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本自俱足 > 第44章 搬家

本自俱足 第44章 搬家

作者:小咪的衣食父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7:33

凛冽的风刀子般刮过夏家的祖坟地,将新翻起的盐碱土气息搅得浓烈刺鼻,直往人鼻腔里钻。

夏四爷挺直佝偻的腰背,深深吸进一口混杂着土腥和未散纸灰味的冷气,再缓缓吐出,仿佛要将胸腔里积压了多日的浊重尽数倾泻出来。

“二哥,入土为安。”他低语一句,声音在空旷的坟地里显得格外干涩,像枯枝摩擦着冻土。

目光掠过眼前隆起的新坟包,泥土湿润,尚未被北风彻底吹干板结。

他的二哥,那个性子刚强了一辈子、聪明了一辈子的人,临了还不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抬棺时绳索摩擦棺木的刺耳声响,仿佛还在他耳膜深处嗡嗡回荡,夹杂着送葬的人们压抑不住的抽泣。

四爷摆了摆手,驱散那些无谓的声响。人死如灯灭,活人的路还得朝前走。

谁扛幡,谁继承家业。这是亘古不变道理。四爷庆幸自己早早地把德方过继给了二哥。

他转过身,不再看那座新坟。佝偻的身影穿过稀疏送葬的人群,径直走向不远处抄手站着的阴阳先生赵瞎子。

赵瞎子一身半旧的黑布棉袍,脸上那副圆溜溜的墨镜遮住了眼睛,只余下两片薄唇紧抿着,手里稳稳托着那个磨得油亮的黄铜罗盘。

“赵先生,劳驾。”夏四爷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不容置疑。

赵瞎子微微颔首,墨镜转向夏四爷的方向:“四爷,时辰到了。”

驴车在冻得梆硬的土路上颠簸前行,碾过车辙印里的薄冰,发出咯吱咯吱的碎响,单调而固执地敲打着沉默。

夏四爷裹紧身上的旧棉袄,和赵瞎子并排坐在车辕上。车后跟着他的儿子德方和德方媳妇,女人怀里紧紧搂着个蓝印花布包袱,德方则垂着头,偶尔不安地抬眼瞥一下前方,越来越近的二伯那座红砖铺子,又迅速垂下。

夏二爷的铺子终于到了。院门紧闭,门环上落着一层薄纸灰,显出几分人去楼空的寂寥。

夏四爷掏出那把沉甸甸的黄铜钥匙,捅进锁眼时发出滞涩的摩擦声。他手腕用力一拧,“咔哒”一声,锁开了。

推开门,一股混杂着灰尘、陈旧山货和某种难以言喻的、若有似无的阴冷气息扑面而来,激得人后颈寒毛直竖。

德方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往他爹身边靠了半步。

“都在这儿候着。”夏四爷的声音不容置喙。他侧身让赵瞎子先进了门,自己紧随其后,反手又“吱呀”一声将院门关拢,将德方媳妇探究的目光隔绝在外。

正房三间,堂屋通向后面的院子,剩下的两间格出四个里屋。

东屋的门板紧闭着,像一道沉默的伤口。夏四爷的目光在那扇门上停留片刻,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随即移开,引着赵瞎子走向堂屋。

赵瞎子动作利落,墨镜后的脸看不出表情。他从褡裢里取出朱砂笔、黄裱纸,口中念念有词。笔锋饱蘸浓稠如血的朱砂,在黄纸上飞快游走,留下一道道神秘诡谲的符文。

他将符纸按方位贴在门窗、梁柱,最后,在东屋的门楣上,郑重地贴了最大的一道镇符。

接着是桃木剑、铜钱剑,剑锋在昏暗的屋里划出破风的锐响。

最后,他点燃一把混合着艾草和香灰的粉末,青烟带着辛辣呛人的气息迅速弥漫开来,在每一寸角落盘旋、渗透。

夏四爷静静地看着。烟雾缭绕中,他似乎看见二哥那张精明中带着点执拗的脸在虚空中一闪而逝。

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底只剩下磐石般的冷硬。

“行了,四爷。”赵瞎子收起家什,墨镜转向夏四爷,“该清的都清了,该镇的也镇住了。往后,只要您心里头稳当,这宅子就稳当。”

