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本自俱足 > 第113章 勾缝

本自俱足 第113章 勾缝

作者:小咪的衣食父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7:33

上梁的鞭炮碎屑还在院墙根下铺着层红绒似的,老王就带着两个儿子扛着留下的那些老松木门窗框进了院。

松木是陈年老料,黑红的纹路里浸着年月的沉实,凑近了能闻见一股淡淡的松脂香,不像新料那样冲,是温温的、裹着阳光的味道。

按门窗的李师傅蹲下来摸了摸门框接口,指节敲了敲木头,“这料好啊,老王是真上心,榫卯做得严丝合缝,咱往上一安,保准不晃。”

说着就招呼徒弟搭架子。两个年轻小伙子踩着木梯往上递框,李师傅站在中间,眯着眼对位置,手里的木槌轻轻敲了两下,“左挪半寸——哎,对了!”

只听“咔嗒”一声轻响,门框就稳稳卡在了砖洞里,连缝隙都不用调,手伸进去摸,严丝合缝得能挡住风。

安窗框时更顺,松木窗棂雕着简单的回纹,一上手就知道是以前的工匠一点点儿凿的。

李师傅摸着那纹路笑,“这手艺,搁啥时候都是个好木匠。”

月英在旁边递水,听见这话,眼圈儿有点热。爹走的时候还说,得给孩子们盖个正经房子,才算是个家,现在总算遂了愿。

门窗刚安完,德昇就扛着一捆柳条枝子进了院。

柳条枝子都是夏三爷去了几趟大辽河的河汊子边砍的,选的都是粗细匀实的青柳条,皮儿嫩,韧性好。

夏三爷长年编柳条筐,家里家外的盛装物件儿,都是柳条编的,编的多了就去集上卖,或是送人。

八一大队这片都知道三爷编的筐结实耐用,却不知是三爷选柳条的眼光格外的好。

三爷蹲在院角,先把枝子捋顺了,剔掉旁逸斜出的小杈,再用温水泡上半个时辰——老辈人说,泡过的柳条软和,编出来的栅栏不容易裂。

冬雪挎着个小竹篮蹲在旁边,小手捏着根短枝子,“爷爷,我帮你递枝子!”

三爷笑着点头,从泡软的柳条里抽出两根最粗的当立柱,深深扎进院边的泥土里,踩实了,再用细枝子一圈圈往上编。

他手指粗,却灵活,柳条在他手里绕着圈,时而压,时而挑,编出的格子方方正正,像棋盘似的。

冬雪递枝子递得急,有时候递错了细枝,三爷也不恼,接过枝子慢悠悠说:“冬雪看,这细枝得压在粗枝下面,才稳当,就像做人,得踏踏实实的。”

冬雪似懂非懂地点头,小脑袋跟着爷爷编栅栏的动作晃动着,学的认真而起劲儿。

编到晌午,日头斜斜照下来,栅栏已经立起半人高,笔直笔直的,青绿色的柳条在阳光下泛着光,淡淡的清香飘得满院子都是。

三爷直起身捶了捶腰,看了眼栅栏,又看了眼正给工匠们端饭的月英和俊英,嘴角翘起来。

这栅栏,就像他们这日子,看着细弱,扎在土里却稳,风刮不动,雪压不弯。

歇了晌,三爷接着编,直到太阳快落山,一道齐腰高的栅栏终于绕着院子围了一圈。

他找了块破布,把栅栏上的毛刺都擦干净,又往根部培了些土。风吹过,柳条轻轻晃,却依旧挺拔,那股木香混着柳芽的清苦,成了院子里最踏实的味道。

上了梁,安了门窗,起了栅栏,这新房就完工了大部分,家也算是立起来了。刚歇了口气,月英就骑着自行车往大荒沟去,小军还在那里插队干活。

盖新房子出钱出力出时间,已经让月英和俊英精疲力尽了。还有些收尾的细活儿,她俩也不好意思再请假了。

新房的勾缝、上腻子、刷墙围子……这些细活儿,没个认真精心的人可不行,姐俩一商量,想到了小军。

大队书记陈志广的办公室在队部最里头,窗户敞开着,能看见他正低头算账。

月英在门口站了会儿,才掀着门帘进去,手里提了个布兜,装着两瓶俊英在工农兵商店淘换来的永顺泉烧锅子,“陈书记,忙着呢?”

