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苏明远早早起床,精心准备着赴任的一切。王安已经将官服整理妥当,那身崭新的绯色官袍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庄重。从六品员外郎的服色,标志着他正式跨入了中央政府的核心层级。
少爷,听说度支司的衙门很大,办事的官员也多。王安一边帮苏明远整理衣冠,一边说道。
是啊,度支司负责全国的财政统筹,自然人员众多。苏明远回应着,心中却在思考着即将面临的复杂局面。昨晚松竹园的经历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这个新职位的意义远超表面。
整理妥当后,苏明远带着王安向尚书省的度支司衙门走去。一路上,他注意到街上的行人对他投来的目光有了微妙的变化——从之前的好奇和敬重,变成了一种带着审视的关注。显然,他的升职已经在京城官场引起了广泛关注。
度支司的衙门位于尚书省的东侧,规模宏大,门前车马络绎不绝。苏明远到达时,门房早已得到通知,恭敬地引领他进入衙门。
苏大人,度支司的诸位同僚都在等候您呢。门房的态度比以往更加谦恭,这让苏明远再次感受到权力带来的微妙变化。
步入度支司的正堂,苏明远看到已经有十几位官员在等候。为首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官员,身材魁梧,神态威严。
下官度支司郎中钱若水,见过苏员外郎。来人主动上前行礼。
钱若水!苏明远心中一动。这个名字他有印象,钱若水是度支司的实际负责人,资历深厚,在财政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经验。更重要的是,此人在朝中的政治立场相对中立,这对苏明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下官苏明远,见过钱郎中。初来乍到,还请多多指教。苏明远恭敬回礼。
钱若水点点头,然后介绍其他官员:这位是度支司主事赵德明,这位是主事李季良,这位是令史王承...
一一见礼后,苏明远发现度支司的人员构成确实复杂。从众人的神态和举止中,他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政治倾向和个人风格。有些人显得热情主动,有些人则相对冷淡,还有一些人在观望等待。
苏员外郎,请到您的办公处看看。钱若水引领苏明远向内堂走去。
苏明远的办公室位于度支司的核心区域,面积不大但布置精雅。案桌上已经摆放着厚厚的文书,显然是需要他处理的公务。
这些都是当前需要处理的事务,钱若水介绍道,主要涉及各地的财政报告、税收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及一些特殊事项的审批。
苏明远翻看着这些文书,发现内容确实繁复。有来自各州府的收支报告,有关于水利工程资金分配的请示,还有一些关于税收减免的申请。每一份文书都关系到具体的政策执行和民生问题。
钱郎中,这些事务平时是如何处理的?苏明远问道。
一般来说,常规事务按照既定程序处理,重要事项需要报请上级批准。钱若水解释道,您作为员外郎,主要负责审核和把关,确保政策执行的准确性。
苏明远点点头,但心中却在思考更深层的问题。这些看似程序化的工作,实际上涉及到政策导向和价值判断。如何在现有框架内推进有益的改革,这需要极大的政治智慧。
正在这时,主事赵德明走了进来:苏员外郎,有一份紧急文书需要您处理。
苏明远接过文书,发现是关于江南某地减税申请的紧急报告。当地因为水灾影响,请求减免部分赋税。这种申请在灾年很常见,但具体如何批复,却体现了政策的导向性。
这种情况一般如何处理?苏明远询问钱若水。
按照惯例,需要详细核实灾情,然后根据损失程度决定减免数量。钱若水回答,但这个过程通常比较繁琐,耗时较长。
苏明远仔细看了看报告中的数据,发现灾情确实严重。以他在地方的经验,这种情况下及时的政策支持对于恢复生产至关重要。
我看这个案例比较典型,而且灾情确实严重。苏明远做出决定,可以按照最高标准给予减免,同时简化审批程序,尽快落实到位。
钱若水有些意外:苏员外郎,这样决定会不会太快了?按照以往的做法...
时间就是救命,拖延只会让灾民受更多苦。苏明远打断了钱若水的话,而且从报告的数据看,减免的理由很充分。
赵德明在一旁点头赞同:苏员外郎说得有道理。灾民等不起复杂的程序。
苏明远注意到,在场的几位官员对他的这个决定反应不一。有些人显得赞赏,有些人则面露犹豫。这让他意识到,即使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决定,也会在部门内部产生不同的反响。
接下来的一整天,苏明远都在熟悉度支司的各项工作。他发现,这个部门的职能范围比他想象的还要广泛,几乎涉及到国家经济的方方面面。从税收政策的制定,到地方财政的监督,从重大工程的资金筹措,到灾害救济的资源分配,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国计民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