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乱世书声
晨雾还没散尽,小院里就飘起了墨香。刘小橙抱着那卷《论语》坐在石桌旁,手指在竹片上反复摩挲,连肖雯雯端来的粟米粥都顾不上喝。“姐姐,你看这句‘士不可不弘毅’,老丈说,‘弘毅’就是要心里有志向,还要能坚持,对吗?” 他抬头时,眼里满是亮晶晶的光,比晨露还要透亮。
肖雯雯把咸菜碟推到他面前,笑着点头:“是呀,就像你想多读书、将来做个有用的人,这就是志向;每天早起练字、不偷懒,就是坚持。” 她看着刘小橙把 “弘毅” 二字写在纸上,笔画虽仍有稚气,却比往日多了几分力道,心里暗暗感叹 —— 不过两月,这孩子眼里的怯懦早已被对知识的渴望取代,连坐相都端正了不少,倒真有了几分读书人的模样。
吃过早饭,刘小橙便催着去书肆。肖雯雯看着他急切的样子,终究没忍心拒绝,只是多带了些碎银,又把微型定位器调成了隐蔽模式 —— 昨夜定位器提示,洛阳城内的时空波动比往日更剧烈,想来是废太子的事要尘埃落定了。
两人刚走出贫民窟,就觉出气氛不对。往日里摆摊的小贩少了大半,几个穿着黑色甲胄的士兵守在街口,手里拿着名册,正逐一审问过往行人。“奉皇后懿旨,清查东宫余党,凡与太子有旧者,即刻拿下!” 士兵的吼声在街头回荡,吓得路人纷纷低头快步走。
刘小橙下意识攥紧了肖雯雯的手,声音发紧:“姐姐,他们…… 他们在抓什么人?”
“别说话,跟着我走。” 肖雯雯把他往身后拉了拉,压低了帽檐,尽量避开士兵的目光。好在他们衣着普通,又只是一女一童,士兵扫了两眼便放行了。走过街口时,肖雯雯瞥见墙角蜷缩着一个中年男人,双手被反绑,脸上满是血污,正是前几日还在贫民窟里卖菜的张大叔 —— 听说他早年在东宫做过杂役。
刘小橙也看到了,脚步顿了顿,眼里满是震惊。肖雯雯轻轻拍了拍他的背,低声说:“往前走,别回头。” 她知道,这乱世的残酷,终究是藏不住的,可她多希望,能让刘小橙晚一点再面对这些。
到了 “文渊堂” 书肆,却见门板上贴了张黄纸,上面写着 “因事暂歇三日”。刘小橙的脸一下子垮了下来,伸手想去揭那张纸,却被肖雯雯拦住了。“别急,咱们去隔壁的茶馆问问,说不定能知道老丈的消息。”
茶馆里挤满了人,都在议论废太子的事。“听说昨天夜里,东宫被围了!太子殿下被废为庶人,要押去金墉城呢!”“可不是嘛!皇后娘娘还下了令,凡是敢为太子说话的,都按余党论处!” 肖雯雯刚坐下,就听见邻桌两个儒生模样的人在低声交谈,语气里满是惶恐。
“姐姐,太子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要抓跟太子有关的人?” 刘小橙凑到肖雯雯耳边小声问。肖雯雯想了想,尽量用他能懂的话解释:“太子是皇帝的儿子,本应将来继承皇位,可现在有人不想让他做太子了,就找理由把他赶走,还怕别人帮他,所以要抓那些和他亲近的人。”
刘小橙皱起眉头:“这样做不对吧?就像有人抢了别人的东西,还不让别人帮忙要回来。” 肖雯雯心里一动,这孩子虽不懂朝堂权谋,却有最朴素的是非观。她刚想再说些什么,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从茶馆外走过 —— 是书肆的老丈!
“老丈!” 刘小橙立刻站起身,快步跑了出去。老丈看见他,原本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些,却还是叹了口气:“小橙啊,这几日书肆不开门,你怎么还跑来了?”
“我…… 我想跟您请教《论语》里的问题。” 刘小橙把怀里的竹简抱得更紧了,“还有,书肆为什么要关门呀?”
老丈摸了摸他的头,往茶馆里看了一眼,对肖雯雯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跟我来。” 他带着两人绕到书肆后院,推开一扇小木门,里面是个不大的菜园,种着几畦青菜,墙角堆着几捆竹简。
“最近风声紧,皇后要查东宫余党,我这书肆常来读书人,怕惹上麻烦,就先关几天。” 老丈坐在石凳上,拿起水壶给两人倒了水,“不过小橙,你上次问我的‘学而时习之’,我看你是真懂了,比那些只会死记硬背的富家子弟强多了。”
刘小橙闻言,耳尖又红了:“都是老丈教得好。”
“我可没教你什么。” 老丈笑着摆手,话锋却沉了些,“不过我倒真有个想法 —— 你这孩子天资好,又肯用功,总跟着你姐姐自学,太可惜了。要是你不嫌弃,以后每逢初一十五,就来我这里,我教你读《诗经》《尚书》,怎么样?”
刘小橙猛地抬头,眼睛瞪得圆圆的,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肖雯雯也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连忙拉着刘小橙起身行礼:“老丈肯收留小橙,是他的福气,我们感激不尽!”
“不用谢我,我也是惜才。” 老丈扶起他们,目光落在刘小橙身上,满是期许,“只是现在时局不好,读书也要小心,别在外人面前展露太多,免得被有心人盯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