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 第26章 神仙二十六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第26章 神仙二十六

作者:富家尔尔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6:09

1、叶法善

在江南处州松阳县的翠谷间,流传着一位奇人叶法善的故事。叶家祖籍南阳叶邑,世代修道,已有四代之久。他们秉持着救苦济世的信念,默默修行,精通道法,尤其擅长以隐秘的善行和玄妙的符咒之术帮助世人。

叶法善的降生,便带着不凡的色彩。他的母亲刘氏,在一个寻常的白日小憩时,竟梦见一道璀璨的流星划入她的口中。她下意识地吞了下去,醒来后便有了身孕。这胎怀了足足十五个月,叶法善才呱呱坠地。

童年的叶法善,就显露出与常人不同的际遇。七岁那年,他不慎落入湍急的江水中,整整三年音讯全无!当焦急的父母最终寻回他,询问这三年的去向时,年幼的叶法善平静地说:“是一位身着青衣的仙童引领着我。他给我饮了天上的云霞凝成的琼浆,味道甘美无比,所以我就在仙境稍作停留了。”他甚至还提到,那青童曾带他去朝拜了至高无上的太上老君,老君对他颔首微笑,似乎默许了他留在仙界的这段时光。

时光荏苒,叶法善长成了青年。他身材高大挺拔,面容清奇,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饱满的额头上,仿佛隐隐有两个“午”字的纹路。他性情温和纯净,如美玉般无瑕,从小就不沾荤腥。他常常独自在幽静的山室中静修,或是漫步于茂密的森林泽畔,或是探访云雾缭绕的深山清泉。

从那次仙府奇游归来后,叶法善似乎天然通晓了驱使鬼神、役使精怪的法术。他选择了家乡附近一座名为卯酉山的清幽之地作为居所。通往他山居的小路旁,横卧着一块巨大的山石,如同拦路虎,人们每次经过都必须小心翼翼地绕个大弯。叶法善见此不变,微微一笑。他从容地取出一道朱砂绘制的符箓,口中念诵真言,轻轻往巨石上一贴。只见那符箓闪过一道微光,顷刻之间,那庞然大物竟隆隆作响,仿佛被无形巨手抬起,轻飘飘地向远处飞去,稳稳地落在不碍事的地方。原本崎岖难行的山路,瞬间变得平坦通畅。目睹此景的乡邻们无不目瞪口呆,惊为天人,从此对这位年轻的修道者更加敬重。

叶法善的足迹踏遍括苍山脉。一次,在白马山的一个深邃石洞中静坐时,他忽然感到洞内光华大盛。三位神人悄然现身,他们身着华美锦绣的衣袍,头戴镶嵌着明珠宝玉的冠冕,周身散发着神圣祥和的气息。为首的神人开口,声音如同清泉流淌,带着无上的威严:“叶法善,我等奉太上道祖之命,特来向你传达天机密旨。你本是天上太极宫紫微左……”

神人的话语在洞中回响,叶法善凝神静听,他明白,自己尘世的修行之路,又将迎来新的指引与使命。

叶法善的故事,如一颗坠入凡尘的星子,照亮了松阳的山谷,也映照着我们内心的可能。他吞下流星的奇遇、饮下云浆的经历,看似遥不可及的仙缘,却根植于世代累积的善行与纯粹的向道之心。那移开的巨石,不仅是山路的阻碍,更像是我们生命中横亘的困难与局限。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内心的澄澈、持久的信念与对善的执着,或许正是我们凡人所能拥有的、最接近“仙术”的力量——它足以移开我们心中的顽石,通往更广阔的天地。

时间到了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三月九日,括苍山那三位华贵的神人再次降临在叶法善面前。这一次,他们的神情更加庄重,带来的消息也更为惊人:“奉太上道祖之命,命你即刻出山,辅佐即将登基的睿宗皇帝和未来的开元圣主!此乃天命所托,不可再隐遁山林,辜负重任!”话音落下,神人便如云雾般消散无踪。

这番话在当时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因为此时,后来的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之父)和玄宗李隆基本人都还只是亲王,远未登上帝位,更别说“睿宗”、“开元”这样的庙号和年号了。叶法善心中了然,这又是来自上天的预言。果然,同年八月,朝廷的诏书便送到了卯酉山,征召叶法善入京。

入京之后,历史的车轮印证了神谕。叶法善亲身经历了平定韦后之乱、拥立相王李旦为睿宗皇帝,随后又见证了年轻的李隆基(玄宗)继承大统。他成为了皇帝身边重要的顾问,深得信任。无论是国家吉凶征兆,还是宫廷动静,皇帝常常私下征询他的意见。

