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本自俱足 > 第114章 小季

本自俱足 第114章 小季

作者:小咪的衣食父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7:33

深秋的风裹着晒透了的向日葵苗香,吹得院门口那棵老杨树的叶子沙沙响。

月英推着半旧的二八自行车,车后座绑着个鼓囊囊的旅行包,车把上还挂着两个网兜,都是小季特意从部队驻地捎回来的。

她侧头看身边的小季,军装洗得有些发白,肩线却挺得笔直,眉眼间比去年走时添了几分沉稳,只是眼底藏不住的急切,脚底下步子迈得比自行车轮还快些。

刚进院门,西屋的门“吱呀”一声被撞开,张义芝手里攥着块洗得发白的蓝布抹布,围裙上还沾着几点灶灰,就踩着布鞋小跑出来。

看见小季的那一刻,她脸上的皱纹像是被手轻轻揉开的纸,一下子舒展开来,嘴角咧到耳根,声音都带着颤:“小季!可算回来了!快进来,屋里刚扫完,地还潮着呢!”

说着就伸手去接小季肩上的挎包,指尖碰到包带时,才发现自己手上还沾着抹布的潮气,又赶紧缩回去在围裙上擦了擦。

俊英扶着门框从屋里出来,身后跟着小军。

小军右膀子还肿着,袖口卷到肘弯,能看见贴在皮肤上的粗布药贴,边缘都磨得起了毛。

可她看见小季,立马把疼忘到了脑后,咧着嘴笑,露出两颗小虎牙,左手挠了挠头:“哥!你可算回来了,我跟妈天天数日子呢!”

说着就想去帮小季推自行车,胳膊一动,疼得“嘶”了一声,又赶紧把胳膊缩回去,别到身后。

月英眼尖,一把拽住她的手腕:“又逞能!昨天刘大夫还说让你少动,勾缝儿时累的伤还没好利索,再抻着可咋整?”

小军嘿嘿笑,不说话,眼睛却黏在小季身上,像是要把这几年没见的模样都看够。

这时,躲在俊英身后的冬雪探了探脑袋。粉嫩嫩的新裙子,领口缝着圈细细的白花边,是俊英前几天熬夜用自己的旧的确良改的。

布料软乎乎的,衬得冬雪那张小脸像个红苹果。

她怯生生的,小手紧紧揪着俊英的衣角,裙摆被她绞得皱巴巴的,只敢露出双黑葡萄似的眼睛,偷偷打量着小季。

“冬雪,快看是谁来了?是不是你舅舅?”俊英笑着把冬雪从身后拉出来,手指轻轻刮了刮她的小鼻子,“快叫舅舅。”

冬雪把下巴埋得低低的,声音细得像蚊子叫:“舅、舅舅……”话音刚落,又赶紧把头扭到一边,可眼睛却像长了钩子,一刻不停地追着小季的身影,连睫毛颤巍巍的样子都透着好奇。

小季看见冬雪,赶紧蹲下身,膝盖“咚”地碰到了院门口的红砖地,他也没在意,伸手轻轻碰了碰冬雪的小胳膊:“诶,真乖。告诉舅舅,你叫什么名字呀?”

冬雪这才敢抬起头,看着小季脸上的笑,声音大了些,小手不自觉地抓住了小季军装的衣襟,攥得紧紧的:“我叫夏、夏冬雪……”

“夏冬雪,多好听的名字。”小季从挎包里掏出块橘子味的水果糖,糖纸是透明的,裹着橙黄色的糖块,在太阳底下闪着光。

他把糖塞到冬雪手里,又小心地抱起她,转了个圈,“哟,冬雪都长这么高了,舅舅都快抱不动了!”

冬雪被转得咯咯笑,糖块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脸蛋贴在小季的肩膀上,闻着他身上淡淡的皂角香,突然觉得这个舅舅一点都不陌生。

放下冬雪,小季站起身,目光落在新房子上。

红砖墙砌得整整齐齐,墙缝勾得严丝合缝,连一点水泥疙瘩都没有。

他走过去,伸手抚过墙缝,指腹蹭过那些细密的纹路,像是在触摸一家人的心血。

又摸了摸门窗框,松木做的门窗框透着淡淡的木香味,打磨得光溜溜的,摸上去温润顺手。指尖能清晰地感受到松木的纹理。

小季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声音有些发哑:“大姐,二姐,小军,辛苦你们了,这房子,盖得真好。”

