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本自俱足 > 第121章 复习

本自俱足 第121章 复习

作者:小咪的衣食父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7:33

日子慢慢恢复了原样,广播里又有了歌曲,学校里又能唱歌了,院儿里的蝉鸣也响了起来。

可每个人胳膊上的黑布,还戴了很久;每个人心里的难过,也记了很久。

冬冬的那块黄积木,一直放在书立的小抽屉里,擦得干干净净。

伟人走了,但他留下来的好日子,还在继续。

就像院儿里的老杨树,就算冬天落了叶,来年春天,还会抽出新芽。

夏末的风,吹过了老院儿,吹过了石榴树,也吹进了冬冬的心里,一辈子都没散。

转眼冬深,寒风里还飘着杨树枝子的碎影,小军背着半旧的蓝布行李卷,拎着柳条包,咳嗽着踏进了新房子的胡同。

她的行李卷上还沾着大荒沟田埂的泥,边角磨出了白絮,露出里面打了三层补丁的薄被。那是她在大荒沟插队五年的全部家当。

“小军!这儿!”

月英在院门口踮着脚挥手,藏青色的干部服袖口磨得发亮。

看见小军这模样,她的眼圈儿先红了:“咋瘦成这样?那病……真熬不住了?”

小军点点头,咳得弯下腰,胸口闷得发慌。

在大荒沟插队时,她跟着社员们抢种抢收,倒春寒的时候泡在冰凉的水田里插秧,落下了严重的支气管炎,一到冬天就咳得撕心裂肺。

公社卫生院给开了病假条,说“需要休养”,她才算踩着政策的缝儿,从农村爬回了城里。

进了院子,三间新砖房挤着两户四口人,小军和张义芝月英住的东厢房,能有十来平米。

南窗朝阳,宽敞明亮,窗下是东西大炕,北窗开在了后墙上,小一些,窗根底下摆了一排几个箱子。

晚饭是玉米糊糊就咸菜,月英把自己碗里的鸡蛋夹给小军,压低声音说:“户口的事得抓紧,你这‘病假回城’不算正式落户,没户口,啥活都不好找,更别说……”

“更别说考大学了。”小军接了话,眼睛亮了亮,“看着吧,大姐,我早晚能考上大学,不然我这些年辛辛苦苦读的书都白搭了……”

她在大荒沟一直带着高中的课本,课本是从同学那里手抄来的。时间长了,字都磨得模糊,可那是她离开农村唯一的出路。

“我先打听打听工业局这边能不能给指标,现在不好办啊,只能碰碰运气……”月英在磷肥厂的人秘股,办组织关系正是她份内的事。

俊英放下筷子,“我打听了,只要城里有地方接收就能回城,明天我找孟主任问问。”

第二天一早,月英领着小军去街道开证明。管事的王主任坐在藤椅上,眯着眼看小军的病假条:“插队才几天,就病了?是不是不想劳动,找借口回城啊?”

月英赶紧陪着笑脸:“王主任,您看她这身子骨,咳嗽得整晚睡不着,真是熬不动了,这里有他们公社卫生所的证明呢。”

王主任叹了口气,在证明上盖了章:“现在知青回城难,户口的事别抱太大希望,慢慢等吧。”

这“慢慢等”,就等了好几个月。月英跑了几趟工业局,都没有结果。

工业局长是月英的入党介绍人,拍着小军的材料,“月英,这事儿要是能操作,我都不能让你跑第二趟,上面有话,工业口锁死,不能进人了,要不你去服务口试试?”

话说到这份儿上,月英知道,这条路是走不通了。她拿着小军的材料回来,心里压着愁云喘不上来气。

俊英去派出所给小军办落户,办事员总说“材料没齐”“再等等”,最后才含糊地说,得要公社开的“长期病假证明”,还得有城里直系亲属的居住证明。

月英又给大荒沟的书记陈志广打电话,让那边补开证明。

可日子不等人,小军不能总靠月英和俊英接济,她得自己赚钱。

夏天到了,磷肥厂要节约资源,废物利用。用过的塑料布,洗过之后再次利用。这活儿又脏又累又吃苦,正式员工不爱干,厂里研究决定包出去,雇临时工洗。

月英回家提了一嘴,小军走了心,凑过去问:“大姐,这活儿咱能揽过来吗?这活儿我能干。”

月英上下打量她:“洗塑料布,一天一块五,这活脏,水还凉,你这身子骨……”

“干!”小军立马应下来。“我能干!”

