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本自俱足 > 第120章 默哀

本自俱足 第120章 默哀

作者:小咪的衣食父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7:33

冬冬的下巴抵着自己的胸膛,眼睛瞪得圆圆的,能看见姥姥蓝布裤脚上沾着的灶坑灰,还有自己小花袄上的补丁。她不明白,为什么要低头?为什么姥姥的手那么凉?

可她斜着眼睛,看见姥姥的嘴唇抿得紧紧的,嘴角往下耷拉着,眼角亮晶晶的,像是蒙了层水。没一会儿,一滴泪“滴答”砸在红砖地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很快又被地上的灰吸了进去,只留下个浅浅的印子。

舅妈慧琴站在后面,一只手紧紧捂着嘴,另一只手攥着冬雪的手腕。冬冬能看见她的肩膀一抽一抽的,平日里爱笑的眼睛,此刻红得像兔子,眼泪顺着指缝往下流,砸在冬雪的手背上,热乎乎的。冬雪吓得身子一抖,却不敢出声。

冬冬心里“咯噔”一下,突然就不敢晃了。她悄悄学着姥姥的样子,把小胳膊紧紧夹在身子两侧,后背挺得直直的,连呼吸都放轻了。

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姥姥和舅妈很伤心,知道现在不能说话,不能动。

收音机里的哀乐缓缓响起,调子沉得让人心里发堵,像是一块石头压在胸口,喘不过气。

院儿里的石榴树叶不晃了,远处的鸡叫没了声息,连胡同里卖冰棍的“叮铃”声也听不见了。

整个屋子静得可怕,只能听见眼泪砸在地上的声音,还有哀乐里那缓慢的鼓声,“咚……咚……”,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冬冬的小脑袋低着,眼睛盯着地上的砖缝。她看见姥姥的布鞋尖上,还沾着早上做饭时蹭的灶坑土灰,一缕一缕的;

看见舅妈裤脚折了两道,印着深深的炕席纹;看见地上那滴姥姥的眼泪干了,留下一小圈儿浅浅的白印子,像个小月亮。

炕桌上的小米粥早就凉透了,贴饼子的边儿也硬了,可没人喊饿。平日里飘满屋子的米香,此刻也淡了,只剩下一股说不出的闷。

收音机里的哀乐不知响了多久,直到冬冬的小膝盖站得发麻,脚底板也疼了,那哀乐才缓缓停了。

可屋里笔直站着的人,却一动没动,像是被钉在了原地。

窗外的日头慢慢往西斜,光线一点点暗下来,屋里的影子拉得老长,落在炕席上,落在散着的积木上,透着股说不出的沉。

那天的天,黑得特别早。才刚过酉时,窗外就已经灰蒙蒙的,连晚霞都没有,只有几片乌云沉沉地压着。

俊英没有像往常一样,中班下了就回来休息。

直到天完全黑透,院儿里的杨树叶被风卷着打着旋儿,才听见院门口传来轻轻的脚步声,是俊英和德昇一起回来了。

德昇牵着俊英的手,俊英的另一只手攥得紧紧的,指节发白。

他们站在屋门口,没进来。

脚边的杨树叶子被风卷着,蹭过他们的裤脚,又静静落在地上。

德昇喉头动了动,想说点什么,声音却卡在嗓子里,只发出一点闷闷的沙哑声,像被砂纸磨过。

俊英的眼圈儿通红,脸上还带着泪痕。

张义芝听见门口的动静,却没回头,只是抬手抹了把脸,指腹蹭掉了眼角的泪。

她的声音比刚才稳了些,却还带着颤:“进来,站好。”

