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本自俱足 > 第106章 临行

本自俱足 第106章 临行

作者:小咪的衣食父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7:33

孟主任拿过电报看了看,叹了口气,给她倒了杯热水:“俊英,别慌。转业是国家大事,德昇是党员,是军人,肯定得服从安排。这不是啥坏事儿,他回来了,你们一家人就能团聚了。”

“可……可他回来没工作咋办?家里房子也小……”俊英哽咽着说。

“工作的事你别愁。”孟主任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肯定,“咱商店库房的老李,下个月就到退休年龄了,那岗位正好缺人。老李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库房里的货总盘不清楚。德昇是做过师部后勤助理,那也是团级干部,有文化,又细心,管库房还不手拿把掐。我这就去跟场部李书记反映,保准没问题。”

俊英握着热乎乎的搪瓷缸,心里像揣了个暖炉,稍稍安定了些。

“何况你知道,现在商店的库房可是个俏活儿!多少人挤破脑袋抢不到呢。”孟主任压低了声音说,“德昇是当过兵,记律性强,我才敢考虑他。”

听着这话,俊英心头的那份慌才慢慢散了。

1972年的夏末,内蒙古的风已经带了些凉意,吹在训练场上,卷起细小的沙粒,打在德昇的解放鞋鞋帮上。

他刚下连部检查回来,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砸在胸前洗得发白的军装上,洇出一小片湿痕。

十年了,从18岁揣着家里的介绍信穿上这身军装,到如今肩上扛着团长的肩章,德昇的后背依旧挺直,只是眼角眉梢添了些风霜。

那是乌兰浩特的风沙、演习场的硝烟,还有十年军旅刻下的印记。

“德昇,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刘政委的声音从训练场边传来,他手里攥着个搪瓷缸,缸沿磕掉了块瓷,露出里面的黑铁。

德昇应了声“到”,拍了拍身上的灰,跟着刘政委往师部走。

师部的窗户对着营区的白杨树,叶子已经开始泛黄,风一吹就沙沙响。刘政委把搪瓷缸往桌上一放,指着对面的椅子:“坐,跟你说个事儿。”

德昇坐下,腰杆还是直的。刘政委盯着他看了会儿,叹了口气:“转业名单我看见了,但只是初步定了……有你。”

德昇心里“咯噔”一下,像是被训练弹砸中了似的,闷得慌。

他早知道服役满十年该考虑转业的事,可真听到这话,还是觉得不真切。这营区,这训练场,还有身边的这群兄弟,早成了他的家。

“不过”,刘政委往前凑了凑,声音压得低了些,“名单还没最后报上去,你要是不想走,赶紧去找邵主任说说。邵主任那人你知道,不是不讲理,你去表个态,说说你想留队的心思,说不定能改。”

德昇捏了捏手心,指节泛白。

他知道刘政委是好意,邵主任是老首长,对德昇一直很欣赏。

按说,德昇服役十年,表现一直拔尖,防化连的司务长,到师部的后勤助理,业务上没人比他熟,真要找邵主任递句话,留队的希望不小。

可他脑子里突然闪过入伍前父亲说的话:“咱庄稼人,骨头要硬,别学那些弯腰求人的事,干得正,走得端,才对得起自己。”

十年里,他不是没遇到过“走后门”的机会。

前几年评三等功,有人劝他找连长通个气,他偏不,最后凭着演习里排除哑弹的功劳,实打实拿了奖;后来,后勤部缺个技术骨干,师部要了几次才把他调过去。

他舍不得那些一起摸爬滚打的兄弟,更不能打破自己守了十年的原则。

“政委,我知道您为我好。”德昇站起身,声音很沉,“可我不能去找邵主任走后门,我做不到。”

刘政委看着他,眼里有惋惜,也有敬佩。他拍了拍德昇的肩膀:“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行,你自己想清楚就行,别后悔。”

那一夜,德昇躺在宿舍的硬板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宿舍里很静,只有窗外的风声和战友们均匀的呼吸声。

转业回地方,德昇是早早就准备好的,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他想起,梁百权他们这一茬茬的兵刚入伍时,都是他带出来的。他想起梁百权对他和刘耀奇说的“以后咱就是兄弟”;想起演习时刘耀奇替他挡了块飞石,胳膊肿了半个月还笑着说“没事,皮糙肉厚”;想起大宝第一次看菜地时,因为浇多了水把菜苗淹死,蹲在田埂上哭,是他陪着大宝重新种,教他怎么看土干湿……

十年的事,像放电影似的在脑子里过,每一个画面都热乎。

他不是不想留,可他更怕丢了父亲教他的那份“耿直”。

要是为了留在部队去找邵主任,往后他怎么面对那些信任他的兄弟?怎么对得起自己穿了十年的军装?

