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京城,柳絮飞舞,桃花盛开。自分级处理法在全朝推广获得成功后,苏明远的声名如日中天,连带着他的住所也变得门庭若市。
这日清晨,苏明远刚从府中走出,便见一名衣着华贵的中年男子候在门外。此人约四十余岁,面白无须,腰圆体胖,一身绸缎衣袍,手中还捧着几个精美的锦盒。
苏大人!在下赵德昌,久仰大名,今日特来拜访!那人满脸堆笑,深深一揖。
苏明远微微一怔。这个名字他倒是听过,赵德昌乃是京中有名的富商,经营丝绸、茶叶等生意,家财万贯,在商界颇有声望。只是不知为何会找上自己。
赵东家客气了,不知有何见教?苏明远客气地回礼。
赵德昌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连忙说道:大人公务繁忙,在下岂敢耽误?只是有些薄礼想要敬献,还望大人不要推辞。
说着,他示意身后的几个随从将锦盒捧上前来。苏明远略一打量,那几个锦盒做工精美,想必里面的东西也价值不菲。
赵东家太客气了,只是我们素无往来,这礼物...苏明远有些迟疑。
大人说哪里话!赵德昌急忙打断,大人乃朝中重臣,又是改革的功臣,我等商贾无不敬仰。这些不过是一点心意,还请大人务必收下。
苏明远正要推辞,赵德昌又压低声音说道:实不相瞒,在下确实有一事想要请教大人。近日朝廷要在江南兴建几处水利工程,在下想要承揽一些材料供应的生意,只是不知具体章程如何,还望大人指点一二。
原来如此!苏明远心中顿时明白了赵德昌的来意。江南水利工程确实是近期的重点项目,涉及的资金数额巨大,材料供应更是一笔丰厚的买卖。难怪这位赵东家要登门拜访。
但是,以礼物作为敲门砖来打听工程消息,这已经有些越过界线了。
赵东家,工程的具体安排朝廷自有章程,到时候会公开招标,东家可以正当参与。苏明远委婉地回答。
赵德昌见苏明远没有直接拒绝,胆子更大了:大人说得是。只是如今商场竞争激烈,我等小商人想要获得一些机会实属不易。若能提前了解一些情况,准备得更充分些,岂不是对朝廷的工程也有好处?
这话说得倒是冠冕堂皇,但苏明远岂会听不出其中的弦外之音?
赵东家的心思我理解,苏明远看了看那几个锦盒,只是这些礼物实在太重,我不能收下。至于工程的事情,东家还是按正常程序参与吧。
说着,苏明远就要离开。赵德昌见状急了,连忙拦住去路:大人且慢!在下还有一句话想说。
苏明远停下脚步,看着他。
赵德昌四下张望了一下,确认没有外人,才小声说道:大人,实不相瞒,这江南水利工程在下已经打听过了,光是木材一项就需要数万两银子,若能获得供应权,在下愿意分出三成利润孝敬大人。
三成利润,那可是数千两银子!这个数字让苏明远心中一震。
他从现代穿越而来,虽然已经适应了古代的生活,但对于金钱的概念还是很清楚的。数千两银子,足够一个普通人家生活几十年了。
看到苏明远脸色变化,赵德昌以为有戏,连忙继续说道:大人,这是双赢的买卖。朝廷需要优质的材料,在下的货源品质有保证,价格公道,对工程有利。而大人从中得到一些好处,也是理所应当的。毕竟大人为朝廷辛勤工作,俸禄微薄,理应得到更多补偿。
苏明远沉默了。
赵德昌说得不无道理。作为一个主事级别的官员,他的月俸确实有限,维持体面的生活都有些吃力,更别说积攒家业了。而且按照这个时代的潜规则,官员从中获得一些好处似乎也不算什么大事。
但是,这样做无疑是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这与他内心坚持的原则产生了冲突。
赵东家,苏明远深吸一口气,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这样的事情我不能做。工程招标有严格的程序,我不能干预。
赵德昌脸色一暗,但还不死心:大人,在下并非要您违法乱纪,只是希望能提前了解一些情况而已。这在官场上是很常见的事情,大人不必有太多顾虑。
常见不代表正确。苏明远坚定地说道。
见苏明远态度坚决,赵德昌只能悻悻而退,但临走前还不忘说道:大人,在下的提议您可以再考虑考虑。这几份薄礼就留下吧,权当是在下的一点心意。
说完,他匆匆离去,连那几个锦盒都没有带走。
苏明远看着地上的锦盒,心情复杂。他让府中的管家将锦盒收起来,准备稍后退还给赵德昌。
到了尚书省,苏明远刚坐下,同僚王通判就凑了过来。
明远兄,今日怎么来得这么晚?王通判笑着问道。
苏明远简单说了赵德昌来访的事情,王通判听后却是一脸羡慕:啊呀,明远兄真是好运道!赵德昌可是京中有名的富商,他能主动登门,说明对兄台很是看重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