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本自俱足 > 第105章 转业

本自俱足 第105章 转业

作者:小咪的衣食父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7:33

“你走后的第三天,吴玉华就找上门来,”张义芝抹着眼泪,声音断断续续,“上来就砸院门,然后冲进院子,把我刚煮好的饭倒在地上,碗也摔了……之后天天来闹,要么早上天不亮就踹门,要么中午往院里扔石头,昨天还把窗户玻璃砸了……小军吓得晚上都不敢睡觉,总躲在被子里哭……”

“小军呢?”俊英赶紧问,四处看了看。

“在屋里呢,吓得不敢出来。”张义芝指了指里屋,声音更低了。

俊英气得浑身发抖,牙齿咬得咯咯响:“她就是看我不在家,故意欺负你!以为你好欺负是不是?”

她猛地站起来,转身就往门外冲,“我去把她家砸个稀巴烂,让她知道欺负人没有好下场!让她也尝尝被人欺负的滋味!”

“俊英!你别去,别冲动!”张义芝死死抱住她的腰,指甲都掐进了她的衣服里,力气大得不像平时那个温和的老太太,“咱不能跟她一般见识!她就是个疯子,你砸了她家,她要是闹到你商店去,闹到你姐的单位去!到时候连累你们可咋整?你姐刚当了股长,不能因为这事儿受影响啊!”

“我管不了那么多!”俊英挣扎着要往外冲,眼泪却忍不住掉了下来,砸在张义芝的手背上,“她凭啥这么欺负你?你看看这院子,看看你这模样,看看小军吓得那样……我这当闺女的,能眼睁睁看着你受气?”

“我没事,真没事。”张义芝把她往屋里拉,声音带着哀求,“派出所也说了,再闹就把她送精神病院,她也不敢太过分。你刚回来,还带着孩子,可不能出岔子。小雪还在这儿呢,你要是跟她吵起来,吓着孩子咋办?”

俊英顺着张义芝的目光看向冬雪,冬雪已经哭了,小脸蛋挂着眼泪,正怯生生地看着她。

里屋的门帘动了动,小军从里面探出头来,脸上还挂着泪痕,看见俊英,小声喊了句“二姐”,就跑过来拉住她的衣角:“二姐,你可回来了……”

俊英看着张义芝红肿的眼睛,看着院子里的狼藉,再看看拉着自己衣角的小军和哭唧唧的冬雪,心里的火气像被泼了一盆冷水,瞬间凉了下去,只剩下又急又怒又无力的憋闷。

她蹲下来,一把抱住小军,又摸了摸冬雪的头,眼泪掉得更凶了:“对不起,是姐回来晚了,让你们受委屈了……”

那天晚上,俊英帮着张义芝收拾院子到半夜。

胡同里的狗叫了一阵又停了,只有路灯昏黄的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斑斑驳驳。

俊英捡着地上的茄子秧,手指被上面的刺儿划破,渗出血珠,她却没察觉,只觉得胸口堵得慌。

张义芝一边收拾一边叹气:“其实以前她也闹过,可没这么厉害,你在家的时候,她不敢……”

“都是我不好,不该在部队待那么久。”俊英的声音有点哑。

“跟你没关系,是我自己没用,不敢跟她吵。”张义芝抹了把脸,“你爸走得早,小季又在部队上,我一个人带着你们,总怕惹事,万一人家找上门来,我都不知道咋应对……”

俊英心里更难受了。她知道张义芝的苦。爸早逝,妈一个人拉扯着他们,平日里靠做点儿零活糊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却从不愿麻烦别人。

吴玉华就是看准了她的软肋,借着自己“精神不好”的由头,一次次欺负她。

而大姐月英总觉得自己理亏,心虚。明明知道吴玉华在撒泼,却因为懦弱,从不出来说句公道话。

反而劝张义芝“忍忍就过去了”,这才让吴玉华越来越得寸进尺。

“要不再搬家吧?”夜深了,两人坐在屋里,就着一盏小油灯说话,张义芝忽然开口。

俊英愣了愣:“搬哪儿去?”

