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本自俱足 > 第13章 危急

本自俱足 第13章 危急

作者:小咪的衣食父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7:33

日子在柳条筐的吱呀声里碾过,盘山县城表面仍是死水一潭,水面下却已有暗流汹涌。

德麟的脚板踏过更多蒙尘的路,他的蒜苗印子成了绝好的掩护。

筐底深处,那枚铜哨安静地躺着,偶尔有新的纸卷悄然出现,带来远方的战鼓声——“双鸭山矿区工人暴动,炸毁鬼子军火库”,“松花江畔,抗联夜袭,毙敌数十”。

每一次传递,德麟的心都跳得像要撞破胸膛。

消息如同无形的风,吹过枯寂的荒野,钻入紧闭的门窗。

他看见茶馆角落里,有人听了他低声的“菩萨又显灵了”,捏着茶杯的手指猛地收紧,青筋毕露,粗瓷杯盏无声地裂开细纹;村头井台边,头发花白的老人舀水时,喉咙里挤出几个含混不清的音调,调子竟是久违的《松花江上》,浑浊的眼里有了水光;老槐树下聚集的人越来越多,烟袋锅子的火星在浓重的夜色里明明灭灭,像撒落一地的萤火,依旧沉默,但那沉默里,分明有东西在积攒,在燃烧。

火种,真的烧起来了。德麟挑着担子穿过街巷,步子愈发沉稳。

他不再刻意躲避鬼子的岗哨,甚至敢在那些黄皮军帽阴鸷的注视下,坦然放下担子歇脚。

有一次,一个年轻的鬼子兵大概觉得他形迹可疑,粗暴地踢翻了筐子,青翠的蒜苗印子滚了一地,沾满尘土。

德麟默默蹲下,不疾不徐地收拾,手指拂过筐底隐秘的凹槽,触到那冰凉的铜哨,心中反而一片澄澈。

鬼子兵骂骂咧咧地走了,德麟挑起担子,对着那背影,嘴角极轻微地向上弯了一下。

他知道,鬼子的狂躁,正是恐惧的回声。

冬天真正来临了。

第一场雪落得毫无征兆,鹅毛般的雪片一夜之间覆盖了盘山县的屋顶、街道和远处的荒村。

雪光刺眼,映得小红楼上的膏药旗愈发猩红狰狞。寒冷像无形的枷锁,箍紧了每个人的喉咙。

搜查变得频繁而酷烈,城门口竖起了绞架,挂着一个“私通抗匪”的所谓“奸细”的尸首,冻得像根扭曲的冰棱,警告着每一个进出的人。

这肃杀的气氛,像冰水浇在德麟心头的火苗上。

铜哨已经好些日子没有新的消息了。

他每日照旧挑担出门,在北大庙与夏三爷无声地交换着忧虑的眼神。

三爷瘦削的脸颊在寒冷中更显嶙峋,眼神却像淬了火的刀子,更加锐利。

“沉住气,德麟。”三爷的声音压得极低,在冰冷的空气里几乎被呼吸声淹没,“天越寒,火种越要护在心口窝。鬼子越是疯狗似的乱咬,越说明他们怕了,怕咱们心头的火!”

一天深夜,朔风卷着雪粒子,打得窗户纸噗噗作响。德麟被一阵极轻微的、持续的叩击声惊醒。不是风,是后院柴门的方向。他心猛地一沉,赤着脚悄无声息地溜下炕,摸到门边,从门缝里望出去。

昏暗的雪光里,站着夏三爷。他肩上落满了雪,像个雪人,怀里紧紧抱着一个鼓囊囊的粗布包袱,神色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德麟急忙开门,寒气裹着雪沫子扑面而来。三爷闪身进来,反手迅速闩好门。

“快!”三爷的声音带着寒气,不容置疑。德麟带着夏三爷径直走进地窖的角落。那个半人高的蓄水缸,掀开沉重的木盖,一股陈米的味道散发出来。

夏三爷把怀里的包袱塞进去,又从怀里掏出几张折叠的、粗糙发黄的纸递给德麟。

德麟借着油灯碟子里未熄尽的微光看去,心头剧震!