陈志广抬头看见她,放下笔,“月英啊,有事?”

“是这么回事,”月英把布兜往桌上放,搓了搓手,“家里新房盖得差不多了,就差勾缝上腻子,小军那孩子,能不能请半个月假?您放心,等忙完了,她立马回队里干活,不耽误事儿。”

陈志广皱了皱眉,“这阵子队里正忙秋收,人手紧,小军是骨干,她走了,地里的活儿就得少个人。”

“我知道,我知道,”月英赶紧说,“可您也清楚,咱家里以前没个正经房子,这回好不容易盖起来,就差这最后一步了。小军是孩子里最能干的,她回来,活儿能快不少。您看,要不找人替她顶几天?实在不行我来给你干,虽说不如小军利索,可地里的活儿也会。”

陈志广瞥了一眼布兜,里面的轮廓清晰可辩。

他笑了,“我怎么敢让磷肥厂的大股长上我这来干农活儿?你可拉倒吧,来年开春,我们大队的磷肥还指望你呢。”

“那没问题啊,只要是陈书记一句话,”月英笑了,她心里寻思着这事儿大概率是成了。

陈志广低下头,没说话,想了一会儿,又笑了,“直接请假肯定说不过去,要不这样,刘股长,看在你的面子上,给她批半个月病假,可话说在前头,病假期间的工分得扣,回头可别来找我要。”

月英一听,立马笑了,“谢谢陈书记!谢谢您!工分扣就扣,不碍事!”

来年开春的磷肥有了着落了,陈志广的心里也踏实了。

月英告辞了陈志广,赶紧往回走。自行车骑得飞快,风吹着她的衣角,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小军是第二天早上到的家。背着个帆布行李包,头发有点乱,脸上还带着赶路的风尘。

月英骑着自行车把她从车站接回来。小军一进院看见新房,眼睛就亮了。放下行李,没等歇口气,就挽起袖子找活儿干。

德麟正在帮着和水泥,沙子堆在墙根下,水泥袋子敞着口,白花花的。“小军回来啦?快来,正好帮大哥和水泥。”

小军应了声,凑过去看。

德麟教她,“水泥和沙子得按一比三的比例兑,水不能多,也不能少,得和得匀,捏在手里能成团,松开不撒才正好。”

小军点点头,拿起铁锨,先把水泥和沙子混在一起,来回翻了几遍,直到颜色均匀了,才慢慢往里头加水。

刚开始没掌握好,水加少了,和出来的水泥疙瘩多,德麟帮她添了点水,她又使劲搅,胳膊抡得飞快,额头上很快就冒了汗。

和好了水泥,小军学着德麟的样子,把水泥铲在腻板子上,手里拿个小抹子,走到墙根下。

墙缝窄,最细的地方也就手指宽,得把抹子举得高高的,手腕使劲,才能把水泥塞进去。

她踮着脚,眼睛盯着墙缝,一点一点往里头填,填完了再用抹子把表面刮平。刚开始手生,填进去的水泥总往下掉,她不气馁,掉了就重新填,抹子用得越来越顺,墙缝也勾得越来越平。

太阳上了老槐树的树顶,德麟得去大队部了,勾缝儿这活,就交给了小军。

一上午站下来,小军的胳膊就酸了,抬起来都费劲。

中午吃饭,张义芝端着碗炖肉走过来,往她碗里拨了一大块,“快吃点肉,补补力气。”又放下碗,帮她揉膀子,手指按在酸痛的肌肉上。

小军疼得“嘶”了一声,又赶紧笑,“妈,没事儿,不疼。”

“还说不疼,脸都皱成包子了,”张义芝嗔了她一句,揉得更轻了,“累了就歇会儿,别硬撑,活儿又不是一天能干完的。”

小军嘴里塞着馒头,含含糊糊地说:“嗯嗯,没事儿,妈,我年轻,扛得住。早点勾完,房子就能早点儿完活儿,咱就能舒舒坦坦的住新房子了,省的总惦记是个事儿。”

