设天厨:素莲百果,玄玉琼浆,麟脯凤髓,皆是武帝闻所未闻。酒过三巡,王母命侍女取仙桃七枚,大如鸭卵,青碧含霜。“此桃三千年结实,中夏地薄,种亦不生。”武帝食二枚,余欲藏种西苑。王母轻笑:“此果有灵,非沃土仙泉不活。”武帝怅然。

夜宴将阑,王母忽敛容:“陛下求道心切,然欲根深重。”她目光如镜,照彻武帝肺腑,“汝胎性有五:一暴,喜怒无常;二淫,**熏心;三奢,穷极耳目;四酷,刑杀无度;五贼,窃占天机。五毒盘踞灵台,纵授真经,如注清泉于沸鼎,徒劳而已。”她取《五岳真形图》授帝,“此图可召山神,却百邪,慎用之!”又命侍女郭密香传信上元夫人:“刘彻虽慕玄境,然五毒缠身,恐非仙材。”

密香去如流光。武帝急问上元夫人来历。王母道:“乃三天上元之官,掌十万玉女仙籍。”言未毕,殿外忽有青气如烟聚拢,渐成华盖。环佩清响中,上元夫人已至。她年约二十余,彩霞为帔,眸藏星海,威仪更胜王母。未及寒暄,劈面直问武帝:“汝好道乎?五毒浊气冲天庭,王母赐图已是破例!”她目光如刃,“闻汝掘坟取乐,伐木建宫?暴殄天物,天律难容!”武帝汗透重衣,伏地不敢仰视。

王母缓颊:“夫人息怒。刘彻虽胎性未净,然汉室气运未尽,或可教化。”上元夫人冷然道:“欲洗五毒,当守三要:一绝血食祀,二弃声**,三俭奢靡心。百日为期,自省其过。若再放纵——”她袖中忽现一卷玄光灼灼的玉牒,“此《六甲灵飞十二事》可通神明,暂存王母处。百日之后,若汝心澄明,当授真诀;若仍沉溺五毒,天罚立至!”

仙驾离去时,天边微露鱼肚白。武帝独立阶前,手中紧攥《五岳真形图》。晨风卷起昨夜残席上的桃核,滚落太液池中。池水微澜,倒映着他冠冕下渐生的华发。仙桃的余甘尚在喉间,上元夫人的诘问犹在耳畔。那卷悬于王母处的《六甲灵飞十二事》,如天剑高悬头顶。

宫人清扫着琼浆玉液的残迹,昨夜仙娥踏过的金砖上,唯余几不可见的微尘。武帝缓步走过,忽觉足下传来凉意。他弯腰拾起一枚侍女遗落的青玉簪,触手温润,却重如千钧——那是仙门最后的叩门砖,还是压垮尘心的最后一根羽毛?长乐宫方向传来晨钟,一声,又一声,撞碎了未央宫最后的云雾。

仙缘似露,五毒如磐。当上元夫人点破“胎性五毒”时,武帝的冠冕早已浸透血火。他筑的蓬莱仙岛,压着民夫枯骨;饮的玉露琼浆,混着边关泪血。王母的仙桃与上元的天书,照见的恰是人间帝王最深的悖论:想以沾血的双手捧接云中玉牒,欲用填满私欲的肺腑吞吐天地清气。

那枚被武帝藏入袖中的桃核,终未能种活。它静卧在太液池底,成为一则无言的隐喻:浊泥之中,开不出霞举之花。百日之期滴答作响,未央宫的烛火彻夜通明。帝王在丹墀上徘徊的剪影,正被五毒撕扯——一边是案头待批的征伐诏书,一边是云端悬浮的《六甲灵飞十二事》。仙门将启未启,而历史的烽烟,已再次染红陇西的天空。

2、汉武帝(中)

天书悬剑:五毒难消的帝王劫

上元夫人驾临未央宫的刹那,连西王母都微微颔首。这位“真元之母”的排场更显肃杀:仙侍所设天厨珍馐流光溢彩,却透着凛然不可侵犯的寒意。王母对武帝低语:“此乃尊贵无匹之神,汝当再拜。”武帝慌忙伏地,额触金砖,只觉一股无形威压如山岳倾覆。

夫人并未看他,只对王母莞尔:“沉沦五浊之人,耽于酒色名利,本是常情。刘彻以帝王之尊,目眩神迷之物更倍于凡人,竟愿拔嗜欲之根,求无为大道,倒也算有些志向了。”王母颔首:“确是有心。”