他想起前些年走的时候,家里还是租的一间漏雨的土坯房,一到下雨天,锅碗瓢盆都得拿出来接雨,墙皮掉得一块一块的,晚上睡觉都能听见风吹过房梁的“呜呜”声。

那时候,他的血是热的,大脑是冲动的,一心只想干革命。

这些年在部队,他慢慢的懂得了做人的世故和做人的圆滑。他再也不是冲动的少年。

就像眼前的新房子,红砖墙戳在那儿,松木窗亮堂堂的,一砖一瓦都是实实在在的辛苦和汗水换来的。

小季的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

“说啥呢!跟咱家人客气啥?”月英走过来,笑着拍了拍他的肩,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薄的军装传过来,“快进屋看看,里屋的炕都给你铺好了,新褥子新被单,是妈前几天刚弹的棉花,软和着呢!”

小季跟着月英走进屋,阳光从松木窗棂里钻进来,洒在水泥地上,亮得晃眼。

他眯着眼看,只见房顶的椽子摆得整整齐齐,一根挨一根,连间距都差不离;墙壁刷得雪白,没有一点斑驳的痕迹。

窗台上摆着个豁了口的小花盆,里面种着棵指甲花,是冬雪种的,开着三朵小红花,花瓣娇嫩,像是一碰就会掉下来。

“这房子真好,住着肯定舒服。”小季笑着说,声音里满是满足,他伸手摸了摸窗台的花盆,指尖碰到湿润的泥土,心里暖暖的。

张义芝拉着他的手,掌心粗糙,满是老茧,却握得紧紧的:“以后这就是咱的家,缺啥少啥的咱慢慢添。你在外头当兵,别惦记家里,家里有我,有你大姐二姐,啥都好。”

她说着,又想起什么,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个布包,打开来是件新做的蓝布褂子,“这是我给你做的,料子是你二姐从工农兵商店扯的,纯棉的,穿着得劲儿。”

小季接过褂子,布料软软的,还带着阳光的味道,他鼻子一酸,差点掉眼泪,赶紧别过头,笑着说:“妈,您手艺还是这么好。”

小季长大了,再也不是那个只会直着脖子犟嘴的毛头小子了,张义芝的心里荡起阵阵涟漪。

晚饭时,张义芝愣是做了一桌子菜,摆得满满当当。

炖鸡是早上天不亮就杀的,那只老母鸡养了两年,平时天天给家里下蛋。她总舍不得杀,翻来覆去想了好久,一咬牙还是把鸡逮了,杀的时候摸着鸡的羽毛,还叹了口气:“委屈你了,给我家小季补补。”

鸡肉炖得烂烂的,汤里飘着葱花,香味飘得满屋子都是。

炒鸡蛋是自家鸡下的蛋,蛋黄黄澄澄的,炒得油光锃亮,咬一口香得冒油。拌菠菜是夏三爷早上刚从园子里拔的,还带着露水,夏张氏送来的时候,菠菜叶上的水珠滴在盆里,“滴答滴答”响,撒上点盐和醋,脆嫩爽口;

还有一盘炒花生,是去年留的最好的种子,张义芝守在灶边炒的,怕炒糊,时不时就铲起来尝一颗,花生壳炒得金黄,剥开壳,花生米喷香。

一家人围着桌子坐,这桌子还是张义芝年轻时,她大哥给做的实木桌,敦实得很,桌面上有一道浅浅的划痕,是小季和月英小时候打架,用小刀划的,这么多年了,还清晰可见。

张义芝总说要把桌子打磨一遍,可每次都舍不得,这终归是孩子们的念想。

小季拿起粗瓷酒杯,给德昇倒了杯酒。叫了一声“二姐夫……”

散装的高粱酒,倒在杯里,酒香一下子就飘了出来,熏得小季的眼圈儿泛红,“二姐夫,谢谢你和二姐,没有你们,这房子盖不起来。”

小季举着酒杯。德昇笑着和他碰了碰,杯沿相撞,发出“叮”的一声脆响。

德昇抿了口酒,眯起了眼睛,“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啥谢不谢的。你在外头保家卫国,家里的事我们帮衬着是应该的。以后好好过日子,比啥都强。”

他说着,指了指小军的肩膀,“盖房子大家都出钱出力的,小军的肩膀就是勾缝儿累的,大姐也没少忙活,还有老太太……”

