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本自俱足 > 第82章 擦肩

本自俱足 第82章 擦肩

作者:小咪的衣食父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7:33

晚上,丽新趴在炕桌前,铺开了信纸,刚写出几个字,“夏德兴同志……”

她的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如果那个人也留下了地址该多好。

丽新盯着信纸上面的字,那字迹渐渐模糊,变成了,“陈建军……”

东北的春天总是来得太迟,狼窝大队的冻土到了三月底还没化透,田埂上的土块硬得能硌疼鞋底。

丽新那天挎着半篮刚挖的水荠菜,裤脚沾着泥点,正往村口磨盘那边走。

丽新的妈王桂兰说中午要包荠菜饺子,让她再寻些嫩的。

风里飘着杨絮,一团团粘在她的蓝布褂子上,像撒了把碎棉絮。

就在这时,三个穿军装的人从西边的土路上过来了。领头的那人个子高,军装洗得发浅,肩膀上落着层薄土,裤脚卷到脚踝,露出的袜子沾着泥,一看就是走了远路。

他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纸,另一只手叉着腰,眉头微微皱着,像是在辨路。

另外两个年轻些,一个背着帆布挎包,一个手里拎着个铁皮水壶,正四处张望。

“同志,问个路,狼窝大队部在哪儿?”高个子先开了口,声音有点哑,带着山东口音。

丽新猛地停下脚步,手里的荠菜篮晃了晃,一片菜叶掉在地上。

她抬头看过去,正好对上那人的眼睛。眼窝深,瞳孔亮,像是盛着清亮亮的井水。阳光落在他军帽的帽檐上,投下一小片阴影,刚好遮到鼻梁。

丽新忽然觉得脸热,手不自觉地攥紧了筐梁,指尖捏得发白,连话都忘了说。

“姑娘?”旁边拎水壶的年轻人又问了一句,丽新才回过神,慌忙弯腰捡菜叶,声音细得像蚊子叫:“往前……往前走到头,看见挂着‘为人民服务’木牌的就是,不远。”

高个子冲她笑了笑,露出两颗虎牙,抬手把军帽往上推了推:“谢了啊,姑娘。”

三人转身往村里走,丽新站在原地,看着那三个军装背影,直到他们拐进胡同里看不见了。

风又吹过,杨絮粘在她的睫毛上,她眨了眨眼,心里像揣了只兔子,突突地跳。

第二天早上刚到大队部,队长就叫过来丽新给她介绍,“丽新啊,大队来了征兵的同志,都是国家需要的,咱得配合工作,全力支持。”

三名军人站在她的面前,齐刷刷的敬了个军礼。

“好的,队长,”丽新满口答应下来。

后来她才知道,高个子叫陈建军,是征兵队的负责人,另外两个是他的助手,李刚和王卫东。

大队部没多余的房子,队长就让他们住到了村东头的青年点。

去年知青都回城了,那排土坯房空了大半年,墙皮掉了大半,里屋摆着两张土炕,炕上铺着旧草席。

那天傍晚,丽新去大队部他们送她娘包的荠菜馅儿饺子。正好看见陈建军在扫青年点的院子。

他脱了军外套,里面的白衬衫领口敞着,露出半截锁骨,额头上渗着汗,扫起的尘土落在他的裤脚上,他也不在意。

“谢谢丽新同志。”陈建军接过丽新手里的饭盒。

“我哥也叫建军,”丽新突然说,她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想和他拉进一些关系。

“真巧,”陈建军笑了,露出一排整齐的白牙,嘴角翘出好看的弧度。

“嗯!”丽新使劲的答应着,眼睛弯成了月芽儿。

回家的路上,田野里的风都是甜的,吹到丽新的心里暖洋洋的。

丽新在大队部帮着算工分,这活是队长派的。

她念过两年书,字写得整齐,算账也仔细,队里的媳妇们都夸她“心细如发”。

每天早上,她挎着个蓝布包去大队部,包里装着账本和铅笔,一坐就是一上午。

青年点离大队部不远,有时陈建军他们来大队部借斧头,会遇见她。

每次碰面,陈建军都会跟她打招呼:“丽新同志,忙着呢?”