有一次,吐蕃派使者进献一个密封的宝函,态度神秘地说:“此函机密,请陛下务必亲自开启,万不可让他人知晓其中内容。”朝堂上一片寂静,群臣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叶法善站了出来,声音沉稳而清晰:“陛下,此函暗藏凶险,万万不可亲启!请让吐蕃使者自己打开它。”玄宗对叶法善深信不疑,便依言命令吐蕃使者当殿开函。使者无奈,刚打开宝函,只听“嗖”的一声,一支暗藏的弩箭激射而出,正中使者胸口,当场毙命!真相大白,果然是针对皇帝的毒计。叶法善的及时预警,避免了一场大祸。玄宗龙颜大悦,对他更加倚重,加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越国公,并让他主持景龙观(注:景龙观是当时长安着名道观)。

叶法善的家族也声名显赫。祖父叶重精通术数,善于考召鬼神,在民间极有威望,被朝廷追谥为“有道先生”。父亲叶慧明也被追赠为歙州刺史。功成名就后,叶法善请求皇帝将自己松阳的老宅改为道观,赐名“淳和观”,并得到了朝廷的全力支持。

时光流转,到了开元初年一个元宵节的夜晚。长安城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玄宗皇帝为了观赏最好的灯景,特意移驾到上阳宫的高处。宫廷御用匠人毛顺心果然了得,他搭建起三十多座巨大的彩楼,金箔翠羽、珍珠美玉点缀其间,流光溢彩。楼高足有五十丈(约150米),微风拂过,悬挂的珠玉叮当作响,自成韵律。最绝的是灯组造型——栩栩如生的龙、凤、螭(无角龙)、豹,仿佛活了过来,腾跃舞动,巧夺天工。玄宗看得心花怒放,立刻派人悄悄请来叶法善,想让他也欣赏这人间奇景。

叶法善站在彩楼下仰望片刻,平静地说:“陛下这里的灯影,确实壮丽无比。不过,今晚西凉府(今甘肃武威一带)的灯会,恐怕也不遑多让。”

玄宗很是惊讶:“哦?法师最近去过西凉府?”

“正是,贫道刚从那边回来,就接到陛下的急召了。”叶法善答道。

玄宗好奇心大起:“朕现在真想亲眼去看看西凉府的灯会,法师可有办法?”

“这有何难?”叶法善微微一笑,“请陛下闭上眼睛,务必记住,无论发生何事,切不可擅自睁开。否则,恐受惊吓。”玄宗依言紧闭双眼。叶法善轻轻一引,玄宗只觉身体一轻,耳边风声呼啸,仿佛瞬间腾空而起,直入云霄!不过片刻,脚下又有了踏实的感觉。

“陛下,可以睁眼了。”叶法善的声音传来。

玄宗睁开眼,眼前的景象让他目瞪口呆。他们竟已身处千里之外的西凉府!放眼望去,连绵数十里的灯海璀璨夺目,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士女云集,一派繁华盛景。玄宗看得如痴如醉,连连赞叹:“果然名不虚传!好一个西凉灯会!”

叶法善的京城生涯,是道术与智慧在权力中心绽放的光芒。他识破凶函的机敏,是洞悉人心险恶的慧眼;他神游千里的玄通,是超越凡俗的逍遥。然而,无论是守护帝王安危,还是游历人间盛景,那份“淳和”的本心,始终是他力量的源泉。真正的守护,未必是惊天动地的法术,更在于关键时刻的清醒与智慧;真正的逍遥,也不仅在于穿越时空的异能,更在于无论身处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都能持守内心的澄澈与从容。这份定力,才是穿越古今的“神通”。

