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本自俱足 > 第103章 送别

本自俱足 第103章 送别

作者:小咪的衣食父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7:33

警备状态最紧张的那些日子,乌兰浩特的风总带着股凛冽的劲儿,刮得营区里的白杨树叶子哗哗作响,像是随时都在警惕地打探着周遭的动静。

岗哨的战士身姿笔挺如松,步枪的金属部件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连食堂里的谈话声都不自觉放低了些,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

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德昇收到了德兴的来信。

信封边角有些磨损,显然经过了长途跋涉。

德昇摩挲着上面熟悉的名字,目光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眉头不自觉地舒展了些。

信里的字里行间都透着盘锦垦区的热闹劲儿。德兴说,这大半年垦区像是睡醒了的狮子,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自从去年,化肥厂的奠基石一落定,推土机就轰隆隆开进了工地,如今厂房的框架已经立起来了,工人们正忙着砌墙抹灰,盼着来年春天就能试生产。

化肥厂的动静还没平息,炼油厂紧跟着破土动工,打桩机的声音日夜不停,连几十里外的村子都能听见。

最让人振奋的是,热电厂也搭起了厂房。这三个厂相距不远,合称‘三厂’,

“二哥,现在三厂到处都缺人手,尤其是懂技术、能吃苦的。”德兴在信里说得恳切,“我已经打了报告,想调回盘锦化肥厂,先从干事做起。这样离家里近,爹娘年纪大了,我能帮着照看,俊英嫂子带着冬雪也能有人搭把手。”

德昇把信读了两遍,指尖轻轻叩了叩窗台。

窗外的白杨树长得愈发挺拔,树叶在风里摇曳,投下斑驳的光影。

晚上的时候,德昇慢慢把信里的内容说给俊英听。

俊英沉默了好半天,才缓缓开口:“回盘锦好。”声音很轻,却带着笃定,“家里有人照应,你也能放心些。”

德昇突然想起了,“前两天跟部长汇报工作,听他随口提了句,说明年可能要有裁军的消息,具体怎么安排还没定数。”

俊英心里猛地一动,抬眼看向德昇。

月光透过窗户落在他脸上,勾勒出他棱角分明的轮廓。

那双常年带着坚毅神色的眼睛里,此刻藏着她读不懂的复杂情绪。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轻声问:“那你……想回家吗?”

德昇没有立刻回答,他低头亲了亲冬雪的额头。

他的目光飘向窗外,操场上静悄悄,空荡荡的。

他想起白天那些穿着绿色军装的身影上,那是他并肩作战的兄弟,有他坚守了多年的责任。

“我是个军人,”他轻声说,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服从命令是天职。”

他看向俊英,眼神柔和了许多:“但不管在哪儿,是留在部队还是回地方,只要能让你们娘俩过上安稳日子,我就知足了。”

窗外的白杨叶在风里沙沙作响,像是在低声诉说着这个特殊年代里,一个普通军人家庭藏在心底的期盼与坚守。

夜色渐浓,营区里的灯火次第亮起,师部的办公楼依旧亮着灯,想必领导们还在为警备任务忙碌。

俊英靠在床边,看着怀里已经睡熟的女儿,又看了看坐在桌前整理文件的德昇,心里却无比安稳。

她知道,只要一家人的心在一起,再远的路、再大的风浪,都能闯过去。

探亲假的最后几天,乌兰浩特的风里已经带上了初夏的暖意。

早上出门的时候,俊英特意给冬雪穿了件薄外套,小丫头却不乐意,挣脱着要去追院子里的蝴蝶,跑得小脸红扑扑的。

俊英看着女儿欢快的样子,心里却悄悄泛起了离愁。

假期转眼就要结束,她该收拾行李准备回家了。

她开始悄悄地整理东西。战士们之前送的肉干、奶糖,她都分门别类装进布包里,还细心地在每个包上系了不同的结,方便回家后区分。

德昇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是他刚入伍时发的,虽然有些地方磨出了毛边,却依旧平整挺括,俊英把它叠得方方正正,小心翼翼地塞进粗布包袱里。

“这衣服还留着?”德昇看着她,有些疑惑,“早就不合身了,而且部队每年都发新的。”

“留着吧,”俊英笑了笑,“这是你的第一件军装,留个念想。”