“我也不知道。”张义芝叹了口气,“其实,这里住着挺好的,离商店和磷肥厂都近,你们姐俩上班方便,离车站也近,万一德昇回来,也好找。房租也便宜,除了火车过的时候吵点,其他都还行……”

俊英没说话。她知道张义芝舍不得这里。不是因为这里多好,是因为这里是她能负担得起的,最方便的地方。

她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能说:“先别搬,等德昇回来再说,他肯定有办法。”

提到德昇,张义芝的脸上露出点笑意:“是啊,德昇心眼儿好使,人实诚,有他在,咱就不怕了。”

俊英心里暖暖的。她走到桌边,拿起纸笔,想给德昇写信。

煤油灯的光跳了跳,照亮了信纸,她握着笔,眼泪又忍不住掉了下来,滴在信纸上,晕开一小片墨痕。

她把家里的事一股脑儿地写了进去。吴玉华的骚扰,院子里的狼藉,张义芝的委屈,小军的害怕,还有她心里的无助和想念。

俊英写了很久,直到油灯快烧完了,才停下笔,小心翼翼地把信折好,放进信封里。

信寄出去没几天,德昇就回信了。俊英拿着信,手都有点抖,拆开信封,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

“俊英,见字如面。

部队里一切都好,不用担心。一级战备的命令还没解除,我们每天都在巡逻,战士们都很精神,没人叫苦。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已经正式成立了,司令部设在呼和浩特,主要接收北京、天津这些城市的知识青年,要建工厂、牧场和农场,搞建设。这里实行供给制,待遇和盘锦垦区、广州的兵团差不多,比之前好了些。

我申请了调回盘锦垦区。不是因为这里苦,是因为放心不下你和孩子。边境需要人守,但家里也需要我。等申请批下来,我就回去,到时候咱再也不让你们受委屈。

冬雪还好吗?告诉她,爸爸很快就回去,给她带草原上的小石子。”

俊英拿着信,眼泪又掉了下来,这次却是暖的。

她抬头看向窗外,秋风吹过,卷起地上的落叶,朝着胡同口飘去,像是在朝着德昇回来的方向,慢慢飘远。

她知道,等德昇回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家里有他守护,这就是最踏实的幸福。

日子在盘锦垦区的秋寒里,裹着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平静,底下却藏着丝丝缕缕的压抑,像灶膛里没燃透的柴火,冒着若有若无的烟,慢慢熬着。

工农兵商店的木门每天清晨“吱呀”一声推开时,俊英总已经站在柜台后,穿着洗得发蓝的白工作服,手里攥着块半干的抹布,反复擦着柜台上的玻璃。里面的像章熠熠生辉。

其实那玻璃亮得能照见人,她只是想找点儿事做,把心里那点儿空落落的慌给压下去。

柜台外面总是人来人往,扯布的大娘、打酱油的大爷、吵着要糖的孩子,喧闹声裹着酱油的咸香、布匹的棉絮味,飘在不大的空间里。

俊英手脚麻利,给顾客拿像章,收钱,找零……

可孟主任还是看出了不对劲。

傍晚快下班时,顾客都走得差不多了,孟主任端着个印着“为人民服务”的搪瓷缸,慢悠悠走到她跟前,缸沿还沾着点茶叶末:“俊英,你这几天魂不守舍的,柜台里的账本都记错两回了……”

俊英手一顿,攥着账本的指尖泛了白,小声说:“孟主任,给您添麻烦了。”

“添啥麻烦,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孟主任把搪瓷缸往柜台上一放,热气腾腾的茶水冒着凉气,“是不是家里那点儿事还没理顺?吴玉华又去你家祸祸了?”

俊英点点头,眼圈儿有点儿红。

前几天张义芝提着菜,刚走到胡同口。吴玉华突然从旁边窜出来,故意撞了她胳膊一下,篮子里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张义芝蹲下身去捡,吴玉华还站在旁边翻着白眼,嘴里不干不净地念叨。

她没敢还嘴,捡了西红柿就赶紧走,怕吵起来让邻居看笑话,更怕吴玉华没完没了的纠缠。

孟主任听了,眉头一皱:“这吴玉华,真是得寸进尺!你别管,这事我来处理。”

转天一上班,孟主任就揣着商店的介绍信去了派出所,找到负责片区的民警老李:“李同志,我们商店的刘俊英同志,家里男人在部队服役,她一个人带孩子不容易,总被吴玉华骚扰不是个事儿,你们可得管管。”

老李也是个热心人,当即就跟着孟主任去了吴玉华家,敲着门严肃地说:“吴玉华同志,军人家属受国家保护,你再无故骚扰刘俊英同志的家,我们可就按规定处理了!”