那是佛经经书撕下来的纸,密密麻麻的经文上,简陋的木版拓印着清晰的字迹,赫然是抗联最近的捷报,还有几句简短却滚烫的鼓动话语:“鬼子是秋后的蚂蚱!乡亲们,挺直腰杆!”

“爹!这……”德麟的手有些抖。

“嘘——”三爷示意他噤声,眼神亮得惊人,像燃着两簇小小的火焰,“光靠口耳相传太危险,也不够了!得让这火种,烧得更旺些!看清楚,印得如何?”

德麟重重点头,指尖抚过纸面上粗砺的墨迹,仿佛能感受到那字里行间奔突的热血。他明白了,三爷深夜冒险前来,是要把这批传单交给他,用他走街串巷的柳条筐,把它们播撒出去!

“天亮前,把这些混进你每天要卖的蒜苗印子筐底儿的干草里,都是枯草色,卷成干草大小的窄条儿,混在一起,看不出来。”三爷语速极快,气息有些不稳,“专往……那些信得过的、常聚人的地方去!茶馆门口,老槐树下,打谷场边……丢下就走!千万小心!”

德麟把传单紧紧按在胸口,感觉薄薄的纸张滚烫如火炭。他望向夏三爷,老人眼里的火焰似乎也点燃了他。他用力点头,无声的承诺比任何言语都重。

送走三爷,德麟蜷缩在冰冷的炕上,怀里揣着那叠沉甸甸的纸,毫无睡意。

窗外的风雪似乎更大了,呼啸着,像是为这死寂的冬夜奏响了一曲悲怆的战歌。

他想着筐底冰凉的铜哨,第一次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重逾千斤,却也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

翌日,天色阴沉,风雪未歇。德麟挑起担子,筐里除了捂着破棉被的蒜苗印子,底部还压着那份能点燃整个盘山县城的火种。他深吸一口凛冽的空气,走进了茫茫风雪之中。

城门和路口盘查得格外严苛。鬼子兵呵斥着,用刺刀胡乱地挑开行人单薄的棉袄和携带的杂物。

轮到德麟,一个矮壮的鬼子兵盯着他的柳条筐,眼神像秃鹫。

“什么的干活!”翻译官杜大瘸子尖着嗓子问。

“卖…卖蒜苗印子,老总。”德麟缩着脖子,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怯懦。

鬼子兵不耐烦地用刺刀猛地一挑筐盖。德麟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破棉被掀开,露出了码放整齐、青翠欲滴的蒜苗印子。

“长官,这是今天卖的钱。”德麟怯生生的捧上两张纸票,那是他仔细攒下来的,想给弟弟德昇买糖的钱。带在身上,应对突如其来的意外。

鬼子兵一把夺过钱,刺刀在蒜苗印子上方顿了顿,似乎觉得这绿油油的东西没什么可疑,又粗暴地往里一戳!

冰冷的刀尖几乎是贴着筐底那层垫着的、掩盖着扭成干草叶子一样的,贴在筐底的,混着干草的传单滑过!

德麟的呼吸停滞了,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万幸,刺刀没有继续往下捅。鬼子兵收了钱,厌烦地挥挥手:“滚!快快的!”

德麟如蒙大赦,挑起担子,脚步有些发虚地赶紧离开。

风雪抽打在脸上,生疼,他却觉得这疼痛如此真实,提醒他还活着,任务还在继续。

刚才那刺刀滑过的寒意,仿佛还留在脊梁骨上。他不敢耽搁,加快脚步,直奔城西的茶馆。

茶馆门口,几个缩着脖子等活儿的苦力正跺着脚取暖。

德麟放下担子,假装整理被风雪吹歪的盖着蒜苗印子的破棉被。手指却以难以察觉的迅捷,从筐底飞快地捻出一张传单,借着弯腰的姿势,迅疾地塞进了旁边一个废弃的、半埋在雪里的破箩筐缝隙里。动作快得像拂去一片雪花。

