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京城,柳絮飞舞,桃花盛开。距离那次改变命运的御前觐见已过去三日,苏明远正在府中整理边疆治理的详细实施方案,忽然听到府外传来阵阵鼓乐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亮。
管家匆匆跑进书房,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老爷!老爷!宫中来了大队人马,说是要宣读圣旨!
苏明远心中一动,放下手中的笔。看这架势,绝不是普通的传旨,而是有重大事情要宣布。他整理衣冠,快步来到正厅。
府门外已经聚集了一大群人,邻居们都好奇地探头观望。为首的是礼部的一位侍郎,身后跟着十几名穿戴整齐的仪仗队员,手持各色旗帜和乐器,场面颇为壮观。
苏大人在府吗?那位礼部侍郎朗声询问。
在下就是苏明远。苏明远出列,恭敬地行礼。
苏大人,奉皇上旨意,特来宣读诏书。侍郎神情严肃,从怀中取出一卷黄绫诏书,请跪接圣旨!
苏明远连忙跪下,心中忐忑不安。这样隆重的仪式,必然是有重大任命要宣布。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工部侍郎苏明远,才华出众,政绩斐然,深得朕心。特擢升为礼部尚书,兼任边疆事务钦差大臣,赐紫金鱼袋,准其便宜行事。望其继续尽心竭力,不负重托。钦此!
礼部尚书!苏明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从工部侍郎直接跃升为礼部尚书,这种升迁幅度在朝廷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而且还兼任边疆事务钦差大臣,这意味着他将拥有处理边疆事务的特殊权力。
臣苏明远叩谢圣恩!苏明远激动地叩首,声音都有些颤抖。
苏大人请起,礼部侍郎将诏书交给他,恭喜苏大人高升!皇上还有口谕:新任礼部尚书务必于三日后正式到任,届时会有隆重的就职仪式。
送走了宣旨队伍,苏明远回到府中,整个人还沉浸在巨大的震惊中。从一个初入官场的新人,到如今的六部尚书,这个跨越实在是太大了。
刘先生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老爷...老爷...您这是...这是飞黄腾达了啊!礼部尚书,六部之一的尚书!
但苏明远很快冷静下来。他知道,这样的擢升必然会引起朝中各方的强烈关注,有赞许,也必然有嫉妒和不满。
先生,这固然是好事,但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苏明远沉思着说道,如此破格提拔,必然会有人说闲话。我们要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
果然,消息传开后,整个京城都沸腾了。
茶馆里,酒肆中,到处都在议论这个惊人的任命。有人称赞皇帝慧眼识珠,有人质疑苏明远资历太浅,更有人暗示这背后可能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朝中的反应更是复杂多样。
王文正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派人送来贺礼,同时约请苏明远到府中一聚。话语间虽然是祝贺,但也透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毕竟,苏明远现在的地位已经与他平起平坐了。
李德昭的反应则相对平静,他派心腹送来一份贺礼,并附上字条:恭喜苏贤弟高升,望能在边疆事务上多有配合。显然,他更关心的是苏明远在边疆事务上的权力。
但不是所有人都表现出善意。一些原本的同僚开始疏远苏明远,觉得他升得太快,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还有一些人开始散布流言,质疑他的能力和品格。
最直接的冲击来自于原礼部尚书张大人的支持者们。张大人虽然已经年迈,准备致仕,但他的门生故吏在朝中还有不小的势力。他们对苏明远这个外来者接任他们的老师地位显然不太满意。
这天下午,苏明远正在书房中研读礼部的各种制度文件,准备尽快熟悉新的工作职责,管家进来通报:老爷,礼部的几位官员求见,说是要拜见新任尚书。
苏明远知道,这是他上任前的重要一步。礼部的这些官员将是他未来的下属,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至关重要。
请他们进来。
不多时,五六位礼部官员鱼贯而入。为首的是礼部侍郎陈大人,四十多岁,是张大人的得意门生。其他几位分别是各司的郎中和员外郎。
下官等见过苏大人!众人齐声行礼,但苏明远能感觉到,这种礼貌中带着一些微妙的距离感。
诸位大人客气了,请坐。苏明远热情地招呼,在下初来礼部,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还请诸位多多指教。
陈侍郎客气地说道:苏大人谦虚了。您在朝中的才华有目共睹,我们都很期待在您的领导下工作。
话是这样说,但苏明远听得出其中的言不由衷。他决定开诚布公地与这些人交流。
各位,在下知道,大家对我这个新来的尚书可能还有些不太了解,甚至可能有些疑虑。这很正常,也很可以理解。苏明远坦率地说道。
在下虽然年轻,资历也不够深,但既然皇上信任,让我担任这个职务,我就一定会尽力做好。我不会因为自己的年轻而妄自菲薄,也不会因为资历浅而缺乏信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