月英看她态度坚决,就给她报了名。

小军每天早上去磷肥厂排队,背回一捆捆脏的塑料布,洗完之后,第二天早上交回去,再领回脏的,周而复始。

磷肥厂的塑料布沾着化学品,味道很刺鼻,洗塑料布的地方只能在院子的角落里,立了三口大缸。每天从大道边的养鱼池里挑水,把三口大缸填满。洗完的水,再把废水挑出去倒掉。

一口口大缸里泡着成捆的废塑料布,上面沾着油污、泥土,还有说不清的脏东西,泡得发臭。

小军挽起袖子,把塑料布拽出来,用竹刷使劲刷,脏水顺着胳膊往下流。

刚入夏的天,她的手没一会儿就被烧起一层皮,指缝里全是黑泥,搓都搓不掉。

中午匆匆忙忙吃口饭,下午接着洗,直到太阳落山,塑料布被洗得发白,晾在铁丝上像一片片白云。

小军拖着灌了铅的腿进屋,刚在炕沿边坐下,张义芝就端来盆热水:“快泡泡脚,看你这脚肿的。”

她把脚伸进热水里,才发现脚底磨起了好几个水泡,有的已经破了,疼得她嘶嘶抽气,可她没喊过一声累。

小军常常边洗塑料布,边嘟嘟囔囔的背课文,冬冬凑了过来,仰着小脸问:“老姨,你在嘟囔啥呀?”

小军笑了,摸了摸她的头:“背课文,将来考大学。”

“老姨,大学是啥?”

“就是能学好多本事的地方。”

冬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从那天起,就天天跟着小军。

小军去磷肥厂换洗塑料布,她就坐在胡同口的石头上,等小军回来。

小军去养鱼池挑水,她就蹦蹦跳跳的跟在小军后头。

看见小军穿着的旧塑料凉鞋,一拽一拽的在前面走着碎步……

塑料凉鞋是月英穿旧的,前面裂了个口子,后面的带子也松了,可小军舍不得扔。

养鱼池的水是从大辽河里抽上来的,冰凉刺骨。小军挑着两只铁皮桶,桶里装满水,压得扁担弯了腰,肩膀被磨得生疼,只好垫上块布。她把水倒进大缸里,再把成捆的塑料布泡进去,用竹刷使劲刷。

有天下午,天阴得厉害,眼看要下大雨。小军加快了速度,想早点洗完。

她挑着水往家走,脚下一滑,差点摔了跤,幸好及时扶住了扁担。可就在这时,她感觉脚后跟一阵钻心的疼,像被什么东西扎了。

“老姨,你咋了?”冬冬跑过来,仰着头看她。

小军咬着牙,把水桶放下来,低头一看,心就沉了。塑料凉鞋后面的带子断了,裂开的鞋边像个小刀子,把脚后跟划了道口子,鲜血正顺着脚后跟往下流,染红了凉鞋的带子,还滴在了地上,红得刺眼。

冬冬看见血,眼圈一下子就红了,她赶紧从兜里掏出块皱巴巴的小手绢,踮着脚想给小军包扎:“老姨,流血了……疼不疼?”

小军蹲下来,把脚后跟抬起来,冬冬就小心翼翼地用小手绢帮她擦血。

手绢是俊英给她买来擦鼻子的,粉粉嫩嫩的桃色,可现在全沾满了血。

小军看着她认真的样子,鼻子一酸,摸了摸她的头:“不疼,冬冬乖,没事。”

“骗人,”冬冬的眼泪掉了下来,砸在小军的手背上,“我妈说,流血可疼了。老姨,咱们不挑水了,回家吧。”

小军笑了,把她抱起来,放在旁边的石头上:“不行啊,冬冬,得把活干完,不然赚不到钱,就买不起书了。”

她从口袋里掏出个水果糖,塞进冬冬的手里,“你在这儿等着,很快就好。”

小军胡乱地把脚后跟缠起来,又挑着水桶往前走。伤口被水一浸,疼得她直冒冷汗,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