吴玉华家没开门,里面传来她儿子的咒骂,“你再闹,我们三个就和你一起去死……”

接着就是她的哭声,“别把我送精神病院,我不疯,我就是憋屈……”

从那以后,吴玉华果然没再敢明目张胆地闹,只是每次在胡同里碰到月英,依旧会狠狠翻个白眼,鼻子里“哼”一声。

俊英懒得跟她计较,她的心思全在冬雪身上。

三岁的冬雪越来越黏人,每天吃完午饭,就搬个小板凳坐在自家门口,手里攥着德昇临走时给她买的小布娃娃,娃娃的耳朵都被她摸得发毛了。

太阳往西斜时,她就站起来,踮着脚尖往巷口望,小嗓子一遍遍地念叨:“爸爸,爸爸回来……”

俊英每天下班,远远就能看见那个小小的身影蹲在门槛上,像棵守着根的小苗。

一看见她的身影出现在胡同口,冬雪就会扔掉小板凳,跌跌撞撞地跑过来,小手紧紧抱住她的腿,仰着小脸喊“妈妈”。

俊英把女儿抱起来,冬雪就会把脸埋在她的颈窝里,闻着她身上淡淡的肥皂味,小声说:“妈妈,我今天又等爸爸了,爸爸怎么还不回来?”

每次听到这话,俊英心里就像被针扎了一下。

她怕德昇担心,写信时没再提过吴玉华的事,也没说自己心里的慌,只捡着暖的写:“冬雪又长高一寸了,昨天学会唱《洪湖水浪打浪》,调子准得很;家里的鸡下蛋了,我腌了咸蛋,等你回来吃;孟主任很照顾我,给我少排了班次,让我多陪冬雪……”

可德昇的回信却越来越慢,以前半个月准能收到一封,后来要等二十天,甚至一个月。

信上的字迹也比以前潦草,墨团时不时沾在纸上,像是写得很急。内容总是很短:“部队里事情多,最近在搞盘查,忙得脚不沾地。你照顾好自己和冬雪,别太累,多保重身体。”

俊英每次拆信,都要把那几行字反复看好几遍,手指摸着那力透纸背的笔画,心里猜:是不是部队出啥事儿了?可转念又骂自己瞎想,德昇是军人,纪律严,忙是应该的。

日子就这么熬到了1972年春天,杨树刚抽芽,风里还带着点凉。

那天俊英正在商店接待顾客,门口突然传来邮递员的喊声:“俊英同志!俊英同志!加急电报!”

俊英心里一震,手里的盒子“啪”地掉在柜台上。

她顾不上捡,快步跑出去,邮递员手里举着个黄色的信封,上面“加急”两个红字刺眼得很。

她的手哆哆嗦嗦地接过来,指尖冰凉,拆信封时,指甲都把纸抠破了。

里面就一张薄薄的电报纸,几行字印得清清楚楚:“德昇准予转业,近期归乡。”

俊英盯着“转业”两个字,血一下子就涌到了头顶。她天天盼着德昇能调回来,可是又担心他回来之后的前途。

这些想法每天在她的脑海里翻滚,折磨得她寝食难安。

风从门外吹过来,掀动她的衣角,她却没觉得冷,只觉得心里又惊又乱。

惊的是消息来的太突然,德昇在部队待了整十年,怎么说转业就转业?

乱的是德昇回来后,一家人的日子该怎么安排?

回夏家吗?来回上班远不说,三间土坯房住三家人吗?大哥德麟已经有六个孩子了,挤在一间西屋里。公公和婆婆只能住偏厦子,窄小不说,柴禾的烟气飘起来,呛得人睁不开眼睛。

继续住在娘家吗?张义芝的家里就一间小平房,月英和小军还没出嫁。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吴玉华不敢再来骚扰了。

再说,冬雪还小,他没了部队的工作,能做啥?

“俊英,你没事吧?”糖果组的李姐听见动静,从柜台里跑出来,看见她脸色发白,赶紧扶着她的胳膊,“快去后院办公室坐坐,喝口水。”

俊英被她扶着进了办公室,坐在板凳上,眼泪才忍不住掉下来,把电报纸都打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