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京城,寒意渐浓。
苏明远升任户部尚书才半月,案头公文已堆积如山。从全国各地的税赋汇总,到军资调拨,再到各种开支核算,每一件都需要他亲自过目。
这日刚批完最后一份奏折,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大人,宫里来人了,说是皇上召见。管家神色紧张。
苏明远心中一动。这个时辰宫中传召,必有要事。他整理了一下官服,快步前往皇宫。
宣政殿内,皇帝正与几位重臣商议事情。见苏明远进来,皇帝摆了摆手,让其他人退下。
苏爱卿,朕有一件要紧事要交给你。皇帝开门见山,再过一个月就是冬至,朕打算举办一场盛大的祭天大典,昭告天下,彰显国威。
苏明远心中一沉。冬至祭天,是国家最重要的礼仪之一,历来由礼部主持。皇帝现在找他,恐怕另有深意。
陛下英明。只是祭天大典向来由礼部筹办,臣一介户部尚书,恐怕……
朕知道你的疑虑。皇帝打断了他,但这次不同。朕不仅要祭天,还要趁此机会召集四方使节,接受万国来朝。这场典礼规模空前,礼部一家恐怕忙不过来。
他顿了顿,目光炯炯地看着苏明远:而且,这次典礼涉及大量钱粮调度、物资筹措,正是户部的职责所在。朕思来想去,只有你最合适。
苏明远明白了。这不仅是一场祭天大典,更是一次政治展示。皇帝想通过这场盛典,向天下、向邻国展示大宋的国力和威仪。
而选择他来主持筹备,既是信任,也是考验。
臣遵旨。他跪下接旨,只是臣才疏学浅,还望陛下多加指点。
朕给你调集人手。皇帝递过一份名单,礼部、工部、兵部都会配合你。你只需统筹全局,确保万无一失。
苏明远接过名单,扫了一眼,心中暗暗叫苦。
名单上的人,虽然都是各部精英,但也都有各自的背景和立场。有的是保守派,有的是改革派,还有的是墙头草。让这些人齐心协力,恐怕比登天还难。
更何况,一个月时间筹办如此盛大的典礼,时间紧,任务重,稍有不慎就会出岔子。
还有一事。皇帝又道,这次典礼,朕给你的预算是白银五万两。不能超支,也不能草率。既要气派庄重,又不能铺张浪费。你可明白?
五万两?
苏明远心中盘算了一下。这笔钱看似不少,但要办一场万国来朝的盛典,恐怕捉襟见肘。
臣明白。臣定当精打细算,不负圣恩。
离开皇宫,已是黄昏。
苏明远没有直接回府,而是来到了户部。他要立即召集相关人员,商议筹备事宜。
户部大堂内,很快聚集了十几个官员。这些都是户部的骨干,有的负责财务,有的负责物资,还有的负责协调各方。
诸位。苏明远开门见山,圣上交给咱们一个重任——一个月内筹办冬至祭天大典。时间紧,任务重,需要诸位全力以赴。
众人面面相觑。一个月时间办如此大的盛典,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人,这……一位老吏犹豫着说,往年的祭天大典,光是筹备就要三个月。这次只有一个月,恐怕……
我知道很难。苏明远打断了他,但圣命难违,再难也要办成。现在不是讨论能不能的时候,而是要想怎么办。
他在地图上圈圈点点:首先,我们要分工明确。礼部负责仪式流程,工部负责场地搭建,兵部负责安保警戒,咱们户部负责钱粮调度和物资筹措。
其次,要列出详细的预算清单。每一笔开支都要精打细算,不能浪费一文钱。
第三,要建立日报制度。各部门每天向我汇报进度,有问题及时解决,不能拖延。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这是一场硬仗,也是户部展示能力的机会。办好了,咱们扬眉吐气;办砸了,不仅我要受罚,诸位也难辞其咎。
众人见他如此严肃,也都收起了懈怠之心,纷纷领命。
散会后,苏明远独自留在堂中,铺开纸笔,开始列出详细的筹备计划。
从场地选择,到物资采购,从人员安排,到流程设计,他必须考虑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
夜深了,户部大堂只剩下他一人。烛光摇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这场典礼,不仅是一次国家仪式,更是一次政治博弈。
那些反对他改革的人,正等着他出错。那些嫉妒他升迁的人,正盼着他失败。
他不能失败,也不能出任何差错。
正沉思间,门外传来脚步声。是李安,他的心腹幕僚。
大人还没歇息?李安端来一碗热茶,已经二更天了。
睡不着。苏明远接过茶,这场典礼太重要了,我必须想得周全一些。
大人,我听说……李安欲言又止。
但说无妨。
我听说,礼部那边对这次安排有些意见。李安低声道,礼部尚书觉得,祭天大典历来由礼部主持,现在让户部牵头,有些不合规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