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号”的自适应生态舱内,星云星系的七彩光芒透过舷窗映入,这片由氢气、氦气与暗物质交织而成的星云,如同一幅流动的油画,能量波动呈现出复杂的多维特征。李蓉的超远距离探测仪不断闪烁,屏幕上跳出三个重叠的能量信号:“碳基植物‘星云花’、硅基植物‘星晶藤’,以及未知的能量体生命‘光核体’,三者形成了初步的多维共生模式,但能量波动极不稳定,疑似受到星云风暴的干扰。”
苏晴捧着培育罐,罐内的多维共生草幼苗(联盟科研部预培育,融合碳基、硅基基因片段)叶片上的星光纹路与星云的能量波动产生共鸣:“星云的能量场是三维叠加态,普通植物无法适应这种多维环境,光核体应该是维系三者共生的关键,但它的能量正在快速流失。”
刀疤强操控“多维号”穿过星云的能量乱流,飞船外壳的多维防护膜(联盟技术部最新研发,融合硅基晶体防护与暗物质稳定技术)自动调整共振频率,抵御着紊乱能量的侵蚀:“前方出现星云风暴核心区,能量密度是外围的五倍,飞船只能在边缘降落,需要乘坐小型突击艇深入核心。”
三小时后,突击艇降落在星云星系的一颗“能量星体”上——这颗星体由液态能量与固态晶体构成,表面覆盖着一层七彩的能量薄膜,星云花与星晶藤在薄膜上交织生长:星云花的花瓣呈七彩透明状,能吸收星云能量转化为碳基养分;星晶藤的晶体藤蔓缠绕着星云花,释放硅基能量稳定其形态;而在两者之间,漂浮着无数米粒大小的光核体,它们如萤火虫般闪烁,释放出温和的能量场,维系着碳基与硅基植物的能量平衡。
“但光核体的数量在减少!”苏晴指着一片枯萎的星云花,周围的光核体已变得黯淡,“星云风暴导致能量星体的能量薄膜出现裂痕,多维能量泄漏,光核体无法维持自身形态,正在逐渐消散。没有光核体的能量场,星云花与星晶藤的共生关系就会崩溃。”
林野伸出手,一道微弱的光核体落在他的防护服上,触感温热,仿佛一团流动的光:“光核体是能量体生命,它们依赖星云的多维能量生存,同时需要碳基与硅基植物的能量反馈。现在能量泄漏,我们需要修复能量薄膜,同时为光核体提供稳定的能量来源。”
老教授的全息影像在终端上亮起,手中拿着一份多维基因图谱:“我已经分析出三者的共生密码——光核体的能量场能调节碳基与硅基植物的共振频率,而星云花与星晶藤的能量反馈能滋养光核体。我将联盟之芯的‘多维共振基因’与光核体的能量基因融合,研发出‘共振光核草’,苏晴可以将其培育后植入能量薄膜,既能修复裂痕,又能为光核体提供稳定的能量;刀疤强用‘多维能量锚’(联盟救援部改装,融合星核与硅基能量技术)固定能量星体,防止能量进一步泄漏。”
苏晴立刻在临时培育舱内启动共振光核草的培育程序,种子在多维能量的滋养下,迅速长成淡紫色的幼苗,叶片上的共振纹路与光核体的能量波动完全同步。刀疤强带领队员在能量星体上植入多维能量锚,淡蓝色的能量场从锚体扩散,能量薄膜的裂痕开始缓慢愈合。
当共振光核草被植入能量薄膜时,奇迹发生了:幼苗的根系深入能量星体,释放出多维共振波,修复后的能量薄膜重新变得完整,泄漏的多维能量被牢牢锁住;光核体纷纷聚集到共振光核草周围,吸收着幼苗释放的稳定能量,黯淡的光芒逐渐变得明亮;星云花与星晶藤的能量反馈效率提升了60%,枯萎的叶片重新绽放光彩。
“检测到多维共生模式稳定!”李蓉的监测数据显示,“光核体的数量正在增加,星云花与星晶藤的共生效率达到98%,能量星体的多维能量场趋于平衡!”
就在这时,光核体突然汇聚成一道人形光影,通过防护服的能量转换器传递出清晰的信号:“感谢……生态联盟……多维共生……邀请……加入……”
林野点头回应:“生态联盟欢迎所有遵循共生理念的生命!我们愿意共享多维共生技术,与你们一起守护星云星系的生态平衡。”
光影缓缓消散,化作无数光核体,融入共振光核草中。苏晴惊喜地发现:“光核体与共振光核草形成了新的共生关系!它们能通过幼苗的共振纹路,更高效地调节多维能量,让整个能量星体的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接下来的一周,探索队在星云星系建立了多维生态观测站,记录下碳基、硅基与能量体生命的多维共生数据。老教授的科研团队基于这些数据,研发出“多维生态防护系统”,能为不同维度的星系提供能量稳定服务;宇宙生态学院新增了“多维共生专业”,吸引了碳基、硅基与能量体生命的学员前来学习。
当“多维号”返航时,星云星系正式加入生态联盟,成为联盟首个多维生态星系。消息传遍联盟的一千五百个星系,引发了新一轮的生态探索热潮——越来越多的星系开始主动探索本土的多维生态潜力,联盟的基因库中,新增了数百种多维植物与能量体生命的基因样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