丽新总是低着头“嗯”一声,手里的笔却会顿一下,账本上的数字都写歪了。

有一回,她算完工分,收拾东西准备回家,走到门口,看见陈建军蹲在大队部的墙根下,正给一只受伤的小麻雀包扎翅膀。

他从口袋里掏出块干净的纱布,小心翼翼地裹在麻雀的翅膀上,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玻璃。

丽新站在门口看了会儿,直到陈建军抬起头看见她,她才慌慌张张地说,“我,我回家了。”

陈建军笑着点头:“慢点走,路上有泥。”

没过多久,村里就传开了,说南边边境不太平,这次征兵是要往前线送。

消息一出来,村里的年轻小伙子都炸了锅,每天都有十几个人往大队部跑,抢着报名。

队长忙得脚不沾地,陈建军他们也没闲着,白天给报名的人登记、体检,晚上还要开会核对名单,常常忙到后半夜。

那天晚上,丽新算完工分准备走,看见队长正跟陈建军说话:“建军同志,你们这人手不够啊,要不我派个人来帮你们打打下手?”

陈建军搓了搓手,叹了口气:“可不是嘛,登记的表格堆了半炕,光靠我们三个,怕是要拖进度。”

队长扭头看见丽新,眼睛一亮:“丽新,你来得正好!往后你就多来帮帮忙,帮他们记记名字、整整资料,工分照样给你算。”

丽新心里“咯噔”一下,抬头看陈建军。

他也正看着她,眼神里带着点期待:“要是丽新同志不麻烦,那就太好了。”

她攥了攥衣角,小声说:“不麻烦,我能行。”

从那天起,丽新每天算完工分,就往青年点跑。

青年点的里屋摆了张旧木桌,桌上堆着一摞摞登记表,煤油灯的光昏黄,照在纸面上,字都显得暖乎乎的。

陈建军坐在桌的一边,给她念报名人的信息:“王二柱,二十岁,贫农,身高一米七五……”

丽新坐在另一边,手里的铅笔飞快地写着,偶尔有字不认识,陈建军就停下来,手把手教她写。

他的手比她的大,裹着她的手,指尖的茧子蹭过她的手背,痒得她心尖发颤。

李刚和王卫东忙着核对征兵的表格,做家访,根本顾不上这边。齐丽新成了陈建军最得力的助手。

屋里经常就剩丽新和陈建军。

陈建军看着她写得发红的手,从口袋里掏出块水果糖,剥了糖纸递给她:“歇会儿吧,吃块糖。”

那糖是橘子味的,甜得能渗到心里,丽新含着糖,没敢看他,只盯着账本上的字,小声问:“陈同志,前线……危险吗?”

陈建军沉默了会儿,才说:“当兵哪有不危险的?但守着国家,心里踏实。”

他看着窗外的夜色,又说:“我老家在山东农村,跟这儿差不多,春天也飘杨絮。我娘总说,等我退伍了,就回家种庄稼。”

丽新听着,心里忽然酸溜溜的。她想,要是陈建军退伍了,还会不会回狼窝大队?

日子一天天过,丽新的心思越来越明显。

她偷偷给陈建军做了双布鞋,纳鞋底的时候,手指被针扎破了好几个洞,她用布条裹住,接着纳。

鞋做好了,她没敢直接送,藏在蓝布包里,每次去青年点,都想拿出来,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有一天下雨,丽新从青年点回家,陈建军拿着雨衣追出来:“丽新,雨大,披着雨衣走。”

他把雨衣披在她身上,自己却淋着雨往回跑。

丽新站在雨里,看着他的背影,眼泪混着雨水往下掉。

她第二天把雨衣还回去的时候,顺便把布鞋塞给了他:“陈同志,我……我给你做的,你试试合不合脚。”

陈建军拿着布鞋,眼眶红了,他说:“丽新,谢谢你。”

三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征兵工作结束了,村里有十二个小伙子被选上了。

队长要办欢送会,就定在村口的老槐树下。

那天早上,丽新起得特别早,她换上了新做的的确良衬衫,还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老槐树下挂着“欢送新兵赴前线”的红横幅,敲锣打鼓的声音震得人耳朵疼。

新兵们戴着大红花,被乡亲们围着,有说有笑。

丽新在人群里找陈建军,看见他站在李刚和王卫东旁边,正跟新兵们说话。

她挤过去,拉了拉他的袖子:“陈同志,你们……什么时候走?”

