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 第42章 蓝玉功过爵位之争

天幕上,关于蓝玉赫赫战功的讨论并未停歇,反而更加深入,甚至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网友“战场细节控”发言:不过说实话,捕鱼儿海之战,蓝玉作为主将表现并非十全十美。史书记载,明军一度在荒漠中迷失方向,补给困难,士气低落,蓝玉甚至曾动摇想要退兵。多亏了老将永昌侯耿炳文和定远侯王弼等人坚持,认为“受命深入,未见敌而还,何以复命?”力主继续进军,这才有了后来的大捷。】

【网友“主帅担当论”反驳:楼上要求太苛刻了!主帅犹豫是正常的,毕竟要为一军安危负责。关键在于蓝玉最终采纳了正确意见,并且指挥了接下来的决战,取得了辉煌胜利。这说明他并非刚愎自用之辈,能听得进良言。】

【网友“威望观察者”指出:大家想想,耿炳文、王弼是什么人?那是跟着朱皇帝起兵的老资格侯爵,沙场宿将!蓝玉一个后起之秀,能让这些老将最终听从他的决策和指挥,这本身说明了什么?说明从云南打到辽东,蓝玉靠实实在在的军功积累起来的威望,已经足以比肩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这些顶级公爵了!这才是他真正的资本!】

这些讨论,将蓝玉未来形象勾勒得更加立体,他并非算无遗策的军神,也会犹豫,但能纳谏,且凭借战功赢得了军中老将的认可,这无疑是他权势达到顶峰的重要标志。

紧接着,关于蓝玉最终爵位的讨论,将争议推向了**。

【网友“性格决定论”感叹:唉,说实话,以蓝玉捕鱼儿海的功劳,本来朱元璋是准备直接封他为“梁国公”的!这可是个好封号,地域重要,寓意也好。结果就因为他自己太过骄纵跋扈,朱皇帝才临时把“梁”字改成了同音的“凉”字,成了“凉国公”。一字之差,天壤之别,这里面警告的意味已经很浓了。】

【网友“考据派”立刻纠正:楼上说法时间线不对!根据《明实录》,蓝玉封“凉国公”是在洪武二十年,是为了奖励他逼降纳哈出、平定辽东的功劳。跟捕鱼儿海之后改封号不是一回事。而且,蓝玉最终的爵位就是凉国公,根本就没有被正式封为梁国公过。】

【网友“阴谋论分析家”提出另一种看法:不对!我研究过,蓝玉的梁国公的确封了,但时间非常微妙,是在洪武二十六年!那时候朱元璋已经决定要对他动手了。先给他晋封梁国公,意思是:你的功劳,朕认了,该给你的荣耀和肯定,一点不少。但功是功,过是过,下面,我们就要开始算总账了。这是一种典型的帝王心术,先捧后杀,让你死得“名正言顺”。】

“梁国公”还是“凉国公”?是因跋扈被改封,还是因功先封“凉”后晋“梁”?亦或是临死前的“追封”以示功过分明?网友们各执一词,引经据典,争论得不亦乐乎。这番关于爵位名号和时间点的细致考据与争论,听在天幕下的众人耳中,却更显得波谲云诡,寒意森森。

尤其是那句“功是功,过是过”,“先捧后杀”,让许多深知朱元璋性格的勋贵背后沁出了一层冷汗。若这“梁国公”真是屠刀落下前的最后一杯毒酒,那这蓝玉未来的结局,恐怕比单纯的“剥皮萱草”更令人胆寒。

大都督府值房内,蓝玉脸上的激动潮红稍稍褪去,眉头紧紧锁了起来。爵位的争议他一时难以理清,但“跋扈”、“惹得朱皇帝不快”、“先捧后杀”这些词,却像冰锥一样,刺入了他火热的心头,带来一阵清醒的刺痛。功勋……似乎并不仅仅是功勋那么简单。

奉天殿前,因“剥皮萱草”与“梁国公”的巨大反差而弥漫的诡异寂静,被一声沉稳的慨叹打破。

发出这声慨叹的,正是位列勋贵之首的魏国公徐达。他见气氛凝重,尤其是察觉到御座之上陛下那深沉难测的目光,心知需得有人打破这僵局,便顺着天幕所言,将话题引向了军功本身,声音不高,却足以让周遭几位重臣听清:

“捕鱼儿海……深入漠北,千里寻敌……”徐达微微颔首,目光中流露出同为统帅的审慎与理解,“舆图不全,水草难觅,粮秣转运维艰,士卒疲于奔命……此中之艰险困厄,非亲身统兵者,难以体会其万一。主将一念,系十数万将士之生死,关乎国朝北疆之安危,重若千钧啊。”

他这番话,顿时吸引了身旁冯胜、傅友德等人的注意。徐达继续道,语气带着几分设身处地的考量:“若换做是吾等身处彼时彼境,面对那般困局,恐怕……心中权衡计较,比那蓝玉犹有过之。寻敌不见,有负君命;浪战失利,罪责更深。耿将军、王将军敢于坚持进军,是其勇毅果敢;而蓝玉身为统帅,能于重重压力之下,明辨利害,最终纳良言而决断进击,一举建功,此其能为与担当所在。此战之胜,首功当在统帅之决断。”

徐达此言,并非为蓝玉开脱,而是基于自身丰富的指挥经验,道出了为主将者的不易,将众人的注意力从可怖的结局,暂时拉回到了那煊赫战功本身的艰难与价值上。

一旁的宋国公冯胜闻言,捋须点头接口道:“天德(徐达字)兄所言在理。观其云南、辽东乃至漠北之功,这蓝玉确是一员难得的骁将,攻城拔寨,摧锋陷阵,皆是硬仗。能累积如此功勋,让军中诸多老卒信服,非有真才实学与过人胆魄不可。”

他话锋微转,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丝意味深长:“只是,这‘梁’也好,‘凉’也罢,爵位尊荣,终是陛下天恩。吾辈武臣,纵有泼天之功,亦当时时惕厉,谨守臣节。功高,更需德配,方能善始善终。”他这话,既是对蓝玉未来的点评,也未尝不是对自己及其他勋贵的一种提醒。

颍川侯傅友德(此时傅友德还没晋封为颖国公)也微微倾身,加入议论,他的关注点更为具体:“捕鱼儿海一战,以精骑长途奔袭,于茫茫漠北直捣虏庭,此战术构想堪称胆大绝伦,然其风险亦至极处。蓝玉能于关键时刻采纳正确方略,并临阵指挥若定,终获全功,此确有名将之资。其未来之战绩,足令吾辈侧目。”他的评价更侧重于军事层面,肯定了蓝玉的战术执行能力。

而被天幕点名称赞在捕鱼儿海“敢于坚持”的长兴侯耿炳文,此刻感受最为复杂。他听到徐达、冯胜都发了话,忍不住对着靠得最近的武定侯郭英及傅友德等人苦笑:

“陛下、皇后、太子还有诸位国公、侯爷明鉴,天幕上说得轻巧,道末将等‘敢于坚持’。殊不知,吾等身为副将,建言献策,分所应当,即便有失,尚有主将担当。可蓝玉那时乃一军主将,肩负陛下重托、全军生死、国朝威仪,其压力岂是吾等所能想象?面对那等绝境,心生踌躇再正常不过。说句实在话,若易地而处,末将在他那个位置上,面对粮草不继、敌踪渺茫之局,恐怕连犹豫的余地都没有,唯恐避战不及,早已思退矣!主帅之难,非亲历者不能深知其重。”

耿炳文这番肺腑之言,充满了同僚之间的理解,甚至带着几分后怕。他此言一出,周围几位深知军旅艰难的将领皆默默点头,对蓝玉未来所取得的战绩,更添了几分实质性的认知,而非仅仅停留在惊叹其结局惨烈的层面。

经由徐达主动引导,这番位于权力核心圈的老将们的私下评点,暂时冲淡了因天幕预言带来的肃杀之气,转而变为对军事才能、为将之道乃至功臣处世哲学的短暂探讨。然而,在这看似平和的议论之下,每个人心中都清楚,蓝玉未来的命运,已然如同一块巨大的阴影,投射在每一位功勋卓着的将领心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