叶法善在长安的声望日隆。就在他带玄宗神游西凉看灯后不久,潞州(今山西长治)官员送来急奏:八月十五那晚,潞州城上空忽然仙乐飘飘,天降金钱!玄宗一听,这不正印证了叶法善那晚确实施展了通天神力吗?皇帝和身边的大臣们好奇心更盛,变着法子想试试叶法善的本事到底有多大。结果每一次试验,叶法善的道术都展现得清清楚楚,毫无虚假幻象。玄宗对他越发敬重,礼遇有加。至于他那些呼风唤雨、召唤山神、烹制龙肉(传说中龙可入药)、降服妖邪的种种神奇事迹,都详细记录在他的传记里,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有一次,当朝宰相、燕国公张说去景龙观拜访叶法善。叶法善设宴款待。张说看看四周,问道:“法师,今日没有别的客人了吗?”叶法善笑道:“还有一位曲处士,长年隐居山林,性情谨慎木讷,就是特别爱喝酒,酒量还很大。”张说便请他出来相见。不一会儿,一个身高不足三尺(约一米),腰围却有数圈那么粗的怪人走了进来。他坐在下首,行礼的动作显得笨拙朴实。酒上来后,这位曲处士来者不拒,杯杯见底,面不改色。酒宴将散,张说正要告辞,叶法善突然拔剑而起,对着曲处士厉声呵斥:“整场下来,你毫无高论,只知沉溺杯中之物,留你何用!”话音未落,剑光一闪,那曲处士应声倒地,竟化作了一个巨大的酒槽(“巨檠”)。原来这不过是个嗜酒的器物成精罢了。叶法善曾对门徒预言:“一百六十年后,会有道术超越我的人,来到卯酉山居住。”

叶法善不仅道法高深,更心怀慈悲。当初他还在四明山(今浙江宁波境内)隐居时,曾帮助过一条被困的龙。龙族感念他的恩德,想要用海底的珍珠宝贝报答他。叶法善却一概谢绝,只是指着自己居住的陡峭山崖说:“这里离水源太远了,如果能为我引来一道清泉,就是最好的恩惠了。”当天夜里,山中风雨大作。第二天清晨,人们惊讶地发现,山脚下神奇地出现了一圈石渠,清澈的泉水汩汩流淌,即便寒冬也不枯竭。直到今天,当地人还称它为“天师渠”。

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那是唐高宗显庆年间(早于玄宗时期),叶法善奉旨前往天台山主持一场盛大的黄箓斋醮(道教仪式)。他取道广陵(扬州),计划第二天一早渡江前往瓜州。正值暮春时节,江边风和日暖。渡口边,船夫们泊好船等待明日开渡。这时,江边突然出现了一黄一白两位老者。黄衣老者对白衣老者说:“趁这闲暇,不如手谈一局(下围棋)如何?”白衣老者欣然同意。只见黄衣老者对着江面虚空一招:“冥儿何在?”平静的江面突然分开,一个浑身湿漉漉、衣服却滴水不沾的童子(“滉童”)冒了出来。黄衣老者吩咐:“把棋局和坐席都拿来。”童子很快照办,在沙滩上铺好席子,摆好棋盘。两位老者相对而坐,白衣老者笑着说:“老规矩,输了的,明天请吃那个从北边来的道士!”两人相视大笑,随即落子。

棋局持续了很久。最终,白衣老者投子认输:“哎呀,你赢了!不过,希望你看在他是修道人份上,口下留情啊。”黄衣老者得意洋洋地站起身,竟踏着江水,慢慢消失在远处的波涛中。船夫们听得清清楚楚,吓得魂飞魄散——这俩老妖怪,分明是要谋害明天渡江的叶法善啊!他们惶恐不安地等到天亮。

第二天,叶法善如期而至,准备渡江。船夫们战战兢兢地把昨晚的所见所闻告诉了他。叶法善听完,神色平静,只是说:“无妨,启程吧。”船行至江心,风浪突然大作,船只剧烈摇晃,眼看就要倾覆!只见叶法善不慌不忙,从怀中掏出两道朱砂写就的符箓,口中念念有词,挥手将符投入汹涌的江水中。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符箓入水,如同定海神针,滔天巨浪瞬间平息。船安然渡过,抵达瓜州。

更令人震惊的是,就在瓜州岸边几里外的沙滩上,人们发现了一条巨大的白鱼!那鱼身长足有百尺(约三十米),腰围数十围,早已僵死。走近细看,鱼头上有一个深深的大洞,正汩汩流出粘稠的液体。船夫和附近的村民认出,这不正是昨天那黄衣老者的原形吗?大家一拥而上,分割鱼肉,附近村子的人竟吃了好几个月才吃完。(故事出自《集异记》及《仙传拾遗》)

感悟:叶法善的一生,是道法通玄的传奇,更是道心澄澈的写照。他剑斩酒妖,显霹雳手段;拒收珍宝,唯求一泓清泉,怀菩萨心肠;江中降妖,则显济世护生之志。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力量,源于内心的纯粹与正直。能洞悉幻象(如酒妖),能克制贪欲(拒龙宝),能守护苍生(除鱼怪),以道心驾驭神通,方能在天地间行稳致远,留下如天师渠般泽被后世的清流。那份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慈悲,远比任何法术更接近“道”的本质。