德昇没再说话,只是静静看着她忙碌的身影,眼眶微微发热。

冬雪似乎也察觉到了离别的气息,这些天总黏在德昇身边。

离别的那天清晨,天还没亮透,营区里静悄悄的,只有白杨树叶在风里轻轻摇曳。

师部特意派了辆卡车来送站,梁百权抢着当了司机,一大早就把车停在了招待所门口,发动机嗡嗡地运转着,像是在催促着离别。

战士们都赶了过来,帮着把行李搬上车。刘耀奇抱着一个大布包,里面装的是给冬雪买的玩具和零食,他把布包放在座位旁边,特意叮嘱:“嫂子,这布包里有麦乳精,您记得给小冬雪冲着喝,孩子长身体需要营养,她肯定爱喝。”

俊英点点头,想说点什么,却发现喉咙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冬雪被俊英抱在怀里,穿着一身新做的小花袄,手里攥着梁百权给她做的木雕小马。

那小马刻得栩栩如生,四肢矫健,头上还顶着个小小的鬃毛,是梁百权熬夜做出来的。

她趴在车窗上,挥着小手跟战士们告别,嘴里含糊地喊着“叔叔再见”。

卡车缓缓开动了,战士们站在路口,挥着手大声喊:“嫂子一路顺风!”“冬雪要好好吃饭!”

俊英回头望去,那些绿色的军装在晨光里格外耀眼,像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小树林。

车开出去老远,战士们的身影渐渐变小,可他们挥手的动作却依旧清晰可见。

冬雪趴在车窗上,一直看着,直到再也看不见那些熟悉的身影,才委屈地靠在俊英怀里,小声问:“爸爸,叔叔们不跟我们回家吗?”

俊英摸了摸她的头,眼眶又湿了:“叔叔们还要保卫国家呀,等下次我们再来,就能见到他们了。”

梁百权和德昇把母女送到车上,安顿好才下来。

“我回营地就给孟主任打电话,让他派车接你,东西重,别自己拿。”德昇嘱咐俊英。

梁百权找到列车员,塞了一包牛肉干给人家,让帮忙照顾军属。

火车启动了,乌兰浩特的风从车窗吹进来,带着淡淡的草木清香。

冬雪抱着木雕小马,时不时往窗外望一眼,像是在寻找那些熟悉的身影。

俊英摸着身边鼓鼓囊囊的挎包,指尖划过粗糙的布面,心里却无比温暖。

旅行袋里,不仅有草原的风干肉、奶豆腐,有老乡特意给的奶粉,还装着几件新做的小衣服,是邵主任的老伴儿李婶儿做的,说是给冬雪过冬穿。

李婶儿是解放前的游击队长,双枪神射手,做起针线活儿来那针脚也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厚实而结实。

还有战士们一张张真诚的笑脸,一声声温暖的叮嘱。

她忽然明白,孟主任说的“军民鱼水情”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藏在老乡满满一罐的奶粉里,藏在战士们汗流浃背扛回来的特产里,藏在每个人真诚的眼神和温暖的话语里。

那是跨越了军民界限的情谊,是在特殊年代里,最实在、最动人的温暖。

火车一路向南,窗外的风景渐渐从草原变成了农田。

冬雪已经趴在俊英怀里睡着了,小手紧紧抱着木雕小马。俊英看着女儿恬静的睡颜,又看了看身边的行李,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

她知道,不管未来有多少未知,只要有这份情谊在,有家人在。

九月,秋意已浓得化不开。

操场外围的白杨树叶子被风卷着“沙沙”的响。

德昇和梁百权开着车回到师部。两个哨兵笔直地站着,枪托抵在地上,金属的反光在秋阳下透着股冷意。

不对劲。德昇心里刚泛起这个念头。

车刚缓缓经过门口,左边的哨兵已经迈着正步走了过来。梁百权连忙急刹车。

哨兵朝他们敬了个军礼,肩上的领章被风掀动,脸色比草原上的寒霜还沉:“夏助理,请到作战室报到,马上。”

“作战室?”梁百权愣了一下。

都是老兵了,除了每月的战术演练,作战室只有遇到紧急情况才会启用。

“怎么了这是?”德昇问了一句,哨兵却只摇了摇头,嘴张了张没说话。

“知道了,”德昇朝哨兵点了点头,回头看了梁百权一眼,梁百权一脚油门冲向师部的小楼。

师部的院子里更显反常。

往常这个时候,炊事班的烟囱该冒着白烟,能闻见白面馒头的香味,可今天烟囱是冷的,几个炊事员正围着一辆三轮车搬东西,车上堆着一筐筐的压缩饼干和罐头,铁皮碰撞的声音在安静的院子里格外刺耳。