话音未落,上元夫人目光如冰锥刺向武帝:“汝好道?招方士,祭山岳,祷河川,看似勤勉。然勤而无功,缘由何在?”她指尖虚点,武帝只觉五脏六腑被无形之手剖开,“汝胎性暴虐,气血攻神;胎性淫邪,精漏魄消;胎性奢靡,真元离体;胎性酷烈,命逝魂枯;胎性贼戾,心溃神亡——五毒如跗骨之蛆,深植汝荣卫脏腑!纵有金针刺穴,亦难涤荡半分!”字字如雷,震得梁柱间灰尘簌簌而落。

武帝冷汗浸透龙袍,几欲瘫软。王母不忍,取出一卷云纹缭绕的玉册:“此《五岳真形图》,可召山灵,退百邪,暂赐予汝。然欲求真正长生——”她看向上元夫人。

“百日!”上元夫人截断话头,声如金玉交击,“百日之内,绝血祀,弃声色,克奢靡!若汝心澄志坚,王母处所存《六甲灵飞十二事》,自当授汝。此乃洞彻阴阳之钥,得之可役使鬼神,遨游十方!”她袖中忽飞出一道紫气,凝成十二道若隐若现的玉牒虚影,悬于王母身侧,光华刺得武帝几乎睁不开眼。“若仍纵五毒——”夫人语带玄冰,“天罚立至,形神俱灭!”

武帝如蒙大赦又肝胆俱裂,扑倒在地:“臣性凶顽,长于浊世,蒙昧无知!今日得聆天训,如拨云雾!必谨记圣命,痛改前非!伏乞上元夫人垂怜!”姿态卑微如待宰羔羊。

王母轻叹:“夫人戒谕,字字如刀。恐使迷途之人,畏而不前。”

上元夫人眉峰冷冽:“志道者,投饿虎、蹈水火亦一往无前!志不坚者,纵万语千言,不过穿耳之风!”她转向武帝,目光如探照幽渊,“此等秘法,乃九天玄禁。泄于凡夫,必遭天谴,祸及子孙!”

语毕,夫人玉指凌空一点。殿外忽有青气冲天,俄顷,一位青衣小童踏云而降,手捧五色玉笈,霞光流转如活物。小童启笈,内里金篆玉字灿然生辉,正是《六甲灵飞左右策精》十二卷无上秘法!仙文浮动,隐约可见“太阴六丁通真玉女箓”、“太阳六戊招神天光书”、“左乙混沌东蒙文”、“右庚素收摄杀律”、“壬癸六遁隐地术”、“丙丁入火九赤班符”……名目玄奥,气机森然。

“此十二事,乃统御三界六丁玉女、策动日月精魄、遁形隐地、化生水火之无上枢机!”上元夫人声震殿宇,“阿母所赐《五岳真形》,不过登天之阶第一级;此十二秘法,方是叩开玄都之门的锁钥!汝非天命所钟、神魄相合者,永世不得窥见!今暂存王母处,百日为限!”

青真小童合上玉笈,那令人窒息的威压稍稍收敛。王母起身,紫云辇九色斑龙低吟。上元夫人最后瞥了一眼匍匐在地的武帝,身影化作一道青虹,瞬息无踪。千乘万骑随之隐入云端,仙乐渐杳,唯余未央宫死寂,与阶前碎了一地的琉璃盏。

武帝瘫坐于冰冷的金砖上。袖中那枚珍藏的仙桃核,不知何时已被他无意识捏碎,黏腻的汁液染透了龙纹内衬。王母赐予的《五岳真形图》静静躺在膝前,玉册温润,却重逾千钧。悬于头顶的《六甲灵飞十二事》,是通往九天玄都的云梯,也是斩落帝王头颅的天剑。

长乐宫的晨钟穿透死寂,一声,又一声,撞在武帝心口。他挣扎着望向殿外,太液池上薄雾未散,他亲手堆砌的蓬莱仙岛在雾中若隐若现。昨夜倾倒的麟髓琼浆渗入金砖缝隙,散发出甜腻又腐朽的气息。

百日倒计时的滴答声,仿佛已在每一根殿柱间响起。他猛地攥紧染着桃汁的衣袖——是抓住那根救命的仙索,还是继续沉沦于五毒泥潭?未央宫的丹墀之下,堆积着淮南王的血、远征将士的骨,还有无数为建章宫累毙的民夫幽魂。他们的呜咽,此刻正与云端仙官的箴言,在他颅腔内厮杀不休。

仙门开一线,天门悬利剑。那十二卷天书的光芒,刺穿了未央宫的重重帷幔,也刺穿了帝王冠冕下的虚弱与贪婪。百日之期,非关光阴流转,而是一场灵台之上的生死鏖战——是五浊胎毒吞噬残存道心,还是向死而生,挣出一线霞举之机?破碎的桃核在他掌心留下深紫掐痕,如同一个来自仙界的、带着血腥气的嘲弄烙印。