天快亮的时候,德昇终于闭了眼,心里的主意定了。走就走吧,在哪儿不是干工作?

几天后,转业名单在营区的公告栏里贴了出来。

红纸上的黑字格外醒目,“夏德昇”三个字排在师部后勤部名单的第一个。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上午的功夫,防化连和后勤部就炸了锅。

饭堂里,战士们端着搪瓷碗,嘴里的饭都忘了嚼,全在议论:“夏助理咋也在名单里?他不是后勤部的骨干吗?”“咋不留下来?邵主任那儿递句话不就成了?”“德昇那人你还不知道?宁折不弯,哪会干那事!”

梁百权和刘耀奇是最先找到德昇的。

德昇正在训练场收拾自己的装备。那套防化服,他穿了五年,袖口磨破了边,他用针线缝了又缝;还有那把工兵铲,木柄被他攥得发亮。

“二哥,你真要走?”梁百权嗓门大,一开口眼睛就红了,他拍了拍德昇手里的防化服,“咱不是说好,等我升了团长,咱们比一比训练的吗?”

刘耀奇站在旁边,手里攥着个苹果。那是家里寄来的,一直没舍得吃。

他把苹果塞给德昇,声音有点哑:“二哥,要不……我陪你去找邵主任说说?你不用说话,我帮你敲边鼓。”

德昇看着俩兄弟,心里暖烘烘的。他把苹果递回去,又推了推:“不用,名单定了就定了,回家也是过日子。你们俩好好干,防化连的技术活儿,别丢了。”

梁百权还想说啥,刘耀奇拉了拉他的胳膊,摇了摇头。他知道德昇的性子,决定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踩在沙地上“噔噔”响。

三个人抬头一看,是防化连看菜地的娄大宝。

大宝比德昇还高半个头,一米九多的个子,二百来斤的体重,平时在菜地里看管蔬菜,话少得很,一天说不了三句话。

他跑得满头大汗,军帽歪在脑后,脸上沾着泥,手里还死死拽着根麻绳,麻绳另一头,拴着一头足有百十来斤的野猪!

“德……德昇哥!”大宝跑到跟前,喘得直咳嗽,胸口起伏得厉害,“我……我听说你要走,前几天,就去套了头野猪,它可真能跑,累死我了,我跑了十多里地,才套着!”

德昇愣住了,梁百权和刘耀奇也傻眼了。

后山离营区足有十五里地,全是山路,坑坑洼洼的,大宝这么个大块头,跑十多里地已经够累了,还扛着一头野猪回来?

那野猪耷拉着脑袋,嘴里还在哼哼,看样子是被套住的心不甘情不愿。

“你疯了?后山多危险!”德昇赶紧上前,帮大宝把麻绳从肩上卸下来,触到大宝的胳膊,全是汗,还有几道被树枝刮破的血痕。

大宝咧嘴笑了,露出两排白牙,脸上的泥蹭得更花了:“没事,我……我从小在山里跑,熟得很。你要走,给你……给你带点肉回家,家里人……能尝尝鲜。”

德昇的眼眶一下子就热了。“你是不是傻,多危险啊,你这是违反纪律!”

