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煦,京城柳絮飞舞。自从成功应对边境危机和黄河决堤后,苏明远在朝中的声望如日中天。这日清晨,他正在府中书房查阅公文,准备上朝议事,心情颇为舒畅。
管家匆匆走进来,神情有些异样:老爷,外面有些传言,您可能需要知晓。
苏明远头也没抬:什么传言?
管家犹豫了一下,压低声音说道:街市上有人在议论,说您与...与某位贵女有不当关系。
什么?苏明远猛然抬头,手中的笔掉在了桌上。
管家看起来很不安:小的也不知是真是假,但传得沸沸扬扬,说您经常深夜造访某府邸,与府中千金私会...
苏明远腾地站起身来,脸色铁青:荒谬!我何时有过这样的事?你可知道是哪家千金?
传言说是...是户部尚书赵大人的女儿。管家小心翼翼地回答。
苏明远如遭雷击。赵尚书赵文华乃朝中重臣,其女赵慧莲更是京城有名的才女,美貌与才华并重。但苏明远与她素无交集,连面都没见过几次,怎么会有这样的传言?
这分明是诽谤!苏明远愤怒地说道,我已与王侍郎的侄女订婚,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事?
管家叹了口气:老爷,传言已经传开了,连茶楼酒肆都在议论。有人还说得有鼻子有眼,说您曾在某个月夜翻墙入赵府...
苏明远越听越气愤,这简直是无中生有的栽赃陷害!但他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在这个时代,名声对于官员来说至关重要,一旦背上品行不端的污名,仕途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老爷,管家提醒道,您今日还要上朝,时间不早了。
苏明远勉强平复心情,整理衣冠赶往宫中。一路上,他感觉路人的目光都有些异样,仿佛在窃窃私语什么。
到了尚书省,情况更加明显。往日与他热情打招呼的同僚们,今天都显得有些疏远。有的人避开他的目光,有的人则带着暧昧的笑容看着他。
王通判走过来,神情复杂:明远兄,听说...外面有些传言?
苏明远咬牙切齿:都是无中生有的诽谤!王兄,你了解我的为人,我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事?
王通判点点头,但语气有些犹豫:我当然相信你的人品,只是...这传言传得很详细,说你们在某个花园中私会,还有人亲眼看见...
胡说八道!苏明远怒道,我连赵府在哪里都不清楚,怎么可能去什么花园私会?
正说着,李侍郎走了过来,脸色严肃:明远,到我的房间来一趟。
苏明远跟着李侍郎来到他的公房,李侍郎关上门,神情凝重地说道:明远,外面的传言你都听说了吧?
大人,这些都是诽谤,下官绝无此事!苏明远急忙申辩。
李侍郎摆摆手:我当然相信你的品格,但问题是,这传言传得太具体了,时间、地点、细节都有,很像是有人精心策划的。
苏明远心中一凛,李侍郎说得对,这确实像是有预谋的诽谤。
更麻烦的是,李侍郎继续说道,赵尚书已经知道了这个传言,据说他勃然大怒,正在想办法应对。如果处理不当,你们两人都会受到影响。
苏明远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赵文华是朝中重臣,如果他认为苏明远真的玷污了自己的女儿,必然会想方设法报复。而苏明远又不能直接与这样的大人物为敌。
大人,您看此事应该如何处理?苏明远求助道。
李侍郎沉思了一下:首先,你绝对不能承认任何不当行为,哪怕一丝一毫都不行。其次,你也不能激烈否认,那样反而会让人觉得你心虚。最好的办法是保持冷静,让事实自己说话。
让事实说话?苏明远不解。
李侍郎说道,这种诽谤既然是编造的,必然经不起推敲。你需要做的是找出破绽,证明自己的清白。
苏明远点点头,但心中还是忐忑不安。这种政治诽谤往往防不胜防,有时候即便证明了清白,名声也已经受损了。
上朝的时候,苏明远明显感到了异样的气氛。皇帝倒是如常,但朝中大臣们看他的眼神都有些复杂。有的带着同情,有的带着幸灾乐祸,有的则在观望。
最让他不安的是赵尚书的反应。这位平日里威严的大臣,今天看都没看苏明远一眼,仿佛他根本不存在。
朝会结束后,苏明远刚要离开,却被一个熟悉的声音叫住:苏大人,请留步。
回头一看,竟是兵部侍郎钱大人。此人平日与苏明远交往不多,今天怎么会主动找他?
钱侍郎走近,压低声音说道:苏贤弟,最近有些传言,你可要小心应对啊。
苏明远谨慎地回答:多谢钱大人关心,下官自问行得正坐得直。
钱侍郎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话是这么说,但有时候清者自清也不够。这种传言一旦传开,即便是假的,也会给人留下印象。
那钱大人以为应该如何处理?苏明远试探道。
钱侍郎四下看了看,确认没人,才小声说道:我听说,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专门针对你。你最近风头太盛,难免招人嫉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