德昇拉着俊英,轻手轻脚地走进屋,脚步放得极慢,像是怕踩碎了屋里的安静。

他们在慧琴身后站定,俊英挨着德昇,肩膀微微发抖。

她扫了一眼炕桌,看见那碗凉透的小米粥,看见黄澄澄的贴饼子,眼圈儿瞬间就红了。

早上出门时,张义芝还说,等她回来给她留着热粥。

冬冬的小脑袋还低着,眼睛偷偷瞟着炕桌上的贴饼子。早上姥姥说,那块糖心的是给她留的,烤得最香,咬一口能流出甜浆。

可现在那饼子看着就凉透了,硬邦邦的,一点儿热气都没了。她的小肚子“咕噜”叫了一声,却赶紧屏住呼吸,怕被姥姥听见。

不知过了多久,收音机里的哀乐又响了起来,这次响得更沉,裹着那沉缓的男声,一字一句说着悼念的话。

冬冬的小膝盖站得发麻,刚想悄悄揉揉,就对上姥姥看过来的眼神。那眼神里没有责备,只有浓浓的悲伤。

冬冬赶紧把小手背在身后,挺了挺腰,不敢再动。

冬雪的小脸憋得通红,眼泪挂在睫毛上,像两颗小露珠,她使劲眨着眼睛,不敢让眼泪掉下来,怕吵着大人们。

慧琴感觉到了,悄悄用手拍了拍她的背,把她往怀里拉了拉。

“去,把锅台上的灯点上。”张义芝对德昇说,声音里带着点儿疲惫,还有掩不住的沙哑。

德昇应了声“哎”,摸黑走到外屋地。灶台上放着煤油灯,灯芯短短的,他摸出火柴,划了三根才点着。

昏黄的光透过外屋地的窗户照进来,在砖墙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屋里的光线不那么暗了,每个人脸上的泪痕都看得清清楚楚。

张义芝的眼角红得发肿,慧琴的脸颊上还挂着泪渍,俊英的眼眶里满是泪水,德昇的下巴上沾着胡茬,眼里也红红的。

灯芯“噼啪”响了一声,溅起一点火星。张义芝拿起炕桌上的碗,舀了一勺凉透的小米粥,粥凉得发稠,她送到嘴边,却没喝,又慢慢倒了回去。

碗沿儿碰着锅沿,发出“叮”的一声,在安静的屋里显得格外响。

“明儿个,得去供销社扯块黑布。”她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都缝个黑布条,戴在胳膊上。”

俊英点点头,用衣袖擦了擦眼睛,声音沙哑:“我这就找剪刀,家里还有块旧黑布,是前几年给爸做寿衣剩下的,先凑合用着,明儿再去扯新的。”

她说着就要下炕,膝盖刚弯,就被张义芝拦了:“今儿个先别忙活了,坐着吧。”

俊英顿了顿,又坐了回去,把冬雪搂在怀里,轻轻拍着她的背。

冬雪靠在妈妈的怀里,没一会儿就睡着了,小眉头还皱着,脸上挂着两道浅浅的泪痕。

冬冬从口袋里摸出那块黄积木,攥在手里。积木上还沾着点儿兜里的绒毛,是她袄子里的棉絮,暖暖的。

她抬头看姥姥,姥姥正望着窗外的黑天,眼神空落落的,就像冬天雪后的月亮,明明亮着,却没什么温度,空洞洞的。

“姥姥,”她小声喊,声音细得像蚊子叫,怕惊扰了什么,“……是谁……呀?”

张义芝转过头,伸手摸了摸冬冬的头,指尖有点儿凉,带着点粗糙的茧子,那是纳了几十年鞋底磨出来的。

她指了指墙上的画像,画像用红绳挂着,边角有点卷,画里的人穿着军装,笑容亲切又伟岸。“是救咱们的人。”

她顿了顿,眼眶又红了,声音低了些,像是在说给冬冬听,又像是在说给自己听:“以前咱吃不饱饭,穿不上暖衣,地里的收成不好,日子苦得很。是他带着大伙打跑了坏人,又让大伙都有了地,能种地、能盖房,才有了现在的日子。”

张义芝看着炕桌上的贴饼子,眼神软了下来,“你能天天吃着热乎的,能玩上二舅捎来的积木,都是托他的福。”

冬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积木又塞回兜里,紧紧攥着。

她知道了,收音机里说的,是一位伟大的人去世了。

是那个让大家能吃饱饭、能安稳过日子的伟人,走了。

所以姥姥才会哭,舅妈才会难过,大人们才会站得那么直。

她不能没心没肺的就想着玩积木,不能想着那块凉透的糖心贴饼子。

冬冬望着墙上的画,画里的人笑得那么亲切,就像邻居家的爷爷,却又那么伟岸,让她心里暖暖的。“原来,就是这位爷爷……走了……”

她喃喃地说,声音里带着点儿她自己都没察觉的难过。

德昇摸了摸女儿的头,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砸在冬冬的头顶上,热乎乎的。

冬冬抬头看他,看见爹的眼睛红红的,脸上还有泪。她伸出小手,用手背擦了擦爹的脸,小声说:“爹,别哭。”