陈建军转过身,眼神有点躲闪,他低声说:“今天下午就走,跟新兵们一起。”

丽新心里一紧,又问:“那你们去了前线,地址能告诉我吗?我……我想给你写信。”

陈建军沉默了,他看着丽新,嘴唇动了动,最后却只说:“丽新,别等我了。”

丽新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为什么?陈同志,你……”

她到底也没问出那句,“你是不是不喜欢我?”

“不是,”陈建军好像猜到了她的心里话,急忙说。

他抬手,想擦她的眼泪,可又缩了回去,“丽新,你是好姑娘,年轻,漂亮,应该找个安稳的人家,过踏实日子。我去前线,能不能活着回来都不一定,不能连累你。”

“我不怕连累!”丽新的眼泪不争气的流下来,“我能等你,不管等多久,我都等你!”

陈建军的眼圈也红了,他咬了咬牙,转身就走:“别等了,找个好人家嫁了吧。”

他走得很快,没回头,李刚和王卫东跟在他后面,路过丽新的时候,李刚叹了口气:“丽新同志,建军也是为你好,他怕耽误你。”

齐丽新站在原地,看着陈建军的背影消失在人群里,手里还攥着那张没来得及给他的信纸。

她本来想写,等他回来,就跟他一起种庄稼,就像他娘说的那样。

锣鼓声还在响,可她觉得耳朵里嗡嗡的,什么都听不见,只有杨絮飘过来,粘在她的眼泪上,凉丝丝的。

下午,新兵们要走了,丽新没去送。

她躲在青年点的院子里,看着那两张空土炕,桌上的煤油灯还摆在那儿,旁边堆着整理完的登记表,地上还有陈建军扫院子时落下的扫帚。

她走过去,拿起扫帚,像陈建军那样扫起院子,扫着扫着,就蹲在地上哭了。

她想起第一次遇见他的时候,他问她大队部在哪儿,笑起来有两颗虎牙;想起他给小麻雀包扎翅膀,动作那么轻;想起他把雨衣披在她身上,自己淋着雨跑回去;想起他拿着她做的布鞋,眼眶红红的样子。

队长走过来劝她:“丽新,别太难过了,建军是个好孩子,就是心太实。你还年轻,往后还有好日子过。”

丽新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她把陈建军给她的那块水果糖的糖纸,夹在账本里,每次算工分的时候,都会拿出来看看,那上面还沾着陈建军的气息。

日子一天天过,狼窝大队的春天来了又去,杨絮飘了一年又一年。

丽新后来做了许多双陈建军尺码的布鞋,摞在一起,包在一个挎包里。

她还是在大队部算工分,字写得越来越整齐,算账也越来越仔细。

有人给她介绍对象,她都婉拒了,她说,非当兵的不嫁。

大家都知道,她心里住着个人。

后来,大队那次征兵去的人回家探亲。丽新跑去问他,还记不记得陈建军。

老兵想了想说:“陈建军?我知道,我就是他带出来的兵,他是个好兵,打仗特别勇敢,就是……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

丽新听了,没哭,只是点了点头,转身回了家。

那天晚上,她从箱子里翻出那双没送出去的布鞋。

陈建军再也没有机会穿了,鞋都是崭新的。她把布鞋放在桌上,又拿出那张夹在账本里的糖纸,放在布鞋旁边。

窗外的杨絮飘进来,落在鞋上,像撒了把碎棉絮。

她看着那些布鞋,想起那年的春天,想起那个问她大队部在哪儿的年轻人,想起他笑起来的两颗虎牙。

她心里的那个人,一直没走。往后的每个春天,只要看见杨絮飘,她就会想起那年的老槐树,想起敲锣打鼓的欢送会,想起那个穿军装的年轻人。

她知道,陈建军一直在她心里,守着狼窝大队的春天,守着她的念想。

那种对军人的好感,也一直没变。

如今,德兴的出现,像是给她灰暗的生活带来了一束光,让她重新有了盼头。

年底的时候,夏桂珍和老吴添了第二个孩子,取名二华,红利有了同母异父的小妹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