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本自俱足 > 第91章 改制

本自俱足 第91章 改制

作者:小咪的衣食父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7:33

暮春的东北傍晚,天擦黑时风还带着点峭寒。

德昇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二八自行车,后车架上挂着个网兜。里面是俊英买的水果硬糖,还有块浅粉的碎花布,打算让夏张氏给未出世的孩子缝件小衣裳。

车轮碾过村口的土路,扬起的细土沾在他裤脚的补丁上,远处辽河的水汽混着刚返青的麦秸秆味儿,飘在微凉的空气里。

他刚从城里的张义芝家回来,远远的就看见德麟蹲在院门口的磨盘旁边。烟袋锅子在暮色里亮着一点红,烟灰簌簌落在盐碱地上。

德麟的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连德昇停了车都没察觉。

“大哥,想啥呢?这么入神,烟都烧到手指头了。”德昇走过去,从网兜里掏出包着糖果的纸包递给他,“俊英给丫头们买的糖,说是新来的,让她们尝尝。”

德麟猛地回神,把烟袋锅子在磨盘上磕了磕,接过纸包,声音带着点疲惫:“我特意在这等你呢,找你正有事,咱哥俩唠唠。”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土,往院墙边的老榆树下走,那儿背风,还能看见村里的灯火一盏盏亮起来。

德昇跟着过去,靠在树干上。老榆树刚冒新芽,嫩绿色的小叶子在风里轻轻晃。

“是不是大队改制的事?”德昇先开了口。

白天在张义芝家,就听俊英说过,以后进蔬菜没人拉大车送了,得商店自己派车,去菜地里拉。

“商店也得养大汽车了,会开汽车的吃香了。”俊英说,“听孟主任念叨,以后城郊的大队都要改种蔬菜。”

德昇当时还没往心里去,现在看大哥愁眉苦脸的样子,看来改制并不是容易的事儿。

德麟点点头,从怀里掏出张叠得整齐的白纸黑字的红头文件,借着窗户里涌出来的灯光,指了指上面的字:“以前只是大家哄哄,现在正式文件下来了,上面刚批的,咱夏家大队,跟西边李家堡、南边王家洼子,三个队一起,改粮为蔬。专供盘锦垦区和辽河油田一年四季的蔬菜供应,特别是冬储菜。你也知道,冬天那俩地方蔬菜比金子贵,每年油田的工人那么多人,都得靠萝卜白菜过冬,有的连冻了的土豆和萝卜都不够。”

德昇的眉头也皱起来了。夏家大队多是塘地,改种水稻没几年,土质刚刚有了改善,现在都填实种蔬菜……

况且,突然改种白菜、雪里蕻,别说老人们不适应,连他都觉得悬,“社员们能愿意?王大牛上次还跟我念叨,说白莹莹的大米养人,这刚吃几天细粮啊?白菜当不了饭。还有,咱也没种过菜啊,万一长不好,冬天口粮咋办?”

“我也是为这个问题发愁呢。”德麟叹了口气,手指在文件上蹭了蹭,“上面说了,粮食归粮库统一调拨,按粮本上的人口供,每人每月三十斤玉米面。蔬菜收了直接交蔬菜水果仓库,他们派车来拉,不用咱操心运输。关键是工分咋算,按亩算,种蔬菜比种水稻多两成。就是咱没这么大规模的种过蔬菜,社员们没经验,我怕开会的时候闹情绪。”

德昇沉吟不语,他想起了在部队做后勤部司务长的时候,看见炊事班的白菜都发蔫了,厨师周师傅叹着气说“要是有新鲜的就好了”。他又想起俊英怀孕后总想吃点清淡的,冬天只能靠腌萝卜下饭。

可是油田的工人们上塔采油,长年累月的野外工作,不比部队的战友们轻松。俊英家也是城里居民的缩影。

德昇的心里动了动:“哥,我觉得这事儿可行。就是得把话跟大伙说透,填了水田,种蔬菜,技术员啥时候到?得让上面派技术员来,教大家种菜,这得让他们亲眼看见,这菜能种好,口粮也不愁。”

德麟眼睛亮了点:“技术员下礼拜就到,省里派来的,说是沈阳农业大学的老师,指导过北大荒,种过菜,有经验。回头开会的时候你帮着劝劝,年轻人都信你。”