通讯班的战士们扛着电线跑过,线轴在地上滚出“咕噜咕噜”的响,有个小战士没留神撞到了墙角,手里的钳子掉在地上,他也顾不上捡,弯腰抓起来就接着跑,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渗进了衣领里。

“夏助理!这边!”通讯员小赵从作战室的门里探出头,他的军帽戴得有些歪,领口的风纪扣没系好,显然也是刚跑回来没多久。

德昇和梁百权跟着他往里走,穿过走廊时,能听见各个办公室里传来急促的说话声,还有电话铃此起彼伏的响,像是无数根弦同时绷在了一起。

作战室的门一推开,一股混杂着烟草和油墨的味道扑面而来。

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内蒙古边境地图,红色的箭头在地图上标得密密麻麻,几个参谋正围着地图用红笔圈画,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唰唰”地响。

师首长坐在桌子后面,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蒂,他抬头看见德昇和梁百权,眉头拧了拧,指了指桌子旁边的两张椅子:“坐,刚接到军区的命令,全军警戒,从现在起,进入一级战备。”

“一级战备?”梁百权的声音不由自主地提高了些,他赶紧捂住嘴,却还是引来旁边参谋的一瞥。

德昇的手指攥了攥衣角,一级战备这三个字,意味着每一根神经都得绷到最紧。

后勤部长把一张纸推到他面前,纸上的字迹还带着油墨的温度,上面写着几条命令。

立即停止所有休假,召回在外执行非紧急任务的人员;各连队检查武器装备,确保弹药充足;加强边境线巡逻密度,重点盯防西线三个可疑地段;师部家属区做好疏散准备,由后勤部统一安排转移。

“德昇,这是我们后勤部负责的任务……”他的手指划过后面的几行字,留下深深的甲痕。

“你们俩,西线的情况比其他人熟,”师首长凑过来,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梁百权,你带二排负责西线的巡逻,每两个小时汇报一次情况,注意观察有没有不明身份的人员或车辆,一旦发现异常,先警告,再扣留,不许放跑一个。”

“是!”德昇站起来敬礼,右手碰到帽檐时,他才感觉到自己的手心有些出汗。梁百权也跟着站起来,他看了一眼德昇,眼神里有紧张,却更多的是兴奋。

这是他第一次参与真正的战备任务,之前的演练再逼真,也没有此刻作战室里的氛围让人心脏狂跳。

“梁百权,你跟着德昇,负责记录巡逻日志,同时协助检查装备。”师首长又补充了一句,“记住,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保持冷静,不能擅自行动,一切听指挥。”

梁百权用力点头。

此刻,他满脑子都是西线的地形、巡逻的路线,还有那些需要检查的枪支弹药。

从作战室出来时,院子里已经更热闹了。

各个连队的战士们正排着队领装备,背包、水壶、防毒面具整齐地堆在地上。

指导员在队伍前面讲话,声音洪亮:“同志们,现在是关键时刻,咱们是内蒙古的边防兵,守着祖国的北大门,绝不能让任何人有机可乘!”

战士们齐声喊“是”,声音震得白杨树的叶子又落下来几片,飘在地上,被匆匆走过的脚步踩进泥土里。

德昇带着梁百权去装备库领东西。

库管员老张正蹲在地上清点子弹,看见他们进来,头也没抬:“夏助理,二排的装备我已经准备好了,步枪十五支,子弹每支三十发,手榴弹每个战士四枚,还有两挺轻机枪,都在那边的架子上。”

德昇走过去拿起一支步枪,拉了拉枪栓,“咔嚓”的声音清脆利落,他检查了一下弹匣,确认子弹都压满了,才递给梁百权:“你试试,看看手感。”

梁百权接过步枪,沉甸甸的重量压在肩上,比训练时用的枪更有实感。

他学着德昇的样子拉了拉枪栓,动作有些生涩,却很认真。

梁百权抬头看了看德昇,德昇正低头检查轻机枪的枪管,阳光从窗户里照进来,在他的脸上投下一道阴影,他的嘴角抿成一条直线,眼神专注得像是在盯着敌人的阵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