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午门外,苏明远从觐见中走出,手中紧握着一卷黄绫诏书。刚才的召见虽然简短,但皇帝对他撰写的政策执行报告赞赏有加,这让他既感到欣慰,又隐隐察觉到更大的政治漩涡正在向他靠近。
苏员外郎!
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身后响起。苏明远回头,见一位五十许的官员正快步走来,此人身着紫袍,神态儒雅,正是他曾在朝堂上见过的杨尚书。
下官参见杨尚书。苏明远恭敬行礼。
杨砺,字孟升,官至尚书左仆射,是朝中德高望重的重臣。此人学问渊博,政治手腕老练,在朝野都有很高的声望。更重要的是,他一向以知人善任着称,许多后来的朝廷栋梁都曾得到过他的提携。
苏学士客气了。杨砺微笑着扶起苏明远,刚才听闻圣上对你的报告甚为嘉许,可喜可贺啊。
消息传得如此之快,让苏明远再次感受到朝堂信息网络的高效。不敢当,只是尽了一点微薄之力。
杨砺上下打量着苏明远,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见识,实在难得。老夫有个不情之请,不知苏学士可有空闲?
杨尚书请讲。苏明远心中一动,知道这位重臣主动搭话必有深意。
明日戌时,老夫在府中设一小宴,邀请几位文士雅聚,苏学士若不嫌弃,可否赏光一叙?杨砺的语气很客气,但苏明远能感受到这个邀请的分量。
现代政治敏感度让他立即意识到,这绝非普通的社交活动。杨砺作为朝中重臣,他的私人宴请往往承载着更深层的政治意义。能够受邀参加,既是对他能力的认可,也可能是某种政治试探。
能得杨尚书垂青,下官深感荣幸,定当准时赴约。苏明远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杨砺满意地点头,明日见面时,我们可以好好谈谈治国理政的心得。
送别杨砺后,苏明远走向自己的轿子,心中思绪万千。王安见他神色若有所思,小心翼翼地问道:少爷,刚才那位大人是?
尚书左仆射杨砺。苏明远简单回应,明晚他邀请我参加私宴。
王安虽然不太懂官场的复杂性,但也知道能被这样的大人物邀请意味着什么:恭喜少爷!这是好事啊!
是好事,也可能是挑战。苏明远望着车窗外的街景,在这种层级的聚会中,每一句话都可能有多重含义,每一个表态都可能影响政治前程。
回到府中,苏明远立即开始为明日的宴会做准备。他深知,这种场合不仅要展现学识才华,更要展现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作为一个拥有现代知识背景的人,他既有优势,也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首先是着装。他让王安准备了一套最好的朝服,既要体现对主人的尊重,又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过于华丽会显得张扬,过于朴素又可能被认为不够重视。
其次是话题准备。苏明远开始思考可能涉及的讨论内容。以杨砺的地位和学养,宴会讨论的话题可能涉及政务、文学、历史等多个方面。他需要准备一些既能展现才华又不会过于锋芒毕露的观点。
最重要的是心理准备。苏明远知道,这种聚会中会有各种不同政治立场和利益倾向的人物。他必须在保持自己独立立场的同时,避免得罪任何一方。这需要高超的社交技巧和政治智慧。
当晚,苏明远在书房中仔细研读了杨砺的相关资料。他发现这位尚书的政治立场相对温和,既不属于极端的改革派,也不是顽固的保守派,而是倾向于在稳定中求变革。这种立场与苏明远自己的政治理念有相通之处。
更重要的是,杨砺在朝中的人脉关系极为广泛,既与皇帝关系密切,也与各派官员都有良好关系。能够得到他的认可和支持,对苏明远的政治前程将有重大意义。
少爷,您明天准备如何应对?王安端来夜宵时询问道。
以诚待人,以智应变。苏明远放下手中的书籍,既要展现真实的自己,又要适应那个环境的要求。
王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虽然不理解这些政治细节,但能感受到苏明远对明天宴会的重视。
深夜时分,苏明远还在思考着明天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他的现代政治学知识告诉他,这种高层次的政治社交往往是正式政治活动的重要补充。在轻松的氛围中,人们更容易展现真实的想法,也更容易建立深层的信任关系。
但同时,这种场合也充满了政治陷阱。一个不慎的表态,一个不当的观点,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他必须时刻保持警觉,在展现才华的同时避免暴露弱点。
第二天一整天,苏明远都在正常处理度支司的工作,但心思已经部分转向了晚上的宴会。下午时分,钱若水找到他。
苏员外郎,听说杨尚书邀请您赴宴?钱若水的语气中带着羡慕和关切。
是的,钱郎中有什么建议吗?苏明远虚心询问。
钱若水沉思片刻,然后说道:杨尚书的聚会向来很有影响力,能够受邀的都是朝中的精英人士。这对您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但也要小心应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