可她没有停,她想着户口,想着高考,想着将来能过上好日子。

冬冬坐在石头上,看着小军的背影,眼泪一直往下掉。

她看见小军的肩膀一耸一耸的,知道她肯定很疼,可她没喊一声。

那天晚上,小军回到家,脚后跟已经肿得老高,伤口发炎了,疼得她整晚没睡着。

张义芝看见她的脚,心疼得直掉眼泪,赶紧找了点儿酒精棉球给她消毒,又用纱布包好,赌气地说:“明天别干了,在家歇着,妈能养得起你……”

小军摇摇头:“不行,听说新华书店有卖复习资料的了,还差几天就能凑够钱买《语文复习大纲》了,我能行。”

第二天一早,小军又要去养鱼池,冬冬却抱着她的腿不让去:“老姨,你的脚还疼,别去了。我让我爸给你钱,能买书。”

小军蹲下来,看着冬冬认真的样子,心里暖烘烘的。她把冬冬抱起来,在她脸上亲了一下:“冬冬,你爸的钱也是他辛辛苦苦赚的,老姨自己能赚钱。”

说话间,俊英跑了进来,手里拿着张纸,激动得声音都在抖:“小军!户口!户口办下来了!你看!”

小军接过那张户口页,上面印着“非农业户口”,还有她的名字“刘军”。

她盯着那几个字,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几个月的奔波,无数次的碰壁,终于有了结果。俊英也哭了,抱着小军说:“太好了,太好了……”

冬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看见小军和妈妈在哭,就伸出小手帮她们擦眼泪:“老姨,你咋哭了?是不是脚疼?”

小军笑着摇摇头,把户口页揣进怀里,像揣着个宝贝:“冬冬,老姨有户口了,能考大学了!”

那天,小军没去磷肥厂换塑料布,她在家好好歇了一天。

张义芝做了鸡蛋面,俊英买了块肉,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吃了顿香喷喷的饱饭,算是庆祝了。

小军还是每天洗塑料布,只是脚后跟的伤口好了,月英给她买了双新的解放鞋。

冬冬还是每天跟着她,肩上背着德昇的军用暖壶,里面装着热水,让小军渴了喝。

秋风吹着落叶打着旋儿的铺满了大街小巷,磷肥厂洗塑料布的活计截止了。

一进十一月份,天气就转凉了。盘锦地区的家家户户忙着储备过冬的秋菜,大白菜、雪里蕻、土豆……

八一大队的秋收开始了。人们都聚集在田间地头来买秋菜,麻袋成了紧俏物资。

张义芝找了德麟,要来了缝麻袋的活儿。

小军和张义芝一起缝麻袋。缝一个麻袋一毛钱,她想多赚点儿,攒着买高考复习资料。

麻线又粗又硬,针鼻儿小,小军的手指被扎了好几个血眼,她就用唾沫擦擦,接着缝。

缝到半夜,灯光昏黄,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映在红砖的墙上,像个佝偻的老人。

她拿出高中的手抄课本,趴在炕桌上看,眼睛困得直打架,就用凉水洗把脸,接着背课文。她抄不到其他学科的书,只能尽量的把语文学好,才能背点儿理科的分。

小军坐在煤油灯下,一边缝麻袋,一边看复习资料。

这年的冬天很冷,可小军的心里却暖暖的。她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高考很难,赚钱很苦,可她有老妈张义芝的支持,有月英和俊英的帮助,有冬冬的陪伴,还有那本揣在怀里的户口页,像一束光,照亮了她的路。

有天晚上,小军学习到半夜,抬头看见窗外飘起了雪花。

她走到窗边,看着雪花落在胡同里的槐树上,落在隔壁夏三爷家的屋顶上,心里忽然充满了希望。

这一场场的雪落尽,春天就来了。

她一定能考上大学,等毕业了,要回到八一大队的这条胡同里,给张义芝买新棉袄,给月英和俊英买漂亮的衣服和鞋袜,给冬冬和冬雪买好多好多的糖。

还要让更多像她一样的知青,能沿着她走过的路,有机会回到城里,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转过身,看见冬冬趴在炕上睡着了。小脸上带着笑,手里还攥着块没吃完的糖。

小军走过去,轻轻把糖从她手里拿出来,放在旁边的炕沿上,又给她盖好被子。

她回到炕桌边,拿起笔,继续在复习资料上写着、算着。

煤油灯的光很暗,可她的眼睛很亮,像天上的星星,是这个冬天里,那束最温暖的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