两人又唠了会儿细节,夏张氏答对完童秀云的月子饭,在堂屋里喊“德昇,德麟,吃饭了,孩子们都等着呢”,两人才散了。

德麟舒了口气,月光洒在土地上,像铺了层霜,他想着刚才的话,心情轻快了许多。

进了屋,夏张氏正坐在炕沿上缝鞋底,看见他俩进来,赶紧放下针线:“咋才回来?都等你们吃饭呢。”

德麟顺手端着一盆高粱米水饭从外屋地进来,碗边还冒着热气:“快捡碗筷,锅里炖了土豆茄子,快盛饭吃饭。”

德昇洗了手,把网兜里的糖和花布拿出来。

雪君捏着那块花布,眼睛笑成了弯月亮:“这布真好看,给小孩子做件小褂子正好。”

夏张氏凑过来看,也笑着说:“还是你二婶儿会买,我这老了,瞎模糊眼的看不好,到时候你帮着剪剪。”

吃着饭,德麟把大队改制的事说了。

夏三爷夹菜的手顿了顿,“改种蔬菜啊?我倒是想帮着干活,困难那时候我在北大庙种过一大片菠菜地,度过了饥荒……”

夏张氏放下碗,擦了擦嘴:“你别操心,有我呢。我在后院种的园子啥菜都有,撒种、浇水都懂点儿,到时候帮着搭把手。”

德麟和德昇相视一笑,没想到爹和娘这么开通。

接下来的几天,大队里渐渐有了议论声。

德昇早上去井边挑水,听见王大牛和李大叔在嘀咕。王大牛蹲在井台上,手里拿着个高粱穗子,叹着气说:“种了四十年高粱,突然改种白菜,这地能答应?万一长不好,冬天喝西北风?”

李大叔倒是有点动心:“听说工分能多两成,要是真的,我家小子娶媳妇的彩礼就有指望了。”

旁边的李婶子不乐意了,“高粱种的好好的那时候,说改水稻,田里就注了水,现在又得填土种菜,折腾人吗不?德昇,你说是不是?”

德昇没有搭话,他不想也不能发表任何意见。

王大牛的小儿子狗蛋,才十七岁,跟在德昇屁股后面问:“德昇哥,咱们是不是也种那种长得特别大的白菜?我在城里见过,比咱家的锅盖还大!”

德昇笑着点头:“会种,还会种大茄子,大豆角,你慢慢学吧。”

“那咋的,我学东西可快呢,”狗蛋不服气的说。

转眼就到了月底,天气渐渐热起来,早上的风也带了暖意。

德昇刚起来,就听见村里的大喇叭“滋啦”响了两声,接着是德麟的声音。有点沙哑,像是刚熬过夜:“全体社员注意,全体社员注意,今天上午九点在大队部开会,有重要的事宣布,大家都要来,不要迟到,带好锄头、镰刀,开完会直接下地。”

大喇叭的杂音还没散,夏张氏就已经把早饭做好了:高粱米汤、贴饼子,还有一小碟咸菜。

德昇帮着端碗,说:“娘,我也去开会,听听到底咋安排。”

夏张氏点点头:“行,你也好好听听回来给我讲讲。”

德昇和夏三爷到了大队部,院子里已经挤满了人。

老槐树的枝桠上挂着个红布条,是去年秋收时挂的,风吹着布条晃来晃去。

社员们扛着锄头,靠在墙根上,等开完会直接下地;还有妇女抱着孩子,孩子手里拿着刚摘的榆钱,吃得满脸都是。

“不知道夏书记叫咱们来有啥事儿?”

“是不是又要分粮食了?我家的高粱米面快见底了。”

“听说要改种蔬菜,真的假的?”

议论声像炸开的锅,直到德麟和队长从屋里出来,大家才渐渐安静。

队长手里拿着个棕色的木头夹子,走到台阶上,清了清嗓子。他的嗓子也有点哑,估计跟德麟一起熬了好几天:“大家安静一下,今天叫大家来,是宣布个重要通知。上面刚批的文件,为了解决盘锦垦区和辽河油田的蔬菜问题,特别是冬储蔬菜问题,咱夏家大队打从今天起,和不叫夏家大队了,跟西边李家堡、南边王家洼子,三个队合并到一起,改名叫八一大队,也不种粮食了,改种菜,改粮为蔬!”

“啥?改粮为蔬?”王大牛第一个站起来,手里的烟袋锅子差点掉在地上,“俺种了四十年高粱,这地改种白菜,万一长不好,冬天喝西北风?”