做完这一切,他挑起担子,头也不回地融入风雪,走向下一个点——城墙边那棵在风雪中沉默伫立的老槐树。

树下空无一人。德麟迅速环顾四周,只有风雪呼啸。他放下担子,蹲下身,假装系紧松掉的草鞋带。手却探入筐底,又摸出一张传单,飞快地塞进了老槐树虬结的树根下一个不起眼的空洞里,再用一小团雪堵上洞口。天晴雪化,聚集在这里的那些唉声叹气的人们,看到树洞里的传单,心情会好些吧。

风雪成了他最好的掩护。在打谷场边的草垛旁,在废弃磨坊的门缝里……一张张滚烫的纸片,如同被风吹散的蒲公英种子,悄无声息地落在了盘山县冰冻的土地上。

德麟的心跳,随着每一次传递而剧烈搏动,恐惧与一种近乎神圣的使命感交织在一起,让他浑身滚烫,连刺骨的寒风都似乎不再那么凛冽。

傍晚,当他挑着几乎空了的担子往家走时,风雪更大了。

整个世界白茫茫一片,只有身后留下的一串孤独脚印,很快又被新的风雪覆盖。

然而,就在这漫天皆白中,德麟路过老槐树附近时,隐约看见树根下那个被他用雪堵住的小洞,似乎被什么东西扒开了一点。他脚步未停,心却猛地一跳——种子,已经开始寻找缝隙,准备发芽了!

接下来的几天,盘山县的气氛骤然绷紧,像一张拉满的弓。

鬼子的巡逻队明显增加了,皮靴踏在冻硬的地面上,发出沉闷而急促的声响,挨家挨户地盘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粗暴。

街上的行人更少了,个个面色惊惶,步履匆匆,眼神躲闪。一种无声的恐怖,比风雪更寒彻骨髓。

德麟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他不敢再去北大庙,甚至不敢在同一个地方停留太久。每次出门,都感觉背后似乎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的柳条筐。铜哨已经好几天没有任何动静,那份沉甸甸的寂静,比鬼子的刺刀更让他心焦。

这天傍晚,风雪稍歇,阴沉的天空压得极低。德麟和往常一样挑着担子,绕了那条僻静的小胡同回家。胡同深处,断壁残垣被积雪半掩,一片死寂。他刚走到胡同中间,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刻意压低的呼唤:

“德麟哥!”

德麟浑身一僵,猛地回头。只见一个瘦小的身影从一堵塌了半边的土墙后闪了出来,是弟弟德昇,冻得小脸通红,鼻涕都结了冰凌。

“德昇?你咋在这儿?”德麟警惕地四下张望。

德昇跑过来,小手冻得像红萝卜,哆哆嗦嗦地从怀里掏出一个东西,飞快地塞进德麟手里,声音带着哭腔,又透着一种奇异的兴奋:“德麟哥…给你…爹让给的…说只能给你…”说完,不等德麟反应,他像只受惊的兔子,转身就钻回了断墙后,瞬间没了踪影。

德麟低头,手里是一小块冰冷的、带着孩子体温的烤红薯。他掰开红薯,里面赫然卷着一张小小的纸条!熟悉的细小字迹,是表哥韩庆年!

“风声紧,铜哨暂停!送回老地方!保重!!!”

德麟的心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了,随即又剧烈地跳动起来。

表哥还在!但形势显然危急到了极点,连铜哨这条隐秘的通道都不得不暂时切断!