3、汉武帝(下)

天罚:五毒噬尽的帝王骨

百日之期将尽,未央宫铜漏声声如丧钟。武帝枯坐猗兰殿,案头《五岳真形图》蒙尘已久。他强令罢血祀,减宫室,可五更天仍被噩梦魇住——淮南王的白骨从太液池底伸出手,扯他坠向腥臭深渊。

七月流火夜,西南紫云再聚。王母独乘云车而来,眉间凝霜。不待武帝跪拜,她袖中飞出一卷朱砂密信。侍仙何昌的谏言如冰锥刺骨:“臣见山鬼哭于丛林,孤魂号于绝域!陛下兴兵忘赏,纵刑士卒;白骨纵横,黔首哀鸣。淫酷自恣,罪彰于天!嚣怨充塞九霄,焉能度世?”字迹渗血,映着武帝惨白的脸。

王母叹息如秋风扫殿:“告汝罪者甚众。然天道贵悔:斋戒思愆一月,可抵一年罪愆。汝累年祈禳,功过几相抵。自今而后——”她目光如电,“若再启战端,掘墓求珍,使苍生泣血,冤魂上诉……”话未尽,悬于殿梁的《六甲灵飞十二事》玉牒骤放寒光,十二道金纹裂空而去,如神剑归鞘隐入王母袖中!殿柱间悬垂的帷幔无风自燃,焦臭弥漫。

“天书收矣,仙路永绝。”王母驾返昆仑前,最后瞥向太液池方向。池中蓬莱仙岛轰然崩塌,金石鸾凤沉入浊浪。

元狩二年春寒刺骨。武帝行幸周至,卧病五柞宫。忽见烛影摇曳,东方朔青衫佩剑立于榻前:“臣辞陛下。”武帝伸手欲挽,朔身形化龙,破窗腾入西北云雾中。宫人惊呼追出,唯见大雾吞没龙影——昔日的弄臣,竟成了大汉唯一的飞升者。

二月丁卯,五柞宫弥漫死气。武帝忽见纱帐外立满人影:卫青铠甲渗血,霍去病喉插箭翎,李夫人颈缠白绫……无数枯骨伸出磷火缭绕的手。他惊坐而起,喉间腥甜狂喷,溅满屏风上的西王母绘像。

帝崩凶兆接踵:梓宫移入未央前殿当夜,棺内骤传“咚!咚!”撞响,如巨兽捶打,声震宫垣。连响七遍,异香混着铁锈味弥漫。三月葬茂陵时,送葬队伍陷于弥天大雾,陵寝石门柱在雾中訇然崩裂。雾锁坟茔月余不散,路人皆闻冢中传出金戈交击之声。

四年后长安坊市,更现诡谲一幕:胡商叫卖青玉箱与蟠龙杖,索价九万钱。老宦官一眼认出——此乃西域康渠王所献,武帝爱不释手,分明已随葬茂陵!廷尉严审,胡商供称:北巷有黑衣人售此物,收钱即化风而逝。

消息传入深宫,新帝掷杯长叹。茂陵地宫深处,玉杖正幽幽泛光。它曾伴武帝把玩仙桃,摩挲天书,此刻却沾满市井尘埃。五毒蚀空的帝王骸骨在玄漆棺中翻了个身,金缕玉衣哗啦作响,惊起守陵鸦群如黑云蔽日。

当东方朔乘龙破雾,武帝正被冤魂拽入地狱。天书收回的寒光,照彻了人间帝王最深的讽刺:他筑的蓬莱压着民夫枯骨,求的长生浸透将士鲜血。王母予他赎罪之机,可五毒胎性早如癌瘤盘踞灵台——暴虐催生杀伐,淫欲豢养妖姬,奢靡耗尽民力,酷烈自毁长城,贼心窃占天机。

茂陵大雾封门月余,是天庭最后的悲悯,为帝王留足忏悔的时辰。可棺木撞击声里,我们听见的仍是执念的咆哮:他不甘啊!不甘输给弄臣东方朔,不甘仙桃萎于尘泥,不甘那卷咫尺天涯的《六甲灵飞》!

直至玉杖流落市井,玄机终被点破:真正的仙缘,岂在昆仑天书?而在少杀一人,少筑一宫,少贪一饷。当帝王的手沾满鲜血,纵握王母所赐真形图,也不过是按向地狱的指印。那根辗转胡汉的蟠龙玉杖,原是天道掷回人间的冷笑——你看,你攥紧的陪葬珍宝,不及东方朔踏碎的一片浮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