夏四爷没说话,只默默掏出几张卷好的毛票塞进赵瞎子手里。

他走到东屋门口,深吸一口气,猛地推开了那扇紧闭的房门。

一股浓烈的、混杂着药味和死亡气息的浊气涌出。

他屏住呼吸,大步走进去,没有丝毫犹豫,将被褥、炕席、甚至那对沾了污迹的枕头,一股脑儿扯下来,出后门,穿胡同,一直走到十字路口的空地。

德方和他媳妇远远站着,看着他爹将那些东西堆成一堆,淋上火油,划亮火柴。

“轰”的一声,火焰骤然腾起,贪婪地吞噬着那些浸透了生命最后痕迹的织物。黑烟滚滚,扭曲着升上铅灰色的天空,带着一种决绝的意味。

火光映在夏四爷棱角分明的脸上,明明灭灭,眼神深得像不见底的古井。

一把沉重的大铁锁,“咔嚓”一声,牢牢锁死了二爷家的院门。那冰冷金属咬合的声音,仿佛也锁上了夏四爷心头最后一丝犹豫。

日子在等待中显得格外漫长。

夏四爷一家依旧住在夏家大队低矮的老屋里,他每日沉默地进出,脸上看不出多少波澜。

可是默默的,家里的大小物件,该卖的卖了,该留的都打好了包裹。

德方媳妇偶尔小心翼翼地提起盘山城里的宅子和铺子,话头刚起,就被夏四爷一个眼神或是一声沉闷的“嗯”给堵了回去。

只有德方,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越来越紧的催促感,像勒在胸口看不见的绳索。

这个家终究是要搬的。

人去有期,夏二爷烧了七七之后,赵瞎子择定了一个“宜迁徙、利家宅”的黄道吉日。

这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薄霜覆盖着草垛和屋顶。夏四爷套好了家里那头灰毛驴,驴车停在院门口,光秃秃的车板在晨曦里泛着冷硬的光。

行李不多。几床被褥卷得结实,两个装衣物的樟木箱子,几件舍不得扔的旧家什。夏四奶奶把那口擦得锃亮的铁锅也抱上了车,锅底映出她忧心忡忡的脸。

德方抱着自己的铺盖卷,眼睛忍不住瞟向村口那棵虬枝盘结的老槐树。树皮上,还刻着他小时候和伙伴们留下的歪歪扭扭的名字。

“走了。”夏四爷的声音不高,却像一块石头砸破了清晨的寂静。他坐到车辕上,扬起了鞭子。

驴车吱吱呀呀地碾过村中冻得硬邦邦的土路,穿过稀疏的几户人家。

早起的村人站在自家门口,裹着棉袄袖着手,目光复杂地追随着这辆驶离的车。有叹息,有低语,也有毫不掩饰的探究。

德方低着头,能清晰地感觉到那些目光烙在背上,火辣辣的。他不敢回头,怕看见老槐树越来越小的影子,更怕看见那些熟悉的面孔上流露出的、他无法解读的神情。

车轮滚动的声音单调地重复着,车板上几件老旧的锅碗瓢盆随着颠簸,发出轻微而空洞的磕碰声,像是某种无言的告别。

盘山城在望时,日头已升得老高。二爷那座红砖灰瓦的铺子立在南大街最醒目的位置。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齐整,也格外冷清。

高耸的红砖灰瓦刷得粉白,窗棂上雕刻着繁复的“福寿绵长”花样,积了层灰,透着一股被时光遗忘的精致。

铺门紧闭,门环上的铜绿在阳光下微微反光。

夏四爷利落地跳下车,再次掏出那把沉重的黄铜钥匙。锁舌弹开的声响在寂静的清晨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用力推开铺门,一股久未住人的、混合着尘土和山货干香的气息扑面而来。

四爷脚步没有丝毫停顿,径直迈步进了堂屋。

光线涌入,照亮了屋内景象。高大的货架靠墙立着,蒙着厚厚的灰尘。

三间屋子里,堆满了没来得及出手的山货:一匹匹花色俗艳的洋布胡乱码着,颜色有些黯淡;松蘑晒得干透,蜷缩成深褐色的小块,散发出浓郁的菌子气息;几张狍子皮卷在墙角,灰黄色的皮毛上,毛梢还顽强地支棱着,仿佛凝固了山野间奔跑的风。

屋子里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这些沉默的货物堆积着,挤压着空间,像二爷生前没来得及交代完的千言万语,无声地、絮絮叨叨地塞满了每一个角落。

四爷没有丝毫的犹豫,奔了东屋,从不曾住过人的北炕炕洞里,掏出来一个鎏金的铁皮箱子。

夏四奶奶跟着走进来,放下手里的包袱,环视着这拥挤、陈旧却又带着昔日繁华余烬的空间,忍不住长长叹了口气,声音里透着说不出的疲惫和怜悯:“唉……二哥这一辈子,风里来雨里去,守着这点产业,就没享过几天清闲。”

