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号”的自适应生态舱外,宇宙边缘的“空白区域”呈现出一片苍茫的星尘荒漠——无数细小的宇宙尘埃与废弃星体碎片漂浮在空中,形成绵延数百万公里的“尘埃海”,没有稳定的大气层,只有微弱的星核能量在尘埃中流转。李蓉的超远距离探测仪显示,生态能量波动的源头,就在尘埃海中央的一颗不规则星体上。
“那颗星体直径约五千公里,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星尘层,”李蓉调出星体的三维模型,“宇宙共生草的基因信号就在星尘层下方,检测到它已经进化出适应星尘环境的变种,还与一种未知的硅基植物形成了共生关系。”
苏晴捧着培育罐,罐内的宇宙共生草幼苗感受到外界的能量波动,叶片上的星光纹路微微闪烁:“这种环境没有液态水,没有土壤,宇宙共生草能存活下来,说明它已经进化出吸收星尘能量的能力。”
刀疤强操控“共生号”穿过尘埃海,飞船外壳的暗物质防护膜自动调整能量输出,抵御着高速撞击的星尘碎片:“前方出现星尘风暴!风速高达每秒三百米,会撕裂飞船外壳,需要绕路从星体背面降落!”
两小时后,“共生号”降落在星体背面的星尘平原上。队员们穿着升级后的暗物质防护服(联盟技术部改装,融入星尘共生草基因预测片段),脚下的星尘层松软如沙,踩上去会扬起淡灰色的尘埃。远处,一片淡绿色的植物群落映入眼帘——那是进化后的“星尘共生草”,叶片呈半透明的淡绿色,根系如银色丝线般深入星尘层,吸收着星尘中的微弱能量。而在星尘共生草之间,生长着一种奇特的硅基植物“晶簇草”,通体呈淡紫色,晶体状的叶片折射着星光,与星尘共生草的根系缠绕在一起。
“它们的共生模式太奇妙了!”苏晴用基因测序仪采集样本,眼中满是惊叹,“星尘共生草吸收星尘能量,转化为液态养分供给晶簇草;晶簇草则释放硅基能量场,凝聚星尘形成临时的‘能量护膜’,保护星尘共生草不被星尘风暴摧毁。但能量护膜的范围有限,外围的星尘共生草还是会被风暴侵蚀。”
林野触摸着一株被风暴撕裂的星尘共生草,叶片上的星光纹路逐渐黯淡:“星体上的星尘风暴每十二小时爆发一次,现在距离下一次风暴还有三小时,我们必须尽快帮它们扩大能量护膜的范围。老教授,有什么方案?”
老教授的全息影像在终端上亮起,手中拿着融合后的基因图谱:“我已经分析了星尘共生草和晶簇草的基因序列,晶簇草的硅基能量场可以与联盟之芯的‘星核共振基因’融合,研发出‘星尘共振晶簇’。苏晴,你用基因注入器将共振基因注入晶簇草的核心,让它的能量场与星尘共生草的能量形成联动,扩大护膜范围;同时,刀疤强可以用便携式星核能量锚(联盟救援部研发,融合暗物质稳定技术)固定星尘层,减少风暴对根系的破坏。”
苏晴立刻行动,将共振基因精准注入晶簇草的晶体核心。几分钟后,晶簇草的淡紫色晶体发出强烈的光芒,硅基能量场瞬间扩大三倍,星尘共生草的根系也快速蔓延,与周围的晶簇草形成能量网络。刀疤强带领队员在星尘平原上植入星核能量锚,淡蓝色的能量场从锚体扩散,将星尘层牢牢固定,形成稳定的“星尘土壤”。
三小时后,星尘风暴如期而至。但这一次,扩大后的能量护膜成功抵御了风暴的冲击,星尘共生草和晶簇草在护膜内安然无恙。风暴过后,李蓉的监测数据显示:“能量护膜的稳定性提升了70%,星尘土壤的固定率达到90%,两种植物的共生效率提升了40%!”
就在队员们庆祝时,苏晴突然发现星尘平原的深处,有一片晶簇草的晶体呈现出暗黑色,星尘共生草的叶片也开始枯萎:“这里的星尘能量异常!检测到一种‘星尘毒素’,附着在星尘颗粒上,侵蚀着植物的基因链。”
林野立刻让李蓉调取深层星尘的检测数据:“星尘毒素是宇宙尘埃中的重金属与暗物质粒子结合形成的,长期积累会导致植物基因变异。老教授,需要研发针对性的净化植物。”
“我已经有方案了!”老教授的声音传来,“将净壤花的解毒基因、星核之种的能量转化基因,与星尘共生草的基因融合,培育出‘解毒共生草’。它能吸收星尘毒素,转化为无害的硅基矿物质,还能为晶簇草提供额外的养分。”
苏晴在临时培育舱内快速培育解毒共生草,种子落地后迅速扎根,淡绿色的叶片上带着细微的黑色纹路,专门吸附星尘毒素。短短半天时间,暗黑色的晶簇草逐渐恢复淡紫色,枯萎的星尘共生草也重新焕发生机。
在观测的过程中,队员们意外发现,晶簇草不仅是植物,还拥有初级的意识——它们能通过硅基能量场传递简单的信号,表达喜悦与警惕。林野尝试用联盟之芯的能量与晶簇草沟通,没想到联盟之芯的星光纹路与晶簇草的晶体光芒产生共鸣,传递出清晰的信号:“感谢……共生……邀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