下午太阳更毒,小军戴着顶草帽,接着勾墙缝。

汗顺着脸颊往下流,滴在水泥上,晕开一小片印子。

她时不时用袖子擦把汗,胳膊举得越来越沉,可看着勾好的墙缝,一条一条整整齐齐的,心里就踏实。

晚上躺在炕上,小军的膀子酸得抬不起来,连脱衣服都得月英帮着。

张义芝烧了壶热水,又从柜子里翻出包晒干的艾草,泡在水里,拿毛巾浸热了,拧干了敷在她膀子上。

艾草的热气渗进肌肉里,酸得发麻的胳膊顿时舒服了不少。“傻丫头,累了就跟妈说,别憋着,”张义芝摸着她的头,声音软软的,“妈知道你想早点把房子盖好,可也不能拿身子不当回事。”

小军靠在张义芝的怀里,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她往张义芝怀里缩了缩,小声说:“妈,我扛得住,真的。就是想着,咱以前住那破房子,漏风漏雨的,冬雪总说冷。现在好了,咱有自己的新房了,红砖墙,松木窗,冬天暖和,夏天凉快,咱一家人能好好的,啥累都值。”

张义芝眼眶也红了,拍着她的背,“是啊,咱有家了,以后再也不用求爷爷告奶奶的租房子了。”

就这么熬了十几天,小军的膀子肿了一圈,手腕也磨出了茧子,可墙缝总算勾完了。

整面红砖墙,勾上白花花的水泥缝,看着就精神。

小军拉着张义芝来看,指着墙缝,笑得眼睛都眯了,“妈,你看,我勾的缝,一条线似的,比德麟大哥勾的还平!”

张义芝伸手摸了摸墙缝,又摸了摸小军肿得老高的膀子,手指轻轻按了按,小军立马说:“妈,不疼!”

张义芝没说话,眼眶红红的,转身去灶房端了碗鸡蛋羹出来,“快吃了,补补。”

安完门窗,院子里的栅栏也编好了,夏三爷拄着拐杖进了院。他手里拎着个小竹筐,里面装着几棵向日葵苗,绿油油的,带着泥土的湿气。

“孩子她姥姥啊,给你送点苗,”夏三爷把筐子放在地上,指着院角,“那地方向阳,种上几棵向日葵,秋天就能结瓜子,冬雪爱吃炒瓜子,到时候管够。”

“还是老夏大哥有心,想的周到,冬雪有这样的爷爷真有福气,”张义芝赶紧道谢。

夏三爷帮着她挖坑,栽苗,一样一样细致板轧儿的,把苗种在院角,“这苗得浇足水,别让太阳晒着,等扎了根,就好活了。”

张义芝点点头,看着栅栏前面的一圈儿向日葵,虽然还不是很茁壮,可依然倔强的迎着太阳。好像她们娘几个,不屈不挠的面对着艰难的生活。

她每天都把新房里收拾的干干净净,早上起来就拿着抹布擦窗户,松木窗擦得亮堂堂的,能照见人影;

院子里的土扫了一遍又一遍,连一片落叶都捡得干干净净;窗台上摆上了她腌的咸菜坛子,有芥菜,有萝卜,坛子擦得锃亮,摆得整整齐齐。

房子彻底完工了,月英给小季写了封信。没过几天,小季就回来探亲了。

月英一早骑着自行车去车站接他,自行车后座绑了个小垫子,是她连夜缝的,怕小季坐得不舒服。

路上的庄稼黄了,风吹过,稻穗晃得像金浪。

小季坐在姐姐的车后座,手里拎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给家里带的东西,时不时问一句:“姐,家里都好?房子盖得咋样了?”

“都好,都好,”月英笑着说,“房子就差最后收拾了,保证你见了高兴。”

自行车骑到村口,远远就能看见新房的红砖墙。

小季从后座下来,愣在原地,半天没回过神。

红砖墙整整齐齐,松木窗棂透着亮,院门口挂着的红绸子是月英特意买的,风一吹,飘得欢。

院子里的秋千架是德昇给冬雪做的,木头擦得锃亮,绳子换了新的;院角的向日葵苗已经冒了头,绿油油的,站得笔直。

“这就是咱家新房?”小季从自行车后座上跳下来,声音有点儿哽咽。

“怎么样?不错吧,盖这个房子,你大姐我都被扒层皮……”月英嘴上抱怨着,看着小季惊喜的眼神,心里美滋滋的。

“何止不错,简直太不错了,大姐你真行!”小季伸手摸了摸院门口的栅栏,又跑进院子,摸了摸红砖墙面光滑,墙缝勾得平平整整,“比我想象的还好……”

月英拉了拉他的袖子,“走,进去看看,妈肯定等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