德麟迅速将纸条揉碎,连同红薯一起塞进嘴里,胡乱嚼了几下咽了下去。冰冷的红薯渣和滚烫的决心一起哽在喉头。他挑起担子,脚步沉重地往家走,每一步都踩在刀尖上。

夜,墨汁般浓稠。德麟躺在冰冷的炕上,毫无睡意。窗外北风凄厉地嘶吼着,卷起地上的积雪,沙沙地扑打着窗纸,像无数鬼爪在挠。

铜哨暂停,像一块巨大的寒冰压在他的心头。

后半夜,风声似乎小了些。德麟悄然起身,翻出铜哨攥在手里。穿上最破旧的棉袄,用一块脏兮兮的旧布裹住头脸,只露出眼睛。他没有点灯,像一道影子滑出房门。

街道上积雪很深,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他屏住呼吸,每一步都踩得极轻极慢,避开任何可能发出声响的杂物。

盘山县城死寂一片,只有远处岗楼上鬼子哨兵模糊的身影和偶尔扫过的探照灯光柱,如同巨兽的眼睛在黑暗中逡巡。街道空旷,积雪反射着微弱的雪光,白得瘆人。

德麟专挑最狭窄、最黑暗的背街小胡同穿行,身体紧贴着冰冷的墙壁,心跳声在耳鼓里轰鸣。

南大庙黑黢黢的轮廓终于出现在视野尽头。庙门紧闭,门前的石狮子被积雪覆盖了大半,像两座沉默的坟茔。探照灯的光柱远远地扫过庙宇的飞檐,又移开,留下更深的黑暗。

德麟的手里紧紧攥着铜哨,深吸一口气,冰冷的空气刺痛肺腑。他像狸猫一样溜到庙墙根下,沿着墙根阴影,悄无声息地绕到庙后。那里有一段坍塌的矮墙,是他和小伙伴们以前偷溜进去的“秘密通道”。

积雪几乎埋到了矮墙断口。德麟费力地扒开积雪,蜷缩着身体,从狭窄的豁口钻了进去。庙内比外面更黑,浓重的香烛和灰尘混合的陈旧气味扑面而来。高大的神像在黑暗中影影绰绰,面目模糊不清,透着一股森然之气。

他摸索着,凭着儿时的记忆,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正殿挪去。脚下踩到不知什么东西,发出轻微的“咔嚓”声,在死寂的大殿里如同惊雷。德麟瞬间僵住,全身的血液似乎都凝固了,侧耳倾听。只有寒风穿过破窗棂的呜咽。

冷汗浸透了破棉袄。他定了定神,继续向前。终于摸到了正殿高高的门槛。他跨进去,里面更加幽暗。巨大的香炉像一个蹲踞的怪兽,矗立在菩萨像前。他摸索到香炉左侧,冰凉的金属触感传来。他踮起脚尖,手指颤抖着探向菩萨脚下内侧的小洞,那里积着厚厚的、柔软的香灰。

指尖在冰冷的灰烬里小心翼翼地摸索。突然,触到了一个硬硬的、边缘规则的薄片!不是纸,像是…一块小小的木片?德麟的心猛地一沉。

他强压住慌乱,用手指仔细捻开覆盖的香灰,将那东西抠了出来,把铜哨塞进去。

借着破窗外透进的一丝极其微弱的雪光,他看清了,那是一块打磨得极为光滑的薄木片,只有指甲盖大小。木片的一面,刻着几个极其细微、几乎难以辨认的凹点!

不是文字,是点!德麟的脑子飞速转动。表哥教过他一种最简单的点符暗记,三个点代表“安”,四个点代表“急”,五个点代表“危”……他屏住呼吸,指尖仔细抚摸着木片上的凹点。

一、二、三、四、五!

五个点!

危!万分危急!

德麟的心沉到了谷底。这木片本身,就是一道十万火急的信号!表哥他们必定遇到了巨大的危险,甚至无法传递具体信息,只能用这最原始也最不易被察觉的方式,发出最高级别的警报!

他紧紧攥住那块冰冷刺骨的木片,锋利的边缘几乎要嵌进掌心。五个点,像五把烧红的锥子,狠狠扎在他的心上。表哥在哪里?抗联的队伍怎么样了?这“危”讯背后,是怎样血与火的危局?

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比南大庙外呼啸的北风更冷彻骨髓。他靠在冰冷刺骨的香炉壁上,黑暗中,只听见自己粗重而压抑的喘息,还有擂鼓般的心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