2、邢和璞:算尽天机的人

唐朝开元年间,长安城里来了位奇人,名叫邢和璞。没人知道他具体从哪儿来,多大年纪,只知他精通道家方术,随身总带着一把六寸长的竹算筹。这把算筹,就是他窥探天机的钥匙。

每当有人慕名前来求问吉凶,邢和璞便会拿出算筹。他神情专注,将竹片在床上纵横排列,动用数百根,铺满一床。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竹片,在他眼中仿佛自有其运行的轨迹。布算完毕,他便能清晰地道出求问者的家宅祸福、前程官禄,甚至精准预言其寿命长短,每每应验如神,令人惊叹。一时间,这位面容清瘦、气息沉静(据说他修炼服气辟谷之术,偶尔才吃点丹药)的邢先生,成了长安城最炙手可热的人物。开元二十年他刚到京城,达官贵人们便蜂拥而至,他住所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传说他不仅能为人“增寿”——延长既定的命数,甚至……还能让死去的人活过来!

这个“活死人”的传说,就发生在离长安不远的一个叫白马坂的地方。

邢和璞路过此地,顺道去拜访一位老友。谁知到了友人家门口,迎接他的不是故人,而是撕心裂肺的哭声。友人的老母亲悲痛欲绝地告诉他:儿子已经去世两天了(信宿,指两夜),此刻正停尸在床。

白发人送黑发人,其痛何如?老母亲泪流满面,拉着邢和璞的衣袖苦苦哀求:“先生!都说您有通天彻地之能,求求您,救救我儿吧!”

邢和璞看着悲痛欲绝的老人,沉默片刻,点了点头。他走进停放尸体的房间,平静地对老母亲说:“请让我单独待一会儿,关好门,无论听到什么动静,都不要进来。”

门被关上了。邢和璞走到床前,看着毫无生气的友人。他没有念咒,没有画符,只是做了一件极其怪异的事:他将友人的尸体扶起靠在床头,然后自己脱去外衣,掀开盖在友人身上的被子,竟然躺在了尸体旁边,盖上同一床被子,挨着冰冷的身体,闭目睡下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守在门外的老母亲心急如焚,里面却一片死寂。不知过了多久,门开了。邢和璞走了出来,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吩咐道:“准备些热水吧。”

老母亲满怀希望地冲进去,看到的却依然是儿子冰冷僵硬的尸体!她顿时瘫软在地,绝望的哭声再次响起。

邢和璞眉头紧锁,喃喃自语道:“明明已经约定好了,为何失信?”他再次转身回屋,对老母亲说:“再等等,关好门。”门又一次被紧紧关上。

这次,门外的等待更加煎熬。老母亲的心像被架在火上烤。终于,门再次打开。邢和璞这次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神色,说:“活了,进去看看吧。”

老母亲跌跌撞撞扑到床前,只见原本死去的儿子,胸口竟有了微弱的起伏,脸色也恢复了一丝红润!她颤抖着握住儿子的手,那手,是温热的!

“儿啊!儿啊!”她喜极而泣。

过了一会儿,儿子缓缓睁开了眼睛,眼神迷茫,仿佛刚从一场大梦中惊醒。他虚弱地问:“娘?我……我这是怎么了?”

母亲含泪问:“孩子,你刚才去哪儿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儿子脸上浮现出惊恐的神色,断断续续地说:“我……我好像被带到了一个漆黑的地方,像牢房一样……有凶神恶煞的人抓着我,不停地拷打审问,痛苦极了……就在我快撑不住的时候,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喊:‘大王有令,放他回去!’……然后……然后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再睁眼就看见您了……”

小小感悟:邢和璞的故事,像一把玄妙的竹算,拨动着我们对生死的敬畏与好奇。他布算如神,能增人寿,甚至挑战死神的权柄。然而,那与亡者同眠的诡异一幕,以及冥府“约定”的曲折,又透露出天机莫测、阴司有律的深意。邢和璞的“神通”,或许并非简单的起死回生,更像是在生死法则边缘的一次艰难交涉。它提醒我们:生命自有其定数与尊严,对生当珍惜,对死当敬畏。那份穿透阴阳界限的力量,终究抵不过人间至情对奇迹的深切呼唤,以及生命本身所蕴含的、超越我们理解的韧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