德昇没说话,只是把她搂进怀里,紧紧的,像是怕失去什么。

冬冬能听见爹的心跳,“咚咚”的,跳得很沉。

张义芝把散在炕上的积木一块块捡起来,动作很慢,很轻,就像怕碰碎了什么宝贝。

每块积木她都用衣角擦了擦,红色的三角、黄色的半圆、绿色的方块、蓝色的圆柱……最后都放进了那个柳条编的小筐里,摆在炕角。

慧琴轻轻拍着冬雪,坐在炕里头,调子却没了往日的轻快,沉得让人心里发揪。冬雪睡得不安稳,时不时皱皱眉头,小声抽泣一下,像是在做噩梦。

后半夜,院儿里传来邻居家的哭声,断断续续的,像雨打在窗纸上,“呜呜”的,飘进屋里,缠在每个人的心上。

张义芝没睡,坐在炕沿儿上,手里拿着那半只没纳完的黑布鞋,却没穿针,就那么坐着,望着窗外的月亮。

月亮很圆,却没什么光,灰蒙蒙的,像蒙了层薄纱,连星星都看不见。院儿里的老杨树静悄悄的,叶子一动不动,像是也在难过。

德昇也没睡,坐在门槛上,手里夹着根木棍儿,在砖地上乱画,画的都是歪歪扭扭的圈儿。

他想起小时候,夏张氏带着他去城里领救济粮。那时候他还很小,饿得瘦骨嶙峋。娘牵着他的手,走了十多里路才到粮站。

粮站的墙上挂着伟人的画像,娘总让他对着画像鞠躬,说:“德昇,要记着感恩。”

那时候他不懂,只知道鞠躬了就能领到玉米面,就能吃饱饭。

现在,画像还在粮站的墙上,可画里的人,却走了。

天快亮的时候,张义芝才躺下,却没睡着。她摸了摸炕角的积木筐,想起冬冬攥着黄积木的样子,心里酸酸的。孩子还小,却也懂得难过,懂得敬畏。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张义芝就起了床。她把家里的旧黑布找出来,铺在炕桌上,又找出剪刀和针线,先剪了几块小布条,给孩子们缝了简易的黑纱。

慧琴也起得早,帮着她剪布,手指还在发颤。

等收拾妥当了,张义芝就带着慧琴、冬冬、冬雪,还有俊英和德昇,一起去了供销社。

供销社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从门口一直绕到了胡同口,都是来扯黑布的人。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沉痛,没人说话,只有偶尔传来的咳嗽声,很快又被安静压了下去。

售货员扯布的“刺啦”声,在清晨的安静里显得格外响,每响一声,都像是扎在人心上。

冬冬和冬雪站在队伍里,被慧琴护在中间。

冬冬学着大人的样子,把小脑袋低着,手里攥着那块黄积木。她今天特意揣着,想着要带着积木一起,这样就能离画上的爷爷近一点儿。

冬雪的小手攥着慧琴的衣角,眼睛红红的,还没从昨晚的难过里缓过来。

阳光慢慢升起来,照在他们身上,却没什么暖意,连风都是凉的。

院儿里的老杨树上,不知什么时候落了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叫了两声,可没一会儿,又安静了,缩在树枝上,一动不动,像也在默哀。

扯完黑布回家,张义芝就带着慧琴缝黑纱。

黑布剪成长条,缝在白布上,再别在胳膊上。每个人的右臂都缠着黑布,黑色的布条在蓝布褂子上,显得格外沉重。

从那天起,学校里不唱歌了,上课前要默哀;广播里天天播着哀乐,没了往日的戏曲和歌曲;街上的人走路都轻轻的,说话也压着声音,连孩子们都不打闹了,乖乖地跟在大人身后。

冬冬每天都把那块黄积木揣在兜里,吃饭揣着,睡觉也放在枕头边。

她觉得,这块积木就像她的小秘密,是她和画上爷爷之间的约定。她要好好带着积木,好好过日子,才对得起爷爷。

她还记得姥姥说的话,“能吃饱饭,能玩上积木,都是托他的福”。

所以她每天都乖乖吃饭,不浪费一粒米;搭积木的时候也轻轻的,不再和冬雪吵架,因为她想让爷爷看见,她很听话。

那年的夏末,没有往常的热闹。

往年这个时候,院儿里的大人们会坐在石榴树下乘凉,摇着蒲扇聊天;孩子们会追着跑着,手里拿着冰棍,笑得咯咯响;蝉鸣也响得震天,从早到晚不停歇。

可今年,什么都没有。

蝉鸣轻了许多,断断续续的,像在哭;没人再在石榴树下乘凉,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但冬冬记住了那天的眼泪。

姥姥掉在地上的泪,舅妈捂在嘴里的泪,爸爸砸在她头顶的泪。

记住了大人们挺直的后背,就算难过,也站得笔直。记住了攥在手里的黄积木,暖暖的,带着她的心意。也记住了那个让所有人都伤心的日子,9月9日。

她还记住了墙上的画像,画里的爷爷笑得那么亲切,那么温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