“哥,你别和我喊,我心里有数,上次我娘生病,要不是你帮我请假,我都照顾不了我娘,我这不寻思你要转业了……”大宝说不下去了,眼眶红红的。

德昇想起来了,前年秋天,大宝的娘病重,家里寄来信,他蹲在菜地里哭,不好意思让别人看见。

德昇知道了,偷偷找赵指导员,帮大宝请了探亲假,又凑了点钱塞给大宝。

那会儿大宝没说啥,就给德昇鞠了个躬,转身就去菜地浇了水。

这事儿,德昇早忘脑后了,没想到,娄大宝这闷葫芦心里都记着呢。

“走,送炊事班去!”梁百权反应过来,一把抓过麻绳,刘耀奇也上前搭手,俩人帮着大宝把野猪往炊事班拖。

大宝跟在后面,还在念叨:“先养着,等德昇哥走的时候,把肉给他装起来,猪头下水,也别浪费,给连里改善伙食。”

“好家伙,这大宝,真能干!”炊事班的老王班长一见野猪,眼睛都亮了:“这野猪先养在这儿,等夏助理走的时候再杀,给他践行。”

傍晚的时候,赵指导员来找德昇,手里拎着个木箱子。

木箱子半米见方,是松木做的,打磨得很光滑,边角用铁皮包了边,是赵指导员自己攒了半年的木料,抽空做的。

箱子打开,里面还有个书立。硬木的质地,上面留出两个抽屉,雕花的抽屉钮子,是去年连里表彰先进时发的,赵指导员一直没舍得用。

“这箱子你拿着,装衣服正好,结实。书立……你爱看书,放书方便。”赵指导员把箱子塞给德昇,声音有点涩,“回家好好过日子,别忘了咱部队的兄弟。”

德昇想推辞的,他知道指导员喜欢木工活,这个小木箱做了好久。可是抬头撞见他坚定的眼神,德昇犹豫了。

他接过木箱子,手指摩挲着上面的木纹,心里像堵了块热石头。

转眼到了年底,退伍和转业军人离队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依据以往的惯例,过了春节,就要陆陆续续离开了。

随着春节的临近,营区里热闹起来。这是德昇他们在部队过的最后一个春节,大家的心情都很复杂。

炊事班的班长老王找了把锋利的剔骨刀,烧了锅开水。野猪一直养在炊事班的后院,膘肥体壮的。

防化连里几个年轻战士也过来帮忙,拔毛、开膛、剔肉,忙得热火朝天。

营区里飘起了肉香,那是野猪肉特有的腥香,混着柴火的味道,飘得老远。

傍晚的时候,野猪肉收拾好了。老王用粗棉线把瘦肉和排骨一块块串起来,装在两个洗干净的粗布袋子里,扎得严严实实。

“德昇,你拿着,路上好带,回家冻起来,能吃好久。”老王把布袋子递过来,手里还拿着块煮好的野猪肉,“晚上来防化连吃吧,连里聚餐,先尝尝,熟了,香得很。”

德昇接过布袋子,沉甸甸的,压得胳膊有点酸。

他把野猪肉、木箱子还有书立一起搬到师部的收发室,找了个结实的麻袋,把东西都装进去,填了家里的地址。

辽宁省盘锦垦区八一大队,收件人写的是“夏德麟转夏德昇”。

刘耀奇帮他缝好麻袋口,贴上邮票,说:“放心,这麻袋结实,准能送到家。”

除了这些,转业还有一笔补偿,一方木料,足够盖三间瓦房的量。那木料是松木,都是上好的料,堆在营区的仓库里,足有半人高。

“这木料得托运回去,不然你自己带不了。”梁百权围着木料转了两圈,“二哥,你不用出面,我找后勤部管运输的老李,去跟他说,让他帮忙找个车,先运到火车站,再办托运。”

“要不,等统一托运吧,何必给人添麻烦……”德昇不是爱麻烦人的人,更不想开口求人。

“不行,统一托运慢不说,容易弄混了,你不用管了。”梁百权的态度很坚决,德昇也不好再坚持了。

接下来的几天,梁百权和刘耀奇几乎天天围着德昇转。

梁百权跑后勤部,找老李办运输手续,又找了几个战友,帮着把木料打包。

用稻草把每根木料都裹好,再用铁丝捆成捆,怕运输的时候磕坏了。

刘耀奇则帮着德昇收拾行李,把军装叠得整整齐齐,把奖状和照片小心地放进木箱子里,连德昇用了好几年的搪瓷缸都擦得锃亮。

“德昇哥,这缸子你带着,回家喝水也方便。”刘耀奇把搪瓷缸放进行李包,“还有这双胶鞋,新的,我刚领的,你带着路上穿。”

德昇看着俩兄弟忙前忙后,心里不是滋味。他想客气两句,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战友情分,不是“谢谢”两个字能说清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