德昇扭头望向张义芝,“从里到外的张罗,劳心费力,老太太才是最辛苦的。”

小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哥,我那是不小心,现在都快好了,不疼了。”

小季听了德昇的话,忽然有些后悔,后悔当初不懂事的离家出走,后悔当兵这么些年,都没给母亲写过几封信。

张义芝夹了块最大的鸡肉,放在小季碗里:“快吃,补补身子。房子盖好了,人也齐了,以后咱日子就该越来越旺了。”

俊英给冬雪夹了口鸡蛋,轻声说:“冬雪多吃点,长高高。”

冬雪嘴里塞着鸡蛋,腮帮子鼓鼓的,含糊地说:“等院子里的向日葵开花了,我要摘最大的瓜子,给舅舅吃!”

一家人都笑了,笑声飘出窗户,落在院子里,和着晚风,飘得老远。

窗外的月亮升起来了,圆圆的,像个银盘子,清辉洒下来,把院子照得亮堂堂的。

院子里的向日葵苗在月光下静静地站着,叶子上还带着傍晚浇水的水珠,闪着光,像是缀了满院的小星星。

“对了,关里二哥来信了!”月英突然想起这事,眼睛一亮,放下筷子说,“说十一前后,就过来认亲呢!”

这话一出,屋里一下子静了下来。

想当年,父亲刘庆云走的时候,最大的遗憾就是没回河北霸县的老家看一眼。那时候条件苦,父亲孑然一身,从关里逃荒过来,一路颠沛流离,老家的地址只记得个大概,写在一张泛黄的纸条上,藏在箱子底下。

这些年,月英和俊英一直记着父亲的遗憾。

去年搬家,月英翻箱子时找到了那张纸条,上面的字都模糊了。

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思,写好了一封信。寄出去的时候,她心里没底,怕这么多年地址错了,怕那边的亲人不在了。

没想到过了一个多月,居然收到了回信,是当地的大队书记转交给父亲的侄子,也就是她们的二哥刘俊的。

信上的字写得密密麻麻,说二哥看到信时,哭得像个孩子,说这么多年,家里人也一直在找他们,没想到还能联系上。

月英说着,眼眶就红了,俊英也抹了抹眼角,张义芝叹了口气:“你爹要是知道了,肯定高兴。”

冬雪趴在窗台上,小手撑着下巴,看着院子里的向日葵苗,小声问:“妈,向日葵什么时候开花啊?开花了是不是像小太阳一样,金灿灿的?”

俊英走过去,摸了摸她的头,给她披了件小外套。是用自己的旧衣服改的,里面絮了软软的棉花,暖暖的。

“快了,等秋天来,就开花了。”俊英望着窗外的月亮,声音温柔,“以后的日子,也会像向日葵一样,越来越好的。”

风从窗户缝里吹进来,带着淡淡的松木香,还有向日葵苗的清苦,裹着一家人的笑声,飘得很远很远。

吃完饭,德昇和小季搬了两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说话。月光下,慢慢散开了一层薄薄的雾气,沾在头发上,凉丝丝的。

德昇手里拿着把蒲扇,时不时扇两下,驱蚊虫,“部队里苦不苦?”他问。

小季点点头,又摇摇头:“苦是苦点,毕竟我们是铁道兵,不比你们防化连,但心里踏实,自己注意安全就行,就是有时候站岗,看着月亮,就想起家里,想起你们盖房子的事,怕你们累着。”

“不累,”德昇笑了,“盖自己家的房子,心里高兴。你看这红砖墙,一块一块都是帮工们砌的,水泥勾的缝,下雨绝对不漏水;那松木梁,是我们部队分配拉来的,晾干了,结实着呢。”

屋里,张义芝和月英、俊英在收拾碗筷。碗碟碰撞的声音“叮叮当当”的,像是在唱歌。

俊英把剩下的鸡肉和鸡蛋装在盘子里,盖好,留着明天当午饭。

“小季回来,家里就热闹了。”张义芝笑着说,手上的动作没停。

冬雪在院子里的秋千上轻轻晃着。秋千是德麟刚做的,用粗麻绳绑在老榆树上,木板打磨得光溜溜的。

冬雪晃着腿,哼着不成调的儿歌,是俊英教她的《东方红》,跑调跑得厉害,可在这静静的夏夜里,却格外好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