“就是啊,白菜能当饭吃?”王二婶抱着孙子,也跟着说,“俺家小子正长身体,顿顿都得吃玉米面,粮食根本不够啊?”

“就是!当年让我们开垦塘地种水稻,这才几年?水田能填上啊?”

院子里又乱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大多是担心的话。

德麟赶紧走上前,接过队长手里的文件夹,翻开给大家看:“大伙别慌,听我把话说完。第一,技术员下礼拜就到,省里派来的,专门教咱们种白菜、雪里蕻、土豆,育苗、移栽、施肥,都教;第二,口粮的事,粮库统一调拨,按粮本上的人口供,每人每月三十斤玉米面,不够的找大队,咱们跟上面申请补;第三,种蔬菜的工分,按亩算,比种粮食多两成,商业局已经订了第一批菜,收了直接拉走,不用咱们操心!”

他顿了顿,指了指院子外面的土路:“咱夏家大队在城郊,离城里近,运输方便,这是咱的优势。冬天油田的工人能吃上咱种的新鲜蔬菜,咱自己也能多赚点钱,给孩子买糖吃,给媳妇扯布做衣裳,这不挺好吗?”

这话说到了大家的心坎里。王大牛摸了摸胡子,没再说话;王二婶抱着孙子,小声跟旁边的人说:“要是真能多赚点,俺就给孙子买块花布做个新棉袄。”狗蛋举着手喊:“德麟叔,我要跟技术员学种大白菜!”

大家的顾虑渐渐打消了。队长笑着说:“行了,大伙都别站着了,带好家伙,跟我下地。先把东边那块地翻出来,准备育苗!”

社员们都动了起来,扛着锄头、拿着镰刀,跟着队长往东边的地走。

德昇也跟在后面,他力气大,扛着两把锄头,一把自己用,一把给李大叔。

夏三爷和德麟走在后面,走的很慢,慢慢的和前面的队伍拉开了距离。

东边的地是块好地,土肥,以前种高粱年年丰收。

德昇放下锄头,挽起袖子,一锄头下去,就能翻起一大块土,土块里还带着去年的高粱根。

李大叔在旁边笑着说:“德昇,你这力气,翻地都比别人快!”

德昇也笑:“这块地肥,种白菜肯定长得好。”

狗蛋蹲在地里,手里攥着木耙子,把德昇翻起来的土块敲碎。

他眼睛尖得很,一看见土缝里的小石子就捏出来,扔到旁边的竹筐里。

裤脚挽到膝盖,露出的小腿上有几道旧伤疤,是帮家里割草时划伤的。

忽然他的手指碰到个硬东西,挖出来一看,是颗饱满的高粱穗儿,红通通的,还带着去年的潮气。

他捏着这穗儿高粱,愣了愣,然后抬头看见不远处的德昇。

阳光照在狗蛋的身上,暖融融的。他把高粱穗儿插在脑后的衣领子里,笑着对旁边的德昇说:“种白菜也好,等冬天腌成酸菜,炖粉条和冻豆腐,比啃高粱米干饭强。”

那边的水田里,德麟带着社员们已经干上了,抽干了水的稻田地里,窜出来密密麻麻的小螃蟹和小虾。妇女们用桶装,用盆盛,脸上洋溢着欢乐和惊喜。

夏三爷的腿脚不方便,坐在田埂上,给路过的人递水、递毛巾。

他看着地里忙碌的身影,心里暖乎乎的。

太阳慢慢升到了头顶,风里带了暖意,社员们都脱了外衣,搭在田埂上。

区里派来的拖拉机和大卡车,一车一车的把旧坝根儿的土,运到了田埂边上。

男人们在前面翻地、耙地,土块被耙得细细的,像筛过一样;

女人们在田埂边上挑种,雪里蕻的种子要泡在温水里,白菜种子要挑颗粒饱满的,王二婶一边选种一边跟大家说:“俺以前种过小菜园,这白菜种子得选黑亮的,才好发芽。”

有人哼起了东北的二人转小调,调子轻快,飘在田野里。

德昇翻完一垄地,歇下来喝水,看着眼前的景象。想着,等冬天来了,城里的人们能吃上他们种的新鲜蔬菜,俊英也能顺利生下孩子。

到时候,他带着俊英和孩子,坐在田埂上,看地里的白菜绿油油的,那该多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