她抬起手,指尖拂过货架上厚厚的积灰,留下几道清晰的痕迹。

夏四爷没应声。他仿佛没听见女人的叹息,全部的注意力都在自己怀里。

他动作极轻,极慢,像抱着一个易碎的梦,又像捧着一座无形的山。他小心翼翼地将那个鎏金箱子放在堂屋门口那张蒙尘的柜台上,发出沉闷的“咚”的一声。

箱子的边角被摩挲得异常光亮,黄铜锁扣在从窗棂透进来的光线下,反射出沉甸甸的、历经岁月的光泽。

四爷掏出另一把更小巧、同样被摩挲得光滑的黄铜钥匙,插进锁孔,轻轻一拧。“咔哒”,一声轻响,在寂静的屋子里异常清晰。

箱盖掀开,暗红色的绸缎衬里露了出来,将里面的物件衬托得如同供奉的珍宝。

一摞摞的银元,用发黄的棉纸仔细包裹着,排得整整齐齐,边缘在绸缎的映衬下闪烁着内敛的银光。

三本厚厚的账簿,纸页泛黄卷边,用粗糙的麻线装订着,封面上是二哥那熟悉又遒劲的笔迹——“辛丑年盘山货栈出入总账”、“丁未年山货采买细目”……

夏四爷粗糙的手指,落在账簿的封皮上,指尖无意识地抚摸着那些墨迹,仿佛能触摸到二哥当年伏案疾书时笔尖的沙沙声,以及账目盈亏带来的无数个不眠之夜。

最底下,是一张折叠起来的、质地厚硬泛黄的地契,边角磨损得厉害,正中盖着一方模糊不清的朱砂官印,印泥似乎曾晕开过一点,留下暗红的洇痕。

旁边,还躺着一把小小的、样式古朴的铜锁,钥匙串在一根褪了色的红绳上,那红绳的颜色,像干涸的血迹。

夏四爷的目光缓缓扫过箱子里的每一件东西,手指最终在账簿那力透纸背的字迹上停顿了许久。

箱盖投下的阴影落在他的脸上,沟壑纵横。

这箱子,入手是冰凉的金属触感,可此刻,却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臂弯里,压得他心口发闷。

里面装的哪里是死物?分明是二哥风里雨里、精打细算、汗水摔八瓣挣出来的大半辈子光阴,是那些早已消散在风里的争吵、算计、得意和失意,是二哥整个人生沉甸甸的份量。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那股翻涌的酸涩,小心翼翼地将鎏金箱子合拢,锁好。

然后抱着它,走到靠墙的旧榆木柜子前,打开柜门,里面空空荡荡。他将箱子放进去,再次落锁。两把锁,锁住了箱子,也仿佛暂时锁住了那些汹涌而至的、关于二哥的回忆。

堂屋里堆积如山的山货和布匹沉默地矗立着,无言地宣告着现实的重担。

夏四爷的目光扫过那些花花绿绿的洋布、干透的松蘑和卷起的狍子皮,最后落在角落那落满灰尘的货架上。

二哥的杂货铺子,是这一箱子心血和这满屋子货物的最终依归。

铺子得开起来。这不仅是活计,更是对二哥这份产业、这份念想的一个交代。

第二天,天刚蒙蒙透出蟹壳青,盘山城还在沉睡中。夏四爷已经起身,就着冷水抹了把脸,叫醒了还在炕上迷糊的德方。

父子俩沉默地收拾停当,踩着满地清冷的晨霜出了门。

德方哈出的白气在眼前迅速消散,他紧了紧身上单薄的棉袄,默默跟在父亲身后。

路越走越偏,渐渐远离了城里的房舍,四周只剩下光秃秃的田地和远处模糊的荒野。寒风无遮无拦地刮过,像无数根冰冷的针扎在脸上。

盘山农场场部是一幢的红砖二层楼房,烟囱里冒着懒洋洋的青烟。夏四爷熟门熟路地推开一扇挂着“革委会”木牌的门。

一股混合着劣质烟叶、煤烟和人体汗味的热浪扑面而来,与屋外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

场部书记韩庆年正披着一件半旧的军绿色棉大衣,背对着门,弯腰往屋子中央的铁皮炉子里添煤块。

炉火正旺,通红的火苗舔舐着炉壁,发出哔哔剥剥的轻响,将韩庆年宽阔的背影映在对面糊着旧报纸的墙上。

听到门响,他直起身,转过来,瘦削的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

“四叔!德方!”韩庆年搓着被炉火烤得发红的手,几步迎上来,显得格外热情,“冻坏了吧?快,炉子边儿上暖和暖和!”

他不由分说地把夏四爷往炉子边拉,顺手抄起炉钩子又捅了捅炉膛,几颗火星子窜出来。

“四叔这么早过来是有事儿求你了。”夏四爷的脸上堆起惯常的世故的笑容。

“四叔说的是啥话呀?啥求不求的?”韩庆年笑了,拍了拍德方的肩膀,“不就是德方户口的事儿吗?我听我妈说了,他早年过继给我二大爷了。”

“庆年,现在可不是德方一个人的户口,我们一大家子都搬到盘山农场来了!”四爷的眼里闪过精明的光。

“户口的事,都安排妥当了。”韩庆年拍着胸脯,声音洪亮,仿佛在宣布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盘山农场这边儿,正缺壮劳力!德方年轻力壮,来了正好顶大用!”他说着,转身走到靠墙的旧办公桌前,拉开一个抽屉,从里面摸出一个小本子。那本子簇新,塑料封皮是鲜亮的红色,上面印着几个端端正正的白色大字——“盘山农场粮油供应证”。

韩庆年把这红本子递向德方,脸上笑容依旧:“喏,拿着,德方!往后就是咱农场的人了!吃公家粮!”

德方下意识地伸出手,接了过来。

那红本子薄薄的,轻飘飘的,塑料皮子摸上去冰凉光滑。可就是这薄薄的一小本,落在手里,却像一块烧红的烙铁,又像一块沉重的冰坨子,猛地压在他的胸口,让他一瞬间几乎喘不上气。

他低下头,目光死死钉在翻开的内页上。姓名栏里,“夏德方”三个工整的钢笔字墨迹饱满,甚至还未干透,在炉火的映照下,油亮得刺眼。

他盯着那三个字,一遍,又一遍。夏家大队田埂上每一块被他坐热乎的土包儿,村口老槐树粗糙的树皮上他和小伙伴们刻下的歪歪扭扭的名字,夏日傍晚池塘里扑腾起的水花,冬日里围着火盆听老人讲古的暖意……所有熟悉的、带着泥土和炊烟气息的印记,都被这三个陌生的、冰冷的印刷体字,硬生生地切断了。

从此,他是盘山农场名册上的一个符号,不再是夏家大队那个在田野里疯跑、被老人唤作“德方小子”的青年了。

韩庆年还在跟夏四爷交代着安顿的细节,和农转非的工分计算方法。

那些嗡嗡的声音像是隔着一层厚厚的水,模糊不清地传来。德方只感到胸口那块冰坨子在不断下沉,沉甸甸地坠着,坠得他心口发慌,空落落的,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硬生生掏走了一块温热跳动的血肉。

手续终于办完。韩庆年和夏四爷又低声交代了几句。德方麻木地点着头,把那个灼人的红本子紧紧攥在手心,塑料皮子被汗水浸得有些滑腻。

他跟着父亲,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出那间充满烟味和煤火气的屋子。

出了场部那扇吱呀作响的楼门,外面清冽冰冷的空气猛地灌入肺腑,激得他打了个寒颤。

他站在场部院子里,脚下是冻得硬邦邦的泥土路。父亲已经迈开步子往前走了几步,似乎在等他。德方却像被钉在了原地。

他缓缓地,近乎僵硬地,转过了身。目光越过城里低矮的土坯房顶,越过一片片收割后荒芜的田野,投向更远处那迷蒙的地平线。

晨雾尚未散尽,像一层灰白色的、半透明的纱幔,低低地笼罩着大地。在那片混沌的、流动的灰白之后,夏家大队的方向,只剩下几抹极其模糊、极其遥远的树影轮廓,如同水墨画中晕染开的几滴淡墨,在雾气里若隐若现,虚幻得如同一个再也无法触及的旧梦。

田埂、老树、池塘的波光、老屋升起的炊烟……所有曾经触手可及、承载着他全部过往的具象之物,都彻底隐没在那片无边的、冰冷的晨雾之后,消失得干干净净。

只剩下手里这本崭新的、硬邦邦的红皮粮本,和眼前这片陌生而广袤、一眼望不到头的农场土地,无比真实,也无比沉重地压在他的肩上。

寒风卷着细碎的雪粒,抽打在脸上,细微的刺痛感。

从此他和他的一家就都是城里人了。领农场的工资,端公家的饭碗。

他终于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土里刨食的命。德方攥紧了手中的红本本,塑料皮子在掌心发出轻微的咯吱声。

夏四爷在前头低促地唤了一声,德方终于挪动了脚步,鞋底碾过冻土,发出单调而沉重的声响。

每一步,都像是踏在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槛上,将身后那片在浓雾中彻底湮没的故土,又推远了一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